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0500000008

第8章 爱默生与超验主义(8)

一百多年来,超验主义从发生到发展,其思想早已渗透美国文化,并自然而然成为美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世纪美国的超验主义运动以康科德地区为中心,可以作单独研究,其代表人物为爱默生和梭罗。爱默生毕生致力于超验主义的思考,游历演说,宣讲超验主义思想。梭罗身体力行,多次徒步穿越森林,独居瓦尔登湖畔二年之久,感受人与自然、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爱默生一生著述丰富,以散文、演讲稿见长,梭罗写下了含义隽永的《瓦尔登湖》,并留下了多达200万字的日记。他们探索西方文化,也关注东方思想。爱默生与其他超验主义者还创办了超验主义的唯一杂志《日唇》(The Dial),摘录各类思想,有西方的也有东方的,包括印度《吠陀经》、《奥义书》和中国儒家思想经典《四书》等内容。超验主义思想涉及西方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又触及了东方文明。超验主义研究和超验主义运动本身一样,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硕果累累。超验主义运动在西方本土发展,形式多样,超验主义研究角度各异,相关的专论、专著达500部之多。有纯粹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康德思维中的超验主义,大部分则围绕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人物的作品、思想展开了深刻研究和讨论。归结起来,超验主义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人物传记研究、超验主义评介、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超验主义研究。人物传记研究以爱默生、梭罗研究为主。爱默生研究有鲍斯科与梅尔森合编的《爱默生在他的时代》,莫特、博克霍德编著的《爱默生式的王国》,凯梅伦的《爱默生这个散文家》;伍德伯瑞的《爱默生对话》等。上述专著专论以爱默生的生平为主线,从不同角度详实记载了爱默生宗教观、哲学观、文学观的形成和发展,对超验主义的贡献和对美国文化的影响。近年的爱默生研究专家罗宾逊放弃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的人物传记研究法,突出了爱默生的各种思想,先后出版了《政治人物爱默生》,《精神领袖爱默生》。梭罗一生短暂,深居简出,与外界接触甚少,他的思想多通过他的作品反映出来。梭罗生前出版了《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和《瓦尔登湖》,对梭罗的研究顺理成章和他自己的作品结合在一起。其中史密斯的专著《超验主义漫步者:梭罗和自我的寻找》比克曼的的《瓦尔登湖:易变的真理》和史奈德编辑的((如何阅读<瓦尔登湖及其他作品>》以分析作品为切人点,作品分析与作家介绍紧密结合,讲述了梭罗的生活轨迹,分析了梭罗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梭罗研究专家选择作品分析的方式研究梭罗,因为梭罗的作品就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

超验主义其他代表人物的研究包括罗宾逊的《钱宁作品集》。作者在分析钱宁作品同时,记录了钱宁的生平和思想。另外科林斯的专著《西奥多·帕克:美国超验主义者以及评论集》详实记录了帕克的生平、政治观、宗教观和他的文学思想。玛格丽特·富勒研究以科恩费德的《玛格丽特·富勒传记》和布莱查德的《玛格丽特·富勒:从超验主义到革命》为主。爱默生的姑妈玛丽·穆迪非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但科利的《玛丽·穆迪和超验主义起源:一部家庭历史》在记录唯一神教信仰者玛丽·穆迪的生活同时,更为爱默生家族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许多学者倾向整体把握超验主义,对其作综合评述,这在早期的超验主义研究中占据了主要位置。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哈毕希的《超验主义和西方的使者》,梅尔森的《美国超验主义者》《超验主义者评论》,凯梅伦的《超验主义后记》收集一手图片和手稿,结合超验主义杂志,综述了该运动代表人物的贡献和超验主义发展的整体情况。随后由科斯特执笔的《超验主义在美国》和弗罗森汉姆的《超验主义在新英格兰》等,将超验主义置于美国文明和新英格兰文明的背景下,更加深刻具体地剖析超验主义的发生和发展。

为便于学者研究超验主义,相关辞典应运而生,莫特编写的《超验主义人名辞典》和《超验主义百科全书》成为较具权威的实用工具。超验主义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为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案。探讨超验主义的跨学科性,解读超验主义的政治观、经济观、社会伦理观,库利的《自我与社会组织》、罗斯的《作为社会运动的超验主义》以及梅茨格的《超验主义美学观》都很好地表现了上述思想。超验主义文学性的解读有桑伯恩的《康科德地区六十年,1855一1915》、《超验主义和文学中的新英格兰》和超验主义研究专家布依尔早年的专论《文学的超验主义》。这些均对超验主义的文学性做了详尽解读。文学研究专家米勒也将目光投向超验主义,其《超验主义散文和诗歌》均详细探讨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探讨超验主义的东西方文化性,成为近年超验主义研究的一个热点。拉雅帕蒂在《早期美国文学与印度吠陀哲学》中谈起了美国文学对印度吠陀哲学的接受。克里斯蒂的专著《美国超验主义中的东方主义》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在该书中,克里斯蒂从文本出发,阐释了爱默生、梭罗对印度哲学、中国儒家思想的接受,以及东方思想对超验主义、乃至美国文化的影响,该书由此成为研究超验主义与东方思想的里程碑式的论著。

