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4100000003

第3章 大学经(2)

其次,第二章引用商汤刻在浴盆上用来提醒自己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此来阐明《大学》里的“新民”概念,也就是把这个概念规定为自我更新与发展。其中,连用了四个“日”字,以此强调: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创造和发展,永远追求新目标和新成就,任何时候都不能安于现状。而“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则指明,这种更新与发展是无止境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将追求至善的自觉性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再次所说的“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作者以此指出,自我完善不是靠个体的冥思求顿悟,而必须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还要通过艰苦磨练,在实践中不断地增长才干,养成各种优良的品质,才能达到“道盛德至善”的地步。

最后,第六章将经文提出的“诚意”解释为“毋自欺”,这就把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归结为为善动机的纯正——所谓“自欺”就是动机不纯,却勉强为之,或以伪装的善行来掩饰心灵上的污秽。因此,不自欺就表明行善并不是出于某种功利的目的,而是以善本身为目的。行善是自己心灵所需,是求得精神本身的满足。所以作者说:“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这里的“谦”通“慊”——“自谦”即“自慊”。这句话意思是心灵痛恨不道德之事,就如同人厌恶难闻的气味那样,只有心灵的自慊,才能排除做给别人看的矫饰、虚伪的自欺行为,达到“诚意”,从而保证有一种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1]焉;之其所贱恶[2]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3]而辟焉;之其所敖惰[4]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5]矣。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6]。”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7]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8]也;弟[9]者,所以事长[10]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B11]。”心诚求之,虽不中[B12],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B13],一国作乱。其机[B14]如此。此谓一言偾事[B15],一人定国。尧、舜帅[B16]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B17]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B18],而能喻[B19]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B20]老,而民兴孝;上长[B21]长,而民兴弟;上恤[B22]孤,而民不倍[B23]。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B24]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B25]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诗》云:“乐只[B26]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B27]彼南山,维石岩岩[B28]。赫赫师尹[B29],民具尔瞻[B30]。”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B31],则为天下僇[B32]矣。《诗》云:“殷之未丧师[B33],克[B34]配上帝。仪监[B35]于殷,峻[B36]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B37]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B38],争民施夺[B39]。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B40]者,亦悖而入[B41]。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B42]。《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B43]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B44]曰:“亡人[B45]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泰誓》[B46]曰:“若有一个臣[B47],断断[B48]兮无他技,其心休休[B49]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B50],其心好之,不啻[B51]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B52]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媚疾[B53]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B54],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B55]哉!”

