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4100000004

第4章 中庸(1)

率性之谓道天命[1]之谓性[2],率[3]性之谓道[4],修[5]道之谓教[6]。道[7]也者,不可须臾[8]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9]戒慎[10]乎其所不睹[B11],恐惧乎其所不闻。莫[B12]见[B13]乎隐[B14],莫显乎微[B15]。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B16],谓之中[B17],发而皆中节[B18],谓之和[B19]。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B20]也。致[B21]中和,天地位[B22]焉,万物育[B23]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B24],小人反[B25]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B26]时中[B27]。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B28]也。

子曰:“中庸其至[B29]矣乎,民鲜[B30]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B31]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B32]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B33]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B34]!”

子曰:“舜其大知[B35]也与[B36]!舜好问,而好察迩言[B37]。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B38],用其中于民。其斯[B39]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B40]知[B41],驱[B42]而纳诸罟[B43]擭[B44]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B45]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B46]守也。”

子曰:“回[B47]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B48]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B49]也,爵[B50]禄[B51]可辞[B52]也,白刃可蹈[B53]也,中庸不可能[B54]也。”

[注释][1]天命:这里指自然的禀赋。[2]性:天赋予人的本性。[3]率:遵循。[4]道:规范、人道。[5]修:修明、实行。[6]教:教化。[7]道:日常事物当行之理。[8]须臾:片刻、一会儿。[9]君子:《中庸》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行的人,有时指有地位的人。这里指有德行的人。[10]戒慎:警戒、谨慎。[B11]睹:见、察看。[B12]莫:无、没有。[B13]见(xiàn):同“现”,体现。[B14]隐:隐蔽。[B15]微:细微小事。[B16]发:表露、显露。[B17]中:这里意为恰当。[B18]中节:合于自然的道理。中,符合。节,法度、常理。[B19]和:和谐。[B20]达道:通达的道路,或说是天下人民共由之路,引申为天下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B21]致:到达。[B22]位:安于其所、各得其所。[B23]育:养育、生长。[B24]中庸: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无不足。庸,“常”的意思。[B25]反:违背、违反。[B26]而:能、能够。[B27]时中:应时而处中,即言行处处符合道的规范。[B28]忌惮:畏惧。[B29]至:极、最。[B30]鲜:少。[B31]知者:有智慧、有教养的人。知,同“智”。[B32]明:著明、明了。[B33]味:滋味。[B34]矣夫:叹词。[B35]知:同“智”。[B36]也与:语气词连用。[B37]迩(ěr)言:浅近之言。[B38]执其两端:掌握它的两个方面。[B39]斯:此。[B40]予:我。[B41]知:同“智”。[B42]驱:驱逐、驱赶。[B43]罟(gǔ):捕鱼的网。[B44]擭: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B45]辟:同“避”。[B46]期月:一个月。[B47]回:颜回,孔子的学生。[B48]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不舍。服,放置。膺,胸口。[B49]均:平,指治理公正。[B50]爵:爵位。[B51]禄:官吏的俸禄。[B52]辞:放弃。[B53]蹈:踩、踏。[B54]中庸不可能:上述三事,即平治国家、辞爵禄、蹈白刃虽难还是能做到,而行中庸之道看似容易,实际更难。

[鉴赏]《中庸》据说是子思写的,原本是《小戴礼记》之中的第三十一篇。在《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中庸说》二篇,这表明西汉时已有人专门从事《中庸》的研究。之后有南北朝宋散骑常侍戴颙所著的《礼记中庸传》二卷,另外南朝梁武帝萧衍还著有《中庸讲疏》一卷,援佛入儒。自唐中叶以后,李翱所作的《复性书》,基于《中庸》的思想,试图建立一套新儒家的心性理论。

北宋的儒者普遍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重要典籍,由曾子所传下来、又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南宋的朱熹在北宋二程兄弟等开创的理学观点之上,将《大学》与《中庸》从《礼记》中单独抽出,同《论语》与《孟子》合编在一起,并分别为之作注,称为“集注”。本书《中庸》各章的划分依据的就是朱熹所著的《四书集注》。

