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11

第11章 行由品第一(5)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1]。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2],惟论见性[3],不论禅定[4]解脱[5]。

[1] 传灯录》五“南阳慧忠”章:“师问大耳三藏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

[2] 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惟论见性,斯其为指授也大矣。”

[3]《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黄檗传心法要》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惟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4]《唐释宗密禅源诠》云:“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又曰:“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按:据此则知顿悟自心,即是见性,即是禅定。非见性之外,别有禅定。

[5]解脱者,离缚而得自在之义,即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唐释慧海《入道要门论》下:“曰:‘云何得作佛去?’师曰:‘不用舍众生心,但莫污染自性。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曰:‘若如是解者,得解脱否?’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按:据此则知自心即佛,自心即自性。莫污染自性,即是解脱,非见性之外,别有解脱也。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惠曰:为是二法[1],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2]。

[1]一为见性,一为禅定解脱,故曰二法。

[2]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即是不二之法。盖见性即是禅定解脱,禅定解脱即是见性。故繁言之则为三,简言之则为一。试以唐释慧海之言证之。慧海曰:“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惟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有一居士问二祖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1]:犯四重禁[2],作五逆罪[3],及一阐[4]提等[5],当断善根佛性否[6]?

[1]高贵德王菩萨,为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之略名。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所译《大般涅槃经》之第二十一至二十六卷,即《高贵德王菩萨品》。

[2]四重禁,又名四重罪,亦即四波罗夷罪也。一淫戒,二盗戒,三杀人戒,四大妄语戒。广如《梵网经·心地品》中说。

[3]五逆罪,五逆之罪恶也。《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

[4]阐,音“穿”。

[5]无成佛性者,名一阐提。译作不信,为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五:“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又十九:“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

[6]身、口、意三业之善坚固而不可拔者,名根。又,善能生妙果,故亦名根。《维摩经·菩萨行品》:“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注:什曰:“谓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黄檗曰:“言阐提者,信不具也。一切六道众生乃至二乘,不信有佛果,皆谓之断善根阐提。”《大涅槃经》二十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犯重禁,谤方等经、作五逆罪一阐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复堕地狱?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复言无常乐我净?世尊,若断善根名一阐提者,断善根时所有佛性,云何不断?佛性若断,云何复言常乐我净?如其不断,何故名为一阐提耶?’”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1],名为不二。一者善[2],二者不善[3];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4],凡夫见二[5];智者了达[6],其性无二[7]。

[1]《大涅槃经》二十二:“善男子,善根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佛性非内非外,以是义故,佛性不断。复有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故不断。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

[2]《菩萨璎珞经》:“顺于理为善。”有五善十善之别。俱见《法界次第》上之下、《俱舍论》十六。

[3]不善者,违于理而损害现世及未来世,如五逆十恶是也。《胜鬘宝窟》上末:“十恶破戒违理,名为不善。”按,善不善说,六祖因佛言善根有二,故推广说之。

[4]蕴,旧译名“阴”;荫覆之义。色心之法,荫覆真理之谓。新译名蕴,积集之义。色心之法,大小前后等积集而成自体之谓。蕴,五蕴也,亦名五阴,即色受想行识。《顿悟入道要门》上:“问:‘何名五阴等?’答:‘对色染色,随色受生,名为色阴。为领纳入八风,好集邪信,即随领受中生,名为受阴。迷心取想,随想受生,名为想阴。结集诸行,随行受生,名为行阴。于平等体,妄起分别,系著虚识受生,名为识阴。故云五阴。’”界,即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内界,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外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六识中界。见《教乘法数》。

[5]《止观》一:“凡者,常也。”《法华经》:“凡夫识浅,深著五欲。”《佛性论》:“凡夫以身见为性。”《大威德陀罗尼经》:“于生死迷惑流转,住不正道,故名凡夫。”《楞伽经》一雷庵集注:“愚夫妄相,故说为二。圣人体达,故离有无。”

[6]智者,有智慧之人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我是一切智者。”了悟事理而通达之者,名了达。《法华经·提婆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

