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4500000005

第5章 中国卷·先秦时期(3)

让管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公子小白根本没死。那支箭正好射中了公子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公子小白于是将计就计,咬破舌头倒下装死骗过管仲。等管仲一走,公子小白就快马加鞭赶往齐国。就这样,公子小白和老师鲍叔牙一行提前回到了齐国国都临淄。公子小白一回到齐国,大臣、贵族都拥戴他登上了君位,史称齐桓公。

公子小白登基的消息传到鲁国后,鲁国君主鲁庄公立即出兵攻打齐国,想趁齐桓公刚刚即位,立足未稳之际,杀他个措手不及,然后迫使齐桓公将国君之位让给公子纠。

齐桓公听说鲁国出兵后,也迅速发兵,不久后,齐、鲁两军便在乾(今山东淄博东北)相遇,展开了大战。令鲁庄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战,他一败涂地,还险些做了俘虏。战败后,他向齐桓公求和。齐桓公开出了两个条件:一是杀死公子纠;二是把公子纠的老师管仲交给齐国。鲁庄公迫于无奈,只好答应了齐桓公的要求。

管仲被带到齐国后,齐桓公本想把伏击自己的管仲碎尸万段,可由于鲍叔牙为管仲求情,最终不仅赦免了管仲,还任他为相,让他帮忙管理国政。其实,鲍叔牙和管仲本来就是很要好的朋友,此外,鲍叔牙也深知管仲是个比自己有能力的治国良才。

管仲果然不负重望,他从行政、军队和经济三方面对齐国进行了整顿:在行政系统方面,管仲提出以乡、连、里和轨为级别名称的地方政府机构;在军队建设方面,他将全国军队分为左、中和右三军,国君统率最强的中军,国、高二氏统率、左右二军;在经济方面,他统一货币,稳定物价,大开铁矿,并实现了大规模海水煮盐。因内陆诸侯国必须依靠齐国供应食盐和海产品,齐国在变革后不久就强大了起来。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奉天子周僖王命令,在齐国西南边境的北杏(今山东东阿)召开诸侯盟会,会上所有诸侯国君都一致推举齐桓公为盟主,带领大家共同对付蛮夷的军事骚扰。

此后,齐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在长勺交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带领下,利用士气三竭的心理弱点,打败了齐国。

但是,齐桓公在当时的霸主地位还是逐步形成。他先帮燕国打山戎,再帮助邢国打狄人,后来又帮卫国重建国都。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威望越来越高,虽然他那时还没称霸,但一些诸侯早已将他视为霸主。

当时,周王室在诸侯中的影响力已日渐衰落,甚至发生了王位继承危机。面对周王室当时的情况,齐桓公帮助太子姬郑继承了君位,即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为报答齐桓公,特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了齐桓公,这在当时是最高的奖赏。

公元前651年,趁着接受太庙祭肉的机会,齐桓公在宋国葵丘挟天子大会诸侯,订立盟约:申明盟约各国间不乱筑堤防和兴修水利,不使邻国遭受水害;互相救济灾荒,并且在灾荒时不禁止粮食流通。盟约还规定,各国间要友好相待,不再擅自分封,并强调了周天子的共主地位。这就是历史上首次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件,史称“齐桓公始霸”。齐桓公一生9次会合诸侯结盟,历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也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退避三舍与城濮之战

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与此同时,其他诸侯国正在逐渐兴起,其中以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最为强大。公元前633年,宋国被强大的楚国攻打,因国力薄弱,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得知消息后,亲率部队由棘津(今河南滑县西南)渡河,向楚国的附属国曹和卫进攻,希望以此引来楚军救援,替宋解围。

没过多久,晋文公便占领了卫国全境和曹国都城陶丘。出乎意料的是,楚军不但没有派出援军,反而加紧围攻宋国商丘。

晋文公采纳了先轸的建议,利用秦和齐“喜贿怒顽”的心理,使用外交政策制造秦、齐和楚之间的矛盾。随后,晋文公一面让宋向秦和齐行贿,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一面则将曹和卫之地分给宋,以坚定宋抗楚的决心。楚国一看,商丘久攻不下,而曹和卫又被晋送给了宋国,于是拒绝退兵。这样,秦和齐便出兵援助晋国,形成了三强联合对楚的局势。楚成王见大事不

