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12

第12章 般若品第二(1)

《金刚经略疏》:“般若,梵语,此云智慧。其体即实相,虽流转六趣而不损;其用即观照能炤,破一切而不留。”

次日,韦使君请益[1],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2]。复云:善知识[3]!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4],只缘心迷[5],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6],示导见性[7]。

[1]请益者,已受教而再问未尽之蕴也。礼,请益则起。《百丈清规·大众章》七:“凡欲请益者,先禀侍者通复住持。”

[2]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旧称摩诃般若波罗蜜。《智度论》十八:“摩诃,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

[3]善知识者,谓能了悟一切,知识高出庸众者。《华严经》:“善知识者,是我师傅。”

[4]清凉澄观国师云:“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5]心迷,一念不觉也。

[6]大善知识,伟大之善智识也。善知识,如言善友;知识,我能知彼之义。

[7]示导有三种:一、神变示导:二、记说示导;三、教诫示导。见《般若经》四百六十九。虽自证自悟,不假师示,怎得见性?

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1]。只缘迷悟不同[2],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3],吾为汝说。

[1]《六祖金刚经注》:“凡夫不见自性,妄识分别,自生高下。诸佛自高,众生自下,菩萨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无所分别。故一切法皆平等,岂有高下也?”又云:“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本来是佛,与佛无异。”

[2]《六祖金刚经注》:“迷则佛是众生,悟则众生是佛。”唐释慧海云:“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觉;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无相;迷人执物守我为已,悟人般若应用见前;愚人执空执有生滞,智人见性了相灵通。乾慧辩者口疲,大智体了心泰。菩萨触物斯照,声闻怕境昧心,悟者日用无生,迷人见前隔佛。”

[3]志心,专心一意也。谛听,倾听也。白居易:“凝视谛听殊不足。”《梵网经·心地品》:“是诸佛子谛听。”注:将欲为说,诫劝时众。谛者,审也;摄耳聆音,发生闻慧。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1],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2]。口但说空[3],万劫不得见性[4],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5],此言大智慧到彼岸[6]。

[1]《六祖金刚经注》云:“只为世人,性无坚固,口虽诵经,光明不生。外诵内行,光明齐等;内无坚固,定慧即亡;口诵心行,定慧均等。”

[2]《楞严经》:“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华严》偈:“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设关膳,自饿而不食。”

[3]因缘所生之法,究竟无体,故云空。《大智度论》五:“有人言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又二十:“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空故,诸见灭。”又四十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又三十五:“般若波罗蜜中皆空,如十八空义中说。”口但说空者,口说而心不行也。

[4]世界一成一毁曰一劫。万劫,犹言万世,极言其时间之长也。

[5]天竺之言语,从梵天禀承故,名曰梵语。《西域记》二:“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乃至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四教集解》中:“劫初之时,梵天下生,身有光明。是故天竺言语书等,皆承于梵,故云梵语。”

[6]大智慧,广大之智慧,能通达一切之事理者。详《大智度论》十八。彼岸,经中以譬涅槃成佛之所也。《思益经》一:“‘世尊,谁住彼岸?’佛言:‘能知诸道平等者。’”

此须心行[1],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2],如露如电[3];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4]。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5]。

[1]心中念念不忘,即是心行。龙树云:“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2]《摩诃般若经·十喻》:“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西俗多工伎,以种种之法,现出象马人物等,使人实如闻见,以故名幻。幻事虽如实见闻,实无有也,以譬一切诸法之无实。《智度论》六:“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以神仙之通力,天龙之业力,或禁咒禅定等,使种种之物,变化现出,故名化。此化物化事,空而无实也,以譬一切诸法之实无性。《智度论》六:“是变化复有四种:欲界药草、宝物、幻术能变化诸物;诸神通人力,故能变化诸物;天龙鬼神等得生报力,故能变化诸物;色界生报修定力,故能变化诸物。如化人无生老病死,无苦无乐,亦异于人生,以是故空无实。一切诸法亦如是,皆无生、住、灭,以是故说诸法如化。”

[3]《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隋嘉祥大师疏曰:“露喻,露少时住,身亦尔。电喻,才现即灭,现在法亦尔。”

[4]相应,契合之义也。《净土论注》上:“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

[5]《顿悟入道要门论》下:“僧问:‘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达磨血脉论》:“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楞伽经》:“心外见法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槃,离生死故。”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1]犹如虚空[2],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3],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4],尽同虚空[5]。

[1]《楞伽经》三:“观诸有为法,离攀缘所缘;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

[2]《六祖金刚经注》曰:“佛与众生,惟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则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起信论》:“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3]瞋,音“震”,恨也。

[4]刹,梵语“差多罗”之讹略;译曰土田。梵汉双举,故云刹土。

[5]《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传心法要》上:“本来清净皎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物。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