[7]《传心法要》下:“你但知一念不受,即是无受身;一念不想,即是无想身;决定不迁流造作,即是无行身;莫思量卜度分别,即是无识身。”又云:“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是灵智,亦云灵台。”按据此即知,无念则五蕴空十八界空。故蕴之与界,无二无别。

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1],言:某甲[2]讲经[3],犹如瓦砾[4];仁者论义[5],犹如真金[6]。

[1]合掌者,合左右掌,合十指以表吾心专一之敬礼法。《观音义疏》上:“合掌者,此方以拱手为恭,外国以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诞,专至一心。一心相当故,以此表敬也。”《法苑》二十八:“若指合其掌不合者,良由心慢而情散故也。必须指掌相著,不令虚也。”

[2]《史记》:“某子甲何为不来乎?”《魏略》:“许攸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

[3]讲经,讲说经典也。

[4]瓦砾,瓦片与小石,喻其毫不贵重也。《北史·李安世传》:“圣朝不贵金玉,所以同于瓦砾。”

[5]《世说》:“隐几安坐,读书论义自若。”

[6]莲池大师云:“六祖既受黄梅心印,隐于屠猎佣贱一十六年。后至印宗法师讲席,出风幡语,印宗闻而延入,即为剃染,礼请升座说法。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其自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夫印宗久谈经论,已居然先辈大法师矣,而使我慢之情未忘,胜负之心尚在,安能尊贤重道,舍己从人,一至于是乎?六祖固古佛之流亚,而印宗亦六祖之俦类也。圣贤聚会,岂偶然而已哉?”

于是为惠能薙发[1],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2],开东山法门[3]。

[1]“薙”同“剃”;剃须发,着染衣,佛弟子出家之相也。去骄慢,且为分别外道出家之所为。《因果经》二:“尔时太子,便以利剑自剃须发,即发愿言:今落须发,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毗尼母论》三:“剃发法,但除头上毛及须,余处毛一切不听却也。所以剃发者,为除骄慢自恃心故。”《传灯录》五:“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之剃发。”六祖发塔,在广州光孝寺佛殿后。六祖初剃发时,其徒为藏发于此,盖发冢也。

[2]《岭南丛述》卷三十八:“广州光孝寺菩提树,不花不实,经冬不凋,叶之筋脉,细致如纱绢。广人每用此为灯为花为蝉虫之翼(《天台志》)。诃林有菩提树,萧梁时,智药三藏自西竺持来,今历千余年矣。大可百围,作三四大柯。其根不生于根而生于枝,根自上倒垂,以千百计。大者合围,小者拱把。岁久,根包其干,惟见根而不见干,干已空中无干,根即其干;枝亦空中无枝,根即其枝。其叶似柔桑而大,本圆末锐。二月而凋落,五月而生。僧采之,浸以寒泉,至于四旬之久,出而浣濯。滓渣既尽,惟余细筋如丝,霏微荡漾。以作灯帷笠帽,轻柔可爱。持赠远人,比于绡縠,其萎者以之入爨矣(《广语》)。菩提树子可作念珠,面有大圈,文如月周罗,细点如星,谓之星月菩提(《粤东笔记》)。嘉庆二年六月二十五夜,飓风吹倒。陈中丞大文命工培护,越年枯萎,寺僧乔庵离相同诣南华接一小枝归,植旧地,今扶疏犹昔(《光孝寺志》)。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雷州府志》)。

[3]《宋高僧传》八《神秀传》:“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磨者,得禅宗妙法,自释迦佛相传,授以衣钵为记,隐于嵩山少林寺。寻卒,以法付慧可,可付粲,粲付道信,信付忍,忍与信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1],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2]、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3],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4],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5],各令净心[6];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7]。一众闻法[8],欢喜[9]作礼而退[10]。

[1]《书·洪范正义》:“辛苦之味入口,犹困厄之事在身。故谓殃厄劳役事为辛苦。”

[2]古时称刺史曰使君。又,凡奉使之官,亦以使君称之。

[3]累劫,累叠数多之劫量也。世界成坏之时期曰劫。《无量寿经》下:“世世累劫,无有出期。”

