何克全七岁进养正小学读书。养正小学属新式学校,由何、刘、颜三家联办,设在建于三百年前的斌公祠里,与何家隔垅相望。学校请的先生都经过乡试,教学水平比较高。养正小学主要教授珠算和历史。四年以后,何克全考入萍乡西区高等小学。
何克全对珠算不感兴趣,认为那是生意人上的课,是教生意人怎么锱铢必较去算计别人。
他喜欢历史。喜欢历史上为民请愿、刚正不阿的文臣,喜欢历史上慨洒热血、以身许国的战将,喜欢听与国家命运相关的课程,如鸦片战争、三民主义,等等。
西区高等小学是萍乡县办得最好的学校,设在老关乡公所附近,离火车站不远。课余和节假日,何克全经常来父亲的商铺转悠。
平日里,何秋美很怕何克全和他的哥哥何克万来商铺。兄弟俩来商铺没有别的事,一来就巴掌向上—要钱。时局动乱,商铺生意很不好。大儿子何克万已经娶妻生子,第三个儿子何克贤也在读小学,家境越来越困难。不曾想,这个时候何克万居然染上了赌钱打牌的恶习,常常把大把大把的钱拿出去,然后把两只空手带回来,气得何秋美只想在自己头顶上砸个大洞出气。
何克全要钱则不同。他拿着银元出去,却搬着一摞摞的书报回来。何克全爱书如命,见书就买,如《左传》、《论语》、《孟子》、《古文观止》、《诗经》、《唐诗》、《资治通鉴》、《说岳全传》等,不吃不喝也要将它们往家里搬。他不光买书,而且如饥似渴地阅读,冬天热水洗脚,常常因看书入迷把半桶热水洗到冰凉才肯罢休。
何秋美一直不相信儿子读得懂老书,以为他是猪鼻子栽葱—装象。有一次,他指着书上一个多笔画字问何克全:“这字念什么?”何克全看了眼,说不认得。何秋美讥笑说:“看看,一个不识几个字的人,还装模作样当书生。”
何克全说:“爸,你为什么专挑笔画多的字考我?”
何秋美说:“笔画少的字你也不一定认得。”
何克全说:“这有可能,因为《康熙字典》有十三万个字,四角号码新辞典也有五万多个字,一个人哪怕每天认字,一生怕也认不完。一个人为什么要认得所有的字呢?能认识五百个常用字,就能读懂一篇文章的意思的百分之七十;如果能认识常用字七百个,就可以读懂文章意思的百分之九十。长字读一截,宽字读一边,一篇文章里有些字即使认不出来,也不会影响我读懂它的大概意思。”
“你……”何秋美被说得哑口无言。
见围观者越来越多,何克全情绪更激愤了说:“……中国为什么老被外国欺负,就因为原来的满清政府腐败,就因为现在的北洋政府无能……”
何秋美见儿子奚落现在的政府,锋芒直指达官显贵,知道这事不是闹着玩的,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啊,他赶紧采取措施来封儿子的嘴巴:“全伢子,你活得不耐烦是不是?一双脚还没走出萍乡,懂得什么中国、外国?懂得什么腐败无能?尽是狗咬蚊子—随口撩!”
何克全在后来的自传中记述了这件事:“在高小第二年的时候,当时学校也发生过一次反对‘巴黎和会’和收复山东权利的运动,绘了许多日本人侵略中国和利权外溢的画。这大约是五四运动时的事。当时我跟着人家去开会……”
此时,他不满父亲对他的干涉,大声争辩说:“爸,我的脚虽然没有走出萍乡,可我的眼睛已经从报纸上看到了全省、全国、甚至世界,我的眼睛从书本上还看到中国两千年来所发生的很多大事情。”
何秋美说:“纸上说的,书上写的,都是文化人瞎编出来的。”
何克全说:“你说得不对,有的东西能编,有的东西不能编,比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以编,但是《史记》、《二十四史》不能编,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巴黎和会’也不能编……”
何秋美见儿子跟自己抬杠,知道没文化的自己谈古论今肯定不是儿子的对手。出于对儿子的爱护,不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中因指责当局授人以柄,何秋美便拿起木棍,指着何克全说:“全伢子,你身上的奶腥味都没脱尽,就胡说八道国家的大事,我打你!”
