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800000013

第13章 中编2011年高考古诗词鉴赏(1)

一、北京卷

1.入选理由

钱钟书先生说,在“苏门四学士”中,张耒的诗作最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张耒的这首《示秬秸》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诗中对卖饼儿的描写和寄寓的同情会让我们自然地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尤其“不忧衣单忧饼冷”便直接化用自白居易的“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本诗的另一个突出之处是从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中发掘出“业无高卑志当坚”的积极意义,并借以警示激励儿辈。据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文潜三子:秬、秸、和,皆中进士第。”儿辈的成功与张耒的这种形象化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2.真题再现

示秬秸①

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②未旦③,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④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②五鼓,即五更,古代将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称作五鼓、五更或平旦,相当于现在的三点到五点。③未旦,天未亮。④射,即吹,形容风的猛烈。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试题解析】“歌一声”,诗人是想通过卖饼儿的这一动作来突出卖饼儿起得早,喊得卖力,从而表现出卖饼儿为生计奔忙的动人情景。本项错在没有结合全诗语境,没有把握住全诗的情感基调,先入为主地做出了脱离情景的判断。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试题解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偏废。

(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试题解析】要答好这道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结合文本与自己的感受展开对教育内容的阐释,二是抓住诗人教育孩子运用的体裁形式——诗歌,诗歌一般的特点就是艺术性和形象性,因此,诗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特点就应该具备艺术性和形象性。总结这两点基本上可以给出了比较完整的答案。

【参考答案】(1)B。(2)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涵丰富。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3)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第二问: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3.深度赏析

古代示儿诗中的人生哲学

——张耒《示秬秸》赏析

张耒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并非真的求学于苏轼,而是仰慕苏轼的才学和人品,一生追随苏轼,因苏轼的仕途坎坷而多受牵连,然而不改初衷,仕途亦曲折坎坷。

古人写诗,除非需交代的文字过长,一般不用序言来交代创作缘由,而是在题目中说明,因此诗题一般都比较长,此诗的小序原本就是诗题,出题人嫌长,于是改作了小序,另立诗题——《示秬秸》。这个小序不仅交代了写诗的原因和目的,更加凸显了诗歌内容的真实性,如家常语,拉近了读者与诗人的距离。

张耒写了好多首“示秬秸”的诗,如《堂前种二桃诗示秬秸》、《北堂斋居示秬秸》、《赋得风示秬秸》和《东堂夜坐偶成示秬秸》等诗,堂前种二桃、北堂斋居、赋风、东堂夜坐,这些都是极其生活化的场景,张耒不仅能够从中发现诗意,同时还能够挖掘出其中的警示教育意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张耒很会从身边小事入手,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和品格教育,这种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在今天仍是有借鉴意义的。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首两句通过写景交代时间和渲染气氛,“城头月落”与“楼头五更”写时间很早,“月落霜如雪”让我们想起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这里没有乌鸦的啼鸣,只有五鼓的更声,一如夜半钟声,衬托出夜的静与冷,“声欲绝”是对上句的进一步肯定说明。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捧、出、歌是卖饼儿的一系列紧张而熟练的动作,写出卖饼儿勤快与熟练,“歌一声”,即叫卖声,紧承上句欲绝的更声而来,清脆嘹亮,响彻夜空,惊破了多少富贵人家的美梦。“市楼东西”点明卖饼儿为了卖饼走街串巷的奔忙状,而其结果却是“人未行”,既承接上两句的早与冷,也交代奔忙的结果,人未行自然无人买了。

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叙事,都没有华丽辞藻,简洁平实,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但蕴涵却很丰富,一、二句写景时,既从视觉方面的霜如雪表现早晨的寒冷,又从听觉方面用“声欲绝”衬托寂静无人的情景;三、四句,诗人通过“捧”、“出”、“买”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和市楼东西奔走卖饼、却无人买饼的情景,前四句的朴实描写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这两句自然会使我们想起白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个忧炭贱,一个忧饼冷,一个衣单而却愿天寒,一个风吹不顾却要用衣遮饼,这些反常的举动,为的却是同一个目的——生存!无论是简练传神还是反常心理的刻画,白居易的两句比张耒的都要高明许多。《宋史》说张耒晚年“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吴之振《宋诗钞》说张耒诗效白居易,“近体工警不及白,而蕴藉闲远,别有神韵”。工警不及白居易,我们从这两句的比较中可以明白地看出,但蕴藉闲远,别有神韵体现在何处呢?请看最后两句!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一般诗人写到同情也就完了,而张耒却能荡开一层,从中发现积极的人生意义,可见其见识高人一筹,别有神韵正在于此。有“业无高卑”的见识,其心胸气度可见一斑。张耒不仅学了白居易的明白晓畅,还得到了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因此能从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发现积极的人生意义。“志当坚”、“有求”、“安得闲”从具体的事件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不仅激励自己,教育儿子,还启示了无数的读者。几乎每一个朝代每一个诗人都写过涉及民生疾苦的诗词,但未必每一个诗人都是真心关心下层人民的,就像写隐逸诗的未必都是真想做隐士一样。只有平等的意识才能产生真正的关心。有了“业无高卑”这样的意识,加上贫寒的出身,沉沦下僚的仕途生涯,张耒又对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有着切身的体验,因此能够以朴实无华的言辞写出别有神韵的诗词。

