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5000000019

第19章 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亦曰“苏常熟,天下足”)流行于宋元时代,“湖广熟,天下足”则流行于明清之际,这两句略带夸张的谚语表明了苏常地区和湖广地区的粮食生产,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居于全国的重要地位。

“苏湖”即苏州、湖州,代表的范围就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源流可上溯至古代的吴越文化。“湖广”则是指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地区,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从稻作起源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国人引以为豪的浙江余姚河姆渡稻作遗址,距今约七千年。但两湖地区也有令人惊异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水稻遗址,距今八千年。这表明两地的稻作文明可能是各自独立起源,且发展难分伯仲。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荆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一度领先于吴越,只是后来荆楚经济渐衰,而吴越经济日盛。

从唐代后期开始,中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旱地农业,逐渐被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田农业所超越。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由于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大量南迁,以及稻田耕作经验的传播,促使这一地区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经过五代和北宋两百余年的持续发展,江南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地生产的粮食成为国内主要的商品粮来源。于是,从南宋中期开始,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最早记载“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是宋代范成大,他在《吴郡志》卷五十《杂志》中记载:“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吴郡志》成书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可见这一谚语在绍熙三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而陆游在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撰写的《常州奔牛闸记》中又说:“方朝廷在故都,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尤为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天下足’。”在此,湖州,换成了常州。可见此时在陆游眼中,常州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了湖州。而早在宋仁宗景祐初年,在《范文正公集》卷九《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中,范仲淹就指出“苏、常、湖州,膏腴数千里,国之仓庾也”。无论是“苏湖熟,天下足”,还是“苏常熟,天下足”,这一谚语背后表明以苏州、湖州、常州等为核心的江南地区所生产的粮食,不仅能满足本地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还有大量富余,足以保证中央政府的调拨并供应外地。

其实,宋代江南“鱼米之乡”的形成并非易事,因为这一带虽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但地势低洼,洪涝频繁,有时也会出现持续干旱,还容易受到台风和海潮的影响。只是自晚唐、五代以来,不断兴修水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排灌系统,特别是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1189年),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滨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风涛。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使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

此外,江南农业生产水平到宋代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江南人口增加,土地有限,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传统。北宋初年,从今越南引进的早熟双季稻已在江南推广,使得水田的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土地利用达到极致,史料记载云“耕无废圩,刈无遗垄”,遂使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对此,宋人高斯德在《耻堂存稿》卷五《宁国府劝农文》中曾云:“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虽遇旱暵,可保无忧。其熟也,上田收五六石,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

然而,到了明代中后期,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并且此后再也没有改变。显然,以今天湖北、湖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已经取代苏湖常,成为全国商品粮的基地。

“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谚究竟始于何时?目前所见明人何孟春《余冬序录》卷五十九《职官》中有“今两畿外,郡县分隶于十三省,而湖藩辖府十四,州十七,县一百四,其地视诸省为最巨,其郡县赋额,视江南、西诸郡所入差不及。而‘湖广熟,天下足’之谣,天下信之,盖地有余利也。”此文作于弘治年间,据此可知,“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谚至迟在弘治初年已经在民间出现。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谚便从民间走入宫廷,屡次出现在皇帝谕旨和大臣的奏折之中。如《清圣祖实录》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载,康熙帝在给大学士的上谕中有“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雍正朱批谕旨》记载雍正八年(1730年)鄂尔泰奏云:“湖广全省向为东南诸省所仰赖,谚所谓‘湖广熟,天下足’者,诚以米既充裕,水又流通之故。”

明清时期,湖广地区之所以能取代苏常地区,成为新的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得益于江汉――洞庭湖平原垸田的兴盛,使得广大低洼地带得到了较好的开垦,扩大了耕地面积。垸田系围垦河湖淤积的洲土而成,腐殖质含量高,田地肥沃,一岁两收,产量可观。明代是江汉―洞庭湖平原垸田空前发展的时期,在明清“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中,随着大量移民进入湖区,成为推动垸田发展的生力军。嘉靖年间,潜江县的堤垸由成化年间的48垸增加到100余垸,天门县堤垸也在70处以上。到了清代,堤垸更是星罗棋布。与此同时,两湖地区双季稻的推广和轮作复种制度的普及,进一步提高了两湖主要粮食产区的土地利用率,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而使得两湖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并保证了商品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其他缺粮省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居长江大动脉中段的便利的交通运输,使得湖广获得了“天下足”的殊荣。从明代开始,包括江浙在内的广大地区,开始购买湖广米粮。明人丘濬在《大学衍义补》中就曾指出“江右之地力所出,不足以给其人,必资荆湖之粟以为养也”。到了万历年间,更是“(荆楚)鱼粟之利遍天下”。明末甚至出现“吴以楚食为天”的说法。到了清代,江浙一带市场上的米粮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湖广以及江西米谷运到的多少。康熙皇帝在南巡过程中,曾经就江浙地方米价高昂的原因询问,“百姓咸谓数年来湖广米不至,一致价值腾贵”。清代湖广地区的米粮,不仅接济江浙一带,其他如广东、山东、陕西、山西诸省,亦屡见有受济于湖广的事实。

曾经作为全国粮仓的江南地区,何以到了明清时期需要依赖湖广地区的米粮?这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人口与耕地的因素。从人口密度上比较,明清时期湖广地区的人口密度远低于江浙地区。明洪武年间,江南、浙江、江西三省以七分之一的土地,集中了全国二分之一的人口。当时的人一致认为,长江以南人口的分布是“最稀者湖广,最密者江浙”。而随着江汉—洞庭湖平原的开发利用,湖广人口虽有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大大超过江浙。二是商品经济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因素。明代苏松嘉湖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中,棉花种植比重和蚕桑经营的扩大,大大压缩了生产水稻的耕地面积。据统计,以上海为中心的广大植棉区,用于种植棉花的耕地达到50%,太仓州达到70%,嘉定县更高达90%。不少农家也开始依靠商品粮生活。加上棉纺织业、丝织业的发展,大批手工业商业市镇的兴起,江浙一带非农业人口数量剧增,加剧了粮食缺口的态势。

