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4300000002

第2章 引言

我国关于教育评估、测量、统计、考试、督导等相关研究成果已有很多,近年来,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也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很少有从整个教育评估政策和体制层面切入的研究,本书试图从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教育评估中的许多问题最终都必须反映到政策与体制层面,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创新评估体制不仅是发挥现代评估功能、落实评估政策、实现评估目的,及整体提高评估水平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评估乃至整个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的必备条件。随着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程度的提高,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不仅不会自动带来质量的提高,而且相反,容易造成质量保障压力的增加,甚至引起质量的相对下滑。而质量方面的问题又会反过来制约就学机会、教育规模、性别平等和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通过改进教育质量来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的任务更为迫切,而随着教育资源的跨国配置和教育服务的跨国提供的增多以及学分跨国转移和学历国际互认需求的增长,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与评估办法本身与国际接轨的压力也明显增加,教育评估体制及政策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日益凸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动反思我国的教育评估的政策,创新和完善评估体制,不仅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必须之举,改进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必要应答和提升教育竞争力、谋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我国必须积极面对教育质量和教育评估所面临的现实挑战,重新认识教育质量及其保障与改进途径,推动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构建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的评估体制,切实保障和改进教育质量。

对教育评估进行政策与体制层面的整体思考,必须对与教育质量、绩效、发展状况等相关的比较宽泛意义上的各类教育评估进行全面审视,包括教育督导、政府主导的管理性评估、社会中介性质的评估活动,教育考试、监测、鉴定,院校认证、行政性审批检查验收、立法机关的审查监督检查、研究性质的评估调查、社会评议与评论等。这些教育评估相关活动尽管在日常工作中并不都称为评估,而且在我国也是非常分散地进行的,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但是实质上均属于教育评估性质的活动,在国际上也均被归入教育评估范畴。本书试图聚焦在体制层面和创新角度,对与评估有关的教育系统内外的所有相关活动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教育评估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现有评估工作的体制安排(包括项目管理、评估目标、政策依据、评估主体、组织方式和结果使用等)存在一些差别,但是本书仍将它们放在整个教育评估的大框架内进行讨论。这一安排的主要考虑包括:各层次教育评估的内在同一性和关联性(如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评价,与高等院校入学前后的评估,甚至是正规教育以后的终生学习项目的评估都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使这两个领域联系起来讨论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集中化,和各类评估活动管理机关的一致性,使这样的讨论具有合法性;教育评估体制问题的独特性(它与国家教育管理的统一政策、行政架构和运作机制有很高的关联度,两个层面的体制安排问题本来就应该统一考虑)使其具有适切性;国外(如美国)同时涉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院校认证的成功实践和已有经验,使其更具可接受性;本书试图探索整个教育评估体制(包括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的创新问题的研究定位也使其具有必要性;在统一的研究中,两者之间可以不排斥必要的分别讨论的可行性,又使其保持更多的正当性。

所以,对于“教育评估”的概念,这里采取比较宽泛的理解,是指与教育工作对象、机构、项目、状况、现象、事物、活动、政策等相关的,任何基于证据的事实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判断不论主体和客体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以及判断的对象和内容、基点和准则、手段和方法、结果和影响、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这一过程开始于对某变量进行测量,继而与前面定义过的参照点或基准相比较,根据测量结果与参数间的距离,作出是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够标准或不够标准的事实和价值判断。只要符合这些活动和过程的核心要素就属于教育评估。

作为一个功能性概念,“教育评估体制”则是指评估教育相关方面或因素的制度化的成套活动的组织系统,模式化和程序化的管理体系,以及基于法律、法规或以其他正式形式规定的,引导一个国家评估活动执行的,具有恒久性的方向定位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机制的总和。这里侧重于教育评估的组织系统、管理体系以及政策规定的、制度安排的工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等。英文中的“System”一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可以指“系统”“体系”“制度”“体制”“秩序”“规律”和“方法”等,本书采用“体制”作为该词的在汉语中的基本对应概念。然而,在具体讨论过程中涉及到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提法时,将尽量尊重汉语中的习惯用法。但是,不论使用哪种汉语表达方式,本书在“系统”“体系”“制度”“体制”之间不作严格的区分。