知识链接

《春秋》书影

《春秋》《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计242年的历史。《春秋》有比事、属辞两大体例构成。其中按年、月、日顺序,把所有史事排列下来,并根据史事详略取舍的编写方式就叫做比事;强调用辞要达意的就叫做属辞。在《春秋》中,凡所录之事,在用词上都有差别,

孙武像

以此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整部书只有8万字的表述,内容简练确切,对后世史家撰写史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一部兵书,还是世界现存最为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为13篇,概括性地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历史上的战争经验,指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战争规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此外,《孙子兵法》还受到国外人士的高度推崇,并被赞誉为“兵经”。公元8世纪,该书传入日本,18世纪又传入欧洲,现已被翻译为日、法、英、俄、意、阿拉伯等多种语言。

妙,怕秦国乘机攻其后方,所以退军至申邑,并撤回了围攻商丘和缗邑以及占领谷邑的军队。没想到,围攻商丘的子玉是个极其自负的人,坚持要和晋交战。楚成王一看主将如此坚定,只好同意了他的主张,但死活不肯全力决战,只派了600王室亲兵增援子玉。

子玉一直把商丘团团围住,并派人告诉晋国:只要晋国答应让曹和卫复国,楚国就撤兵。当时,晋国认为,形势对自己十分有利,便希望和楚国决战,可又担心不答应子玉的条件,会被宋、曹和卫三国仇恨。所以,他们一面答应了子玉的条件,并劝说曹、卫与楚国断交;一面又扣留了楚国使臣,故意激怒子玉。子玉一向有勇无谋,看到晋国扣留人质后,果然大怒,率军进逼陶丘。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军,晋军中有些将士不理解。原来,当初晋文公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曾经帮助过他,并问他如果得到君位,将如何报答楚国。晋文公许下诺言,说如果今后双方在战场相见,晋国会主动退避三舍。

晋军一直撤退了90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和秦、齐军队会合。四月初一这天,子玉率军来到城濮。此时的楚军已经疲惫不堪,双方一交战,楚军便节节败退。楚军败退到连谷,子玉自杀。

这一场胜仗,主要是因为晋文公及先轸等人能够事先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在决战中,又能按先弱后强的顺序,将敌军各个击破。城濮之战后,楚国多年不敢进攻中原,晋国则声威大震,成为了中原新的霸主。

勾践灭吴

晋国在邲兵败后,霸业逐渐衰落,而楚国渐渐强盛起来。此后一段时间,晋楚争霸,各不相让。后来,经宋国调解,双方才谈和。

就在中原局势开始走向平静的时候,南方吴、越两国开始争霸。当时,吴国的国王是阖闾,他依靠伍子胥和孙武等人的辅佐,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之战中大败楚国。就在吴军攻入楚国郢都时,越国突然向吴国发起了进攻,从而拉开了吴越争霸的序幕。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逝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得知此消息后,趁机发兵攻打越国。很快两军展开大战,结果吴军大败,阖闾中箭受伤。临死前,阖闾对儿子夫差说:“千万要记住越国的杀父之仇。”夫差当即发誓要打败勾践,为父亲报仇。即位后,他任命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励精图治,发展军事力量,准备攻打越国。

勾践得知夫差昼夜练兵,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吴王夫差率兵迎战,双方在夫椒(今江苏太湖椒山)展开大战。结果,勾践战败逃到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上,并被围困在此。

勾践觉得当时的局面已临近最后关头,于是准备杀妻和吴王一决雌雄。当时,勾践手下有两个能人——文种和范蠡。他们都劝越王,说事情还没糟糕到这个地步,这样蛮干,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先贿赂吴国权臣伯嚭,然后去向吴王求和。于是,越王便暗中派了一批越女和奇珍异宝送给伯嚭,托他向夫差请和,后又派了文种亲自去见吴王。

越王勾践剑

文种见到吴王夫差后,先是叩首三次,然后对吴王说:“你的奴隶勾践派他的小臣文种求见大王,如果大王接受求和,勾践将给大王做牛做马,并送上财宝和美女。”吴王不顾伍子胥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

文种回来传达完消息后,勾践便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自己带着夫人和大夫范蠡去了吴国。为了惩罚勾践,夫差派人在其父阖闾墓旁筑了一个石屋,命勾践夫妇和范蠡住在哪里。平常就让他们换上囚衣,去做喂马的苦役。夫差每次坐车出去,都叫勾践牵马,让范蠡伏在地上当马镫。