[4]供养者,资养三宝,为奉灯明、香花、饮食、资财等事。《法华文句》二下:“施其依报,名供养。”《法华经·授记品》:“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

[5]《四教集注》:“教者,效也;效之则革凡成圣也。”

[6]各令净心者,各净其心,使无污染,以还复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也。《宗镜录》二十六:“破妄我而显真我之门,斥情心而归净心之道。”

[7]《涅槃经》十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常观诸法性空寂故,以是义故,名圣人。有圣戒故,复名圣人;有圣定慧故,故名圣人。有七圣财,所谓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故名圣人;有七圣觉故,故名圣人。”

[8]一众,犹云大众也。

[9]《法华经·安乐行品》:“合掌赞佛,闻法欢喜。”

[10]《楞严经》十:“皆大欢喜,作礼而退。”

同类推荐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溺宠,战王的失忆狂妃

    溺宠,战王的失忆狂妃

    苏梦黎,相府嫡女的她,身份尊贵,却因为五年前的一场意外失了所有的记忆,还落了个未婚先孕的荡妇骂名。失忆怎么了,这不妨碍人家发财,赌场照开、花酒照喝,日子过的好不逍遥。未婚先孕,大龄剩女一枚?看看身边的萌宝儿子,某女骄傲道"有子如此,胜过美男一箩筐。“每天抱着自家团子,看着账本,算计着大把银子入账,外带偶尔调戏美男,某女这小日子过的好不滋润。直到有一天,一道赐婚圣旨将她的美梦惊醒,常言道婚姻是坟墓,于是某女决定…片段一(拒婚篇)某管家道:“王爷,我家主子说这聘礼若是没个万两黄金,还是请回吧”“原来王妃这般爱财,来人将聘礼都抬回去。”某王爷似是恍然大悟道,“回去将这一百万两黄金换成碎银,让王妃好好数数,看看本王那个的诚意够不够。”某管家稳住趔趄的步伐,又为难道:“王爷,小姐亦是倾慕王爷许久,但是小少爷的存在怕是有辱皇家名声,所以…”某王爷笑靥如花道:“无妨,父皇前些日子刚说要抱皇孙,这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本王的决定果然英明。”某管家只觉头顶一阵乌鸦飞过,好吧战王不愧是战王,这心理素质、这思维方式果然是非常人所能及的。片段二(貌似逼婚篇)某女将一把匕首抵在眼前绝美男子的颈间,道:“王爷,我们那事,您看?”某王爷轻笑:“那事?好办,你看是你嫁我娶还是我娶你嫁?”靠,这有差吗?某女一时心中郁结,某王爷啪的打掉某女手中的匕首,温香软玉在怀,邪魅道:“还是王妃现在就从了本王?”片段三(溺宠篇)“王爷,王妃今日将侧妃打了。”“严重吗?”“看着挺严重的,侧妃嘴角都渗出血来了。”“那还不赶紧宣太医,打这么重,王妃的手肯定疼。”搞了半天王爷关心的原来是王妃的手疼,某侍卫险些晕厥过去。“王爷,王妃正和一男子喝茶。”“嗯。”某王爷很是淡定,不就喝个茶吗,反正他家王妃又那色心,没那色胆。“可是,那男子说是世子殿下的爹,王妃的夫。”那侍卫话还没说完,已经看不到某王爷的身影,不禁暗叹,战王的速度果然不是吹的。萌宝篇亲们自己yy吧,此文一对一,女强男强,强强对决,女子气得了小三玩得起阴谋,男主身心干净,溺宠无限,萌宝团子耍得了酷卖得了萌,犯得了二,偶尔为了亲爹算计亲娘,亲们放心跳坑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弃后重生:庶女复仇日志

    弃后重生:庶女复仇日志

    【全文完结,请放心阅读】一纸诏书,她从皇后沦为弃妇,下毒、斩足、失明、挖心、杀子,亲密爱人步步逼近,却只为她身后惊天力量!重生回到十四岁的叶轻眉,誓要活的肆意妄为,智斗嫡母嫡姐,暗算渣男贱女,当复仇之路走至终点,前方等待她的是锦绣繁华?还是血泪末路?
  • 我曾爱你那么多