世人妙性本空[1],无有一法可得[2]。自性真空[3],亦复如是[4]。

[1]“虚”与“空”皆为“无”之别称。虚无形质,空无挂碍。诸法本来性空,非今始不有也,故名性空。《无量寿经》下:“净慧知本空。”

[2]《黄檗传心法要》上:“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以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惟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

[3]自性真空,与虚无顽空不同。虚空无觉,故称顽空;自性有觉,故名真空,但空其名非空其实,只空其相非空其体。真空不空,不空真空是名第一义空。真空者,对于非有之有为妙有,而云非空之空为真空,是大乘至极之真空也。

[4]《资持记》上之一:“如是者,指示之辞。”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1]。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2],即著无记空[3]。

[1]著,执著也。

[2]《六祖金刚经注》:“见性之人,自当穷究此理。若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著空相,断灭诸法。”

[3]无记为三性之一。《唯识论》五:“于善不善,不可记别,故名无记。”《百法问答钞》三:“无记性,于善不善,益损事中,无殊胜力用可记别,故名无记也。”永嘉禅师云:“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

善知识!世界虚空[1],能含万物色像[2],日月星宿[3],山河大地[4],泉源溪涧[5],草木丛林[6],恶人善人,恶法善法[7],天堂地狱[8],一切大海[9],须弥诸山[10],总在空中。

[1]世界者,凡诸有情所依止之国土也。《楞严经》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

[2]色者,体色。像者,形态。

[3]日为恒星之一,月为卫星之一。星宿,天空之列星也,亦谓之星座。

[4]大地,犹言全地也。温子升文:“大地亡于积水。”

[5]泉源,小水之源。溪,山渎之无所通者。涧,山夹水也。

[6]丛,音“诵”,徂红切。丛林,大木丛生处也。

[7]五戒十善者,世间之善法也;三学六度者,出世间之善法也。浅深虽异,皆顺于理而益己之法名善法;不顺于理而害人之法名恶法。

[8]天堂者,天上之宫殿也。《佛遗教经》:“不知是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法华文句》四:“地狱,此方语,胡称泥犁者;秦云无有,无有喜乐、无气味、无观无利,故云无有。地狱有八大地狱、八寒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十六小地狱、十八地狱、一百三十六地狱之别。”

[9]据《华严经疏》四十四,大海有十相:一、次第渐深;二、不受死尸;三、余水入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无量珍宝;六、无能至底;七、广大无量;八、天身所居;九、潮不过限;十、普受大雨。

[10]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译为妙高、妙光、安明、善积、善高。凡器世界之最下为风轮、最上为水轮,其上为金轮,即地轮。地轮上有九山八海,即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须弥山之八山八海,有铁围山,其中心之山,即须弥山也。《注维摩经》一:“肇曰:‘须弥山,天帝释所住金刚山也。秦言妙高。处大海之中,水上方高三百三十六万里。’”

世人性空[1],亦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2]

[1]《大智度论》三十一:“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诸法性亦如是,未生时空无所有,如水性常冷;诸法众缘和合故有,如水得火成热。”又云:“性空有二种:一者,于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是声闻论中说,摩诃衍法说,十二入我、我所无故空,十二入性无故空。复次,若无我、无我所,自然得法空。以人著我及我所故。佛但说无我、无我所,如是应当知一切法空。若我、我所法尚不著,何况余法?以是故众生空法空终归一义,是名性空。”又,三十六:“性空者,一切诸法性,本末常自空。何况现在?因缘常空,何况果报?”又云:“空者性自空,不从因缘生。若从因缘生,则不名性空。”又,四十六:“何等为性空?一切法性,若有为法性,若无为法性,是性非声闻、辟支佛作,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是性性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性空。”

[2]按:此邪见,非指五见中拔无因果之邪见,乃谓谬妄不合于道之邪见耳。何也?以其著于无记空也。

善知识!心量广大[1],遍周法界[2]。用即了了分明[3],直用便知一切[4]。

[1]此心量,指如来真证之心量言,离一切之所缘能缘,住于无心者是也。《楞伽经》三之一:“观诸有为法,离攀缘所缘;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离一切诸见,及离想无想;无得亦无生,我说为心量。非性非非性,性非性悉离;谓彼心解脱,我说为心量。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

[2]“遍周法界”与“周遍法界”同。法之所在,名法界。《往生要集》上:“周遍法界,拔苦众生。”

[3]了了,了然之义,谓晓解也。《后汉书》:“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南史》:“彭城王义康,于尚书中觅了了令史。”心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则过化存神,而上下与天地同流矣。《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也。”

[4] 《易·系辞》“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亦即《庄子》“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也。.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1]。

