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7800000019

第19章 菜根谭(5)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译文】

一个人受到束缚还是解脱,取决于一己之心,若自心了悟,即使生活在屠宰场或酒店中也觉得是一片净土。反之,纵然每日琴鹤相伴,竹木花卉环侍,爱好虽然看似清雅,内心的魔障终究存在。所以佛家说:能摆脱尘境的困扰才算到达真实境界,尘根未了的话虽为僧人却仍是俗人。这的确是令人信服的名言啊!

八九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译文】

喜欢清静讨厌喧嚣的人,往往离群索居来求得宁静,却不知道意念中无人才能成就自己的清静;心一味地执著于静,便是植下了动的根,如何才能得到抵达物我两忘,动静无存的大境界呢?

九○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所构造。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是苦海。一念清静,即烈焰成池;一念警觉,即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译文】

人生的幸福与祸害是来自人的心念。所以释迦牟尼说:利欲燃烧到白炽化的程度,就变成了火坑;沉溺于贪爱之中,便是苦海;一念清静安宁,利欲的炽烈火坑就会变成清凉莲池;一念惊醒觉悟,便能够到达彼岸。念头稍有差异,境界却立即如此悬殊,人可要谨慎啊!

九一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译文】

只有整个身心都彻底了悟的人,才能使人性顺乎自然将天地万物还付给自然;只有能把天下还给天下万民共有的人,才能身处尘俗间却超脱于世间。

九二

为鼠常留饭,怜蛾须罩灯。古人此点念头,便是吾一点生生之机。无此,即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译文】

为怕老鼠饿死而常给它留下一些剩饭,可怜飞蛾扑火而给灯罩上纱帘,古人这一念头,正是我们人类天性中使万物生长存活的意念。若不存此生机念头,那么人就会变成一具僵死的躯壳一般。

九三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译文】

对于利益权势之争,能够避而远之的人是高洁的,但退避不开却能够不被玷污、独善其身的人更为高洁;对于机巧权变钻营之术,不明白其方法的人是高尚的,但明白它却不去擅用的人则更为高尚。

九四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一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则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愉闲的趣味。

【译文】

天地宁静好似不动,可是大自然的运转一刻也没有停息;日月昼夜旋转奔驰,而光辉永驻万古亮洁。因此君子闲暇时要存有紧迫的心思,忙碌时要偷得片刻悠闲,享受人生的趣味。

九五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鱼跃鸢飞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译文】

好动的人就像云雷电闪、风吹灯火,喜好清静的人宛如死灰枯树;人生须要有停浮于天空白云间鹞鹰飞舞、深潭止水中鱼儿跳跃——这种寓动于静、动静合一的境界景观,心性修养才算是有了大境界、大智慧。

九六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即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极,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译文】

施恩的人并不重视自己失去些什么,别人得到些什么,即使只施予别人一小斗粮食,那么这就如同给了别人万钟一样非常大的恩惠;物欲极强的人非常计较自己施舍了别人多少恩典,而且谋图人家来回报他,这样的人即使给予别人黄金百两,他所作所为的意义也不值一个铜板。

九七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译文】

没有彻底根除名利念头的人,即使他轻视富贵而甘愿过清苦的生活,终究会堕落于尘世的诱惑中;受外界影响而内心不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泽能广被四海,造利于后代,其结果仍是一种多余的伎俩。

九八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之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译文】

做人要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要收敛锋芒看似晦昧而明鉴,要将清高蕴涵在随和平俗之中,以退为进。这才是立身处世明哲保身最有用的救命法宝,就像中流浮壶而不沉、狡兔三窟而不险一样运筹不败、平安无忧。

九九

燥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译文】

性情急躁的人,他的言行如烈火一般炽烈,与他接触就会被灼伤;一个刻薄无情的人,其所作所为像冰霜一样冷酷,与之交往就会遭受残害;头脑僵化,固执刻板的人,就像死水朽木一样已经断绝了生机:这些人都不能够建功立业,为子孙后代造福。

一○○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工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译文】

