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
触觉是皮肤感觉中的一种,是轻微的机械刺激使皮肤浅层感受器兴奋而引起的感觉。触觉感受器在头、面、嘴唇、舌和手指等部位的分布都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尖。
人们自身的触觉对机体是有益的,如经常伸一伸懒腰、半躺在摇椅上前后摇摆,可以松弛神经系统;经常进行桑拿浴、淋浴、擦身和按摩,可以使痉挛的肌肉放松下来。
皮肤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感受性。这是因为皮肤表面散布触点,触点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直径可以大到05mm,其分布也不规则,一般指腹处最多,其次是头部,而小腿及背部最少。所以指腹的触觉最为敏感,而小腿及背部最为迟钝。用线头接触手指腹会有明显的触觉,而接触小腿则完全无知觉。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打麻将时不用看牌也可以通过手指触摸知道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牌,而用两个相距05cm的钝针触压背部皮肤却误认为是一个物体的原因所在。
温度觉
温度觉由冷觉与热觉两种感受不同温度范围的感受器感受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感觉。对热刺激敏感的叫热感受器,对冷刺激敏感的叫冷感受器。两种感受器在皮肤表层中,均呈点状分布,叫做热点和冷点。温度感受器在面部、手背、前臂掌侧面、足背、胸部、腹部以及生殖器官的皮肤比较密集。冷点多于热点,在面部的皮肤每平方厘米约有16~19个冷点,热点的数目比冷点少4~10个。在一定范围的温度内,两种感觉表现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在发生适应时,对温度刺激的敏感度明显降低。热感受器的适应只需几秒钟,但热觉的适应则需几分钟以上,可见人对热的适应并非完全决定于热感受器,而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功能参与。在热天澡盆内水温为28℃时,刚进入时觉得冷,过一段时间后,也会适应,这种现象决定于人皮肤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别。所以,对于冷、热的感觉是相对的。
痛觉
你或许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正在吃菜,突然不小心咬到了一只红辣椒。此时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辣,急忙喝水,试图用水来消解辣给你带来的痛苦。可是你知道吗,此时你感到的“辣”的感觉其实是一种痛觉。
痛觉是人类的感觉之一。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体验,痛觉常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而且情绪反应总是单向的,即总是伴有不愉快感,具体表现为忧虑、恐惧、害怕,表情多有痛苦状。任何刺激过度都会引起痛觉。
痛觉体验虽然不为人们所喜欢,但它却是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告诉我们身体某部位受到了伤害,这样我们就会及时对受伤处进行处理和诊治。
痛觉的感受器是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如果在引起痛觉的刺激发生时,例如刀割、针扎等,一般会使机体组织胞破裂,组织系统释放出某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接着便会刺激神经末梢,从而痛觉就产生了。
嗅觉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种种气体物质作用于鼻腔上部黏膜中的嗅细胞,产生神经兴奋,经嗅束传至嗅觉的皮层部位—海马回、沟内,产生嗅觉。
人类的嗅觉末梢神经细胞,虽分布在鼻“内”的嗅觉上皮,却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像耳朵或眼睛的神经细胞。耳朵的听觉神经细胞,有淋巴液、卵圆窗及耳膜,与外界分开。眼睛的视神经细胞,有玻璃状液、水晶体及角膜,隔离外界。而且嗅觉神经细胞能持续替换它们自己,称为“复制现象。”但是视网膜或内耳神经细胞,几手无法修补它们的损伤。这是嗅觉神经与其他两者最大的差别。
运动觉和平衡觉
在看NBA球赛时,我们看到一个球员打出好球时,会感觉赏心悦目。其实,运动员打出一个好球,和其自身内部的运动觉和平衡觉有极大的关系。
运动觉是关于肌肉以及关节运动状况和动态位置的感觉,其感受器位于身体骨骼肌及其与关节相连接的肌腱之中。平衡觉是关于身体平衡状况的感觉,在正常情况下,平衡觉与运动觉协同工作,为我们提供关于身体运动(加速、减速或旋转等)以及身体位置(与重力作用的关系)的信息。重力作用引起头上脚下的身体位置感觉,但是在失重状况下,如果给你的脚部施加压力,就会使你产生站立的感觉,而如果给头顶一个压力,则会使你产生倒立的感觉。
产生平衡觉的感受器是位于前庭器官中的毛细胞。前庭器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与耳蜗相邻的三个半规管。如果身体运动对平衡觉感受器的刺激过强,就会引起眩晕的感觉。此外,视觉对于平衡感觉也会产生作用。
变了味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感觉适应
朱元璋在当了明代的开国皇帝后,每天的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让他感到很腻味。有一次他回想起当年他当和尚时,云游病倒在破庙,肚饥口干,一位讨饭婆子给他喝了一种珍珠翡翠白玉汤,鲜美无比。现在他多想再尝尝那个味道啊!
