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00000006

第6章 知觉—认识绚丽多姿的世界 (2)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一个不熟悉外文单词的人,他对单词的知觉只能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进行。相反,一个熟悉外文单词的人,他把每个单词都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如果用速示器快速呈现一个熟悉的汉字或组成这个汉字的个别笔画,那么辨认整字的时间几乎和辨认个别笔画的时间相同。另一方面,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做文字校对工作的人,由于对整个文句的感知,有时难以发现句中个别漏字或误写的字词,这就是由于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格式塔心理学派对知觉的整体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知觉的整体性有以下几个组织原则:

接近性 指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的物体知觉成一个整体。比如下图,我们会把它知觉成由三个距离很近的黑点构成的一些线条,在竖直方向稍为向右倾斜。我们一般不会以另一种结构来知觉它,或者就算以别的结构去知觉它,也是很费力的一件事。

相似性 指人们往往会把在形状、颜色、大小、亮度等物理特性上相似的物体,知觉成一个整体。比如下图,我们会把形状相同的圆圈和黑点分别两两知觉为一组,而不太会把一个圆圈和一个黑点知觉成一个整体。

连续性 指人们往往会把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知觉。比如下图,我们倾向于把它知觉成更为自然和连续的两条相交的曲线AC和BD。可见,连续作用对我们的整体知觉有着惊人的力量。

求简性 指我们在知觉过程中会倾向于知觉最简单的形状。我们的知觉也倾向于在复杂的模式中让我们知觉到最简单的组合。比如下图,我们可以把它解释成一个椭圆和一个被切去了右边的直角图形,在与一个左边被切除了一个弧形的长方形相接触。可事实上,这不是我们知觉到的东西,我们知觉到的东西要比这简单得多,即一整个椭圆和一整个长方形互相重叠而已。

封闭性 指我们在知觉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果其中某个部分没有了,我们的知觉会自动把它补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形式知觉它。比如下图,我们倾向于把它看做一颗五角星,而不是五个V形的组合。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一样—知觉的恒常性

我们周围的世界在不停地变化着,它向我们的知觉系统输送的刺激信息也在不停地改变。我们看到的物体有时离我们近,有时离我们远;有时在我们正前方,有时在我们的两侧;有时处在阳光下,有时又处在阴影中。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人如何保持对物体的正确知觉呢?幸运的是,自然选择给予了人的知觉系统一种重要的特性,即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

1形状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却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知觉的形状恒常性。比如,一扇门,在我们面前打开,落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影像会随着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但我们始终把这扇门知觉成长方形的。

使我们的知觉保持形状恒常的重要线索是有关深度知觉的信息,比如倾斜、结构等,如果这些深度知觉的线索消失了,我们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也就不能保持恒定不变了。

2大小恒常性

同一个物体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影像大小,会随着物体距离我们的远近而发生改变:近大远小这是以视觉感受器为基础的视觉现象。但是,我们在判断该物体的大小时,却不纯粹以视网膜上的影像大小为依据,而是把它知觉成大小恒定不变的,这就是知觉的大小恒常性。比如,我们看着面前的小孩子,同时看着远处的一个大人,大人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影像要比小孩的小得多,但是在知觉中,我们仍然判断大人高,小孩矮。

3壳度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是指照射物体的光线强度发生了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的亮度知觉仍保持不变的知觉现象。决定亮度恒常性的重要因素是从物体反射出的光的强度和从背景反射出的光的强度的比例,只要这个比例保持不变,就可保证对物体的亮度知觉保持恒定不变。比如,两张白纸,不管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阴影中,它们都互为背景和对象,对光的反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因而我们对亮度的知觉也就保持了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一只红苹果,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所反射出的光的光谱组成也一定是不同的,因而它的颜色必定是变化的,然而,我们仍然把它知觉成红的。这种不因物体环境改变,而仍然保持对物体颜色知觉恒定的心理倾向,就是知觉的颜色恒常性。

恒常性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果人们的知觉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时刻变化,那么要想获得任何确定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研究恒常性不仅有助于建筑、艺术等实践部门的工作,而且有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机器人有“视觉”可以看,有“听觉”可以听,但它却没有知觉的恒常性。因此,当观察条件明显变化时,机器人就难以执行自己原来的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把人和动物具有的知觉恒常性赋予机器人,那么计算机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戴上棱镜之后还能准确指认目标吗—知觉适应

