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7400000006

第6章 金色笔记(3)

这沉默意味着什么呢?叙事者故意把小说里影响重大的东西隐藏起来,这种隐没反而会赋予小说更大的魅力。略萨说,小说家注定得从故事中删除大量多余的材料,可是“隐藏材料”不是无用的,恰恰相反,这些隐藏材料都是功能性的,在叙事情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城市与狗》中,“奴隶”被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但这个场景并没有出现,其细节材料被隐藏起来。

还有一种技巧也是略萨常用的,他把它命名为“连通管”。作者举了福楼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为例,在“农业展览会”那个场景中同时发生了几件事。首先作者详述了这个热闹的农产品博览会,与此同时,包法利夫人正和她的情人在市政厅楼上调情。两个故事看起来完全不相干,但并置产生了一种特殊效果,上面是情人焦急的互相倾诉,下面是闹哄哄的集会,两者互相衬托出一种奇异的暗示效果。

(主讲梁文道)

《天堂在另一个街角》

高更和他的传奇外婆

天堂对外婆来说是一个女人可以获得与男人一样平等权利的新世界,在高更那里却是大溪地那个所谓野蛮人的世界。

很多小说家的成名作往往都是他最好的作品,因为那是他一生中最想处理的题材,他会把所有的力量都灌注在这部小说中。反之,如果一个题材是作家刻意去寻找的,也许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创作动力了。有人说,略萨后期的作品缺少从前那种饱满的力量,但这本2003年在西班牙出版的《天堂在另一个街角》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读的好小说。

书的主要人物是画家高更和他的外婆。高更是一个流淌着疯狂血液的人物,他本是一个从事商务的普通职员,中途学画却一发而不可收,后来还抛下家人到大溪地[2]去,恰恰在那里,他的绘画有了新突破。

高更的外婆弗洛拉·特里斯坦[3]夫人是一位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她不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还主张男女平等,到世界各地宣讲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触发一场改变社会的革命。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位激进的双性恋者。

小说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连通管式结构,一条线讲外婆弗洛拉·特里斯坦夫人,另一条线讲保罗·高更,两条线绝大部分都平行进行,只有一小部分是交叉在一起的,但我们能够感受到两者之间的互相回应。

这对祖孙其实从未谋面,外婆去世四年后高更才出生,但是他们之间有一种神奇的联系,那就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天堂的期盼。天堂对外婆来说是一个女人可以获得与男人一样平等权利的新世界,在高更那里却是大溪地那个所谓野蛮人的世界。

在高更眼中,这种野蛮是高贵的。他向大溪地的历史致敬,对欧洲窃取其他文明表示歉意,他痛恨欧洲文明。大溪地赋予他的画作一种原始的爆发力,正是这一点使他在别人眼中像个疯子。

高更和凡·高曾是好朋友,后来两人翻了脸。凡·高比高更更疯狂,甚至切掉了自己的耳朵。书中写道,1887年的一天,高更在法国一家餐厅遇到了这个荷兰疯子。凡·高不许高更恭喜他的新画作,自己却大力握着高更的手说,我在丹尼尔·蒙佛瑞德[4]那里看到了你的《马丁尼克风景》,实在震惊。但他接下来的话更令人震惊,他说,你根本是在用阳具画画,而不是笔刷。

两天后,高更又在一个朋友家里遇到凡·高,他刚好带来了这幅画。这个荷兰疯子仔仔细细地从不同角度端详着,他说这是一幅好画,情感真实饱满地溢出来,像血、像精液。他紧紧地抱住高更说,我也要用我的阳具画画,教我吧。

这都是些什么疯话啊!但是,凡·高死后被称为天才,他的画被炒得很贵。书中有一段话是高更跟自己的对话,他说,你死了之后也会被称为天才吗?你的画作也会像那个荷兰疯子一样以天价售出吗?

