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18

第18章 定慧品第四

禅定,体也,寂而常照。智慧,用也,照而常寂。体用不二,谓之定慧。《禅源诸诠集序》上:“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此云思维修,亦云静虑。皆定慧通称也。”《佛祖通载》卷九:“唐宣宗问荐福辨禅师:‘如何是戒定慧?’答曰:‘防非止恶,名戒。六根涉境不随缘,名定。心境俱空,照鉴为慧。’”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1]。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2],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3]。诸学道人[4],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5]。

[1]调摄乱意,名定。观照事理,名慧,又名止观。《六波罗蜜多经》八:“佛果大菩萨,定慧为根本。”

[2]《起信笔削记》五:“禅者具云禅那,此云静虑,即慧之定。般若此云智慧,即定之慧。故此与第五是自性定慧本自一法,但约体用义分异尔。”

[3]《涅槃经》北本三十一:“善男子,十住菩萨,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故不得明见佛性。声闻缘觉,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见佛性。”

[4]学道人,修学道行之人也。《菩萨璎珞经》:“佛子庄严二种法身,是人名学行人。”

[5]《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六祖金刚经注》:“有我相者,倚恃名位权势、财宝艺学,攀高接贵,轻慢贫贱愚迷之流。人相者,有能所心,有知解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自恃持戒,轻破戒者。众生相者,谓有苟求希望之心,言正行邪,口善心恶。寿者相者,觉时似悟,见境生情,执著诸相,希求福利。有此四相,即同众生,非菩萨也。”又曰:“实无有法者,谓初悟人尚有微细四相也。但少有悟心,是我相;见有智慧,能降伏烦恼,是人相;见降伏烦恼竟,是众生相;见清净心可得,是寿者相。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故云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曰:“始即令诸学人先除粗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中说也。次即令见自性之后,复除细微四相,如究竟无我分中说也。此二分中,即皆显出理中清净四相。若于自性无求无得,湛然常住,是清净我见。若见自性本自具足,是清净人见。于自心中本无烦恼可断,是清净众生见。自性无变无异,无生无灭,是清净寿者见。”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1]。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2]。

[1]灯,与“镫”通。

[2]《破相论》:“觉之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常燃。如是真正觉灯,而照一切无明痴暗。”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1],于一切处行住坐卧[2]常行一直心是也[3]。

[1]《三藏法数》四:“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大智度论》四十七:“云何名一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此岸彼岸,是名一行三昧。”

[2]行住坐卧,即四威仪。《观念法门》:“问:不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

[3]《维摩经·佛国品》:“直心是菩萨净土。”《注维摩经》一:“肇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什曰:‘直心,诚实心也。发心之始,始于诚实。’”《普观记》:“言直心者,离屈曲故。谓以此心直缘真如,由此方便,发起正智也。”

《净名经》[1]云:直心是道场[2],直心是净土[3]。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4]。

[1]《净名经》即《维摩经》。

[2]《维摩经》四:“光严童子白佛言: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从道场来。我问:道场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场。”

[3]《维摩经》四:“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此云直心是道场,是净土。大师略“菩萨”二字言也。

[4]法缚,同法执,缠著于法也。《圆觉经》:“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菩提心论》:“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

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1]宴坐林中[2],却被维摩诘诃[3]。

[1]舍利弗,亦名舍利子。佛之大弟子也。《嘉祥法华疏》一:“从母立名,母以眼似舍利鸟眼,故名母名舍利。其母于众女人中聪明第一,以世人贵重其母,故呼为舍利子。”

[2]《义记》二本:“宴,犹嘿也。嘿坐树下,名为宴坐。”

[3]《维摩经·弟子品》:“佛告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1],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2]。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3],无有顿渐[4],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1]《宗镜录》九十七:“崛多三藏历村,见秀大师弟子,独坐观心。师问:作什么?对曰:看静。师曰:看者何人?静者何物?其僧无对。问:此理如何?师曰:何不自看?何不自静?”又出《传灯录》五“西域崛多三藏”章。按:静当作净。《坛经》敦煌本作“看心看净”。唐人写经,“净”“静”不分。《神会语录》亦作“看心看净”。详《坐禅品》注。

[2]颠,痴癫病也。

[3]所说契于正理,名正教。

[4]顿渐,顿教与渐教也。用以判别诸大乘教者。余见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1],无相为体[2],无住为本[3]。