两年后,文种又给伯嚭送去珍宝美女,请他在夫差面前进言放回勾践。夫差对伯嚭一向信任,再加上他觉得勾践这两年的表现很好,是真心归顺,就点头同意了。

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吴王夫差放勾践回国。回国后的勾践广纳贤士,立志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屈辱和磨砺志气,他身穿粗布衣服,住简陋茅屋。此外,他还用柴草做褥子,并在吃饭的地方挂一个苦胆,每次吃饭就先舔一舔苦胆,大喊道:“勾践,难道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就这样,他不断激励自己,振作精神。勾践的这个故事就是成语“卧薪尝胆”的出处。

为了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勾践和百姓一起劳作,让夫人织布裁衣,和居民们同甘共苦。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越国逐渐又强盛起来。

面对越国越来越强的发展形势,伍子胥常常焦虑不安,他对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天天卧薪尝胆,并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大王,请一定要警惕啊!”夫差不仅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反而渐渐疏远了他。

后来,夫差带兵进攻齐国,胜利凯旋。文武官员见大王打了胜仗回来,都拍马吹嘘。只有伍子胥诚恳地对夫差说:“这次打败齐国,只能算一个小小的胜利。对吴国来说,现在的越国才是最大的敌人。”吴王夫差听完当即大怒,把伍子胥赐死。

伍子胥死后不久,吴国便遭到越国攻击。勾践和范蠡率精兵5万袭击吴国,大败吴国守军,擒杀了吴国太子。

公元前473年,勾践再次进攻吴国,很快便把吴王夫差围困在姑苏山。吴国灭亡后,勾践把夫差发配到一个叫甬东的地方,但夫差痛悔自己相信伯嚭之言,却不听伍子胥的忠言,于是挥剑自刎。

勾践灭吴后,春秋时期到了尾声,到公元前475年,历史演进到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涌现出了各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汉书·艺文志》把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分为10家,分别是: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把小说家去掉,改称为“九流”。“十家九流”之说便是从这里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诸子百家相互诘难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变得异常尖锐,各诸侯国间征伐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诞生在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与基础。

在这个时期,“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

西周时期,学校都是由官府主办。《周礼》中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不仅是官府的官吏,还是学校的老师。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下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说的就是“学在官府”的现象。也就是夏、商、周各代,学校完全由官府控制,学校的老师必须是官吏,各种各样的学问,都要向官员来请教学习。比如若要学习法律,《周礼·地官》中记载“受法于司徒”,便是要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当时,只有那些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进入学校读书,其他人是不允许的,一般人规定不可以掌握文化知识。周平王东迁之后,天子地位逐渐衰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形势。一些“王官”开始流向各个诸侯国,有的则流落民间。“学在官府”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办学现象开始蓬勃发展,入学条件在西周时期已经大力改变。就像孔子办学,教育的对象并不区分地位等级,只要学生送给他“束修”(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就是“有教无类”。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有学问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人就形成了“士”阶层。“士”的成分非常复杂,属于各个不同的阵营,“士”也可以经人推荐入仕为官。从这时开始,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人开始弃农入仕,而私人办学的兴盛,也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条件。

“士”阶层的活跃与当时社会盛行的“养士”之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养士”之风,而到了战国时代则显得更为盛行。各诸侯大夫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实力之外,为了逐鹿中原、一统中国,这时“士”的力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于是各诸侯纷纷“养士”,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早在齐景公时就施惠于“士”。田常每杀—头牛,仅取走四升肉,剩下的都用来供府上“士”的食用。每次到了年底的时候,田常仅取“二制”,也就是两匹布帛,剩下的则分给“士”做衣服穿。如战国初期的魏文侯礼贤下士,有一大批知识分子跟随着他。到了战国中期齐威王、宣王的时候,在都城临淄西门外设立了稷下学宫,招揽天下才士在这里著书立说、议论朝政。以至于到了后来的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都有千人之多。战国后期秦相吕不韦,也有“食客三千”,而且大多都有一技之长。“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得到了重用,甚至封侯拜相,如商鞅、吴起等,学术活动也得到了资助与鼓励。