他觉得应该不会,因为自己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重视名气和金钱这些身外之物了。毕竟大溪地离巴黎实在太远。

(主讲梁文道)

《恶童三部曲》之《恶童日记》

不可分离的“我们”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AgotaKristof1935-2011),匈牙利女作家。1956年,匈牙利发生暴动,随夫迁至瑞士。作品具有冷酷逼真、发人深省的特质。1986年,处女作《恶童日记》在法国出版,震惊文坛。其他作品还有《昨日》《文盲》等。

种种匪夷所思的练习都被他们想出来,为的是要磨砺自己的神经,使自己坚强。

我一直不太能欣赏20世纪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可是他有一幅画让我在小时候看过之后就再也无法忘怀,那就是《内战的预感》。画的正中央有一个人被分成了两半,他们互相伸出鳞爪去抓对方,下面的半个人凶狠地抓着上面那半个人的乳房。这幅画表现了人因为战争和杀戮而造成的自我的分裂、挣扎、纠结,比用文学笔墨去展现一个历尽劫难的民族的内部撕裂,更有冲击力。

很多作家擅长写大革命时期、疯狂暴力和集体愚昧时期一些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有一部作品不但能让人看到个人的不幸,同时也展现出整个人类内在的断裂,这就是《恶童三部曲》,作者是匈牙利著名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雅歌塔于2011年去世。她在匈牙利出生长大,1956年苏军入侵匈牙利时,和丈夫逃到瑞士,之后就在瑞士居住、写作。她住在法语区,小孩也生在那儿。她给孩子们念法语故事,顺便自己学法文,居然就这样成了一位用法语写作的作家。《恶童三部曲》被公认为当代法语文学的经典。

《恶童三部曲》的第一部《恶童日记》采取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叙事角度。一般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我”--主人公讲述,或第三人称“他”--好像有一个全知的叙事者从上而下或者从旁观看。《恶童日记》采取了“我们”的人称形式。“我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在这本书里,你看不出他们叫什么名字,也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分别。他们似乎永远在一起,永远一起说话,一起行动。

故事发生在“二战”中某个不知名的中欧国家--读者或许会猜测那是作者的故乡匈牙利,这个国家被外国军队--很明显就是**德国--入侵。双胞胎的父亲被征去当兵,母亲跟一个军官走了,丢下两个小孩给外婆照顾。而外婆是小镇上出了名的“老巫婆”,大家都说当年她毒死了自己的丈夫。两个外孙一直被她骂成“狗娘养的”,因为她跟女儿关系很差。

兄弟俩虽然住在外婆家,但深有寄人篱下之感。他们活下去的方法就是两个人不断练习种种来日必备的生存技巧,比如挨打,两人互相用皮鞭抽对方,然后问痛不痛;互相辱骂对方,看受不受得了;甚至去做一些断食练习、沉默练习……种种匪夷所思的练习都被他们想出来,为的是要磨砺自己的神经,使自己坚强。

书中有一段这么写道:“我们可以互相辱骂,不在乎别人,然而我们心里仍旧有一些令人难忘的话语,母亲以前常常唤我们‘亲爱的’、‘我的爱’、‘我的宝贝’、‘亲爱的小宝宝’。每次想到这些字眼,还是不免热泪盈眶,这些温柔的话是应该忘记的,因为以后不会再有人这么叫我们了,而这些回忆如此沉重,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兄弟俩也一直不停地跟对方讲:“亲爱的,我的爱,我爱你们,我绝不离开你们身边,我只喜欢你们,永远永远,你们是我的所有。”不断重复这些话,让这些字眼逐渐丧失它们的意义,以便减轻痛苦。

在做过各种练习之后,他们变得非常抽离、冷静,甚至不带人性。他们为了练习残酷可以去杀害各种小动物,割断它们的喉咙,或者把它们淹到水里。事实上,后来他们真的尝试过割断人的喉咙。

他们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小兔子”,是个兔唇小女孩,有点傻,常常被人欺负,两兄弟经常想办法保护她。“小兔子”常常去小镇上看一位老神甫--一个常常教训两兄弟要读《十诫》的人,她掀起裙子让神甫抚摸她的下体,然后拿到一些好吃的东西或钱。