在《四书》中,朱熹认为,《中庸》的理论性与思辩性较其他三者为高,这从他对《四书》排序中就能看出。《四书》的排列次序,现在的通行本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实,朱熹在编排中曾经将《中庸》置诸最后。朱熹对此曾有说明:“某要人须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复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末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在这里,朱熹将《大学》看成是纲领,因此列于首位;将《中庸》看成是精髓,因此列于最后。在这首尾呼应之间,加以孔、孟的言论作为印证,从而就能构筑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第一至第九章着重论述了道与中庸二个观念,这里所说的道也就是中庸之道。然而,他先阐述了哲学意义上道的概念,这样就不仅为中庸之道奠下了本体论基础,而且还赋予了道天人合一的意义,这样就发展了道的观念。《中庸》第一次将道论述为儒家哲学的基本范畴。它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规定了道的基本涵义,在指出了道之本原出于天的基础上,又强调了道与本性、人性是一致的,无矛盾的,这样就避免了天、人,内、外之间的对立。

《中庸》这几章主要论述中庸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它首先提出中庸即“中和”,从词义上说中和表示适度,恰当。“喜怒哀乐之未发”就是描绘此时情感、意念无所偏倚,当于理;“发而皆中节”是说情感、意念的表达有分寸,不乖戾。而从哲学上说,明代王阳明认为“未发之中”即良知,即本心,即宇宙本体。可见,根据中庸的观念,世界、本心、本性的本然状态是适度,适宜,恰当。

其次,中庸的意思是为“时中”,也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举止要随时而处中。因为“中”并没有一个固定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时中也就是意味着需要面对现实,尊重客观条件。而那些私心太重之人,往往则会肆欲妄行,因此《中庸》才说小人反中庸,言行皆无所顾忌。

再次,中庸指的是无过无不及,这除了强调要适度外,还针对了人性的弱点。所谓“知(读为“智”)者则过之,愚者则不及”、“贤者则过之,不肖者则不及”,描述了普遍存在的误区,不但是认识上的,也是行动上的:智者、贤者由于个人主观偏爱与过度自信而往往做过头;而愚者、不肖者则因为智识所限而时常达不到要求或标准。最后,中庸是一种方法论,强调的是执两用中,也就是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使其二者保持均衡,这是孔子在各种问题上都强调采用的方法。例如,他主张在政治上需要宽猛并用,在学习方法上则要“学”、“思”兼顾,不能有所偏废等等。

君子依乎中庸子路[1]问强[2]。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3]强与?宽柔以教,不报[4]无道[5],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6],死而不厌[7],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8]而不流[9],强哉矫[10]!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B11]不变塞[B12]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B13],后世有述[B14]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B15]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B16]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B17]而隐[B18]。夫妇[B19]之愚,可以与[B20]知焉。及其至[B21]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B22]。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B23]焉。《诗》云:“鸢飞戾[B24]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B25]也。君子之道,造端[B26]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人[B27]。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B28]伐柯,其则[B29]不远。’执柯以伐柯,睨[B30]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B31],改而止。忠恕违道[B32]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B33]乎子以事[B34]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B35]之,未能也。庸[B36]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敢尽。言顾[B37]行,行顾言。君子胡不糙糙[B38]尔?”

君子素其位[B39]而行,不愿[B40]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B41]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B42]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B43]下,在下位不援[B44]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B45]人。故君子居易[B46]以俟[B47]命,小人行险[B48]以徼幸[B49]。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B50]诸正鹄[B51],反求诸其身。”

