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00000005

第5章 知觉—认识绚丽多姿的世界 (1)

人们通过感官获得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

拇指怎能遮住帝国大厦—知觉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充满了光波和声波,但是那并不是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你看到的不是光波,而是墙上的海报;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广播中的音乐。感觉只是“演出”的开始,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使刺激变得有意义和有趣,而最重要的是你能做出有效的反应。知觉(perception)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这些加工过程提供额外的解释,成功地为你在环境中导航。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帮助你思考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把一只手放到面前尽可能远的地方,然后把手移近面孔。当手向面孔靠近时,它在你的视野中占据的面积越来越大。这时你可能无法看到被手遮住的大楼。手是如何遮住大楼的?手变大了吗?大楼变小了吗?你的回答肯定是“当然不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些感觉和知觉的差别。你的手能够遮住墙报是因为当手离面孔越来越近时,手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越来越大。是你的知觉加工使你懂得,尽管手投射到视网膜上像在变化,但你的手和大楼的实际大小是不变的。

可以说,知觉的作用是使得感觉有意义。知觉加工从连续变化、并且经常是没有秩序的感觉输入中,提取信息

并把它们组织成稳定且有序的知觉。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三角形,它的成分是三条直线。但是,把对三条直线的感觉相加在一起,并不等于知觉到一个三角形。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我们日常看到的不是个别的光点、色调或线段。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det&tion)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例如,我们在校园内的马路上散步,忽然发现路旁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这时我们只是觉察到一个物体的存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discrimination)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确认(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例如,当我们走近路旁那个闪闪发亮的东西,经过仔细观看和摆弄之后,看清它的形状是圆的,它的光亮的表面能够反映出自己面部的形象……从而把它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并断定它是一面镜子,这就是分辨和确认。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如果说人们比较容易觉察一个物体是否存在,那么要确认这个物体就要困难得多,需要的加工时间也更长。

知觉和感觉一样,是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直接反映,仍属于感性的认识形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知觉的形成有独特的作用。实践是知觉的基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反映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由此才能获得反映事物整体形象的知觉。一般来说,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和零碎的,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反映总是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对某事物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那就不可能对该事物立即产生整体的感性形象的反映。

知觉是感觉和思维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感觉材料进行加工,为思维准备必要的条件。

下面这则寓言故事反映了狐狸的知觉,在只看到葡萄的情况下,两次对葡萄的味道做出判断。

葡萄架上,绿叶成荫,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粉霜呢!望着这熟透了的葡萄,谁不想摘一串尝尝呢?

从早上到现在,狐狸一点儿东西还没吃呢,肚皮早饿得瘪瘪的了。它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这诱人的熟葡萄,口水都流出来啦!可葡萄太高了,够不着。

怎么办?对!跳起来不就行了吗?狐狸向后退了几步,憋足了劲儿,猛然跳起来。可惜,只差半尺就够着了。

再来一次!唉,越来越不行,差得更多,起码有一尺!还跳第三次?狐狸实在饿得没劲儿,跳不动了!一阵风吹来,葡萄的绿叶“沙沙”作响,飘下来一片枯叶。狐狸想:要是掉下一串葡萄来就好了!它仰着脖子,等了一阵,毫无希望,那几串葡萄挂在架上,看起来牢固得很呢!“唉—”狐狸叹了口气。忽然,它笑了起来,安慰自己说:“那葡萄是生的,又酸又涩,吃到嘴里难受死了,不呕吐才怪呢!哼,这种酸葡萄,送给我,我也不吃!”