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世界,无论高兴或愤怒都不能犯错误,对于事物喜好和厌恶也要有一定的标准原则,这就是谐和调理的功夫;大自然就像人类的大父母,要让百姓没有牢骚怨尤,使万物没有病灾蓬勃有生气,这也是造化的恩德、天地间富足平和的气象。

一○一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译文】

人的品德会随着气度的宽大而增进,气度会由于人生经验见识的丰富而扩展。因此要想增加自己的德性,就不能不扩展自己的气度;要拓宽自己的气度,就不能不丰富自己的历练和人生见识。

一○二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便是清,矫情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译文】

能脱俗的人就是奇人,而刻意追逐奇异的人不是奇人而是怪人;不同流合污算是清高的,但为了清高就与世人断绝人际人情交往,就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一○三

无事时心易昏昧,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驰,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译文】

平日闲居无事时心智容易昏沉愚昧,应当觉悟起来聪明机警;有事忙碌时常常心情不定左右冲动,应当头脑冷静清晰、沉静中把握运筹。

一○四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里立个根基。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译文】

忙碌时要偷得一点空闲时间,整理归顺好自己,把握事情的要点关键;喧闹中要心情平静,冷静头脑铺垫基础。否则,没有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随着事物的发展而败毁的。

一○五

纵欲之病可医,而执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译文】

放纵情欲的毛病是可以医治矫正的,但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毛病却很难救治;外在事物所造成的困难可以克服,但正义真理方面的无知所带来的障碍就很难排除。

一○六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译文】

一个好利的人,他的行为手段越轨于道义范围之外,他带来的祸害很明显但浅淡;一个好名的人,他的作为经营是混迹于道义之中的,其祸害之处隐蔽且后患深远。

一○七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译文】

受人恩惠虽然很多也不设法报答,但是一旦有小小的怨恨也要去进行报复;听到人家的坏事即使不甚明了也深信不疑,对于人家的善行好事再明显也不愿相信。这种人可说是刻薄到了极点,做人应当严加戒绝。

一○八

建功立业者多圆融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译文】

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是谦虚圆通的人;凡是坐失良机的人,必定是固执任性的人。

一○九

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译文】

处世既不必与庸俗苟同,也不应特意与众不同;做事情既不必博人欢心,也不可使人讨厌。

一一○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译文】

善于读书的人,要读到心领神会、手舞足蹈的忘我境地,才不会流于表面,受约束局限;善于观察事物的人,要心意精神融化于事物之中,心领神会,才可以不为形迹假象制约迷惑。

一一一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译文】

禅宗有一句偈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作诗的秘诀是眼前景致和口头语。因为极高深是蕴涵于极平凡的事物中;极难出于极易。可见有意为之者则与事理相距甚远,而无心去刻意追求的倒接近了本真。

一一二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译文】

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言语中能充满诗情画意,这才算获得了诗人真情趣;一个一偈也不参研的人说话时充满禅机,这人才算真正领悟了禅宗高深的佛理。

一一三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译文】

在人们喧腾热闹时若能冷静思考对待,就会免去许多麻烦和痛苦;在不得意受人冷落时能够保有一片温暖向善的热心肠,就可以享有许多真正的生活乐趣。

一一四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粗无以求精;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免俗。

【译文】

黄金出自矿石,美玉产生于石中,没有粗糙便得不到精华;在醉酒之乡悟道,在花丛中遭遇仙,虽是雅事但也不能脱俗。

一一五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译文】

白居易的诗说:凡事不如放心大胆去做,至于成败一切听凭天意。晁补之的诗说:凡事不如小心谨慎去做,以期达到坚定不移的境界。主张放任身心容易使人流于狂放自大,主张约束身心容易使人流于枯槁死寂。只有善于操纵身心的人,才能掌握事物的要点方法,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一一六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译文】

心中假如没有忧虑杂念,何必要内省?佛教所说的“反观内省”,实际上又增加了修行的障碍;天地万物原本一体,又何必等待人来划一平齐呢?庄子所说的“消除物我界线”,等于分割了本来属于一体的属性。