[注释][1]子路:孔子弟子。子路好勇,故问强。[2]强:刚强、坚强,勇敢。[3]而:汝,你。[4]报:报复。[5]无道:蛮横无理。[6]衽(rèn)金革:衽,卧席,此处作动词。金,铁制的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盾。衽金革意为以金革为卧处,譬好勇善战。[7]厌:后悔。[8]和:和谐、调和。[9]流:随波逐流。[4]矫:坚强的样子。[B11]有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B12]塞:堵塞。此指穷困的时候的信念。[B13]素隐行怪:指探求隐僻不正之理,做奇异怪诞之事,以欺世盗名。素,据《汉书》应为“索”;隐,隐僻之理;怪,怪异。[B14]述:传述、称赞。[B15]已:止、停止。[B16]遁(dùn)世:避世、隐居。[B17]费:广大。[B18]隐:精微。[B19]夫妇:匹夫匹妇,指普通男女。[B20]与:动词,参预。[B21]至:最、极尽。[B22]憾:遗憾,不满意。[B23]破:剖析、分析。[B24]戾:到达。引用的诗句见《诗经·大雅·旱麓》。[B25]察:明显,彰著。[B26]造端:造立端绪,意为开始。[B27]远人:远离人们。[B28]伐柯:砍伐作斧柄的木材。柯,斧柄。诗句见《诗经·豳风·伐柯》。[B29]则:法则。[B30]睨:斜视。[B31]以人治人:按普通人的愿望和要求来治理众人。[B32]违:相距。道:中庸之道。[B33]求:责求、要求。[B34]事:侍奉。[B35]施:加给。[B36]庸:平常、平凡。[B37]顾:回头看,引申为顾及。[B38]糙糙:笃厚、老实的样子。[B39]素:现在。素其位:因现在所居其位而为其所当为。[B40]愿:倾慕、羡慕。[B41]夷狄:夷,当时东方的部族。狄,当时西方的部族。[B42]入:处于。[B43]陵:欺凌。[B44]援:攀援、高攀。[B45]尤:怨恨。[B46]易:平安的地位。[B47]俟:等待。[B48]险:险僻。[B49]徼幸:偶然求得荣幸。[B50]失:指没有射中。[B51]正鹄:箭靶中心圆圈。画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鉴赏]《中庸》在这几章先指明了那些会妨碍实行中庸之道的观念,并且提出了如果要实行中庸之道,则应当具有的几种人格品质。

刚强、勇敢往往是众人赞扬的美德,人们常将那些临危不惧的举动看成是英雄行为,但有些人却呈一时之勇,在受到侮辱、挑衅的时候就做出激烈反应。《中庸》认为,这些极端行为是对中庸之道的最为常见的危害。所以第十章在分析、阐述“强”(刚强、勇敢)的概念时,专门指出了“衽金革,死而不厌”是“北方之强”即游侠之勇,不符合中庸之道所注重的温和与宽容的品质,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刚强。根据《中庸》,只有遵守中庸,才会有真正的强,也就是君子所居的“南方之强”。作者认为,对于横蛮之人,最勇敢的态度是以宽容去感化他,用道理来教育他;态度温和,但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信念;在强权或压倒一切的非理性潮流面前,根据道义,保持独立立场与见解;国家政治清明时受到任用,面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仍能坚守困穷的时候所立下的志向,做到富贵不能淫;而在政治黑暗的时候又能为了原则不惜牺牲一切。《中庸》接连用了三个“强哉矫”来热情赞颂这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行为。由此可见,根据《中庸》,遵循中庸之道需要对他人抱以深沉之爱,大无畏之精神以及坚韧的品质,就是追求真理,维护道义,坚持信念与原则。

《中庸》所指出的种种妨碍中庸之道,另外一种倾向是人们索隐行怪的癖好。“索隐行怪”,根据朱熹的解释是“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四书集注·中庸》)。因为,一味追求新奇与怪诞,自然就会罔顾事理之所当然,这样就违背了中庸之道。因此,作者指出,要遵行中庸就要“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说,要克服浮躁,心境淡泊,能耐得住寂寞,这自然是常人很难做到的,所以,《中庸》说“唯圣者能之”。

