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17

第17章 疑问品第三(2)

[1]诸佛菩萨,以爱念给一切众生之心,曰慈悲。显教以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弟子,密教以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化身。《达摩多罗禅经》下:“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中、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瞋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三昧。如是总观犹为瞋恚所缚者,当于上亲修别相慈,次于中亲下亲中人怨家次第修习九品慈心,渐离瞋恚心生爱念与种种乐具。与是乐已,然后于一切众生起法饶益心,修三种慈:广大慈、极远慈、无量慈;舍除瞋碍,住仁爱心。随其所应功德善根,一切佛法皆悉与之。谓与种种法乐修种种慈。先与出家乐,次与禅定正受乐,次与菩提乐,次与寂灭乐。彼修行者,本曾所更及所未更,种种乐具自得他得,清净善根,乃至无上寂灭究竟无为。随其修行意所想念,无量法乐等与众生相现在前。乐想起已,一一观察,以相自证,便得决定。犹如明镜因物像现,慈三昧镜,亦因乐事种种乐相悉现在前。或时修行为瞋恚所乱,作是思惟:我从本来,由是瞋恚多所杀害,兴诸罪逆,入于恶道。于大地狱还受苦毒,或作蜂虿、蜈蚣、毒蛇、恶龙、害鬼、罗刹,如是种种害毒之类,今不除灭,复见烧迫。以是方便,能止瞋恚。又复思惟,骂者受者,彼我无常,须臾不住。二俱过去,恶声已灭后起,二人无故共诤。又今二人,念念即灭,虚妄无实。谁骂谁受?何为颠倒,与空共斗?计我耳根,从虚妄颠倒烦恼业起,彼人舌根,亦复如是。因缘生灭,谁骂谁闻?修行如是思惟时,瞋恚缚解,能修慈心,离垢清净。如佛说:修慈者于四念处,能得决定修习增广,成就无量法门胜妙道果,不复退还。是则三种方便大慈。若已离欲,更修净妙离欲慈心。深心饶益,增广无量,得真实果。因此功德,具足所愿究竟涅槃。所以者何?一切诸佛说慈为无畏,慈为一切功德之母,慈为一切功德钻燧,慈能消灭凶暴诸恶,是故修行当勤方便修离欲大慈。悲无量者,如慈境界怨亲中人,悲亦如是次第修习。如佛言曰:饶益众生,说名慈心。除不饶益,说名悲心。若先于众生起饶益心,以种种乐具悉施与之,然后观众生唯见受乐,是名慈心。若先观众生受无量苦,起除不饶益心,然后见众生除不饶益。除不饶益已,受种种乐,非与乐也,是名悲心。见净相是慈,见虚空相是悲;乐行是慈,苦行是悲。是则差别。谓修行者,见诸众生凶暴、诤怒、残贼、杀害,共相逼迫,无有覆护,如是见已,而起悲心为作覆护;又见众生斩截身首耳鼻肢体,苦痛无量,无能救者,修行已见,而起悲心;又修行住悲心时,见五趣众生苦痛炽然,无量烧迫,深起悲心兴救护想,如是修行悲无量善根生时,无量功德相现。若见此众生,受无量苦而不起悲,是则极恶无善根人。如是大悲,一切诸佛本所修习,由是究竟一切智海。行者若能具足修习,当知不久心到是处。”

喜舍名为势至[1],

[1]喜舍,亦名净舍、净施。喜施财宝也。势至,即大势至菩萨也。菩萨之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存觉之报恩记》:“势至显事父母之恩厚,宝瓶之中,纳前生父母之遗骨。”《法华义疏》云:“大势至者,所经之处,世界振动,恶道休息也。”《黄檗传心法要》:“观音当大悲,势至当大智。”《达摩多罗禅经》下:“喜无量者,谓修行于慈境界,以六思念等诸善功德无量佛法,及自身成就戒定智慧一切功德,饶益众生,自乐他乐,尽皆与之。见一切众生得法乐已,其心欢喜。其心欢喜,则忧戚灭。忧戚灭已,一向欣悦踊跃欢喜。念言快哉,永使安乐。于一切众生欢喜时,见有乐相,轻微明净,成就此相。名为喜无量三昧。如佛说修习喜等乃至识处。舍无量者,舍怨亲已等缘中品,此唯是众生,无有差别。虽慈悲喜,唯作众生行近境界近相。是故世尊说舍,种种舍各自有相。舍无量不与彼同,谓平等清净离苦乐相,舍相似相现,是名舍无量三昧。”