于是,皇后马娘娘传旨找来当年做汤的讨饭婆子,照当年老样用剩饭、剩菜、黑锅巴、白菜帮煮了一碗汤。朱元璋一看,竟是残羹剩饭,正要发作,但认出的确是当年的讨饭婆子,觉得毕竟是按自己的命令做的,怎能发火?就舀了一匙倒进嘴里,咸、酸、苦、辣、焦、糊、馊、臭样样味道都有,就是没有香和鲜。但为了顾全面子,他只得强忍着喝了下去,然后,佯装笑脸说:“真是珍珠翡翠白玉汤,好喝!好喝!”
朱元璋当年沦落他乡,饥渴交加,一碗残羹剩饭对他来说也是美味,以致终生不忘;当了皇帝以后,天天吃山珍海味,味觉已经逐渐适应,所以觉着乏味。这种现象是典型的心理学上的感觉适应。在同一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下,感官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常见的感觉适应有味觉适应、嗅觉适应、视觉适应、听觉适应等。生活中,味觉的适应现象很常见。皇帝吃山珍海味不觉得香,同老病号不觉得药汤子苦,小孩子不觉得糖甜一样,是一种味觉适应现象。
生活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去别人家中,你可能觉得他家有一种特殊的气味,于是,你问主人:你们家怎么有一种××味?主人可能会有些惊讶,因为他并没有注意到家里有一股××味,这是由于他在自己家里待久了,对其中的气味已经习惯了,所以就闻不出来了。这就是嗅觉的适应。古人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对各种感觉的适应速度和程度是不一样的。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光适应。从明亮的阳光下进入已灭灯的电影院时,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隔了一段时间,就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来了。这种现象叫暗适应。暗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强向弱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光刺激,导致对后续的弱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开始的5~7分钟,感受性提高得很快,经过1小时后,相对感受性可提高20万倍。
当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到外面的阳光下,开始会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但是过了几秒钟,就能看清楚周围的事物了。这种现象叫光适应。光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导致对后续的强光刺激感受性的迅速降低。
与视觉的适应比较,听觉的适应就不很明显。除非用较强的连续的声音才会引起听觉适应,像工厂高音调的机器声,持续作用于人,就会引起听觉感受性降低的适应现象,甚至出现听觉感受性的明显丧失。
触压觉的适应则很明显。我们安静地坐着时,几乎感觉不到衣服的接触和压力。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把眼镜移到自己的额头上却到处寻找他的眼镜。实验证明,只要经过三秒钟左右,触压觉的感受性就下降到约为原始值的25%。
温度觉的适应也很明显。例如,当我们游泳的时候,刚下水时觉得水很冷,经过三四分钟后,就不再觉得水冷了。相反,我们在热水中洗澡的时候,开初觉得水很热,但经过三四分钟后,就觉得澡盆中的水不那么热了。但是,人们对于特别冷或特别热的刺激比较敏感,一般不会形成感觉适应。
痛觉的适应是很难发生的,即使有,也非常微弱。只要注意一集中到痛处,你马上就会感到疼痛。正因为痛觉很难适应,它才成为伤害性刺激的信号并具有生物学的意义。
而嗅觉的适应速度,以刺激的性质为转移。一般的气味经过1~2分钟即可适应,强烈的气味则要经过10多分钟,特别强烈的气味(带有痛刺激的气味),令人厌恶,难以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嗅觉的适应带有选择性,即对某种气味适应后,并不影响对其他气味的感受性。
味觉的适应一般表现为味觉感受性的降低,完全的味觉适应则表现为味觉的消失。味觉的适应速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浓度越低适应越快。味觉有交叉适应现象,即对一种物质的适应会影响对其他类物质的适应。一般说来,味觉适应比较明显,但不同物质的适应时间和恢复速度是不同的。如对蔗糖的适应和恢复较慢,对食盐的适应和恢复较快。
感觉适应能力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对于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夜晚的星光下和白天的阳光下,亮度相差达百万倍,如果没有适应能力,人就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精细地感知外界事物,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动。
研究适应现象对生产实践也有重要意义。比如,在交通运输业中,夜晚驾驶室的照明与外界亮度的差异的处理,就应考虑视觉的适应问题。还有,如果教室采光条件差,学生进入教室后就要用较长的时间适应暗光,这样既有损学生的视力,也会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