《中庸》批评这些种种索隐行怪的倾向,是为了凸显中庸观念里“庸”的意义:也就是平常,常道,常理。后面的几章则更深入地阐发了这种意义,说明了平常之理才是至理,也就是平凡的真理。

对平常之理,《中庸》首先指出,这是普通人能够理解、也能够身体力行的道理。这根据儒家学说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儒学最看重的父慈子孝、夫仁妻顺、兄爱弟弟敬兄的伦理道德是人所皆知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做到的。当然,《中庸》并不是要将高深的道理和崇高的境界归结为寻常之事,而在于强调这些高深的道理与崇高的境界不该脱离普通人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也许这是针对先秦道家的玄虚理论与墨家苦行僧式艰难生活而提出来的。此外,《中庸》所要阐明的是,中庸之道,也就是平常之理发挥到极致,就能成为至理。

诚者天之道哀公[1]问政。子曰:“文武[2]之政,布[3]在方策[4]。其人存,则其政举[5];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6]政,地道敏树[7]。夫政也者,蒲芦[8]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9]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10],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B11]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B12]也。或[B13]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B14]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B15]天下国家有九经[B16],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B17]群臣也,子[B18]庶民也,来百工[B19]也,柔[B20]远人也,怀[B21]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B22],体群臣则士之报[B23]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B24],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B25]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B26]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B27]任使[B28],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B29]薄敛[B30],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B31],既廪称事[B32],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B33]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B34],举废国[B35],治乱持[B36]危,朝聘[B37]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同类推荐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热门推荐
  •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重生之御宝女天师

    重生之御宝女天师

    前一分钟,还是异界大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手遮天呼风唤雨的祭司大神,知天命,晓未来。后一分钟,却是都市里人人可以打之,骂之,欺之,凌之的草包女生。天堂跌落谷底的待遇未免太坑爹了?朝夏发誓,我命由我不由天!前世是神,操控人类的生死,这世岂能甘愿平庸?当她化身为摸金校尉、天桥下的神算、铁口直断的阴阳师、身怀茅山奇术的靓丽道姑……再想低调点都不行!听说,古玩界出了一个赌石大王。听说,风水界出了一个逆天的风水大师。听说,古武界出了一个另类修真者。自此,羞煞万千天才,迷煞各路人物……◆本文讲述女主成长史,非NP,文章涉及风水命理、赌石鉴宝、发丘摸金、降头蛊术、不喜者慎行。
  • 如梦仙途

    如梦仙途

    黑暗光明两位大神密谋控制人间势力而开发一款游戏《神战》,主角因缘得到东方五行修仙者真传,拜师学艺!游戏中穿越到异界再次王者归来,游戏中叱咤风云,大战黑暗光明神!却不料背后还有更大的主,只有想不到!
  • 恶魔校草VS贴身女佣

    恶魔校草VS贴身女佣

    “小丫头,你竟然敢如此欺负本少爷!害得本少爷这般?”他声音冷酷带着一丝残忍,而他就是樱花高中当之无愧的校草;“恶魔!怪胎!疯子!神经质!我不怕你!”她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有底气,其实心里早就怕了;腹黑如恶魔一样的校草?成为全校女生的公敌?重遇初恋情人?气氛诡异不需要学习的学校?而一场意外的邂逅……充满甜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干草堆里的爱情: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

    干草堆里的爱情: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

    《干草堆里的爱情: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中除了情爱题材以外,劳伦斯还喜欢在作品中讽刺工业文明对生活和人性的摧残。劳伦斯渴望有一个精神家园,但他不喜欢英国的工业文明,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中他总想逃离故乡,却在最主要的几部作品中,将故事的发生地点都设在家乡汉诺丁。《干草堆里的爱情: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几部作品,既有描写情爱的《干草堆中的爱情》、《狐狸》,也有揭示工业文明罪恶的《菊花香》,希望能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劳伦斯。值得一提的是,《菊花香》是劳伦斯出道的第一部作品,非常有代表意义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再看《长街风景》。“阳光,刀子一样刺眼”,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写得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太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写长街,写长街的所见与所闻。快乐的,喧闹的,开店的,闲逛的,耍猴的,很有商业的气息。在我感觉作者将要把一首诗歌写俗的时候,却看到这样的语言:“没有掌声/只有越敲越响的耍猴锣声/笼罩长街尽头/忧郁凝重狐疑的心情/化作长街沉重的叹息”。原来,前面的所有表述,都是为了这个升华做的铺垫。作者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这一首诗歌,写出了一种深度,同样,作者也表达出一种内在的、深入的、探索性的诗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总裁独宠小妻

