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5000000004

第4章 不要面面俱到,你就能做成任何事

敏锐而深刻的认识力是以健全的人格和饱满的人生为前提的。尊重直觉的人,唤醒了沉睡的右脑;爱好音乐的人,从音乐演奏中领略到新的思维方式;喜欢和不同的人交谈经历新鲜事物的人,他们大脑中未被激发的盲区最少。扎克伯格的认识力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不完美比完美更好

非常人物似乎都不走寻常路,乔布斯倡导的是海盗文化,被视为乔布斯的接班人的扎克伯格也独辟蹊径,他将Facebook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称为黑客方式(Hacker Way)。

在扎克伯格看来,媒体素来将“黑客”描述为入侵电脑的人,使“黑客”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这是不公平的。就像许多事情一样,黑客有好坏两个方面,他结识的绝大多数黑客都是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希望对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黑客区别于常人的,是他们实现初衷的方式。当其他人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时候,黑客却采用了动态的长远的眼光,他们认为,没有事物是静止的完整的,所有的事物都有着待改进的空间。基于这种视角,他们不会沉溺于对所谓完美的固守,而是不断行动,不断改进,推进事物趋于极致。

“行动比完美更重要”,既是黑客们的信念,也是Facebook的公司文化。Facebook构建了一个测试架构,这个架构可以在任何时刻对数千个版本的Facebook进行测试,以期通过小规模的不断的创新,构建长远的最佳服务。

精神魅力强劲的领袖,总能把他们的精神辐射到周围,比如他们的公司、他们的产品,乔布斯于苹果是这样,扎克伯格于Facebook也是这样。Facebook的黑客文化,说到底源于扎克伯格的精神精髓。

在扎克伯格看来,生命是流动的,犹如长河,奔涌向前,趋向目标,永远未完成,永远不封闭。拥有这样的视角,他不认为这世上有完美的事物,完美就是结束,就是封闭,没有改进的空间,这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他以这种视角看物,也以这种视角观人,他认为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人,不过没关系,不完美也不需要回避,不完美甚至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永远未完成,永远可以变得更好。这种视角使他在看自己的时候,多了几分坦诚,看别人的时候,也给予了理解和宽容。

扎克伯格对自己的缺点,像对待自己的优点一样坦然,他的坦然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2008年3月,桑德伯格到Facebook走马上任。尽管做了周全的准备,可是上任的当天,桑德伯格仍然内心打鼓,她不知道应该如何和这位年仅23岁的上司打交道。这一天,扎克伯格正在和他的几位资深高管讨论员工评分系统,素有经验的桑德伯格建议说:“你需要分为五个档次,两类在最高,两类在底部,还有一类在中间。”当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划分时,她解释说:“两个档次太少,七个档次又太多,六又是个偶数,而你需要在中间设定一个档次给人以安全感,所有五类划分法最合适。”

会议结束后,扎克伯格走到桑德伯格身边说:“我真的很抱歉。”“为什么?”“当时我有点不以为然。”“我甚至都没有注意到。”扎克伯格解释说,“是这样,是我把你带到这里的,我知道我需要给你权力,而且确保让所有的人都意识到我对你的信任,所以我当时不该表现得不以为然。”

为了一件几乎可以忽略的小事,扎克伯格就向自己致歉,面对如此坦诚透明的上司,桑德伯格的心瞬时安宁了下来,确定此处是可久留之地。

从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出发,扎克伯格太不像一个领袖了。不管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他的言行举止看起来依旧如同常人,甚至比常人更平常,或者说,他依旧是一个真人。在我们的印象中,领袖人物应该高处神龛之上,正确性不容怀疑,威严不容侵犯,整个人就是活的真理。而扎克伯格呢,如果他错了,他就会道歉,哪怕你是我的雇员,如果认为是对的,就会坚持,不管外界是否把我描绘成暴君。他如实地面对自己的好与不好,不对,应该说,在他的眼中,事物也许不需要用好与不好来分别,仅仅是某个特质不同角度的表现,如同光明和阴影,都是光之存在的不同体现。

这种思维对我们来说,是不是比较新颖呢?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要做乖孩子,长大了我们被要求要做好人,忽视自己的需求,去为别人奉献。“好”是我们的唯一指南,“坏”则是禁忌,是洪水猛兽,必须压得死死的,再踏上一只脚。

但是,无论表现得多么一团和气,我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潜藏着一头小兽,它不甘被锁,倔强跳腾,想要出头,充满破坏的欲望。把小兽压抑窒息,我们终于成为安全无害的社会成员,但趣味、灵气和创造性也不觉间一起溜走。“好人”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无趣的人,他还没有开口,你就能猜到他要说什么,因为他的话多是套话,不是从心底冲出的闪耀着光彩的真知灼见。

但是谁又知道,“好人”的内心最为苦涩,许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们才敢于聊发少年狂,梦想把自己放逐天涯,天马行空,回归真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旅行?因为旅行相当于暂时的人生清零,充满颓废意味的旅途,是去掉角色面具的历程。

我们如此委屈,却不能够求全,因为在造物主那里,委屈从来不是求全的途径。反倒是不压抑,不委屈,尽情舒展自己,舒展自己的每一种特质,才能活出生命的深邃和博大。

扎克伯格年轻的生命当得起深邃、博大这样的字眼。外在成就若像冰山一样高高耸立,内心的生命认识,必然像海面下的冰山一样深不可测。我们无从知晓心理学专业的扎克伯格,对生命有过怎样的反思和追索,但可以确定,他从人文心理流派创始人卡尔·罗杰斯的著作中汲取过精神营养。

为什么我们不能做真实的自己,罗杰斯剖析过有多种原因,其中父母的影响和文明的教化是两大重要原因。

小时候,我们用天真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就以它本来的样子来接纳它,我们和世界没有隔阂,我们从这个世界得到的体验是真实的,我们对这些体验的反应同样是真实的。