能净即释迦[1],

[1]释迦,指释迦牟尼佛而言。《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文即牟尼之讹略)。释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迦即天竺迦维卫国王之子。天竺其总称,迦维别名也。初,释迦于四月八日夜,从母右胁而生。既生,姿相超异者三十二种。天降嘉瑞以应之,亦三十二。其本起经说之备矣。”《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答:‘以毕竟净为净。’‘云何是毕竟净为净?’答:‘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问:‘云何是无净无无净?’答:‘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名无净也。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即是无无净也。’”

平直即弥陀[1]。

[1]唐沙门《慧海语录》:“法明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平,即平等。直,即心直。《大般若经》:“平等平等,无所分别。何以故?自相皆空,都无分别。因无分别,行六度梵行等无相功德。谓圆满一切相智,及余无量诸佛功德。若菩萨见乞丐及旁生,起是念云:如来是福田,我应施与,及供养恭敬。旁生等非福田故,不应施与所须资具。是菩萨起如是念者,即非菩萨。所以者何?求趣无上菩提,要净自心,福田方净,故见乞者不应作是念。应作是念:我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愿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岂以分别高下,应以平等施而摄益之。”《维摩经·佛国品》:“直心是菩萨净土。”又《菩萨品》:“直心是道场。”注:“肇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什曰:‘直心,诚实心也。发心之始,始于诚实。’”《楞严经》:“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直发明性,应当直心训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人我是须弥[1],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2],虚妄是鬼神[3],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4]。

[1]人身常有一主宰为实体,自此实体,生出人我之相、人我之见。自此执见,复生出种种之过失。须弥,即“须弥山”之略。《释氏要览》云:“《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梵音正云苏迷卢,此名妙高山。此山有八山,绕外有大铁围山,周围回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名一国土。”

[2]恶龙,造恶之龙神也。《仁王经》下:“恶鬼恶龙。”《仁王经艮贲疏》:“恶鬼疾疫,恶龙旱涝。”

[3]《释摩诃衍论》:“鬼并及神云何差别?障身为鬼,障心为神。”

[4]畜生,牛马猪羊等也。《大乘义章》八末:“言畜生者,从主畜养以为名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1],放大光明[2],外照六门清净[3],能破六欲诸天[4]。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1]觉性,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

[2]自莹名光,照物名明。《探玄记》三:“光明亦二义:一是照暗义,二是现法义。”《往生论》下:“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3]上文云:“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眼耳鼻舌身为外五门,意为内一门,合为六门。已见上。

[4]六欲诸天,欲界六重之天也,亦名六欲天。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二、忉利天,亦译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又译时分。彼天中时唱:快哉!快哉!四、兜率天,亦译喜足。于五欲之乐,生喜足心。五、乐变化天,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六、他化自在天,使五欲之境,变化自在。见《智度论》九、《俱舍论》八。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1],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2],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3],于道何益?

[1]《菩萨璎珞本业经》上:“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惟佛一人,在法界外。”

[2]即下文之颂。此言不必论西方人、东方人,及出家与不出家,亦不拘于形式表面也。

[3]剃须发,染衣,为佛弟子出家之相也。且去憍慢,且别于外道之出家,是三世诸佛之仪式。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1],行直何用修禅[2]。恩则孝养父母[3],义则上下相怜[4]。让则尊卑和睦[5],忍则众恶无喧[6]。若能钻木取火[7],淤泥定生红莲[8]。苦口的是良药[9],逆耳必是忠言[10]。改过必生智慧[11],护短心内非贤[12]。日用常行饶益[13],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14]。

[1]心平,即心平等义。持戒,为六度之一,受持戒律而不触犯也。《法华经·譬喻品》:“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按:此言,戒律本备止恶防非。假令在家,心若平等,何劳具戒如比丘?