[1]三祖《信心铭》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见《指月录》四。《笔削记》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为主伴。”《传心法要》下:“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挂碍。”又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诸佛圆通,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只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乏性,何得有别?”永嘉禅师云:“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一与一切融,即其体为无碍也。《华严经》第九《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云:“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为佛教中最究极之说。盖以万有之法,在真如法界中,虽现种种之差别相,而其本体中则无丝毫之差别。种种之法,悉为绝对,而与一切法镕融时,知其一,即知一切。如尝海水一滴,即能知一切大海水之咸味也。此妙旨在华严、天台两家发挥最多,即约观法而为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之说。以一心三观,示一境三谛之圆理,约观境而传一心一切心、一阴一切阴、一境一切境等之幽意。更于诸法上说一尘一切尘、一法一切法、一界一切界、一国土一切国土、一相一切相、一色一切色、一毛孔一切毛孔、一众生一切众生、一身一切身、一人一切人、一字一切字、一识一切识等。或约修证迷悟等,使明一断一切断、一行一切行、一位一切位、一障一切障、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一显一切显、一欲一切欲、一魔一切魔、一佛一切佛、一入一切入、一成一切成、一智一切智、一理一切理、一究竟一切究竟、一门一切门、一种一切种、一受一切受等。又约破立权实而为一破一切破、一立一切立、一权一切权、一实一切实等之解释也。”

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1]。一真一切真[2]。心量大事[3],不行小道[4]。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5],自称国王[6],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1]不妄名真,不变名性,是吾人本具之心体也。《楞严经》一:“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2]真者,离虚妄之义,所谓真如。《三藏法数》四:“无二曰一,不妄曰真。”

[3]大事者,总言转迷开悟,即《法华》所谓佛知见,《涅槃》所谓佛性,《无量寿经》所谓往生极乐也。《天台仁王经疏》上:“大事因缘,为兹出世,显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以佛知见为大事,涅槃以佛性为大事,维摩思益以不思议为大事,华严以法界为大事;今此般若,以成佛因果为大事。名字虽别,其义一也。”

[4]小道,指空心静坐等。

[5]恰,适当之辞。凡者轻微之称,庸也。凡人,即平常之细民也。

[6]国王,前世持十善戒,今生得其果报,得诸天之保护者,又名天子。《金光明王经》三:“因集业故,生于人中,王领国土,故称王。处在胎中,诸天守护,或先守护,然后入胎。虽在人中,生为人王,以天护故,复称天子。”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1]。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2]愚即般若绝[3],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4]。般若无形相[5],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热门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光魂

    光魂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 李元霸异界游

    李元霸异界游

    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被雷劈死后尸骨全无,但命运使然,年仅十八岁的李元霸并未身死,反而穿越到了异界大陆,投身在一名落魄贵族少年身上。在这里他找到了亲情,找到了爱情,找到了他内心深处最渴望一切!
  • 豪门大少的封心情人

    豪门大少的封心情人

    苏语蓉C市的酒店之花,拥有绝佳姿色的她却只想过最平凡的生活,这样最基本的愿望在遇到C市第一公子,褚哲瀚时一切为化乌有。褚哲瀚,C市市委书记之子,长相英俊,玩世不恭,对苏语蓉的惊艳到强形的占有,一切都只凭着他自己的喜恶。强求的欢娱难否开出幸福的花朵?被囚的心能否生出爱意?一切皆是未知。*****************************************************苏语蓉:我只是想像大多数人那样生活,为什么就这么难。安元:我想做个好人,但好人的结果是失去了一切。所以我决定做个坏人,即使化身为魔,我也要护我所有。褚哲瀚:这个世界只有我要与不要,没有你说肯和不肯。推荐好友之文尘陌(前妻的蛊惑)(美人谋心)叶清欢(狂野宝贝)潇湘尚帝(致命纠缠)蝴蝶吻花香(相公多多追着跑)莫言染(小兽相公很有爱)汪无忆(洪龙门之二痴恋狂鹰)清和(赖上前妻)心若芷萱(撕婚)我要票票要收藏,鲜花和钻钻亲们留着看V书,偶要票票啊。(>-<)
  • 火星的加仑

    火星的加仑

    曾担任火星探险队队长的阿童木与御茶水博士一行人,以及机器人宇宙飞船,共同组成调查队前往火星。奎因博士的调查结果,使得大家生出一种疑念——最近数月发生在宇宙空间的事件很可能与魔神加仑有关。
  • 神妃逗邪皇:嗜血狂后傲娇妻

    神妃逗邪皇:嗜血狂后傲娇妻

    21世纪的鬼影火舞,一朝穿越成丑颜废物。再睁开眼时,风云暗涌,天地变色,势凌天下。战神邪王,冷酷狂侫,天赋绝伦,叱诧九天,却情霸乞丐庶女,从此上天入地,誓死相随。
  • 甜蜜婚:萌妻好彪悍