“小兔子”后来的遭遇相当悲惨:德国军队走了,苏联军队来了,她走上街头欢欣鼓舞地招呼那些苏军士兵来轮奸她。她一边被轮奸,一边还傻乎乎地大叫“好舒服”,最后就这样死掉了。神甫的女佣是个性感的女人,待两兄弟非常好,看他们和外婆住在一起不洗澡,又脏又乱又臭,就带他们回家洗澡,然后自己也脱了衣服和他们一起洗,叫两兄弟一人一边亲吻她的乳房。有一天,经常送两兄弟靴子穿的皮鞋店老板,因为是犹太人,要被送去集中营。运送途中,他们看到一只瘦小的手伸出来,向街边一个女人要面包,这女人就是喜欢让他们亲她奶头的那个女佣。女佣戏弄犹太小孩,说给他面包结果又不给。两兄弟看了怀恨在心,居然把这女人炸死了。

从这些故事中,你很难判断兄弟俩是好还是坏,他们一点也不仁慈,甚至非常可怕,但有时又会冒出一些正义感,并且夹杂着孩子的天真想法。比如,外婆不准他们上阁楼,他们偏偏要上,上去之后又怕外婆发现,就把通往阁楼的楼梯切断,让外婆跌成重伤,从此再也不能爬楼了。

这本书虽然以第一人称复数来讲述,但叙述非常冷静,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到了战争末期,妈妈终于回来找他们了,同时也带回了新认识的军官以及和军官生的小孩。这军官是个**,也就是说,妈妈已经嫁给敌人了。两兄弟不肯跟妈妈走,要跟外婆在一起。争持中,一颗盟军炸弹落下来,正好落在他们家院子里。

书中这样描述:“整个场面血肉横飞,军官咒骂了几句便跑回他的吉普车,然后驾驶吉普车急速离去。我们看着妈妈,她的内脏全露出来了,她全身都是红红的,那个娃娃也是。妈妈的头挂在炸弹炸开的大洞里,她的眼睛张开而且还充满泪水。”两兄弟一起把妈妈埋了。等这事平静下来,他们的表姐从镇上回来,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说:“对,一颗炸弹把院子炸出一个大洞……”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爸爸也在战后回来了。那时候冷战开始,铁幕落下,边界被封锁起来。爸爸想穿过边界逃到邻国去,离开这个不自由的中欧小国,但边界不只有铁丝网和卫兵,还有地雷阵。爸爸期望这两个常年住在边界的儿子能够有办法帮他离开。两兄弟安抚爸爸说他们有办法,领着爸爸一路走到地雷阵附近,然后让爸爸走过去,结果爸爸一走过去就被当场炸死。原来他们是故意设计要爸爸炸死在第二道铁丝网的附近,然后其中一个人就可以踩着爸爸的尸体躲开地雷逃出边界,而另一个人则留在外婆家。书的末尾,“我们”终于分开,变成了两个“我”。

(主讲梁文道)

《恶童三部曲》之《二人证据》

一个人的死亡与孤寂

兄弟的离去不是那么简单,它变成一个伤口,好像成为路卡斯一个人的内在分离。

上一部《恶童日记》中,小说以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讲述,到了结尾处两兄弟分开才终于拆解开来。二人自此经历了强烈的身份蜕变,而拥有独立人格似乎是要踩着父亲的尸体才能实现。但也由于害死父亲,儿子自己也分裂了。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俄狄浦斯情结[5]的倒转版--必须通过杀死父亲才能确立自己,才能有一个独立的“我”;与此同时,这个“我”因此又是永远欠缺、永远匮乏、永远不完整的。

这部小说的语言非常简单而冷峻,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作者成年之后才学习法语,使她的文字几乎没有辞藻华丽的形容词,基本都是名词和动词。就算是如此简洁甚至荒寒的语言,读起来也令人毛骨悚然。