因此,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明清时期的湖广取代了宋代江浙的经济地位。如果将两个谚语的经济、社会背景加以具体考察、比较,则能反映谚语背后特定的经济现象和深刻内涵。两个不同时期产生的谚语,它们之间是一种历史的承袭关系,也就是说,明清时期的江浙和湖广地区,其农村经济结构的演变是相辅相成、次第进行的。当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将经营重心转向经济作物种植,进入城镇成为工商业者之时,依赖的正是以两湖平原为代表的地区的米粮供应。或者说,两湖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正是因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经营重心发生改变而提供了机遇。两者经营重心的次第变化虽说是当时经济条件下,专业生产在不同地区的理性分配,有利于全国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但这两个地区的发展却相差了一个层次,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就是说,两湖平原农民以水稻种植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支持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逐渐转型。由此可以想见,江南的商业和城镇不断膨胀侵蚀了农业的发展空间,先前的大片农田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座座城镇,水稻种植的重心向西转移,“苏湖熟,天下足”由此变成一种历史,“湖广熟,天下足”跃然纸上,显现出明清时期湖广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

(陈锋杨国安)

同类推荐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相爱恨晚

    相爱恨晚

    她进错了房,他睡错了人。一个意外的小生命让本是商场死对头的两人,不得不走进婚姻。盛世婚礼,他在当天飞往巴黎寻求心爱女子原谅,丢下她只身一人在婚礼上,受尽难堪。结婚五年,他在外风流,她视若无堵。他冷嘲热讽,她恍若未闻。她骄傲无法卑微祈求,却相信时间可以让他对自己改观!直到……“妈妈,我想见爸爸。”手术室里,女儿奄奄一息的昵喃着要爸爸,她含泪拔了他的电话……“顾泽恺……”“轩轩马上要准备手术,我没时间和你废话。”她一开口便被打断,再拔已关机。顾泽恺,为了那女人的儿子,你连亲生骨肉都不要了吗?当难以预测的命运暴风将两人牢牢席卷,爱还能为彼此找到出路吗?拨云见雾,这场以错误开始的婚姻,又该何去何从?
  • 马上就办(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马上就办(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马上就办”,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执行力。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梦想,多少严谨的计划,多么强大的实力,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高效的执行,最终都将一事无成。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力的论述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中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进而帮助你打开梦想之门,走向成功。
  • 拜金皇后:皇上,给点钱来花

    拜金皇后:皇上,给点钱来花

    “皇上,我这一生就只爱钱,求求你休了我,让我回去赚钱吧。”自从被这个狡猾的皇上给拐进了皇宫,无端的就被封了个很派头的位置,皇后,那之后,钱不够每天都想逃跑,却屡屡给抓了回来。终于,她爆发了,揪着这个把自己从好不容易挖的逃跑路线,狗洞拉了出来的皇上,钱不够苦着脸说着。“皇后,你现在爱的是钱,但朕能保证,一定能让你爱我胜过爱钱的,所以我不会让你离开的。”看着眼前这个只爱钱的皇后,石傲武真的觉得自己真够悲惨的,一个活生生的人居然要跟冷冰冰的钱争宠。但有什么办法,他自己一个人留在皇宫里面太无聊,一定要拐个能天天让他想抱抱,想亲亲的钱不够在身边,所以,他一定不会让他的皇后离开的。
  • 青鸟(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青鸟(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圣诞节前夜,伐木工家简陋的小屋里,男孩蒂蒂和女孩咪蒂下正在眺望着富家孩子过节。仙女扮成又老又丑的驼背老太婆来找他们,请他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去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找到青鸟了吗?翻开童话事故《青鸟》,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长生殿

    长生殿

    主要内容包括:人宫受封、杨国忠弄权、春困人乏、姐妹争宠、横生枝节、贵妃被逐、剪发传情、重召贵妃、不详的预兆、梦中闻仙乐、谱写霓裳曲、将相不和、神笛偷学霓裳曲、无人知是荔枝来、初演霓裳、安禄山野心膨胀等。
  • 小女有田

    小女有田

    一场惊叹的变革,一个降临的游戏,会给这个平凡的世界带来什么……平凡的女孩林可,获得史上最强“冰箱”,遭遇贪吃的豌豆射手,暴躁的胡椒,摆酷的雪花豌豆……将会给林可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乐趣?好奇的,不好奇的,走过的,路过的,有空的,无聊的……欢迎各路书虫点击黑猫新人新作——《小女有田》。
  • 豪门情劫

    豪门情劫

    艾思思在美丽的异国他乡将自己毫无保留的交付给他,只以为他会与她相守一生一世。他却弃她而去,她还傻傻的陷在曾经的感情里无法自拨,背负水性杨花的骂名寂寥度日。三年后再见他,她却成了他弟弟的女友,无端卷入了豪门间的恩怨,是爱?是恨?是错?是对?在阴谋迷局中她又该何去何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公主难嫁

    公主难嫁

    两人形同陌路的生活一段时间,当再次相逢的时候,竟被传闻中那全国驰名的败家子在新婚夜给逃婚了。有些情感一触即发。很好。接下来看公主驸马两人一起面对皇宫里的风起云涌,贵为三公主殿下,一同策马江湖。,很好。从今后本宫就是全国首富之家的当家人,丈夫什么的就让他有多远滚多远。原来他们还是有缘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