古人很注重对子孙的教育,常常作诗以诫。白居易晚年官做得很大,过着悠闲的日子,他在《狂言示诸侄》中写道:“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白居易怕的是子孙们的奢华无度,因此诫之以节俭知足,但此诗的说教味很浓,不像张耒的申发自然。我们更熟悉的是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把后事托付子孙,写得沉痛悲壮,令人感喟!但少了与子孙交流的生活味和亲切感。总之,张耒这首《示秬秸》能于平实亲切的生活细节申发出的积极的人生意义,别有神韵,独具匠心。

4.拓展训练

阅读北宋苏轼《洗儿》和清初钱谦益《反东坡洗儿诗》,试析二诗观点有何不同。

洗儿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反东坡洗儿诗

清·钱谦益

坡公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

还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参考答案】两诗立意不同:苏轼《洗儿》侧面表现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和人生的多灾多难。钱氏翻案之作旨在揭露明末官场阿谀奉承狷巧钻营的风习。两诗皆用调侃幽默之语,使读者在审美中获得新奇的心理满足。

二、天津卷

1.入选理由

“壮观应须好句夸”,历代诗人写骤雨的诗词很多,不乏佳篇妙制。华岳这首《骤雨》虽然在精练纯熟方面略显欠缺,但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骤雨》一诗运用口语,显得朴素清新;又能置身雨中写切身感受,极富生活气息;结构上更是放笔写去而又能转折自如,使诗歌顿生波澜,摇曳多姿;炼字炼意方面也极用心,如“泼”、“翻”二字从正面描写骤雨的急与猛,“卷”、“吼”二字从侧面烘托雨势,将骤雨写得有声有色。全诗以“山又绿”收尾,更将牧童微妙的心情传达了出来,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2.真题再现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片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试题解析】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卷”字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字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3.深度赏析

壮观应须好句夸

——华岳《骤雨》赏析

题解:本诗既然题做“骤雨”,一定会围绕骤字展开。骤,本义为马奔驰状,有两层意义:一、快,如白骥过隙一闪而逝;二、猛,冲决一切势不可当。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骤雨的快与猛来展开的。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根据五、六句溪西溪北的交代,我们可以推测,牛尾朝西北,牛头向西南。牧童刚刚瞧见西北山上的乌云滚滚如泼浓墨一般,知道骤雨将来,于是立即掉转牛头,准备急速回家,可见这是个有经验的牧童,此前有遭逢骤雨的经验。然而,即便经验丰富,动作迅捷,也快不过骤雨,就在牧童调转牛头之际,风助雨势,如水车翻轴,泼向牧童与老牛。牛尾墨云,暗示骤雨之将来;牛头翻轴,状骤雨泼面之势。两者相隔,只在牛头牛尾之间,骤雨之急如在目前。这两句写牧童在山中突逢骤雨的感觉,因为只是匆匆一瞥,所以只有乌云泼墨的粗略视觉印象和轴翻浇体的切身体验,与东坡舟中远观青山云起不同,因为苏轼可以从容细观,所以不仅注意到了“黑云翻墨”的视觉效果,而且还写出了“未遮山”的状态和“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情趣。开头两句先声夺人,摄人心魄,将骤雨的迅急与豪猛呈现在读者面前。