她描述两兄弟埋葬母亲,诱杀自己父亲的过程,只是写出那些外在行为,完全没有提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描写,又如何用那么短的文字去建立种种冷酷残暴场景的可信性?这时就发现以第一人称复数“我们”讲故事的妙用了。假如以“我”来讲故事,就有充足的空间去写“我”的感受、“我”的情绪;但如果用“我们”写,就很难说“我们”怎么想,“我们”怎么样。“我们”没有更深的人格刻画空间。

于是从“我们”的角度看,事情的确顺理成章地变得冷淡、平静,好像只是在叙述事实。但是到了第二部《二人证据》,整部小说就急转直下,叙事角度变成了第三人称,主人公变成了一个--就是两兄弟中留在边界小镇的那个人,我们这才知道他叫路卡斯。他经历了这个中欧国家的另一个阶段--“二战”之后的共产主义时期,也就是铁幕时代,强大的专制力量从上到下笼罩着他们。

在这种境遇里,路卡斯的性格发生了奇怪的转变:一方面他还是过去那个非常冷酷的人,另一方面他内心柔软的部分好像也开始复苏。他常常跟镇里的人提到他兄弟的故事,但所有人都说他疯掉了,那个所谓逃到边界以外的兄弟根本就不存在。于是他说:“我们这两个人的分开使得我永远无法忘怀。”兄弟的离去不是那么简单,它变成一个伤口,好像成为路卡斯一个人的内在分离。

后来,路卡斯收留了一对母子,和他们住在一起,并不断与别的情人发生关系。在那个高压统治的年代,人人苦闷。路卡斯注意到街对面有一个失眠者,每夜什么事都不干,就是不断地打开窗户,问路过的人:“现在几点了?”路卡斯的朋友对这个失眠者很好奇,天天观察他,但又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他说:“我坐在房间的一角,这样他就看不到我了。我现在已经明白,如果我还待在这里除了抽烟、喝酒,或从窗户观察那个失眠者之外什么都不做,如此一来就轮到我成了失眠者。”

故事说到最后,出现了非常出人意料的一段。路卡斯逃出边界的兄弟在几十年冷战结束之后,终于回来了。那个兄弟叫克劳斯,一回来就被警察拘留起来。克劳斯熟悉本地的语言,熟悉本地的一切,却拿着另一个国家的护照,并且随身带着一大堆手稿;而留在小镇的路卡斯也有一份。他们写下这些年生活中所有值得注意的东西,想等到有一天兄弟重逢,让对方看看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什么事。

小镇警察看过克劳斯的手稿后这样说:“本镇基于安全上的理由,检查过克劳斯所拥有的手稿。从这些手稿看来,似乎可以证明他兄弟路卡斯的存在。其中根据手稿得知,大部分的内容由路卡斯执笔,而当事人克劳斯只在第八章的最后加了几页。主要的问题在于,从头到尾的字迹都出自同一个人,而且那些纸张没有任何老旧的迹象。因此可以推断,这一切的故事只是这个克劳斯停留本镇的时候自己写的,有关文章的内容只不过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因为文中提及的事件和人物都不存在于本镇。”

也就是说,路卡斯的故事只不过是从边界回来的克劳斯虚构出来的。到底这对双胞胎是真的双胞胎,还是其中一个是真人,另一个是他想象出来的?他小时候逃离了这个国家,在外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回到家乡又写下这么一个故事?也许,整个小说写的就是一个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双胞胎兄弟,第一部书可能是虚构的。

《恶童三部曲》之《第三谎言》

真实与虚幻的重影

人生根本就一无是处、毫无意义,它是一个谬误,是永无止境的痛苦,是造物者的恶意,超越了才智的一种发明。

同类推荐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 虚构(中篇)