    我曾爱你那么多

    爱情不停站,要开到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安小朵与背景复杂的律师黎孝安相遇,两人相互吸引,很快展开了一场热恋,她的人生轨道在不知不觉中偏移。当她如痴如醉沉浸在幸福中,当她忘情地享受着他给予的爱,当她还做着地久天长的美梦时,所有的一切却因为父亲的出现戛然而止,命运之手 收回了所有的慷慨,将她从云端推向深渊。情人转眼变成仇人,对与错,爱与恨,全在一念之间。那场事故,是意外发生还是有心人机关算尽下的结果?迷雾重重的背后,究竟是谁一次又一次地扼杀了她的幸福?光阴流转,等到思念与爱抚平所有伤痛,他们能否回到当初最美好的时光?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重生之名门千金

    重生之名门千金

    空间种田,豪门情仇,炼药修真,世家争斗,尽在此书!◇◆◇她,制药集团的大小姐。某日,父亲失踪,股票暴跌,黑客入侵。一向百般殷勤的未婚夫,竟趁机夺下公司。她,怀着一丝希望,约好在当初互诉爱意的地方相见。等来的,却是一伙歹徒,她不堪受辱,纵身跳下悬崖!◇◆◇醒来,她惊觉自己回到了二年前。这是她22岁生日的那一天,也是他向她求婚的那一天!重生后,她发现身上多了一个随身空间。还有,这是什么?她的脑海里怎么会出现一个游戏界面,怎么看都像是QQ农场。有土地、有商店、除了商店里提供的,还能把现实中的植物搬到里面种植。◇◆◇而他,依然风度翩翩地,朝她走来,相拥、共舞、在她的耳边诉说情意…可她,已不再是前世懵懂无知的她!与他,她笑得动人至极,心底,却是寒霜满布!既然上苍要让她重活一回,那么,这次的结局,该由她来决定!重生,蜕变,只为活出精彩!活出不同!◇◆◇此乃正剧,有些慢热。一对一文,一生一世一双人。涉及:种田炼药、豪门情仇、各系传承世家争斗、有总裁、有高干、有军方、还有黑手党。【好友文推荐】《灵杀》(魔法女强V文,完结)天地间,神魔寂灭,死后皆要听从我的召唤。因为,我就是——亡灵法师!《瘾婚》(高干)有一种婚姻,无关于情,无关于爱,有的只是利益和利益。有一种婚姻,就像罂粟,明知有毒,却又在无形中蔓延身心。《重生之绝世无双》冷情杀手周旋在几个男人之中,费劲心思逃离监狱却逃离不开情网,究竟是谁追谁,又是谁逃谁?在这场名为‘爱情’的逃亡里,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难耐美人恩》(古言好文)《异世宝贝现代妈》《重生之极品间谍》(NP到底)《激战女神》(砍丧尸玩机甲)《重生一不嫁豪门前夫》《惊羽》《邪魅倾天下》(东方玄幻)
  • 穷爸爸富爸爸全集

    穷爸爸富爸爸全集

    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不同的金钱观。穷爸爸和富爸爸到底差在哪里呢?即使你做不了多金的富爸爸,但还可以做一个精神富有的富爸爸。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百乐门杀人事件

    百乐门杀人事件

    大上海当红歌星横死尹府!谁能知这富丽的尹府竟是个杀人之地。为了妹妹的离奇死亡,她重回旧地。却发现那个杀人者竟和她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那被深藏的秘密,也重见天日。是爱,是恨,她躲不了,逃不掉。
  • 货币

    货币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对于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我们究竟真正知道些什么?翻开钱包,为什么卡越来越多,而钱越来越少?本想在股市里大赚一把,岂料开着“宝马”进去,却骑着“毛驴”出来?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当下,为什么穷人忙存钱,而富人忙贷款?有了钱,我们真的就会幸福吗?马骁、李秀婷、陈文魁编著的《货币》将用金融学知识为您讲述货币的“细节”和“道理”,解答您日常生活中热切关注或非常困扰的关于“货币”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