    腹黑总裁独宠小妻

    “我宣布,今夜我和林梦珍小姐正式订婚。”轰动全城的政政联姻,他亲口宣布的订婚对象却不是她。一份亲子鉴定书,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又是他亲手将身为林家大小姐的她送入暗无天日的地下室,让她从天堂跌入地狱。心碎、魂离,曾经骄傲的公主转变成了卑微的小孤女。她卑微的活着,看着暗恋多年的他将婚戒套进了妹妹的手指。一直到,遇到了他。他一步步的靠近,强硬的将她纳入羽翼之下!甜腻的宠让她承受不起,霸道的爱让她无路可退!为娶她为妻,更不惜从伤她的男人手中抢位!女强玄幻文【邪尊懒凰】求收藏包养~!◆◆◆◆强推自己的完结文◆◆◆◆古风宠文【-蜜爱傻妃-】女强魔幻【异世女血皇】◆◆◆◆推荐好友文◆◆◆◆【教授真禽授】裴歆【书记,我不爱你】瑞夜楠【重生一豪门傻千金】妖娆小桃◆◆◆◆推荐《幻城联盟》强力新文◆◆◆◆【绝品妖孽】曲殇【军阀妻-】珞锦瑟【医手遮天】慕璎珞【邪医毒妃】墨邪尘【狂逆御世】墨堇琳【逆天毒尊】瑞夜楠【市长小妻未成年】漫觞【皇后不承宠】紫箫泠君【儿子们,太闷騒】冷优然【我们的娘子是盗圣】猫儿玲珑【车祸篇】:“碰——!”一声巨响,一阵尖锐的刹车声。纤细的身子在自己眼前,被撞得高高弹起,妖娆的血色,弥漫了一地。她,会不会死?不不,她不会死的!不会死的!林默笙的眸睁的极大,狂乱又慌张的摇着头。惊慌失措的望着眼前一地的血红,心里泛起了从未有过的巨大恐慌。然而,谁也没有看到,那个被撞倒在地、全身染血的少女,唇角忽而扬起诡异残忍的弧度。身在痛,血在淌。但,她心里明了。因这一撞,那个骄纵又天真的林默笙,失去了唯一可以依仗的东西。【相遇篇】:“还这么爱哭?”真没想到,他竟会看到那一张记忆中的脸。然而,眼前的小脸泪痕满脸,狼狈又可怜。眉头微皱,这样的一句话几乎下意识的就脱口而出。“什么?”林默笙低头流泪,心中的屈辱感升到了顶点。却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而且,似乎还带了一丝温暖。抬起狼狈的小脸,黑眸有些迷蒙又有些怔怔的。眼前,男人生了一张英俊冷酷的脸,五官深邃,一套浅灰色休闲服勾勒出了他健硕修长的身材。他静静望着她,黑眸像是漾着水光,那般的柔和。【宝宝篇】:“你别过来,别过来…”林默笙看着唇角噙笑、只围了条浴巾的邪魅男人,连连后退。
  • 娶个皇后不争宠

    娶个皇后不争宠

    争宠?!争争争……争个屁!给娶进宫已经够倒霉了,还要和上千的女人争一个种马男人?开玩笑,她虽然本性不是什么贞节烈女,也是来自一夫一妻制的社会,未来绝对要一世一双人滴,所以她明哲保身,在宫中混吃混喝,坐吃等——皇上下旨废后出宫!至于皇上嘛?偶尔气气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