唯仁人放流之,进[B56]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B57]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B58]人之性,菑[B59]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B60]。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B61],不仁者以身发财[B62]。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B63]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B64]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B64],伐冰之家[B66]不畜牛羊,百乘之家[B67]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B68]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B69]小人矣。彼为善[B70]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注释][1]之:对。以下四句同此。辟:偏。[2]贱恶:轻视,厌恶。[3]哀矜:同情,怜惜。[4]敖:骄傲。惰:懈怠。[5]鲜:少。[6]硕:大。[7]君子:这里指治国者。[8]事君:奉侍君主。[9]弟:悌,敬爱兄长。[10]长:这里指上司、长官。[B11]如保赤子:此为周成王告诫康叔的话,意为保护平民如母亲养护婴孩。[B12]中:符合(标准)。[B13]贪戾:贪婪、暴虐。[B14]机:关键。[B15]偾(fèn)事:败事。[B16]帅:统率,率领、领导。[B17]有诸己:为自己所有。[B18]藏:积藏。恕:恕道。[B19]喻:使……明白。[B20]上:指国君或统治者。老:尊敬。[B21]长:尊重。[B22]恤:体恤、周济。孤:幼年丧父称孤。[B23]倍:通“背”,背弃。[B24]絮(xié)矩之道:絮是衡器,矩是度器,此指衡量的标准,即以己心度人之心的恕道。[B25]交:施加。[B26]只:语气词,哉。这二句诗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B27]节:高大。[B28]维:发语词,无义。岩岩:险峻的样子。[B29]赫赫:显耀光明的样子,引申为权势显赫。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B30]具:通“俱”,都。尔瞻:即“瞻尔”,望着你、注视着你。这四句诗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B31]辟:偏私,偏差。[B32]僇:通“戮”,杀戮。[B33]丧师:失去众人,即丧失民心。[B34]克:能够。[B35]仪:即“宜”。监:鉴戒。[B36]峻:大。这四句诗见《诗经·大雅·文王》。[B37]此:这样、这么。[B38]外本内末:轻视根本,重视枝末,意为主次颠倒。本,指德;末,指财;外,轻视;内,重视。[B39]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B40]悖:通“背”,违背。言悖而出:把不合道德规范的话说出去。[B41]亦悖而入:也会从百姓那里听到同样不合道德的话。[B42]货悖而入:搜刮百姓的钱财。亦悖而出:钱财被百姓抢去。[B43]《楚书》:楚国古书。[B44]舅犯:春秋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B45]亡人:流亡在外的人,指晋文公,当时他逃亡于外国。[B46]《泰誓》:《尚书》篇名。[B47]一个臣:《尚书》中写为“一介臣”。[B48]断断:诚实专一的样子。[B49]休休:宽容的样子。[B50]彦:卓越。圣:明智。[B51]不啻(chì):不只,不止。[B52]尚:差不多。[B53]娼(mào)疾:妒忌。[B54]违:作对,离弃。俾不通:压制,使不为上级所知。[B55]殆:危险。[B56]进(bǐng):同“屏”,屏弃、驱逐。[B57]命:郑玄说当作“慢”,程颐说当为“怠”字之误,两说意相近。因此,这里“命”当解为怠慢。[B58]拂:违背。[B59]菑(zāi):同“灾”。[B60]大道:原则。[B61]发:起。以财发身:意为散财得民。[B62]以身发财:意为冒死发财。[B63]府库财:仓库里的财宝,这里意为抢夺不去的财宝。[B64]孟献子:鲁国贤大夫仲孙蔑。[B65]畜马乘:指士刚被任为大夫。四马为“乘”,士被任为大夫,才开始备有车子,驾四马。不察:不关注。豚(tún):小猪,猪。[B66]伐冰之家:卿大夫之家。这一等级的家庭在丧祭时才能使用冰。[B67]百乘之家:有封地者。[B68]长:统治。[B69]自:用。[B70]善:擅长。意为小人善于理财。

[鉴赏]儒家强调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和治理家庭与对待他人的准则要相一致,因此这几章着重阐述了二个观点:

第一,“治国必先齐其家”。因为儒家认为,不能教育好家人的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其理由是在家中都做不到仁义道德,在治理国家时也不会讲仁义道德。因此,要首先在治家的时候培育治国所需的道德品质与才干。因此作者说:“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治国必先齐家的另一个理由是,当统治者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以后,就树立了一个十分好的榜样,将产生很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都会来仿效,也就是第九章说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相反,则是“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第二,治国者需要将家庭道德运用、并且推广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就需要以对家人的情感去对待整个社会的人。作者指出,在家里对父母的孝,在朝廷中则要用到对待君主;在家里对兄长的敬爱,在官场中则要用到对待上司;在家里对小辈的慈爱,在治国时则要用到对待下属或百姓。在这几章还论述了治国者所应该具备的思想品格与道德品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中所提到的絮矩之道。絮者,乃测度也;矩者,乃规矩与标准。因此,絮矩之道就是根据“人同此心”之理,以“将心比心”的方法,去处理种种人际关系。根据孔子所说,忠恕就是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对于治国者的政治道德,文中特别强调为官必须公正无私。作者十分细致地指出,特别需要提防的各种妨碍公正无私的心理因素:对亲近或喜欢的人不能偏爱,对厌恶之人也不能存有偏见,对敬重的人不能有盲从,即使是那些怠惰的人,也不能将其完全看死。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则:如果对于他人有所偏爱,就会看不清其缺点,而如果是对他人心存偏见,就会忽略其优点。

此外,文章里还提出,政治家需要心胸宽广,千万不能像那些小人,妒忌别人有才干,而压制有美德的人。一定要举贤荐能,罢黜不善之人。总体而言,解释《大学》里的这些文字,虽然并没有涉及到政治学中与制度、法律、组织等方面相关的内容,但是,由于它们始终遵循《大学》所强调的儒家重治国之本的传统观念,所以不少内容能够超越时代,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之中对中国政治实践与政治教育发挥出十分巨大的指导作用。