于是,狐狸饿着肚皮,高高兴兴地走了。

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我们将在以后几节里逐个讨论。

花瓶还是人头—知觉的选择性

请看下面的这张图,你看到了什么?也许有人看到的是两个侧面的人头像,但也有人看到的是一个花瓶。

前者是因为你关注的是四周的阴影部分,看到后者因为你看的是中间白的部分。

看的是同一幅画,却既可以看成两个相对而视的人头,又可看成一个花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心理学中的知觉选择性问题。所谓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进行知觉时,尽管同时接受很多刺激信息,我们总是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作为背景。比如当看到右边的图形时,

我们更容易注意有条纹图案的波形带(即选择条纹图案波形带为知觉对象),而非白色的波形带。知觉的选择性使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将注意力集中到少数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信息上,排除次要刺激和信息的干扰,从而有效地识别事物,适应环境。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部分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成为学生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在这个意义上,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过程。

与背景相比较,知觉对象形象清楚,好像突出在背景的前面,而背景则好像退到它的后面,变得模糊不清。例如,当我们注视教师板书时,黑板上的文字被我们清晰地知觉到,而黑板附近的墙壁、挂图等好像退到它的后面成为模糊的背景。

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二是注意的选择作用。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化为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知觉对象便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支配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是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的规律。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相互转换在双歧图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前面的图,由于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现实生活中,引起我们知觉的事物很多,但面对同样的景物,每个人选择知觉的对象是不同的,那么,什么事物会引起我们的知觉选择呢?

一般来说,人的知觉选择与个体的需要、任务、愿望、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相关。另外,事物本身的特点也决定着是否引起我们的知觉,信息的强度大、对比明显,就容易先知觉。如天空中有一架飞机飞过,我们总是先看到飞机,然后才注意到周围的白云和天空;又如在城市有些马路旁的灯塔、栏杆、路标等处漆上黑白相间的条纹,这样便可突出事物的对比度而引人注目。外界事物色彩鲜艳、图像醒目也容易先被注意到,在市政建设工地上通过用红灯的闪灭来向路人或过往车辆发出警告信号,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警惕;道路施工人员或清洁人员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以引起过往车辆的注意等,都是这个道理。在游行、集会的队伍里,引导其他人高呼口号的组织者以及队伍中的大幅醒目标语总是先被人知觉到。

知觉选择性在实际中的运用很广。在表演舞台上将光柱照射到主要演员身上,就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注意。在学校里,教师用白色粉笔在黑板上写字,黑白两色形成极大的反差,从而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但与此相反的,在军事上为了避免引起注意就必须进行伪装,即设法将目标隐蔽于背景当中。如士兵所穿的迷彩服用黄、绿、褐三色组成,图案混杂着斑点和条纹,因为这与自然环境的颜色极其相似,而不规则的图案则打乱了士兵本身的轮廓。另外,在迷彩服色彩的颜料里还掺入了某些化学物质,使其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与周围自然景物的反射能力大体相似,从而达到了良好的隐蔽目的。

B还是13—知觉的理解性

在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中,向小朋友呈现如下图的卡片。如果遮挡住字母A和C,小朋友会回答说中间是数字13;如果遮挡住数字12和14,则小朋友会回答说中间是字母B。

你可能要问,同样的字怎么既是13又是B呢?这要从知觉的理解性中找答案。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确定意义。怎样理解面临的信息和事物,要根据个体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同经验的人,不同兴趣的人,理解的结果都不一样。如一个专业建筑设计师和一个缺乏建筑知识的人对同一张图纸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差别。在上例中,如果遮挡住A和C,在见到12、14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把中间符号理解为13,同样如果遮住12和14,就会把中间符号理解为B。

对事物的知觉需要已有经验的作用。如日本著名写生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看了后,便对画家说:“这马是瞎马吧?”冈山应举感到很意外,忙说:“怎么会是瞎马呢?那眼睛不是睁着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这马睁眼吃草,准是匹瞎马。”后来,冈山应举经过一番仔细观察,证实了农夫所讲的话。所以,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理解的速度也就越快。

有趣的点子图—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完备刺激整合成完备而统一的整体。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的、互相依存的。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我们从下图中的点子图上可以看出,尽管这些点子没有用线段联结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在这里,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但是,点子的数量不同,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不同,我们知觉到的几何形状也不同。可见,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在知觉中,分析事物的特征及其结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人曾用对图片的感知,说明部分对整体的依赖性。实验者先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个身穿运动服、正在奔跑的男子,使人一看就断定他是球场上正在锻炼的一位足球运动员。接着给被试呈现第二张画片,在那个足球运动员的前方,有一位惊慌奔逃的姑娘。这时被试断定他看到了一幅坏人追逐姑娘的画面。最后实验者拿出第三张图片,在两个奔跑的行人后面,是一头刚从动物园里逃跑出来的狮子。这时,被试才明白了画面的真正意思:运动员和年轻的姑娘为躲避狮子而拼命地奔跑。可见,离开了整体情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

