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000000013

第13章 圣谕广训(1)

【作者介绍】雍正(1678—1735),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康熙皇帝玄烨第四子,生母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幼时曾受过比较严格的皇室家庭教育,曾随其父四处巡访,或奉命出差办事,受到了一定的实践锻炼。在后来皇位斗争白热化的时刻,他统观全局,善用心计,最终在康熙死后继登皇位。

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里,励精图治,勇于改革,通过实行摊丁入亩、停止户口编审、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等制度,协调了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他致力于整饬吏治,打击贪官污吏,打击朋党,清除允禵、年羹尧、隆科多等集团的危险分子,改革八旗旗务,削弱下五旗王公的势力,制造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等措施,加强了皇权统治,并造成比较清明和稳定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环境。

综观其一生,尽管他镇压了贵州苗民起义,应当批判,但他仍然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

【导读】《圣谕广训》不仅是著名的帝王家训、庭训,而且也是的名副其实的“广训”。

尽管《圣谕广训》同前面所叙述的完全意义上的帝王家训、庭训不完全一样,有其“面向全国”的一面;但是,就其著作目的而言,同前面完全一致。《圣谕广训》首先是皇室家训,要求在位的皇帝及其皇嗣首先要贯彻执行的,同样也是为巩固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服务的。

圣谕广训序

【原文】

《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记》曰:“司徒惰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此皆以敦本崇实之道,为牖民觉世之模。法莫良焉,意莫厚焉。我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德洋恩普,仁育万物,义正万民。六十年来宵衣旰食,只期薄海内外,兴仁讲让,革薄从忠,共成亲逊之风,永享升平之治。故特颁上谕十六条,晓谕八旗及直省兵民人等,自纲常名教之际,以至于耕桑作息之间,本末精粗,公私巨细,凡民情之所习,皆睿虑之所周,视尔徧民诚如赤子。圣有谟训明证,定保万世,守之奠能易也。

朕缵承大统,临御兆人,以圣祖之心为心,以圣祖之政为政。夙夜黾勉,率由旧章。惟恐小民遵信奉行,久而或怠,用申诰诫,以示提撕。谨将上谕十六条寻绎其义,推衍其文,共得万言,名曰《圣谕广训》。旁证远引,往复周详,意取显明,语多直朴。无非奉先志以启后人,使群黎百姓家喻而户晓也。愿尔兵民等仰体圣祖正德厚生之至意,勿视为条教号令之虚文,共勉为谨身节用之。庶人尽除夫浮薄嚣凌之陋习,则风俗醇厚,家室和平。在朝廷德化,乐观其成。尔后嗣子孙,并受其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理岂或爽哉!

【译文】

《尚书》说:“每年头春时节,执掌政教法令的官员手拿大铃,边走边振鸣,向民众宣示于交通要道,以引起众人的注意。”《礼记》说:“主管民事的官吏修订有关衣饰、婚丧、祭奠、饮食、交往等礼规,以便于节制民众的思想言行;阐发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主客之间的伦理关系,以便于振兴百姓的良好品行。”这都是以重视根本崇尚实际的道理,作为开通民智、启迪民众的榜样。方法无不优善,用意无不深厚。我的父亲圣祖仁皇帝长时间实践治世驭民之道,并且卓有成效,心意广阔,恩遍天下,其友爱之心培育了世上的万事万物,其思想言行影响着他的亿万臣民。在位六十余年,由于勤于政务,常常天未亮就起床,天黑才吃饭,殷切希望举国上下兴仁义讲礼让,革除轻浮以从忠实,共同形成一种亲密谦逊的风气,永远保持一种兴盛的景象。所以他特意颁布指令十六条,明确告诉八旗人等和全国人民,从古有之纲常伦理、圣人言语,甚至于在耕田种地休养生息的问题上,本未精粗,公私巨细,凡民情所关之事,都深思熟虑得很周到,把全国人民当作子民百姓来对待。贤明的先君为我们留下了谋划治世法则的显明例证。可以作为万世后代永远谨守的良法,应当守之不能轻易更改。