“怒涛片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如果说首二句是正面描写雨势雨貌的话,那么这两句就是侧面表现了。怒涛卷上沙滩,只需片刻,从侧面写出瞬间的雨量之大来势之迅猛,一个卷字极为传神,视觉感很强,水面骤然升高,浊浪翻滚,裹挟一切。骤雨如注的声音,怒涛翻卷的声音,如十万军队齐声吼叫军威尽显,又如瀑布从天而落、撞击巨石、震耳欲聋,连用两个比喻,再加一个吼字,从听觉方面凸显骤雨的声势之大。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溪西指西南,溪北即西北,与首句牛头牛尾呼应,侵,渐近,侵晓即渐近黎明之时,写牧童起身之早。这两句不仅补写牧童遭逢骤雨的原因,也点明他着急回家的原因(一旦溪水猛涨,牧童便回家不成),同时还使三、四两句从侧面写雨声雨势有了着落。因此,有人以为五、六两句应放在开头,这样可以以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增强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显得自然有致。然而,诗人将这两句放在五、六句的位置以补写的姿态出现自有诗人的道理,开篇即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摄人心魄,与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诗人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前一句交代骤雨来时牧童慌忙渡溪的形态,慌忙、冒雨、急渡,六字中只有一个动作,即“渡”,而却用慌忙、冒雨、急三个词来修饰,极写牧童慌忙着急之状,同时也暗暗呼应三、四两句描写的雨势雨声,那正是牧童着急的原因。后一句“雨势”紧承前面六句,“骤晴”一转,既点明题旨,又写出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山又绿”意味深长,值得玩味,写出牧童复杂微妙的心态,既有因骤雨早归牛儿未饱的不足和遗憾,又有被骤雨骤晴来去不定的夏雨捉弄的微微不满,可能还有一种对着因骤雨清洗后山青叶绿景色的欣然。

苏轼说“壮观应须好句夸”,历来写骤雨来去迅猛之势的诗词不少,如杜审言“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江中涛声与雨声混杂之声还在耳边回荡,忽而夕阳残虹又出现在眼前,真是来不多时去难觅;如辛弃疾“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先写来势,再写疾去;又如裴说“骤雨拖山过,微风拂面生”,一个拖字极为传神地写出骤雨一闪而逝的情状;还有杨凝的“骤雨才沾地,阴云不遍天”,与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极为相似,而倒过来写,也别有情趣。可以说,写骤雨各有好句,华岳这首诗虽然在精练纯熟方面略显欠缺,但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在诗中运用口语,显得朴素清新;又能置身雨中写切身感受,极富生活气息;他放笔写去而又能转折自如,使诗歌顿生波澜,摇曳多姿。

华岳是武学学生,“粗豪使气”是他的风格,因此,他的诗歌妙处在意气而不在文采。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初晴游沧浪亭

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1)诗歌意境上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

【参考答案】(1)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教你学摔跤(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摔跤(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本书紧扣《规范》的基本精神,结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解读《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以及内容体系,重点解读六条师德规范的内涵,疏理其间的逻辑关系,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
  • 自立成就好人生(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立成就好人生(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热门推荐
  • 恶皇专宠大龄妃

    恶皇专宠大龄妃

    一颗心,有过繁华似景,有过无所不能,有过万马奔腾。当它千疮百孔后,剩下的仅仅只是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叭叭叭叭!”叙衍殿外,豆大的雨点砸在石板上,溅起漂亮水花,门外望去,天地间好似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雾蒙蒙一片,模糊不清。雨直直地从天而泻,敲击着精致的金黄色琉璃瓦片,滂沱大雨好似阵阵鼓点,铿锵有力。云挽香恬静的跪在屋檐下,屋顶的雨水……
  • 极品全能狂少

    极品全能狂少

    家族弃子周辰重回都市,立誓拿回自己的一切,踩纨绔,收徒弟;偶得邪神魔血,为活命,修法术、悟天道,踏上逆天改命之路。狂少至尊,魔血附体,一代邪神,法宝全收。家族秘法,身份之谜,踏入修仙,逆天改命。
  • 人脉关系课

    人脉关系课

    人际关系本来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运用得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用错了,用歪了,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自古以来,中国人建立的是一种举世罕见的人伦关系。它与人际关系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而后者主张“人生而平等”。不论人际关系还是人伦关系,都有赖于良好的沟通。现代人很喜欢说话,却大多不善于沟通。许多人掉进“我有话要说”的陷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尽管中国人十分讲道理,但中国人的道理通常是相对的。所以,中国人常常陷入“先说先死,不说也死”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在先说和不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的沟通,以期达到“说到不死”的境界。
  • 纨绔嫡女:邪王逆宠小小妻