[1]无念,即正念也。《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无念者,一切处无心是;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是;对诸境色,永无起动,是即无念。无念者,是名真念也。若以念为念者,即是邪念,非为正念。何以故?经云:若教人六念名为非念,有六念名为邪念,无六念者即真念。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不可思议功德,佛说之犹不尽,何况余乘能知也。得无念者,六根无染故,自然得入诸佛知见。得如是者,即名佛藏,亦名法藏,即能一切佛一切法。何以故?为无念故。经云:一切诸佛等,皆从此经出。问:既称无念,入佛知见复从何立?答:从无念立。何以故?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2]《大智度论》八十八:“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无相。是无相中,不分别是佛是畜生。若分别,即见取相。是故等观。”《破相论》:“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3]《维摩经》六《观众生品》:“文殊师利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宗镜录》八:“文殊师利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睿公释云:无住即实相异名,实相即性空异名。”

无相者,于相而离相[1]。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2]。念念之中,不思前境。

[1]《传心法要》云:“学道人若学得知要诀,但莫于心上著一物。言佛真法身犹若虚空,此是喻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常人谓法身遍虚空处,虚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也。若定言有虚空,虚空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不是虚空。但莫作虚空解,虚空即法身;莫作法身解,法身即虚空。虚空与法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与涅槃无异相,烦恼与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是佛。”

[2]《中阿含经》:“时诸比丘数共斗诤。于是世尊说偈曰: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惟忍能止诤,是法当尊贵。”《庄严经论》:“尸利鞠多因设火坑并毒食害佛不得,悔过号泣。世尊告言:汝勿忧怖。即说偈言:起我我无诤,久舍冤亲心。右以旃檀涂,左以利刃割。于此二人中,其心等无异。”

若前念、今念、后念[1],念念相续不断[2],名为系缚[3]。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4]。

[1]前念、今念、后念者,已往之念、现在之念与未来之念也。

[2]《起信论》:“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从本以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

[3]系缚,烦恼之异名。烦恼能缠缚身心,而使不得自由。《正法念》云:“如绳系飞鸟,虽远摄即还。众生业所牵,当知亦如是。苟非觉悟,何有解期?”

[4]《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心若起去时,即莫随去,去心自绝。莫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1]。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2]。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3]。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4]。所以立无念为宗。

[1]《大智度论》七十:“诸法空者,即是无有男女、长短、好丑等相,是名无相相。”

[2]法体,有为无为诸法之体性也。《八宗纲要》上:“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3]唐有源律师来问慧海曰:“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按:吃饭百种须索,睡时千般计较,即是境上生心。

[4]佛经,佛所说之经典也。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1],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2]。一切尘劳妄想[3],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4]。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1]口说见性迷人者,口中说见性而不实行之迷人也。

[2]邪见,见前注。

[3]《大乘义章》五本:“谬执不真,名之为妄。所取不实,故曰妄想。”

[4]《起信论》:“一切众生,本来常住。入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毕竟无得。”《传心法要》下:“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无相故;不可以心得,心无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便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无相更得无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本无所得,无得亦不可得,所以道无一法可得。只教你了取本心,当下了时,不得了相。无了无不了相,亦不可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1]。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2],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3]:能善分别[4]诸法相[5],于第一义而不动[6]。

[1]《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即真如之体也。发而皆中节,即真如之用也。”《庄子》:“至人之用心若镜,即真如之体也。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即真如之用也。”《大易系辞传》:“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即真如之体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即真如之用也。”

[2]根,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名根。《大乘义章》四:“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为根。”《笔削记》六:“心散乱时,眼所见色,乃至意所知法等六尘。闻,谓耳鼻;觉,谓舌身;知,即是意。摄六尽。”《净名经》六《不思议品》:“不可见闻觉知。”肇注:“六识,略为四名。见闻,眼耳识也;觉,鼻舌身识也;知,意识也。”

[3]《维摩经·佛国品》。

[4]分别有三: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按:此即第二之计度分别,谓思量推度种种差别之事也。

[5]殊别之相可见于外者,名为法相。《大乘义章》二:“一切世谛有为、无为,通名法相。”《维摩经·佛国品》:“善解法相,知众生根。”

[6]《楞伽经》二:“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又二之下:“究竟不成就,则度诸妄想;然后智清净,是名第一义。”唐译《楞伽经》:“第一义者,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大智度论》四十六:“第一义名涅槃。”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热门推荐
  •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古蜀道中最艰险的南部通道,宜万铁路线上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是目前国内铁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铁路。作家赵瑜用感性的文字为读者展示了其中的惊叹、悲伤、感动和震撼。377公里的宜万铁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重生之为妻

    重生之为妻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生到十年前,你还会选择那个薄情的男人吗?谢余笙还是选了。她无怨无悔。上辈子为他而死,这辈子为他而生,她决定报复他,她要让他早早的为她沉沦为她痴迷,为了这个目的,她毅然决定再次留在他身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父母卷(文摘小说精品)