我继承先君之大业,治理着亿万人民,决心以先君之心为心,以先君之政为政。我早晚激励自己,要一切秉承旧有体制,延续前朝风范。但我害怕一般民众遵照实行,时间长了或许懒惰松懈,特予重申警告,以表明提醒之意。我谨慎其事地将先君所颁旨令十六条寻绎其道理,推敲延伸其文字,加起来有万余字,取名为《圣谕广训》。同时又引经论据,反复斟酌,尽量做到精简意明,语言通俗易懂,质朴无华。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用前人的精神来启迪后人,使天下之臣民人人都知道其用心之所在。我衷心希望广大兵民人等仔细体会先帝端正品性重视民生的极好意愿,不要把它看作为一般说教式的不讲求实效的条条框框,而将其共勉为加强自身修养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挥的准则。如果人人都自觉除去不讲实际、狂妄自大的坏习惯,那么整个社会就将出现一种风俗醇厚,合家欢乐的兴旺景象。在朝廷说来,端正人民品性的目的就能高兴地看到其成效了。你们这些子孙后代,也就能得到无穷的好处。那些讲究友善的家庭。必定其乐无穷。这方面的道理难道会有差错的吗?

一、敦孝悌以重人伦

【原文】

我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一年,法祖尊亲,孝思不匮,钦定《孝经衍义》一书,衍释经文,义理详贯,无非孝治天下之意。故圣谕十六条,首以孝悌开其端。

朕丕承鸿业,追维往训、推广立教之思,先申孝悌之义,用是与尔兵民人等宣示之。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人不知孝父母,独不思父母爱子之心乎!方其未离怀抱,饥不能自哺,寒不能自衣,为父母者则跬步不离,疾痛则寝食俱废,以养以教,至于成人。复为授家室,谋生理,百计经营,心力俱瘁。父母之德,实同昊天罔极。

古代人物人子欲报亲恩于万一,自当内尽其心,外竭其力,谨身节用,以勤服劳,以隆孝养。毋博弈饮酒,毋好勇斗殴,毋好货财私妻子。纵使仪文未备,而诚悫有余,推而广之,如曾子所谓居处不庄非孝,事君不忠非孝,莅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战阵无勇非孝,皆孝子分内之事也。至若父有冢子,称曰家。督弟有伯兄,尊日家长。凡日用出入,事无大小,众子弟皆当咨禀焉。饮食必让,语言必顺,步趋必徐行,坐立必居下,凡以明悌道也。

夫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况同昊之人乎?故不孝与不悌相因,事亲与事长并重。能为孝子然后能悌弟,能为孝子悌弟然后在田野为循良之民,在行间为忠勇之士。尔兵民亦知为子当孝,为弟当悌,所患习焉不察,致自离于人伦之外。若能痛自愧悔,出于心之至诚,竭其力之当尽,由一念孝悌积而至于念念皆然,勿尚虚文,勿略细行,勿沽名而吊誉,勿勤始而怠终,孝悌之道庶克敦矣。夫不孝不悌,国有常刑。然显然之迹,刑所能防;隐然之地,法所难及。设罔知愧悔,自陷匪僻,朕心深为不忍。故叮咛告诫,庶尔兵民咸体朕意,感发兴起,各尽子弟之职。於戏!

圣人之德,本于人伦;尧舜之道,不外孝悌。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尔兵民其毋视为具文焉!

【译文】

我的父皇掌政六十一年,法令循自前代并且尊亲敬长,恭孝的观念一点也不缺乏。曾经亲自主持制定《孝经衍义》一书,重点阐发经典之文,义理详会贯通,无非是要表明以孝道治天下的意思。所以,他所颁布的圣谕十六条。首先即是以儿子孝敬父母、弟弟敬重兄长之义作为开头。