国内超验主义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走了不过30年的历程。徐迟1949年首先翻译出版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当时并未引起关注,直到20世纪80年代该书修订再版,《瓦尔登湖》才逐渐广泛进人国人的视线,以后梭罗、爱默生的作品先后被译成中文。早年的研究以作品欣赏介绍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超验主义研究才初见成果。1994年至2004年可以搜索到各类学术学位论文达80篇之多,大致可分为三类:1.文本分析型,通过解读文本来阐释一个或多个主题,如《泛舟河上,驰思万里—评梭罗<在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陈凯,《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4月),《论爱默生<论自助中>的超验主义》(赵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5月),《崇尚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卢凌,《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3月)。2.作家评介型,分析作家的自然观、宗教观或政治观等,如《爱默生自然观的重新认识》(《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4月),《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意蕴》(苏贤贵,《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3月)。3.跨文化比较型,如((肖邦的<觉醒>和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李晋,《国外文学》,1998年第4期),《爱默生与孔子》(李鑫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从孔孟和梭罗看中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舒奇志,《湖湘论坛》,2000年第3期),《特立独行:在中国现代语境中接受梭罗》(曹亚军,《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9月)等。

上述资料显示,短短的30年,中国学者在借鉴美国语境下的百年超验主义研究成果的同时,将两种思想、两种文化交叉研究,以一个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阐释了西方思想。1990年,钱满素出版了爱默生研究专著《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该书以个人主义为切人点,论述爱默生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关系。钱的爱默生研究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是中国大陆首部超验主义研究力作。

中国台湾学者陈长房的专著《梭罗和中国》是他本人多年研究梭罗的论文集,论文涉及梭罗和中国道家思想的比较,梭罗作品中的孔子形象,《瓦尔登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梭罗与东方文明的关系等等,很有启发性。超验主义研究从单纯的文学性研究到深刻的思想研究,从西方文化视角的解读到东西方文化对话的研究,已不再是简单的美国思想运动的探索。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赋予了超验主义研究更多的现实意义。随着人类回归自然意识的加深,超验主义研究专家布依尔重新解读爱默生、梭罗的自然观,赋予其新的生态意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让学者看见了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对话的可能性。超验主义思想中的印度哲学和中国的儒家思想研究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契机。作为跨中西文化桥梁的超验主义,西方学者站在西方人的视角剖析它,中国学者亦可站在另一端对其进行阐释。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视角也会不同,超验主义也将得到更全面的解读。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人类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问题:人自身的复调性,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困惑都促使人们在全球范围内,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百多年来,它的思路影响着美国的文明与文化,而且将继续影响下去。这足以说明中、西文化完全存在对话、融通的必要与可能。构建人类共同的文化基础,已经超越东西文化的范围,单纯的古今对立论、中西二元对立论不利于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东方文化中心论或西方文化中心论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弊端早为世人认识。如何更有价值更具现实意义地解读超验主义,使超验主义研究更具生命力,是将来一段时间内研究超验主义的重点。

同类推荐
  •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传

    本书是根据众多有关比尔·盖茨的传记资料编纂而成。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与两个姐姐一起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的母亲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盖茨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天才,并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将这一天才充分地发挥出来。他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1973年, 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那里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终生朋友。在哈佛的时候,
  • 中国古代清官传

    中国古代清官传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魔女公主的花之追爱记

    魔女公主的花之追爱记

    那个,那个,占星学太复杂,纯奈再这里暂且不谈……太阳星座,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十二星座。因为是以地球为不动的对照点,太阳在一年中以宇宙中黄道面为平面,围绕着十二个星座运动为周期。
  • 茅山传人:搜魂使

    茅山传人:搜魂使

    ????????黑白无常阴差阳错勾走了陆风的魂魄,??将陆风的魂魄够勾到了阴曹地府,??后来又机缘巧合,做捉鬼大师毛小方的徒弟,??得到了毛小方的真传,??最后以茅山派唯一传人的身份从回人间,??并且被阎罗王聘用为阴曹地府在人间工作,成为了搜魂使,??来协助黑白无常在人间的工作。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管人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管人术

    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红罗血影

    红罗血影

    逆命天机,数甲子一现,领天命者窥天机,必受五雷轰顶的天谴之劫,肉体凡胎,唯有金身不灭。本以为天命所归,却不想自己只不过是这滚滚红尘的沧海一粟,谁说的规矩由强者左右,立誓要这天下武林,唯我独尊。躲不开的红尘佳人,女人心,海底针,我要的只是这份柔情……
  • 谁说丫鬟不倾城

    谁说丫鬟不倾城

    季清儿是南乐国琦月夫人贴身丫鬟杏儿之女,南乐国破时,杏儿为救下琦月夫人的亲生女儿冷香,拿季清儿冒充公主交给大烨怡亲王。而冷香则被大烨军队中的一个士兵带回收养,长大后进宫成为宫婢。十六年后,季清儿钟情于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怡亲王世子成钰,而成钰却爱上了身带冷梅香气的冷香。成钰为了救出冷香,却以清儿为筹码,让成风放弃帝位,最终成钰成为了大烨国主。清儿与李萧意成亲后,郁郁寡欢。数年后,李萧意作为副将出征,却死在战场上,清儿至此准备一生孤苦。成钰在救出冷香后才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清儿,他在李萧意死后,做了很多事来挽回清儿的感情。清儿最终成为大烨国母,并在后宫中荣宠不衰。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