[2]《论语》:“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智度论》:“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以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此即制心之说也。”《维摩经·佛道品》:“直心是菩萨道场。”按:惟见性者,方能无妄念,无妄念方是直心。故唐释慧海曰:“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3]孝养父母者,尽孝道以供养父母也。《观无量寿佛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下略)

[4]怜者,扶持其患难饥寒。《林子坛经汎释》:“《无相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夫不曰持戒,而曰心平,岂不以心平则自有至戒者在乎?不曰修禅,而曰行直,岂不以行直则自有真禅者在乎?由是观之,则释氏修为之功,殆无出于此矣。又曰:‘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夫知所孝养,乃所以为仁也。岂有仁而遗其父母者乎?知所相怜,乃所以为义也。岂有义而忘其上下者乎?由是观之,则释氏立本之教,概可见于此矣。若或戒矣,而心有未平。禅矣,而行有未直。父母且不知所以仁之,上下且不知所以义之,此其大本已失,而曰能依法修行以见性者,岂其然哉?”

[5]克恭克让,则和睦相亲。

[6]不报无道,则喧争自息。

[7]修行不怠,如钻火,则必定见性。《华严经颂》云:“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大智度论》:“譬如钻燧求火,一生勤著,不休不息,乃可得火。”

[8]红莲,赤色之莲花也。《维摩经·佛道品》:“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花。如是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9]的,的确也。

[10]忠言,忠直之言也。《家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1]除我执,故生智慧。

[12]短,绌也,陋也。短长犹善恶也。短指过咎而言,护短犹怙恶也。

[13]饶益,丰于利人也。《法华经·譬喻品》:“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14]惟心净土,自性弥陀,故云西方只在目前。按:此偈归束到西方只在目前者,六祖正为迷人不行孝、义、忍、让,而口诵佛名,冀带恶业往生西方故耳。西方极乐世界,岂有不孝、义、忍、让之人哉?《阿弥陀经》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可知未能孝、义、忍、让者,心未调伏,何能往生?故六祖痛发之,使人觅菩提于本心,为往生之基也。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1]。

[1]信受奉行者,信受教命而奉行也。《往生论注》下:“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总裁,不做你的女人

    总裁,不做你的女人

    没想过还能再见面。她是落难千金,他是豪门总裁,曾经刻骨铭心的相爱,刻骨铭心的分离,到今天,他不是来雪中送炭,而是为复仇而归。“蓝若溪,这是你背叛我的代价!”他残忍的说。她微笑,温柔中带着伤。他看不懂她的隐忍,看不懂她的忧伤,更看不到她的爱,一味的用他的方式来伤害她,甚至,娶了别的女人……*她逃脱不了他的桎梏,更逃脱不了他给的伤害。她所有的爱,在他给的伤害中消失殆尽,只希望能够逃离他,他却说:“这辈子你别想从我身边逃脱,就是死,你也只能死在我的身边!”直到那一天,在太平间,她看到了母亲被烧焦的身体,她彻底崩溃了,他也再掌握不了她……*一别经年,两度分离,再相逢,他又回到当初的他,而她,再也不是当年她!当她挽着另一个男人走到他的面前,他死死的握紧拳头,她却笑意盈然:“我的总裁大人,故事重新开始,这一次,我,才是命运的主宰——”—————推荐轻花雨美文—————《暖暖小娇妻》:http://m.pgsk.com/a/839193/
  • 圣陵妖尸

    圣陵妖尸

    这是一个围绕着渤海古国最后一代国王千年后复活传说而展开的巨大历史迷踪。清风谷的神秘守陵人,骇人听闻的渤海鬼妃,渤海古国神圣的圣陵妖尸,而古老的妖师也将会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且让我们跟随着张寻灵的足迹一起揭开圣陵妖尸的终极秘密!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幽默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幽默术

    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缓解压力,谈笑致胜的幽默宝典。
  • 守望者

    守望者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黑铁之堡

    黑铁之堡

    大灾变之后,世间的一切规则重写,黑铁时代来临,钢铁,蒸汽,武力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下去的最大依靠,一个叫张铁的普通少年,懵懵懂懂之中,被命运之神在屁股上狠狠踹了一脚,得到一颗能够不断生长出各种神奇果实的小树,少年惨叫一声,打着滚,一头扎进那片无限广袤大陆的洪流之中——波澜壮阔的人族与魔族的第三次百年圣战即将到来!神秘无垠的广阔大陆!利用水晶不断打开人体潜能的神奇修炼体系!神之族裔的热血传奇!东方玄门的重重秘密!地心世界的无尽宝藏!一切尽在《黑铁之堡》。注:本书的背景是老虎构架出来的玄幻蒸汽朋克风格,让我们一起在小说中去享受那个有着无限可能和无限创造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