日常生活中,一个戴过眼镜的人,在新换了一副眼镜之后,开始时会觉得不习惯,半天或一天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这就是知觉适应。

1897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特拉顿(Stratton, 1896)给自己戴上一副自行设计的眼镜,这副眼镜使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反转和变位。也就是说,视野上方的物体投影在网膜的上方,视野下方的物体投影在网膜的下方等。戴镜后的头三天,由于网像颠倒,空间定向有很大困难,当他伸手取物时,手的方向往往和物体的实际方向相反;三天以后,他开始可以看到自己的手在写字;第四天,能在两手间进行正确的知觉选择;第五天,他能在房内从容地散步;第七天,他开始能欣赏散步途中的景色。这说明,经过学习和适应,视觉和触觉、前庭觉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空间定向能力得以恢复;到第八天,他摘下了反转镜,这时看到的每件东西又都上下、左右颠倒了。几个钟头之后,空间定向才重新恢复正常。

戴上使形象歪曲的眼镜时人们是怎样适应的呢?他们能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吗?或者当他们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反应时,他们的视知觉会保持不变吗?

有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任务是让被试把手伸到桌子下面,从桌子另一端的5个目标中指出一个目标(如图所示)。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桌子的表面是用黑布盖着的,目的是让被试只看到目标,而看不到他们在玻璃下面的手。在这种情况下,被试都能准确地指出目标。在实验的第二阶段,让被试戴上棱镜,这时被试会把物体看成从实际位置向右移动了4英寸。接着,把黑布拿走,让被试指出中间的目标。开始时,被试没有指对,但很快他们就指对了。在实验的第三阶段,拿走棱镜,让被试用适应了的手(即他们戴上棱镜时用来指出目标的那只手)和另一尺手进行实验。当用适应了的手进行实验时,被试在指点时出现的位置偏移,与由棱镜造成的视觉移动的范围是一致的。然而在用另一只手时,他们几乎没有表现出偏移。这些情况表明,对视觉歪曲的适应影响到手臂的位置感觉的变化,而不是视知觉的改变。如果被试在新的定位情况下已经学会了看靶子,他们很可能就会用两手中的任何一只手指出靶子的位置。

20世纪中叶,一些心理学家比较了动物和人的视觉适应,发现不同动物的视觉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例如,给小鸡戴上一副偏光镜,从镜子中看到的物体都左偏40度。小鸡不能适应视野的变化,只能按看到的物体方向啄取食物;而人戴上这种眼镜后,能很快适应视野的变化。用外科手术将动物的眼睛做成上下颠倒的,结果发现,鱼、青蛙、蝾螈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它们够物的方向经常出错;而猫、猴子却能适应这种变化。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更重—错觉及其产生原因

你能准确分辨出下面四个图形中a与b两条直线,哪条更长吗?

你也许会说,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谁都知道它们一样长。是的,它们的确一样长,但这真的是你“看”出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你的眼里,b一定长于a,纵然在你的头脑中清楚地知道它们之间其实毫无区别。

有时候人们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即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例如,太阳在天边和天顶时,它和观察者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在天边时远,而在天顶时近。按照物体在视网膜成像的规律,天边的太阳看上去应该小,而天顶的太阳看上去应该大。而人们的知觉经验正与此相反,天边的太阳看上去比天顶的太阳大得多。我国古书《列子》中曾有记载:

孔子东游,见两儿斗辩,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则为盘盂。此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苍苍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谓多知乎?”

这里所讲的近如“车盖”,远似“盘盂”的现象,就是错觉现象。

简单地说,错觉就是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错误的知觉经验。它与幻觉或想像不一样,因为它是对应于客观的和可靠的物理刺激的,只是似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捉弄我们自己,尽管这样的捉弄自有其道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数不清的错觉。除了上例中的几何图形错觉外,还比如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哪个更重?许多人会脱口而出,是铁更重,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体积小的物体比体积大的物体更重一些,这就是所谓的形重错觉。再如,听报告时,报告人的声音是从扩音器的侧面传来的,但我们却把它感知为从报告人的正面传来。又如,在海上飞行时,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标,海上飞行经验不够丰富的飞行员因分不清上下方位,往往产生“倒飞错觉”,造成飞入海中的事故。另外,在一定心理状态下也会产生错觉,如惶恐不安时的“杯弓蛇影”、惊慌失措时的“草木皆兵”,等等。