我继承先帝大业,追忆他以往对我的教导,首先重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借以对天下臣民进行发扬。孝的问题,是天下万事万物头等紧要的问题。一个人不知道孝顺父母,难道他不想想父母对他是如何百般爱护的心情吗?当他还在父母怀抱的时候,饿了,不能自己找到吃的,冷了不能自己找到穿的,父母则半步不离其身,他有了病痛,父母连睡觉饮食都会顾不及,殷勤抚养教导,使之长大成人。紧接着,又要为他主持成家,谋划生活的路子,真是千方百计,苦心操持,耗尽了全部心血和精力。父母对儿女的恩德,好比那浩瀚的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一个人如想要报答父母双亲的恩情于万一,那么他就应该内外尽心竭力,谨身节用,勤苦耐劳,以高度发扬其孝顺的精神。不要好玩贪杯,不要逞强好斗,不要贪图钱财私留于妻子儿女。即使言行有不周到完备的地方,也应该做到诚恳仁爱有余,以此推广普及。正如孔子的学生曾参所说的,居家言行不庄重则不孝,为皇帝办事不忠心则不孝,做官不检点自己的品行则不孝,对朋友不讲信任则不孝,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则不孝,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孝子本身应该做到的事情。至于如果父亲有长子,称之为家。督教弟弟有兄长,尊称为一家之长。凡日常生活收入支出,事无大小轻重,全家人都应该向他请示汇报。饮食必须对他谦让,语言必须对他服从,走路必须跟在他的后面慢慢而行,坐着或者站立必须在他的下面,这一切都是为了明确子弟对长者必须敬爱的道理。

在社会交往中,有比自己长十岁的人则尊称为兄,年长五岁的人则以朋友相称,何况同胞亲兄弟呢?所以,不孝顺与不敬重相联系,对待双亲与对待兄长同等重要。能够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儿子,然后就可以成为一个敬爱兄长的弟弟。能够成为一个既是孝子又是敬爱兄长的人,然后在乡村就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老百姓,在军营就可以成为一个忠勇双全的人,你们这些臣民虽然也知道作为儿子应当孝顺父母,作为弟弟应当敬爱兄长的道理,但是我所担忧的是你们对自己的习惯不能够随时觉察,乃至于把自己排除于纲常伦理的范围之外。如果能痛下工夫,出之于内心深处的省悟,竭尽全力改过,由小到大,由浅到深,久而久之,就会对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领略日深,实效日速。与此同时,不崇尚虚华的说教,不忽略细微的行动,不沽名钓誉,不有始无终,那么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问题就会解决得很好。关于不孝顺父母、不敬爱兄长的言行,国家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予以处罚。然而,明显的迹象,刑法可以防范;暗存之处,法令就很难约束得到了。假如不知悔改,自甘堕落,那么我这个当皇帝的人就会深感不安。所以不厌其烦,谆谆告诫,希望天下民众都真正体会我的用意所在,感奋兴起,人人尽到做子弟的责任。

啊!圣人的品行之所以高尚,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对人与人之间尊卑高下的重视;尧舜的思想道德,不外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为主。孟子说:“如果人人都做到应该亲近者亲近,应该敬爱者敬爱,那么天下就会兴盛太平。”我诚恳希望全国人民,切莫把它看作为一纸空文啊!

二、和乡党以息争讼

【原文】

古者五族为党,五州为乡,睦姻任恤之教由来尚矣。顾乡党中生齿日繁,比闾相接,睚眦小失,狎昵微嫌,一或不诫,凌兢以起,遂至屈辱公庭,委身法吏,负者自觉无颜,胜者人皆侧目,以里巷之近而举动相猜,报复相寻,何以为安生业、长子孙之计哉?!圣祖仁皇帝悯人心之好竞,思化理之贵淳,特布训于乡党,曰和所以息争讼于未萌也。朕欲咸和万民,用是申告尔等以敦和之道焉。

《诗》曰:“民之失德,干以愆。”言不和之渐,起于细微也。《易·讼》之象曰:“君子以作事,谋始言息讼。”贵绝其端也。是故,人有亲疏,概接之以温厚。事无大小,皆处之以谦冲。毋恃富以侮贫,毋挟贵以凌贱,毋饰智以欺愚,毋倚强以凌弱,谈言可以解纷,施德不必望报。人有不及,当以情恕;非意相干,当以理遣,此既有包容之度,彼必生愧悔之心。一朝能忍,乡里称为善良;小忿不争,闾党推其长厚。乡党之和,其益大矣。古云:“非宅是卜,乡邻是卜。”缓急可恃者,莫如乡党。务使一乡之中父老子弟联为一体,安乐忧患视同一家。农商相资,工贾相让,则民与民和。训练相习,汛守相助,则兵与兵和。兵出力以卫民,民务养其力;民出财以赡兵,兵务恤其财,则兵与民交相和。由是而箪食豆羹,争端不起;鼠牙雀角,速讼无因。岂至结怨耗财,废时失业,甚且破产流离,以身殉法而不悟哉!若夫巨室耆年,乡党之望;胶庠髦士,乡党之英,宜以和揖之风为一方表率。而奸顽好事之徒,或诡计挑唆,或横行吓诈,或貌为洽比以煽诱,或假托公言而把持,有一于此,里闸非宁。乡论不容,国法俱在,尔兵民所当谨凛者也。夫天下者,乡党之积也。尔等诚遵圣祖之懿训,尚亲睦之淳风,孝悌因此而益敦,宗族因此而益笃。里仁为美,比户可封。讼息人安,延及世世。协和遍于万邦,太和璒于宇宙。朕与尔兵民永是赖矣。