这时各诸侯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学术自由之风非常兴盛。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进而也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百家争鸣主要典型的例证便是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的齐国,经济发达、政治开明,有着良好的文化政策,士人们在齐王处可以得到优厚的物质待遇,这便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学派栖居于稷下。稷下学宫也成了百家争鸣最为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这使各诸侯国非常羡慕,便纷纷效仿,这几乎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模式。

同类推荐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 悍戚

    悍戚

    愿以天下独步之铁骑,踏遍这万里河山。武者,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幸也!就以我大汉皇叔之名,前方便刀山火海,亦将铁蹄踏平之!我是刘闯,这是我的故事!+++++++++++++++++++++++++三国三部曲最后一部《悍戚》,2013年隆重登场,让我们重温那一段铁与血交织一起的沸腾年代。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作者中肯地评述了汉元帝、成帝、哀帝时期后宫中的名女人,文风诙谐而不失客观,引用史料令人信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颇具厚重感,作品可读性很强,堪称“草根式论史”的又一力作。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无良皇帝

    无良皇帝

    为自己的新书广告一下《横眉》,为一部都市类型小说。有如下几种方式能找到,在本浏览页把尾数替换为85220。或点击作者博客,可以找到。或在搜索栏中搜索。或在首页白金作者推荐栏中,可以找到。手头上有闲票的哥们,不要吝啬,帮忙投上票,不胜感激。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山海经密码3

    山海经密码3

    本书故事主要是讲述桀的后代、成汤的孙子、伊尹的徒弟和他的伙伴们周游神州的经历。一统天下对主人公们来说只是他们展现自己个性的历史舞台。
  • 夏墟

    夏墟

    每一部史书,都试图合理掩饰那些惊天秘密,可是却是处处欲盖弥彰……那些文字记载空白的地方,正是这些致命的漏洞。夏朝废墟于何方?三星堆那些诡异的遗迹来自何处?九州神鼎流落何地?不死药传说起源何时,水晶人头为何出现于东方…川西高原上的地下溶洞,青藏高原深处的雨林,深海大壑茫茫,大漠深处的神秘神殿……真相藏于何处?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盲点……
  • 处世警示

    处世警示

    本书的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这些名言金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穿越女王绯天:后宫男妃谱

    穿越女王绯天:后宫男妃谱

    穿越了,我是女王:却是人人憎恶的暴君?身边的男妃不是自杀就是毁容。他是京城第一美男子,心有所属无奈成妃,自毁容颜甘守冷宫;他是武林盟主,入宫行刺却成了失忆的傻男宠;他是逃家的少爷,宁和弃儿同床自毁“贞洁”不做女王的玩物——
  • 美白养颜食谱

    美白养颜食谱

    食物是女性最好的美容保健师,吃对了食物,由内而外全面调养,凝脂般的白嫩肌肤指日可待。
  • 女人不猛,总裁不疼

    女人不猛,总裁不疼

    (职场+言情+爽文+励志)谁说女人太猛没人爱,在这里,女人不猛,男人不爱她,一个才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一场巧妙的谈判,惊现出她令人折服的才华。也因此引出了她身边命属的他。他,一个跨国公司的执行总裁,亲眼看着她那一次的巧妙谈判,从欣赏到心动,从相处到信任,从而陪她并肩齐驱现代商场。谁说职场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同样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此文为职场+言情,请多支持!
  • 师傅是根草:渔女倾城

    师傅是根草:渔女倾城

    渔家有女初长成系列渔女完结了,椰子新书【和尼姑相关,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呀!一个穿越异世捣蛋却立誓成为强人的丫头,她又能翻出多大的浪花呢?】闹翻三界,她是一代女皇?女帝?女魔?她究竟是什么?一切都将拉开莫辛鱼逃婚离家,却遇上七级地震,香消玉殒,灵魂穿越到十四岁女孩身上,以渔家女莫辛鱼的身份重生异世。初来乍到,却见二伯母和人‘赤诚相对’,原主被吓死,莫辛鱼好生无辜。鱼家村这一天正是祭祀水神的日子,不料狂风大作,乌云盖天,以打渔为生的鱼家村顿时陷入恐慌。爱人的‘背叛’是真是假?故事的发展又有什么变化,师傅究竟是谁?渔女要翻身,她要做异世女强人异世渔女,切看她如何化险为夷,找到真爱...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