关于错觉产生的原因虽有多种解释,但迄今都不能完全令人满意。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情绪以及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外在因素同样也会引起我们的错觉。曾有一个实验,分别从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挑选10个孩子,让他们估计从1分到50分(美元)硬币的大小。实验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比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要高估钱币的大小,尤其是5、10和25分值硬币。而当钱币不在眼前只靠记忆估测或者把钱币换成相同大小的硬纸板时,则高估情况会急速降低。这个实验形象地证实了在不同家庭环境中形成的态度和价值观对知觉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力。

错觉虽然奇怪,但不神秘,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客观世界的规律。研究错觉,可以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如前述的“倒飞错觉”,研究其成因,在训练飞行员时增加相关的训练,有助于消除错觉,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某些错觉为人类服务。人们能够通过控制错觉来获得期望的效果。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常利用人们的错觉来创造空间中比其自身看起来更大或更小的物体。例如一个较小的房间,如果墙壁涂上浅颜色,在屋中央使用一些较低的沙发、椅子和桌子,房间会看起来更宽敞。美国宇航局为航天项目工作的心理学家们设计太空舱内部的环境,使之在知觉上有一种愉快的感觉。电影院和剧场中的布景和光线方向也被有意地设计,以产生电影和舞台上的错觉。

同类推荐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为何我总谈人性?因为我记录在哪儿吃喝拉撒对你没价值,对我也没有价值;我想谈国家兴亡,但我谈不到点子上,也压根儿没能力谈到点子上。我谈人性,是因我以此为生。更重要的是,时代会变,观念会变,制度会变,但人性不会变。假设你我素不相识,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我的书,那将是你的遗憾;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性格色彩,那将是你最大的损失。
  • 健康心理调节师

    健康心理调节师

    这是一本教你获得晋升和高薪的书,这是一本身在职场的你必须品读的书。工作可以不那么辛苦,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工作可以不那么费尽苦心,只要你会统筹安排。工作可以不那么忙忙碌碌,只要你注重效率。工作可以不那么疲惫,只要你调节好心态。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管理要读心理学

    管理要读心理学

    这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
热门推荐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该书提供了麻醉相关技术,麻醉临床争议与进展 ,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麻醉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该书结合临床麻醉实践情况,论述了对手术麻醉的安全和风险等方面情况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手术麻醉质量管理的建议,进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及质量管理。
  •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制度与规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一个可以传承下去的企业,绝对少不了制度。无视或者经常破坏企业制定的制度和管理规则,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员工、竞争对手、客户牵着鼻子走,企业就会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就有了公平,就意味着效率。而效率,则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良药。所以,做为管理者,要改变通常惯用的“人治”,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通过正确的奖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 巫女传奇

    巫女传奇

    一个会法术的异族族长,一个为心爱之人走火入魔的痴情皇子。本该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相知相识。“一个满心都是权势的人,想必也不是什么好人。”初见,她瞧不起他,满眼鄙视。“有我在,尽管放手一试。”后来,她满心托付,却不知早已走进他设下的圈套。当最后,是对是错,当真还有那般重要吗?她消失之后,他只感觉……心,仿佛空了。
  • 诡域行者

    诡域行者

    普普通通的监测站为什么会频频出怪事?三个头的鬼喇嘛,死而复苏的天葬师,神秘的西藏禁书,悄无声息渗透到骨子里面的恐惧,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倒下,没人看见他们怎么死的,真正的死因是一个不可触碰的谜团,那个叫伊娜的女人,到底是死人还是活鬼?她出现之后,本来平静的五号点振频率出现异常速度,那东西直奔而来!受伤的人嘶喊声音越来越猛!监测站就像被一只巨魔之手从地下连根带血地拔出,拼命晃动!它来了……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1)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有一棵什么苗在心地疯长

    有一棵什么苗在心地疯长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108个江湖阅历

    108个江湖阅历

    无论是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还是社交场、朋友场,都存在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有陷阱。尤其是20几岁的年轻人,阅历浅,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碰一些钉子、上一些当;也难免在残酷的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社交场等方面的竞争中吃亏,又或者因为不懂某些规矩而得罪人、办错事。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锋凌天下

    锋凌天下

    在叶锋眼里斗气最多只能够算得上是小孩子的把戏,魔法那最多是表演的升级,一个被称为废物的纨绔将要怎么样逆天改命,用修真来踏破一切规则,用强悍来书写异界的传奇。
  • 读点经典

    读点经典

    本书所选录的内容主题可分为操守、修养、为政、勤学、交友、爱情、亲情等几方面,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高读者(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行政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