何克全全然不顾父亲的威胁说:“爸,你不过问国家的事也就算了,还拿棍子来打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我看你是吃了国家饭、不理国家事的糊涂虫!”
“哈!”围观者哄堂大笑起来。
何秋美气急败坏,棍子一举,就冲儿子打来。
“他爸!”何克全的母亲金氏一步上前,抓住棍子说,“有事说事,怎么打人!”
何秋美使劲挣着金氏抓住的手说:“再不打人,政府的枪子就要打我跟你了!这个孽障!”
金氏死死抓住木棍,大声喝令儿子说:“全伢子,还不快走!”
何克全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对金氏说:“妈,人长着嘴巴,除了吃饭、喝水,就是说话。君子动嘴不动手,有理可以说服人,用武力压制人,不算什么本事。爸这样做,跟北洋政府镇压学生一个样,蛮横霸道!”
“说得好!”何克万刚从赌场上出来,见弟弟对抗父亲,赶紧凑进来说,“何秋美家成了阎王殿,哪里还是人生活的地方?大儿子打几手麻将挨打,二儿子画一幅画也挨打,儿子们都成何老倌子的出气筒了!”
何克全正色说,“哥,你挨打活该!嫖赌逍遥,何家能经得起几回折腾?再像你这样混下去,全家人都得出去讨米!”
“咦!”何克万本来想拉弟弟一起对付老头子,没想到弟弟不领情,竟当着众人的脸教训起大哥来,这使他不得不赶紧掉转枪口。他走到何克全面前,指着他的鼻子说:“全伢子,你算什么东西,敢教训你大哥?!告诉你,赌钱败家,最多让家人讨米,可一天到晚骂政府的人,到时可得叫全家人跟着掉脑壳!”
何克全说:“为了国家,掉个脑壳要什么紧?谭嗣同说得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何克万说:“你不要紧我要紧,我还要留着脑壳吃香喝辣呢。”
何秋美见二儿子不服管,大儿子管不服,当着这么多人让他下不了台,索性扔掉棍子,噌地操起案板上的剔骨刀,递到何克全面前说:“小祖宗,你先把老子杀了,免得今后让我死在别人的手下!”
金氏从没见过丈夫动这么大火,不识字的她这才知道儿子这画真会惹来是非,于是,赶紧冲着何克全说:“全伢子,想气死你爸吗?快给我回家去!”
何克全这才闭住嘴。
何克全可以跟父亲顶牛,却不愿让母亲生气。母亲出身贫寒人家,在较富有的何家没什么地位,更没有说话的权利,他不能让母亲因为自己的原因遭父亲的打骂。
何克全丢了粉笔,平心静气地对父亲说:“爸,中国像你这样的人太多了。正因为这样,才经常遭受外国人的欺负,我真为你这样的人感到悲哀。”
三、学生领袖
一九二○年七月,何克全以优异成绩考入萍乡中学。
萍乡中学早期叫鳌洲书院。鳌洲书院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坐落在萍乡县城小西门的鳌头洲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哪个不企望在求取功名中独占鳌头?所以这座书院就起名为鳌洲书院。
一八九八年,清廷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和萍乡知县顾家相等筹资重修学校时,将鳌洲书院更名为萍乡学堂。
萍乡中学是江西西部最好的中学,不少北大毕业生都来这里任教。因为教师思想前卫,教学方法先进,所以学校自由空气相当浓厚。教师在国文教学中,力倡白话文,摒弃文言文;思想上追求新潮,教法上力争适时,使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在当时的校园里,师生有追随胡适的,有追随无政府主义的,有追随社会主义的,有倡导国民促进会的。有的师生还力主萍乡中学应该向安源煤矿学习,说安源煤矿能建立工人俱乐部,萍乡中学为什么不能建学习俱乐部?