为了避免理解的混淆,这里对本书中涉及的“评估”和“评价”两个概念的使用作简要说明。一是本书对“评估”和“评价”概念不作定义上的区分。我国以往的教育评估实践中,一般基础教育阶段使用“评价”的居多(包括研究组织名称、政府文件和日常实际工作中),而高等教育领域更多地是使用“评估”,但其实两者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区别。尽管注意到有一些学者对这两个概念作了区分,但是认为既然教育评估实践中是没有实质区分的,在外来文献翻译的过程中也是没有统一且明确的区分的,从理论上对其加以区分也没有实际意义,而且人为地或者牵强地给予不同的定义,可能会给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带来困惑,给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对话带来混淆。二是对“评估”和“评价”两词在不同语景出现的实际情形不作语义上的统一。既尊重工作实践中的实际使用惯例,也尊重不同语景和语言搭配关系中的习惯用法。本书把“评估”作为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用它来等同和涵盖“评价”概念,并倾向于在涉及政策、体制及宏观管理时尽量使用“评估”概念,更多地对应于英文中的“Evaluation”,而在讨论手段、技术以及具体方法时,主张不排斥使用“评价”概念,更多地对应于英文中的“Assessment”。涉及文件和机构名称等的直接引述完全尊重原文,间接引述也尽量尊重原文。

研究教育评估的整个体制如何创新的问题必然要首先基于对现有体制的认识,同时需要讨论与体制建立直接相关的政策、管理体系、系统目标等方面问题,还需要涉及现有的主要评估活动及其影响。为了使评估体制的创新建立在比较宽广的视野之上,还应该关注教育评估系统内外、教育系统内外和国内外的相关方面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所以,本书以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为主线,力求从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不同维度,从理论、实践、政策的不同层面,从公共管理、教育和评估等不同的系统,从政府、社会和学校的不同角度,从地方、国家和国际的不同视野出发,多方位地审视和宏观分析教育评估问题,以便为教育评估体制的创新建立一个比较宽广而坚实的认识基础。本书的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现状的概述、反思和相关分析;新情况、新趋势和新理念;未来的方向、架构和制度。

大凡涉及体制创新,特别是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和一个十分敏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评估体制的创新,都不会是简单或孤立的工作,而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改革。同时,教育内外的环境变迁决定了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永远也不会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它必然是一个常创常新的课题。但是,如果能够摆脱“问题追赶型”研究模式,除了反思自己的不足,积极吸收别人的经验,适当超越时空限制,努力通过更宽的视野、未来的导向和长远的眼光,对教育评估体制进行根本性的重新反思和基础性的重新建构,那么,探索一套不会很快被“改革”的改革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当然,教育评估体制问题本身涉及到对于许多根本性问题的回答,如它的功能定位、各类评估之间的关系、评估机构角色的定位与监管措施、如何保障评估本身的质量、教育评估的法制保障等,不可能在一本书中得到完整的回答。本书提出的一些革新思路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建设性方案,如果能够给予那些对教育评估的政策与体制感兴趣的决策者、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点新的启示,就足可聊以自慰了。

同类推荐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热门推荐
  • 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世战妖娆