一一七

笙歌正沸时,便自拂然长往,见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译文】

当歌舞盛宴进入最高潮时,自己便悄然离开,像明智者一样在危险处猛回头;长夜深沉,而仍有人忙于应酬,实际上早已坠入无边痛苦之中,着实可笑。

一一八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境即是理境矣。

【译文】

天地间没有清风明月奇花异木,就不能成为生命勃勃的大自然了;人类生活没有感情、欲望和爱好,就不是正常真实的人了。只要以我为主体来主宰操纵外物,而不是外物来操纵我,那么一切嗜好欲望都是天赐的机趣,世俗之地也变成理想境界。

一一九

人生在世,太闲则杂念横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译文】

人活在世上,太清闲的话就会生出许多欲望杂念,太忙的话又会让人负累而丧失本真的天性。所以贤明智者既不能不抱忧心忠诚之志,也不能不亲近自然寻求生活的真趣真味。

一二○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和气,随地有春风矣。

【译文】

大自然的寒冬炎夏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却难以消解;人世间的炎凉即便能够消除,可积存于心的恩怨爱憎却不易免除。如果能化解心中的嗔痴那么就能和气满抱,到处洋溢出温馨和惠的生机。

一二一

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一毫不落世窠臼,便是一在世出世法也。

【译文】

世间人情冷暖无常,但我们不应为此喜怒;生活中有苦也有甜,我们并不为此而高兴或厌恶。若如此一丝一毫也不会被尘俗制约局限,这就是出世入世的大方法大境界。

一二二

非盘根错节,何以别攻木之利器;非贯石饮羽,何以明射虎之精诚;非颠沛横逆,何以验操守之坚定。

【译文】

要是没有盘根错节,那么怎能鉴别刀斧是否锐利,要是箭矢没有射穿山岩,那么怎能明见射杀老虎的精诚意愿;要是没有经受过动荡漂泊、艰苦逆境的生活历练,怎能检验一个人品德志节是否坚贞不移。

一二三

恣口体,极耳目,与物矍铄,人谓乐而苦莫大焉;隳形骸,泯心智,不与物伍,人谓苦而乐莫至焉。是以乐苦者苦日深,苦乐者乐日化。

【译文】

放纵饮食淫欲,沉浸于歌舞升平,物欲繁华之中,人们都认为这是快乐,其实是一种莫大的痛苦;收敛劳作,孜孜用功,消除自己追求物欲的心念,不竞欲逐利,人们认为这是痛苦,其实乃一种莫大的快乐。因此,追求快乐其实痛苦的人,痛苦一天天愈加痛苦,以苦为乐的人,痛苦反而愈来愈少,快乐一天天增长。

一二四

拖泥带水之累,祸根在一恋字;随方逐圆之妙,便宜在一耐字。

【译文】

做事拖沓行动迟缓,病根是摆脱不了一个“恋”字,处理事务按规律办事,能够随机应变,是因为领悟了一个“耐”字,于顺应自然中得到了好处。

一二五

师古不师今,舍举世共趋之辙;依法不依人,遵时豪耻问之途。

【译文】

师法古代而不以现实现事为师,这个泥古不化走老路的毛病是天下士子的通病,应当舍弃;以天地间的自然法理为依据而不以人言为标准,这是正确无疑的,我们应以此为正道,敢于打破权威俯下身来问个究竟。

一二六

求见知于人世易,求真知于自己难;求粉饰于耳目易,求无愧于隐微难。

【译文】

人活于世求得显赫名声容易,但要自己探索真理、获得真知就难;想要荣誉炫目耀眼很容易,但要使内心无愧就难。

一二七

口里圣贤,心中戈剑,劝人而不劝己,名为挂榜修行;独慎衾影、阴惜分寸,竟处而复竟时,才是有根学问。

【译文】

满口仁义道德,心中却是充满杀机,劝人向善而自己却不行善,这都是些挂榜修行名不符实的把戏;只有克自审慎、爱惜时光,不断地要求自己从现实眼前做起,这才是一门扎扎实实的学问。