为什么一所中学要向一个煤矿学习呢?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这是一个将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伟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斗争的需要。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一大”代表毛泽东来到安源煤矿,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下煤井、进锅炉房、上火车头,与工人们交朋友、结兄弟,毛泽东惊喜地发现,安源煤矿和安源铁路湖南籍工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工人因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深重,反抗精神特别强烈。在考察完回湖南后,毛泽东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身份,先后派从法国、苏联留学回来的李立三、刘少奇,到安源煤矿和铁路开办工人夜校、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工人运动。一九二二年的秋天,当安源的共产党员和工人俱乐部的成员发展到可以跟煤矿、铁路当局分庭抗礼的时候,毛泽东及时作出部署,由李立三在幕后、刘少奇在前台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由于有路矿工人的强大势力,有全国各地工人俱乐部的强烈策应和声援,大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罢工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俱乐部使产业工人在铁路和煤矿中的利益得到了维护。安源工人运动如火如荼的形势,李立三、刘少奇多次来萍乡中学的讲演,使得师生受到了极大鼓舞和激励。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作为工人领袖的神奇魅力,在何克全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追随这些有胆有识的领袖,为劳苦大众争权益,为平民百姓谋幸福,为人类的解放作斗争。
“罗校长,”一九二四年初冬的一天,何克全走进罗运磷的办公室,手捧着一本杂志,恭恭敬敬地递到罗运磷手里说,“谢谢您借我这本《新青年》。”
罗运磷放下报纸,接过杂志,问:“好看吗?”
何克全说:“白话文加标点,读起来不费解,像行云流水一样顺畅,可以节省好多读书时间。《新青年》文章特别新潮,思想非常激进,很适合青年学生阅读。”
“是吗?”罗运磷示意何克全坐下,并给他泡了一杯茶。
罗运磷生于一八九六年,大何克全十岁。罗运磷一九一六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过“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前,他参加了邓中夏组织的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在北京城里到处演讲,以激发同胞的爱国热情。五四运动中,他和讲演团的其他同学,不顾军警的阻挠干涉,直接揭露帝国主义把巴黎和会变成分赃会议的恶行,呼吁国人要为收回青岛主权而斗争。一九二○年演讲团总干事邓中夏离职,罗运磷接替,之后,演讲内容扩大到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及社会改革的必要性等。罗运磷一九二一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萍乡,创办了上栗女子学校。一九二二年受聘萍乡中学校长。在萍乡中学,他既当校长,又教国文;既是实行白话文教学的力推者,又是号召学生争做新青年的首倡人。他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看法和见解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何克全说:“文章加标点,还可以避免读者对文章产生歧义。”
“哦,”罗运磷非常欣赏地望着何克全说,“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
何克全受到鼓励,一点也不拘束地说:“比方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过去我们一直是这么读,如果加了标点,就可以读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这两种不同的读法,却使文章的意思完全相反起来。前者的意思是,让平民百姓只能听任统治者像使用牲口一样呼来唤去,而不肯让他们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后者却不是这样,它的意思是,平民百姓知道怎么做,执政当局就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去做;如果他们不懂得怎么做,当局就该教他们文化,让他们懂得怎么做。”
“好!”罗运磷以手击案,眼中放出惊喜的亮光。
何克全一九二○年九月入萍乡中学,罗运磷一九二二年到校,只当过何克全两年多的老师。尽管师生关系时间不长,但罗运磷对这位特别喜欢看书读报的学生一直暗中关注,必要的时候,还会给他一些思想上的启迪和点拨,让他的所思所想朝着他所希望的正确方向发展,朝着更高的层次攀登。此前,尽管罗运磷认为何克全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但他无论如何没想到,何克全在研究使用标点符号时,竟能把两千多年来人们普遍认定的读法读出如此截然相反的意思来,这是对约定俗成的读法的一次大颠覆啊!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十八岁的学生敢于突破已有定论,读出如此大胆的新意来呢?
“校长,”何克全不待提问就说,“您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这样给古文标点?学生认为,这样加标点,孔圣人是会允许的,孔圣人讲仁者爱人,他老人家总不会允许统治者把平民百姓当牲口来使唤吧?就算孔圣人不同意我的解读,今天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改变过来呢?‘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没什么文化的安源路矿工人,尚且敢喊出这样的口号,我们为什么不能向安源工人学习,大胆地向腐朽落后的教学制度宣战呢?”
罗运磷为有何克全这样的学生激动得不能自已。是啊,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给劳苦大众身上套上的枷锁实在太多,该是砸烂这些枷锁的时候了。罗运磷兴奋地问:“克全同学,由此看来,你同意我所提倡的白话文,同意我和黄道腴老师所倡导的校园风气喽?”
“是的,您和黄道腴老校长上的课,同学们都喜欢听。您来萍乡中学当校长,同学们的心情舒畅多了,心理压力减轻不少。”
“真的?”
“校长,我是同学们选出的学生会干部,我作过调查,这是真实情况。”
罗运磷站了起来,在房间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