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例如,我们对一辆急驶而来的汽车,最先看到的是汽车的整体,然后才是它的各种细节。又如,我们走进一间房屋,首先是对室内的陈设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才个别地审视它的一些细节。

同类推荐
  •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为什么有人能够看见自己“灵魂出窍”?为什么有人会患上“恋童癖”,对儿童欲罢不能?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会激发出更大的潜力和能量……其实这些行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预测。此书将为读者解读许多怪诞行为,探秘其中的怪诞心理,“以怪制怪”,化生活的“非常态”为“常态”。。
  •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绝大部分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大部分的病因与精神压力过大有着直接关系。本书围绕着人生心理健康这一主题,揭示了现代人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疾病的表现,介绍了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各种方法。它试图用最恰当的方式,点亮人们的心灯;用最有效的办法,为人们的心海导航;试图通过心灵的呵护,减轻人的精神压力,构筑人的心灵乐园。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催眠术,是一种最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催眠,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
  •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存在很多奇怪的人和事,如果你看不懂,那么很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本书便结合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少了些小清新,多了些重口味,给大家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的同时,让你轻松掌握心理掌控术、读心术和攻心术。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凤睨天下

    凤睨天下

    十年前,听家一百三十七口惨遭灭门,只剩年幼的她跪在坟前,指天发誓,生只为报仇雪恨。十年后她携恨归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女人有关。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不例外,北狄国帝王也不列外,她要让北帝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当马蹄声踏过北狄国的每一寸土地,广陵散响起,兵临城下,朝堂颠覆,望着跪在脚下的满朝百官,冷冷一笑,早知如何,何必当初。随着北帝灭亡,各国暗潮汹涌,阴谋才刚刚开始,天下注定要变了! 当她拿下那铜面具,倾倒世人,他们是四国的君王,却视她为心尖上的人,为了她血染江山又如何?!为了她弃负江山又如何?!
  • 隋走危机(上)

    隋走危机(上)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星辰变

    星辰变

    一名孩童,天生无法修炼内功。为了得到父亲的重视关注,他毅然选择了修炼痛苦艰难的外功。春去秋来,时光如梭,这个孩童长大了……变成了一名青年,真正改变他的命运,是一颗流星化作的神秘晶石——流星泪。这颗流星泪在青年无所觉中,融入了青年的体内,青年他也仿佛破茧化蝶一般蜕变……而随之而来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他的父亲也终于知道了他从来没有真正倾注心力的儿子的惊人实力……
  • 欢乐颂(第一季)

    欢乐颂(第一季)

    五位女孩各自携带过往和憧憬先后住进欢乐颂小区,这样的交集,竟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心怀梦想的大龄“胡同公主”樊胜美、大家闺秀闷骚文艺女关雎尔、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综合体邱莹莹,在海市合租一套房,与高智商的海归金领安迪、做事从不按出牌的富二代小妖精曲筱绡,同住在一个名叫“欢乐颂”的中档小区的22楼,上演着22楼版的“老友记”。她们齐心协力地解决了安迪的身世之痛的问题、曲筱绡与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争家产的问题、樊胜美沉重的家庭负担的问题、邱莹莹的有处女情节的男朋友的问题、关睢尔的警察男友是不是在家庭背景上撒了谎的问题……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灵珠传奇

    灵珠传奇

    奈何人外有人,碧宇万万没有想到,武功再高也不敌老丈人……鬼门关游走之间,死里逃生的他承蒙好心人收留,来到世外桃源,是休整?是崛起?还是最后挣扎?……且看碧宇如何改天命,学得一身绝世武功,斩恩仇,家传的灵珠会给碧家带来灭顶之灾,谱写灵珠传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