    纨绔嫡女:邪王逆宠小小妻

    她,是夜凌国有名的傻子嫡小姐。一个华丽丽的雷劈穿越。顿时间变的物是人非。一场宫宴,她的纨绔冷酷发挥到了极致。各类男子的追逐挑衅与赌注,高人言,这些不过是早就注定,何去何从,任你选择。那个每每都能吸引她目光的男子,一直淡然无所谓。却不知,发起怒来,足以毁天灭地!“女人,是否记得,你的三魂七魄一直都在想我。”女子错愕的看着那高处的男子无奈一笑“你我终究不能在一起,若我死了,忘了我。”男子闻言顿时浑身气息一变,冰冷蚀骨的气息一发不可收拾!“若你死了,我便纳天下女子为妾,立你最恨之人为妻。”
  • 闵落大明

    闵落大明

    是偶然还是注定的一次巧合让安洛闵得到了一块玉佩从此她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一下子穿越时空来到了大明朝耀眼的当红少女偶像在这片明朝的天空用她的美丽以及聪慧征服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而她自己,又在这样一个时空中邂逅了怎样珍贵的东西爱情是否可以当作筹码来做赌注相信自己是不是可以突破所有的障碍这一切的机缘巧合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该如何去承受何去何从长着翅膀的幸福要多么坎坷过后才能留住一切都即将由她来改变......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养生先养心

    养生先养心

    自身有病自心知,心病还须心药治。心态宁静身也静,心生疾病身也病。养我心,静我性,养心静性常安定。养心寡欲是良药,静性无虑心康宁。名利权势皆朝露,莫将嗜欲累心病。知朝露,即知命,行止快乐无偏病。吃好喝好,不如养心好名好利好,不如静心好。医好药好,不如开心好富好贵好,不如良心好。
  • 前妻的蛊惑

    前妻的蛊惑

    苏浅二十一岁的时候,第一次见林睿,深深的被这个冷漠的男子所吸引,费尽心思,终于嫁于他为妻。相处三年,他始终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习惯了这般沉默的爱恋,一个人傻傻的守候着,希望有天他会回过头来发现她一直都在。无情的真相让她明白,最初不是他想要的那个人,无论她多么努力都无法抵达他心里的那个位置。她做了个影响她一生的决定。片段一回家的车上,车窗上映着林睿的影子,车内静得只听见车行驶在路上的声音。苏浅突然的偏过头去,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正在想今天遇见梓璇的情景,他冷冷的瞪着这个女人,不知道她想要做什么。鼓足了勇气,由于紧张的缘故,话说得断断续续。“你是爱我的,对吗?”她带着乞求的眼神看着他,这是结婚三年来她一直不敢问的问题。他的眼里闪过一丝波澜,这个问题,让他稍微的缓愣了一下。他轻轻的推开这个靠在他身上的女人,把视线转向车外。沉默是他一贯的回答方式。她放开紧抓着他手臂的手,知道再问下去也得不到答案。片段二四年后,他又一次看见她,她挽着别的男人,轻蔑的对他一笑,自信,骄傲。完全与四年前那个哭着向她索爱的女子判若两人。。片段三“告诉我,苏楠是不是我的儿子。”林睿紧抓着这个叫前妻的女人,她似笑非笑的神情,让他觉得害怕,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时而温柔,时而张狂。曾经以为她就掌控在自己的手掌,如今他怎么也握不到。“你是过于高估自己,还是太小瞧我?是不是觉得我只会围着你转?”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她觉得自己曾经是多么的可笑。“你只需回答我是还是不是?”他生气的加重力度。她挣扎着缩回手,揉了揉手腕,抬起头对视着他,冷冷的说:“不是。”片段四“跟我走。”林睿抓着这个酒意朦胧的女人。“你们认识?”夏凡看着他们两个不解的问。“当然,他是我的前夫。”她一点也不介怀的说出前夫这个称谓。林睿把苏浅塞回车里。“前夫?你以为这么轻易就逃得出我的手掌心?”他用中指抬起她的下巴,她看见他嘴角那么诡异的笑。“只要分居两年,我们的婚姻就自动解除。现在你无权干涉我。”她也不示弱。“你以为就这么简单,只要我一天不签字,你就是我林睿的妻子,法律?你觉得在我这里会生效?”他得意的笑起来。“你,你想怎么样?”她气呼呼的看着这个男人,还真是无耻。“继续当你的林太太。”他说得多简单。“休想。”她咬着牙狠狠的说出这两个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另类孩子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家才有,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落后的非洲国家情况会更严重些,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像美国的情况同样严重。读完本书的人,得出结论会同我一样,即:那些为追求个人享乐而无情地抛弃自己的孩子的人,他们是否多多少少受了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