同类推荐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热门推荐
  • 凤斗五龙:误娶棘手俏皇妃

    凤斗五龙:误娶棘手俏皇妃

    她,斗战群雄,上演一出又一出谍战戏码,却一次又一次错摆乌龙,联盟,她从不按套路出牌,搞得五大帅哥手忙脚乱;对决,她从不分敌众我寡,害得五大寒王叫苦不迭;她贪财,贪的明目张胆;她好色,色得肆无忌惮!她多情,多得泛滥成灾;她,就是雪千羽,一个现代绝俏佳丽.
  •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幻黛之红楼情劫

    幻黛之红楼情劫

    (引言)花月春风浮生梦短,一生一世一对璧人。血染江山万里如画,黛颦红袖笑看征尘。玉笛横吹,奏响八音引丹凤;银袍劲舞,挥动长剑斩邪佞。黛颦添香,撩乱溶心锁春梦;红袖拂琴,惊碎青岚余芳魂。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那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重新排演一段荡气回肠的红楼梦!林黛玉貌若天仙,古今无双,胜西施之柔,夺貂蝉之媚,如此旷世佳人,怎能芳华早逝,弃读者于不顾?且看林黛玉在《幻黛》中如何解读郎情妾意,如何挥洒快意恩仇!郑重承诺:没有NP,温馨小虐,绝不烂尾,保证质量。推荐红楼好文:雨若菲彤《红楼之玉溶潇湘》燕歌《红楼之水草缘》飒岚《红楼之水梦情缘》玉冰焰《黛玉新说》步行街《红楼之溶宠玉心》龙游《红楼之玉倾天下》天边天蓝《红楼梦中梦红楼》心若芷萱《梦红楼之痴心宠玉》长河晨日《红楼梦断之大漠潇湘》~荷处是人家~172701817,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作者朋友加入交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不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逃妃倾城

    逃妃倾城

    目睹丈夫背叛的她彻夜买醉,却不幸遭遇车祸,魂穿异世,成了不受宠的相府哑巴四小姐。一纸圣旨,她嫁了,成了残疾三王爷的王妃,她女扮男装,包袱款款,逃了……本以为孑然一身、绝情断爱的她从此可以逍遥自在,然她的到来并非偶然,一段三世未了情,一句“隐星现,天下变”,一段宫闱之中的爱恨情仇将她越卷越深,从此她步步为营,在这陌生的世界挣扎求存。腹黑如北辰夜,身份尊贵的三王爷,对她恨之入骨,誓洗被弃之耻;聪明如欧阳文轩,温文尔雅的全国首富,对“他”日久生情,呵护备至;暴躁如雷震宇,刚毅强势的第一堡主,因她甘愿化为绕指柔,一世追随;多情如琉璃炘,玉树临风的公子,却惟独对她情有独钟,痴缠不休;……本文正剧,女主渐强型,且看女主如何在这男子为尊的异世斗智斗勇,大放异彩,引得无数美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俯首称臣。
  • 成大事必备的9种心态

    成大事必备的9种心态

    要成大事,绝非易事,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就看你以什么心态入世,抱定怎样的决心。正所谓大器有大成,小材有小就。为此,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精心推出了此书,单从以下九个方面阐述了能成大事的九种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勤勉谦恭的心态;诚实守信的心态;敢于挑战的心态;善于合作的心态;知足平衡的心态;乐观豁达的心态:宽厚容人的心态;永远自信的心态。
  • 替身新娘

    替身新娘

    暗夜里,沉寂中可以听见水珠落在地板上的细微声响,滴答滴答,如同死神那轻微的脚步声。风卷起了厚重的窗帘,带来一阵清晰的空气,也吹来了夹杂在空气里那淡淡的血腥味。“为什么?”声音断续着,角落里,蜷缩的男人如同被汽车碾压过的破烂娃娃,微弱的气息下让人感觉到他离死神愈加的近了。“为什么要杀我?”喘息着,从苍白而干涸的嘴角里终于吐露出一句完整的话。一滴一滴的鲜血由他的双手双脚,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