【译文】

我国古代周朝时曾经确定民户编制,一族为一百家,以五族即五百家为一党,以五党即二千五百家为一州,合五州即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对人民有关和睦、联姻、任免、抚恤等方面的教诲从来就很重视。但看乡党、宗族中人口日益增多,一家一巷间相互接连,怨恨之情小有发生,亲近之情稍生嫌隙,一旦不加以警惕注意,则麻烦的事情就会产生,以至于发展到纠纷不断,闹到屈辱官署,托身狱吏,败讼者自觉脸上无光,胜讼者则人人对他看不起,以相亲相邻经常生活在一块而举动相互疑心,寻求报复的机会,这怎么能够做到为安居乐业、为教养子孙后代去筹划办法呢?!我的父亲圣祖仁皇帝可怜人心之好强争胜,思教导民众之道理很重要,特意布训于乡里,指出和睦亲近可以止息争端于未发之际。我决心以调和天下民情为己任,从而重申告诫你们如何亲近和睦的道理。

同类推荐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热门推荐
  • 完美世界之魔域

    完美世界之魔域

    平凡出身的人该如何面对这惊天的玄境?让人恐惧又不得不被深深吸引的奇幻之境。究竟是什么让他变得强大,步步为坚,难以控制的欲望改如何克服?修仙?练级?还是重生?看完美世界之魔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 推销学全书

    推销学全书

    推销就是在推销中说服和诱导潜在购买者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并满足顾客需求的活动。推销的作用就是尽可能的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企业或产品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企业现阶段无法完成的市场和企业知名度。从而使企业快速的发展,再这之中培训涌现出一些大量的推销人才,同时也方便了顾客,使得顾客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产品!以达成推销员和顾客之间的互惠互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的推销学五花八门。一些企业对新加入的推销员的要求更高,从而达到面对顾客时能更好的发挥企业的内涵以及产品的特点。
  • 弑道杀途

    弑道杀途

    ,一个小小的阴谋,宇宙第一魔头被镇压百世而不得轮回,阴差阳错之下,魔头逃过道法的镇压转世重生,这究竟是大道的疏忽,还是又落入了另一个阴谋之中?且看他如何在杀伐中成长。破开天道寻回前世的记忆
  •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年轻的刑警刘元从小酷爱《福尔摩斯探案》,一直梦想着能够像自己的传奇偶像福尔摩斯一样侦破一个又一个的疑难案件,但是机会却一直没有降临到他的身上,直到有一天晚上,外面大雨倾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冲进了刑警队,向刘元坦白:“我杀人了。”并拿出一条红纱巾……
  • 喂,把初吻还给我

    喂,把初吻还给我

    你见过那种看上去长的清纯可人却突然跟你来一句:“喂,帅哥,你眼睫毛那么长是用的什么牌子的睫毛膏?”的古灵精怪女孩吗?咱们的女主人公王小舒就是这样一个在家乖乖女,在学校让老师哭笑不得迷糊女生,听听名字:王小舒,多么可爱又纤瘦的女孩子啊,可惜那也只能在她的名字里感觉到了。还有就是在她的邻家哥哥和家人的面前,从小暗恋邻家哥哥,并把自己的初吻作为礼物送给他,不想却被“斯文败类”呼延东夺了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台风媚然

    台风媚然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噬金狂神

    噬金狂神

    少年古羽得旷世奇遇,拥有了吞噬的逆天能力!从此,金属,法宝,功法,丹药,敌人,无一不成为他吞噬的对象!什么?还能吞噬美女?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