    三世战妖娆

    【无能版简介】:战小七什么时候从花见花败,人见人踩,变成了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呢?是一口鲜血喷死千年血妖的那天,还是茅房里一脚碾死万年巨蝇精的那天?总之那一天的不平凡,直接导致了以后的天天都很烦!--------------------------------------------------------还好她有一个甘愿为她分忧解劳的谪仙小相公,你斩妖来我除魔,小日子轻松惬意,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感慨道:我家相公初长成!于是乎,正当他家小相公头顶上桃花朵朵开的时候,她站在城楼上双手叉腰,气沉丹田大喊一声:“(内容你猜)”又于是乎,某男站在城楼下一脸得意,乐得花枝好一顿乱颤。---------------------------------------------------------【无能版小剧场】:有一天,徒弟气喘吁吁:师傅!不好啦!小师娘被妖怪抓走啦!某男神色一敛:什么妖?!徒弟结结巴巴:树……树妖!某男勾唇浅笑:顽皮!----------------------------------------------------------又有一天,徒弟又气喘吁吁:师傅!不好啦!小师娘又被妖怪抓走啦!某男又神色一敛:什么妖?!徒弟又结结巴巴:火……火狐妖!“找死!”某男长袖一拂,直捣妖孽巢穴!-----------------------------------------------------------再有一天,小包子拖着焦黑得还在冒烟的小身板憋着两泡泪问天帝:“爷爷!你说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嘎?!”天帝茫然的看着小包子。“爹爹是鸟,我也是鸟,可为什么爹爹长满漂亮的金色羽毛,而我却满身都是难看的扶桑叶子?”“……”“还有,为什么爹爹每次玩火都没事,而我玩火就会变成现在这副蠢样子?!”“……!!!”天帝心中暗哭,想说我也很想知道你那对蠢爹娘到底把你生成了个什么东西!!-----------------------------------------------------------【文艺版简介】:前世,他独坠轮回,只为与她一世缱绻。今生,他倾尽所有,只想护她一生无忧。再生,他散尽修为,只愿换她永生不灭。三生劫入,有情无爱,步不出,有缘无分,步不出,三生劫破,爱无三生,分无三生,
  •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缉拿传染病的元凶抗菌良药青霉素的发明走进微生物生物分界林耐研究分类系统时,将生物分成了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但当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后,人们发现了更多新的生物,细胞间的一些微小差异也被一一识别。这样,两界系统也就不再适用。
  • 御夫有稻:绝世娘子懒为妃

    御夫有稻:绝世娘子懒为妃

    她以为只需要卖个萌再装点嫩就好!谁知,她不光得谨守奇葩家规,还得养活大爷似的一家老小。她一不小心起了点小主意,【全文完】一朝穿越成农家小萝莉,开了家古代连锁超市,富了一亩三分之地;然后一不小心养只白虎,救个江湖侠客,却被迫拜师成为江湖一派踪迹诡异的继承者;再一不小心发现个随身空间,未免资源浪费,低调的建立了神秘的百灵山庄。她无意江湖纷争、无意朝堂纷乱,更无意江山社稷帝王后妃。却不知那是家族唯一的使命!更无奈惹得当朝皇子对她威逼利诱,武林盟主与她把酒言欢,贴身护卫视她重过性命,魔教教头屡次救她于危难!搞笑的是那个从小“斗”着她长大的哑哥儿竟说是她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婿?等等!哑哥儿!你说啥?
  • 汤唯主演:北京遇上西雅图

    汤唯主演:北京遇上西雅图

    身为富豪地下女友的文佳佳来到她曾梦想的爱情之地西雅图待孕生子。阴差阳错地与年轻的前精英医生弗兰克相识。奢侈娇横的佳佳几乎让身边所有人不满,只有弗兰克发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富豪男友出事,佳佳陷入经济危机后又遭难产,弗兰克鼎力相助,两人才产生微妙感情,富豪男友却又卷土归来…………
  • 快乐赢未来

    快乐赢未来

    本书通过对快乐经营理念的诠释,为职场人乐业爱岗、积极进取、构建人性管理和快乐文化提供了启示和思路。
  •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此书侧重诠释李渔《闲情偶寄》的“颐养部”,用当代人的观念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以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谈健身养生及风月韵事,重在说实话说趣话,契合当今重生活重时尚重休闲之风气,可谓大俗大雅好玩可读。书的最后附了一篇写李渔跟两位红颜知己的文字《当李渔爱上乔姬和王姬》,算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行乐和止忧的关系,李渔本人就在实践他的理论,或者说他在体验着他的生命历程,只是这种体验,并不全是美好的一面。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探寻《本草纲目》中防治疾病的食疗智慧,广阅薄取,品鉴本草巨著之食疗精华。融一代神医李时珍的养生智慧于平常的食物中——大枣、小米、萝卜、木耳等,摇身一变,成为你身边最可爱的健康使!最理想的养生方式,尽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