    甜蜜婚:萌妻好彪悍

    [此文为女强+男更强,女主不脑瘫,不白痴,不抽风,可以放心观看。]她不就是塞给他十张毛爷爷,骂他连MB也不如吗?有必要这么“不离不弃”的缠着他吗?好歹她身为佣兵界的无冕之王,现在却被一个男的缠的要到处躲藏,这真的是太损她的面子了。被逼迫的忍无可忍的某女,雄赳赳的冲进那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办公室时,某邪魅总裁,邪气的勾起了唇角,“终于来了,我等了你好久!”某女才知道自己被算计了。(这是一段诙谐的追妻之旅。)
  • 爆宠十世:废柴要成仙

    爆宠十世:废柴要成仙

    有萌宠、有空间、有帅哥……打打怪、降降妖、升升级……种田穿越好危险,遍地开满金手指,爆宠九世嫌不够,废柴咬定神仙师。一直在神界任司命的小仙,因助东华圣君历劫完满,偷改命格,被情敌花蕊上仙告密,触怒锦宸天妃,剥去仙籍,打下凡界。锦宸天妃却未料自己与帝君的玩劣之子北辰上神得知后,一向玩司命小仙上瘾的儿子竟然舍身相救,被诛仙台下的戾气伤得魂飞魄散。锦宸天妃又怒又恨,誓要将司命小仙打入牲畜轮回之道,却是阴错阳差。今次,司命小仙与北辰上神两两转世,孟婆如是说,纵喝孟婆汤,亦可两不忘,单看,那情深几许?
  • 笑傲异世:至尊魔妃

    笑傲异世:至尊魔妃

    被一句无故的话带到异世,鸣在迷茫中遇到了一个自大的男人。他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却霸道地宣誓:我看中的人,没有我允许,不许死。可是,那日,她看到他杀掉给她温暖的哥哥,她对天起誓:我和你端木子鱼从此如这把刀,一刀两断。
  • 风行天下

    风行天下

    风傲清,现代特工杀手,一朝被害穿越,居然到了古代幻界,成为了风家被下人都嫌弃的痴傻三小姐!再次醒来,以前痴傻的眼神,突然间变得冷漠,莫名的让人有一丝丝寒意,让人不敢直视!为保护妹妹,上山学艺,却无意惹来众人追随:温和如风的大师兄云舒展:“傲清,我知道你是男子,可是为什么,我会对你生出期盼?”俊逸潇洒的二师兄云舒畅:“傲清小师弟,今晚我要去山顶的云湖洗澡,听说那边景色特别好?一起去啊?!”俊眉一挑,脑中却在寻思,不知道傲清的身材如何?!奇怪!自己干嘛对一个男人的身材那么感兴趣?!沉稳精明的三师兄李云龙:“傲清,为什么你冷峻的脸庞,总会在我的梦中出现?为何看到你和你的师兄们在一起,我就会特别难受?难道我是得了传闻中的断袖之癖?!”活泼可爱的小师妹龙飞燕:“四师兄,这是我绣的长生荷包,送给你!”小小的脸上,已经满是红色的晕!落紫,一双冷魅的紫色眼睛,看着渐渐飞远了的风傲清,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闯进我的眼中?众人迷惑了双眼,却不知道他原来就是她!云开雾散以后,这一切,又会惹来怎样的风云变幻呢?男猪不断增加中~傲清男女通吃,不是她自己想吃,是别人送上门来让她吃,不是她不好意思吃,只是她........嗯,突然之间看到各位嫌弃偶烦的脸孔,只得逃走!新文:田家有媳很是精彩,希望大家收藏支持哦!“小姐,你不能答应啊!那田家虽然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可是这次来提亲的可是他们家的大公子啊!据说这个大公子自从小时候生病以后就成了活死人了,不再醒过来,小姐嫁过去,是要守活寡的啊!”女子淡淡看了哭泣的奶娘一眼,“妈妈觉得我有选择的余地吗?”声音听着凄苦,可是眼中的晶亮却是小小的出卖了她!“半年之内,你必须怀孕,不然别怪本夫人不给你好脸色看!”东方花烛夜,自己的婆婆冷冷下命令道。黄燕笙看来看躺在床上的“活死人”,这········怎么那个?怎么能怀孕?“大嫂?”幽静的小道上面,迎面就碰到了二流子一般的夫家二叔田青月,想到上次的事情,黄燕笙本能的皱眉,转身就想避开,却还是晚了一步,田青月一个箭步冲了上来,拦住了她的去路,“大嫂怎么见到我就要躲开呢?可是小弟哪里得罪了大嫂?”说着就要伸出手就抓黄燕笙的肩膀。这天下,唯有你与朕共享!朕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