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100000019

第19章 自修之道,莫过于养心

纪泽纪鸿书: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俗,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曰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老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孔子像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产不惧,发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孝,逸则天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萄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在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天,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警惕,以补昔岁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以此四条相稽,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译文】

纪泽纪鸿书:

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

自我修养的途径,没有比养心更加难的了。心里既然明白有善有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行善去恶,这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表现。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只有自己的心才知道。因此《大学》的《诚意》一章,两次说到慎独。假如能够做到喜欢善的能像喜欢美色那样,讨厌恶的能像讨厌恶臭那样,尽力去除人的欲望,以存于天理,那么《大学》中的所谓自我反省,《中庸》中的所谓戒除恐惧,都能够切实地去做了。也就是曾子所说的自我反省而有收敛,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天,下无疚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都是这个道理。因此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对天地,和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不够端正而内心退缩的时候。人假如没有可以内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静的,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也是修身养性的头一件大事。

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

“敬”这个字,孔子用来教育后人,春秋士大夫也经常提到。到了程、朱时就千言万语不离开这个宗旨。在内专静纯一,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功夫;出门就像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谦恭,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让百姓平安,忠厚恭谨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程子说上下都坚持恭敬,则天地自己运行,万物自己发育生长,气象没有不和的,四灵都来了。聪明睿智,都由这些而产生。以这些侍奉天帝,那么敬就没有不完美的。我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尤其在于能让肌肤得到锻炼,身体变得强壮。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漫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应验,即便是年老体弱的人,一旦遇到坛庙祭献、战阵危急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振奋,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了。假如不管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松懈,那么身体的强壮,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三是求仁则人悦。

只要是人一生下来,都得到天地之理以成性情,得天地之气以成形体,我和百姓万物,其根本是同出一源的。假如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知道对百姓宽厚,不知道对万物爱护,这是和本源的道理相违背的。至于高官厚禄,高居在百姓之上,就有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救百姓于饥饿之中的责任;读书学习,粗略地知道大义所在,就有使后知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假如只是自己知道,而不懂得教养百姓,这就等于辜负了天地的宽仁之心。孔门教育人,最大的莫过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立者,自立毫不畏惧,像富人财富有余,不需向别人借一样;达者,四通八达,没有阻碍,像有威信的人站在高处大喊一声便群山响应一样。人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假如能推而广之使人自立自达,就可以和万物共生永存了。后代论求仁的,没有比张子的《西铭》更加精辟的了。他把百姓看作万物,广泛周济众生,都看做是天性分内的事。只有这样做,才能称为人,不这样做,就是违背道德,称之为贼。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即便立尽天下的人,达尽天下的人,而不标榜善德劳苦,人有不高高兴兴地归顺他的吗?

四是习于劳苦则鬼神也敬重。

旦凡人的性情,没有谁不好逸恶劳,不管贵贱智愚老少,都是贪于安逸而害怕劳苦的,这一点古今是一样的。倘若一个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饮食,与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称,则旁人会称赞他,鬼神也会加以称赞,认为他是自食其力。倘若农夫织妇终年勤勤恳恳,收获数石之粮食,织成数尺之布,而富贵人家终日安送亭乐,不做一事,而食必山珍海味,穿必绫罗绸缎,高枕而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平等的事,鬼神也是不赞成的,怎么能长久呢?古代的圣君贤相,像商汤从天还没亮就开始操劳,文王到大阳偏西时仍旧没有闲暇,周公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无时无刻不以勤劳自勉。《无逸》一篇,推广到勤劳则增寿,安逸则早亡,次次试行没有不被应验的。为自己着想,则必须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在逆境中奋力前行,操心竭虑,而后可以增智慧、长见识。为天下人着想,一定要任劳任怨使自己饥渴,自己陷于水火之中,把民贼独夫不被抓获当作自己的罪过。大禹治水四年,过家门而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有利于天下,都是极俭朴以修身,极殷勤以救百姓的实例。因此荀子爱称赞大禹、墨翟的行为,由于他们勤劳。自从我领兵以来,每每见到人有一才一技,能吃苦耐劳的,没有不重用,使他们能有所成就的,而那些没有才技,不惯于劳作的,都被当时的人所唾骂,饥冻而死。因此勤勉能使人长寿,安逸使人夭亡;勤勉则能人尽其材,安逸则因无能而被人抛弃;勤能够广济百姓,而神灵钦仰,安逸对人没有好处,鬼神也不羡慕。所以君子若是要担起人神所赋予的责任,没有比学习劳动更为重要的了。

我年老多病,眼病逐渐严重了,很难再有挽回的可能。你和侄辈们身体健壮的很少,古代的君子修身齐家,一定要使心境安平,身体强健,然后才有吉祥的征兆。今天写这四条,是我老年用以自我反省,来弥补往年的过失;并让二子相互勉励,每天晚上以这四条作为功课,每月终了以这四条作为考查,并且寄给侄儿们,共同遵循,希望学有所成。

同类推荐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热门推荐
  • 追妻攻略:爱情三十六计

    追妻攻略:爱情三十六计

    五年前他失约,并且销声匿迹;五年后,他横空出现,闯入她的生活。“老婆,你带着我的宝贝女儿,打算什么时候回家?”欧阳宸一脸酷相,一手拦下挡住去路。木洛溪一脚踩在他锃亮的皮鞋上,咬牙切齿道:“看你人还蛮帅的,这认人的水准怎么这么差劲?别没事逮着人就当做你老婆!”
  • 宠爱

    宠爱

    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她的文字,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虽半属游戏,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其功果非细焉。靡不森列,黄帝之尝百草也,以代天地器物之名,疗人之疴,不亦当乎!,性之寒热温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以传于世
  • 创意大师的习惯

    创意大师的习惯

    在问及创意从何处来时,许多著名的创新者都表示,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想法自己就冒了出来,不过他们都明白,要是自己不采取行动,也会有别人这么做。这些创意大师并非人云亦云,他们说的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意思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在产生创意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切莫骄傲自满。我们很有理由相信,伟大的创意就隐含在常识中,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精神调齐,他们就能看到这些好主意,进而起到枢纽的作用,把这些想法应用于现实。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明明还有好多好多话要对你说,还有好多好多事情都还没有做!我不甘心就这样死了!所以我真的不想死!不想死!”我抱着叶子晴,哑然无语。只能任由那泪水,湿了衣襟,侵蚀胸膛,灼伤心口。她说,她不想死……而我,无能为力……
  • 感动你一生的小故事

    感动你一生的小故事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或许只是一朵小花的盛开,一抹云彩的变幻,一阵微风的拂过,或许只是一股涓涓的细流,一个善意的微笑,但你若能轻轻拢住,就会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份感悟,心灵得以沉淀,灵魂就不会为缺少妆点而淡泊,岁月就不会为乏陈色彩而黯然。生命中的感动,带来的是朴实而真切的收获;生活中最美好的景致,不在于言说,而在心与心的沟通中;生命中的感动,带来的是朴实而真切的收获。本书精选了100多篇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并在每个故事之后附有妙语点评,书中封面版式精美,令您爱不释手。
  •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了拒绝,在无意之中拒绝很多东西,而选择拒绝就意味着堵死了人生的条条大路,不去尝试,不去改变,只固守旧有的生活。《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强调一种“不拒绝”的理念,旨在告诉读者只有面对失败、付出、改变、尝试、责任、宽容、理解、倾听等的时候,应以一种不拒绝的积极心态去应对,才能迎接希望的曙光。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百味》丛书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