    虚构(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东溪乡

    东溪乡

    书中分《青春寄语》《诗歌习作》《灯下漫笔》《夜读辑录》四部分。
热门推荐
  • 逆天凰妃:毒医大小姐

    逆天凰妃:毒医大小姐

    一朝穿越,现代女神医成为异世废柴大小姐。当身体里的灵魂成为天之骄子,那个人人轻贱的废柴破茧成蝶震惊众人。弱肉强食的世界,风云悸动,她翻手覆雨,凤飞九天。再世重生,她定活出自己的风采。笑看人生,执子之手,天地之下,唯我独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若你爱我如初

    若你爱我如初

    一颗心脏一个承诺,将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人牵扯在一起。他冷漠无情,看见她眼中的悲伤,却会莫名疼惜。对他而言,宋世熙只是他许下的一个承诺。他娶她,对她温柔,给她所有的宠爱与纵容,仅仅只是源自一颗心脏的疼惜。在他爱人回归之时,在他找回空白过去之时,他们的距离却是那么近又那么地远。当真相揭露,他们的爱情又该何去何从?一次无心之错,她用背影结束他们所有的纠缠.....=============曾经,他们在浪漫的巴黎街头奔跑,在美丽的塞纳河畔幸福地拥抱;他站在紫色的薰衣草花田,供她描绘;他温暖的怀抱,是她坚实的避风港。曾经,幸福如此简单。他说“宋世熙,我可以给你所有,唯独给不了你爱情。”她说“纪若然,我爱上你了,怎么办?”当她以为幸福常在时,一场争执将一切揭露。.........当她从楼梯滚下,模糊的视线,望着那高大的身影,“你的孩子没了,是否该庆祝一番?”原来,你的脚步,只能陪我到这里。原来,我的幸福,到这里就是尽头。=============她来过他的世界,却连一个过客都不是,因为他从未给过她停留的余地。沉默之中,只有思念诉说着悲哀,你过得怎样?别来无恙?问不了,忘不掉,想着,念着…..经年后,一场神秘的画展,将一切再次呈现。你看得到吗?我心中唯一的爱,我是如此的想念,你知道吗?关于你的记忆那个遥远的地方.......有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妖孽太子之邪妃萌宝

    妖孽太子之邪妃萌宝

    叶云兮前世是个为钱拼命养活自己的普通人,一朝重生,她是神武国凤城首富叶家独女,是个爹疼娘爱的富二代。为了打理叶家的百万家产,过好逍遥自在的纨绔生活,她女扮男装用前世知识做起神童。五岁那年,一个诡异的美人师父闻名而来强收她为徒,一只千年灵鼠如影随形的逼着她学武功,一个无赖皇上威胁她做了怪癖太子的侍读,她的理想生活没了。——当那个一袭墨袍绝美的太子殿下遭遇月圆之夜,她才知,他是一个背负天谴的悲哀半妖。——传言,半妖遇有缘人可得一次真正成人的机会,她与他的相遇拉开一场天道之争...——◆◇——◇◆——◆◇——◇◆——本文一对一,人妖恋为主,双养成系列。涉及亲情、友情等。本文有浓厚的玄幻色彩,没有宫斗宅斗等元素,炮灰不多,旨在讲述一份人妖之间的美丽爱情。相知相爱相守,有平淡,有激烈,无误会。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宗师宝典

    宗师宝典

    不是每一个屌丝都能成为宗师,也不是每一个宗师都能发家致富。秦歌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一本宗师宝典,一步登天从凡人蜕变成高高在上的宗师。而且这个宗师涉猎的范围还不是一般的广。他是武道宗师,南拳北腿,无所不精。他是兵器宗师,小到沙漠之鹰,大到坦克飞机,样样精通。他是杏林宗师,肉白骨,活人命,轻而易举便能起死回生。他还是板砖宗师,一块板砖尽败无数豪杰。......据说他的房中术同样是宗师级,绰号无敌小狼君。
  • 肠胃病食疗菜谱

    肠胃病食疗菜谱

    《胃肠病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胃肠病患者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胃肠病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胃肠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