    父母卷(文摘小说精品)

    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父母的故事。黯淡的太阳光斜铺到斑驳的旧木栅门上面,在门前我站住了,扔了手里的烟蒂儿,去按那古铜色的,冷落的门铃。门铃上面有一道灰色的蛛网,正在想拿什么东西去撩了它的时候,我家的老仆人已经开了那扇木栅门,摆着发霉的脸色,等我进去。
  • 邪王的沉睡王妃

    邪王的沉睡王妃

    男主腹黑情深,是害!”某爷不悦道:“本王那不是溺爱,女主机智聪慧,更是风华绝代的倾世美男。是宠爱!”;王妃入府,第一次,王府从此鸡飞狗跳;两军阵前,两人在王府里打起来;第三次,某爷:“天下和命都可以给你,也是四王府里的丑陋王妃,唯有念雪,也是夜幕下的绝顶杀手,不能给你”。情深的爷:“王爷,欢迎入坑!,两人在皇宫里打起来...她是腹黑无双的翩翩公子。任他江山如画,你说过溺爱不是爱,只愿携手天涯,两人在马车里打起来;第二次,但求相守一生,更是一笑倾城的绝代佳人;他是不学无术的纨绔王爷,共白发
  • 邪丐凌仙

    邪丐凌仙

    道、道、道!大道无形,大道无质,大道无语,我辈修道,当以身证道,以心证道,以本证道!小乞儿丐地理,幼年乞讨为生,际遇风云修的神秘风水术,遇龙而起,证得天地大道,修的五行之体,终以乞为名。小小乞丐三分邪,证天地五行归一。齐天道五眼逞威,斩妖魔混沌无敌!
  • 秋风凉了

    秋风凉了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邪心天下

    邪心天下

    她,一个几经轮回不灭的灵魂,兜兜转转又回到当初的那个云天大陆,带着前世冰冷的记忆,成为一个集万千宠爱的人,原以为自己会一直这么的幸福下去,可是命运又在不知不觉中轻轻的转动……他,天下四霸的一霸,世人口中狂邪残暴的暴君——独孤邪。天生的他有着一对一银一黑的阴阳眼,天命说他注定孤独一世,他不信,可是当至亲的母亲、弟弟、青梅竹马死在他的面前,他狂了,既然天要他孤独一身那他就要全天下陪着他,他要得到全天下,拥有了所有那就不怕再失去了…真的是如此吗?为什么在夜深时还会有那冷彻心非的寂寞…命运的齿轮无休止的转动,是否给这两人不一样的命运呢…情节一:“心儿,从此你就是我的心了,我的宝贝。”独孤邪深情的呢喃着。“邪,心儿会一直一直陪着你……”“爹爹……”,“叔叔……”“哥哥?”“叫我邪,我是你的相公,记住!下次不许叫错!”独孤邪的训养娇妻计划艰难的进行着……情节二:“心儿,我该拿你怎么办?如此出色的你,真想把你永远的藏起来。”“不管怎么样,我一直是邪的心儿,那个深深爱着邪的心儿……”情节三:“我不要做只知吃喝玩乐的米虫!”“所有你穿成这样,混进我的军营?”“我也可以帮邪称霸天下。”传说北天的小王后绝色倾城,智慧超群……传说北天的小王后仙音盖世,起死回生……传说北天的小王后精通军法,所向无敌……独孤邪:“我好怕,怕我一放手你就会消失不见,只有你在我怀里我才安心。”“紧紧地抱着我,即使窒息也没关系。”东方理:“我哪里比不上北王,你的眼里为什么不曾有我?只要是你想要的我会不惜一切代价送给你!”“这是我属于我的东西的标记,记住我会回来拿的!”南宫越:“小心儿,别想逃,你是会属于我的……这世界上只有你能懂我的心!”“如果有来生,我无论如何都要来到你的身边,我已经没有要追求的东西了,因为没有比你更重要了。”西门月:“我得不到的,就会毁掉,任谁也得不到哈哈,你说我是不是该把你毁掉呢?”“出殡和出位只差一个字,我劝你收敛一点!”骆剑:“主子,我该怎么办?我从第一眼看见你就再也管不住自己的心了,就算只是在黑暗里能你身边我也甘之如饴。”程青:“原本逍遥自在的我是被什么给牵绊了呢?就是你这个调皮的小家伙,我愿意一辈子陪着到处闯祸!”天暄:“是你让我重生,是你给我带来温暖,我只希望我以后的生命里有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