一二八

铅刀只有一割能,莫认偶尔之效,辄寄调鼎之责;干将不便如锥用,勿以暂时之拙,全没倚天之才。

【译文】

有些人像把钝刀一般虽有切割的能力,但千万不要把偶尔的作用当做了不起,就委以宰相一样重大的责任;干将在小事情上还不如一孔锥有用,不要因为有时显出愚拙的样子,以此否定其才干,埋没掉他顶天立地的雄才大略。

一二九

遇艳艾于密室,见遗金于旷郊,甚于两块试金石;受眉睫之横逆,闻萧墙之谗诟,即是他山攻玉砂。

【译文】

在密室里遇见美艳的女人,在荒郊野外拾到遗失的金子,这两件事是考验一个人品行道德是否高尚的试金石;遭遇紧迫到来的祸乱逆端,受到小人背地里的诬陷,这反而可以修养你的心性,成就你的美德。

一三○

同类推荐
  • 习惯决定人生

    习惯决定人生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人生”,一个好的习惯能从很多方面影响我们,最终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习惯是千钧一发中的那一根救命稻草,在最危险的时候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本书基于青少年生活习惯的调查,系统论述了习惯决定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几大良好的习惯的培养,相信这将成为您创造成功人生的得力助手!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本书通过对现实中困扰青少年成长的具体事实的深度分析,结合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生动而具体地向您展现青少年“青春的敌人”之成因、发展、预防和应对方法。
  • 最神奇的气场效应

    最神奇的气场效应

    也许你没有钱,没有地位,也没有富爸爸;也许你正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这都没关系,你还有追求幸福未来的权利,有奋斗不息的意志。最重要的是,你有与生俱来的气场,也有后天的进取心。掌握了气场定律,不怕找不到你的气场。
  • 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以往的成功学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介绍成功的捷径和人的潜能开发上,很多书籍尽管曾给人以极大的鼓舞,然而从未有一本书对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五种起起关键作用的本能力量进行过阐述,事实上个体拥有的个性、性绪、动机、兴趣、意志这五种超凡的力量,才是人能够获得成功的第一推动力。只有这五种力量诱发的热情、智慧以及心理承受力才是成功者最深刻最可靠的保证。没有对成功动力全貌的认识、成功学对人们的帮助就非常有限,因此所介绍的训练方法也是要大打折扣。
  • 如何掌控职场关系

    如何掌控职场关系

    当你抱怨怀才不遇的时候,你必须确认自己是否已熟悉自己的行业,了解到自己有什么样的储备,当一些大公司热情地输入新鲜血液的时候,你是否有把握进入那些候选人名单如何获得一个人的快速认可并接受你,如何让一个对你横眉冷目的家伙放下偏见,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足够的信任体系,最为有效、简单、成本低的方法就是营造共同经历。
热门推荐
  • 状元王妃

    状元王妃

    从皇宫到官场,让她懂得什么是真爱。王妃与官员的双重身份却让她分身乏术、难以招架,她遇上了一个让她又气又恼的书虫。让她慢慢地明白了思念这回事。从王府到皇宫,而她会以悲剧或喜剧来结束这身不由己的双重身份呢?--情节虚构,从江湖到王府,请勿模仿
  • 爱你还是爱自己

    爱你还是爱自己

    成年人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还是说,只是互相陪伴而牺牲爱情我以为,我已经足够成熟我以为,我只是需要做出一个恰当的选择而已可原来,我还是误会了自己从来,我都是一个爱情的信仰者。
  • 重生农家女

    重生农家女

    ,她重生到乡村。一醒来家徒四壁,且看小女子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 香水诱惑

    香水诱惑

    曾经人说过:香水应该是一种与你如影随行,不经忘却却无时不在,而不是一种毫无生命力、标签般的香水味。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味道,它是吸引猎物最高端的秘密武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本书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 惟我独仙

    惟我独仙

    【小三新书《阴阳冕》已经注册】将会在本周日,斗罗大陆结束的同时开始上传更新,麻烦大家先收藏、推荐一下,谢谢。阴阳冕书号:1436015下面的直通车也可以直接点过去。【小三出品,必属精品,全新设定,酬谢书友】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