年岁渐长,为了顺利融入社会,我们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教导,这些教导没有一个不在教我们对世界加以分别。比如善、爱、顺从、坚强、愉悦、积极是好的,恶、恨、叛逆、软弱、悲伤、消极是不好的。好的该扬,坏的该抑。逐渐地,我们和世界有了隔阂,被一个筛子隔开,“好的”通过,“坏的”屏蔽。

如果世界真的如此简单,倒也万事大吉,但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超乎人的想象。为了“完美”,我们放弃了“真实”,其结果是:我们再不能如世界本原那样看待世界,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从世界得到的体验是受压抑的、扭曲的;我们对这些体验的情感反馈亦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不是我们的真实反馈。

我们在做一个决定之前,会不由自主地问,如果换了别人会怎么办;我们戴着角色面具,按照别人给我们设定的角色生活;对自我的贬低会时不时扫荡内心,因为我们在把评价权交给别人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确认的能力。

角色自我在白天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真实自我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悲泣挣扎,角色自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仿佛只是排好队走个过场,想做出创造性的独属于你的成绩?很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有多深,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有多深,而我们的感受是经过筛子过滤之后扭曲不全的。

理解他人的能力同样被阉割。面对一个人,面对他做的事情,我们会首先加以评价,如果他和我们相似,我们就接受他,如果他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就疏远他甚至改造他,不会去细致感受他的立场,他的出发点,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要想这一切得到大的扭转,使我们有机会成为真实的自我,罗杰斯总结出来的方法就是——接纳。

就像孩童时期的自己一样,不评价,不筛选,从接纳全然的自己开始,逐渐接纳真实的世界。罗杰斯用自己的情况说明,“多年来,我觉得自己已经学会变得更真切地聆听我自己,以至于我比过去能够更真切地知道在特定时刻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意识到我在生气,或者的确感到我在排斥某当事人;或者感到对某个人充满了热诚和友爱;或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致,厌烦不已;或者我急于理解某个人;或者我渴望或害怕与某个人建立关系。我认为,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态度都是我能够聆听到的。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说,我感到,如果我能够让自己成为真实的自我,就会变得更加真切充实。我自己肯定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肯定没有完全达到自己所设想的机能状态,而接受这一点对我来说现在已经变得比较容易。”

接纳自己所有的情感,善、恶、爱、恨、顺从、叛逆、坚强、软弱、愉悦、悲伤、积极、消极,哪怕是那些你觉得不能对人言的,以往你拼命否认的感受。凡是流淌过你心的感受,不辨好坏,不加判断,全部加以接纳,把它们从地牢里放出来,让它们在你的内心自由流淌,得到自己的方向,也得到自己的位置。

你也许会担心,“坏”的情感被放出来之后,我们会不会变成一头野兽?罗杰斯曾以大量临床经验证明你完全不必担心。他发现,即使是那些有过严重犯罪行为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着偏向好的、积极的社会性趋向。人的内心只有人,没有兽。

负面情感得到自由的同时,也找到了它们的位置,因为你的心中还有很多正面的情感,这些不同的情感会构成平衡的、完整的你。

当一个人不被允许恨的时候,他的爱也不够真实,当一个人不容许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他也会对别人苛刻至极。罗杰斯认为,完整的人能够达到平衡、现实、利己又利人的行为,与此相反,倒是一个人在否定自己的一些情感的时候,换言之,当一个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时候,他才是需要我们担心的。

网上传着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三个人:一个迷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嗜酒如命,有多年吸烟史;一个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午饭时才起床,每晚喝许多白兰地还吸食鸦片;一个曾获国家“战斗英雄”称号,素食,有良好的艺术天赋,青年时没有做过任何违法的事情。这三个人,第一个是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

前面两个人,对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对别人宽容,性格上的小小瑕疵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而希特勒,对自己苛刻的同时,也对其他人苛刻,当他立志把理想推向全世界的时候,世界的灾难就此到来,他“纯净人种”的做法,不就是极端的道德洁癖的结果吗?

在我们的国家,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时不时爆出负面新闻的人,做不出什么惊天坏事,被封为道德典范的人,他的真实面目暴露的时候,才真会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美剧《犯罪现场》里的犯人,多是压抑自己性格的人。越是不压抑恶,恶就越是能在善的作用下保持平衡,越是压抑恶,恶就越是被悄悄喂养,一旦扑出,将有巨大的破坏性。

罗杰斯介绍,他的当事人,在成为真正的自我之后,也就恢复为完整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以内心所有的丰富性来体验自己,有着巨大的潜力。

“他逐渐远离那个虚假的存在样式,远离成为一个人格面具。他没有不安全感或装腔作势的防御性,在他自己的真实之外无所增加。他没有内疚感或自我贬低感,在他的真实存在之外无所减少。他日益听从自己的生理存在和情感存在最深处的声音,并且发现自己带着更大的准确性和深度,越来越愿意成为他最真实的自我。”

“他们不希望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无论那些规则是由父母规定的,还是由文明规定的,无论它得到积极的阐释,还是得到消极的阐释。他们不希望把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塑造成一种可能纯粹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形式。换言之,他们不选择成为任何矫揉造作的东西,任何被强迫的东西,任何被他人从外面界定的东西。他们认识到,他们并不重视这样的目标或目的,尽管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按照这样的目标度过了他们的大部分生活。”

这样的人,能够体验到真实的自己,也能够设身处地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别人,在认识世界上,他们也变得犀利和现实,因为此时的他是以完整而非狭隘的体验来理解世界,意识增长的同时,洞察力也自然而然地增长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则补充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能够轻松地洞察现实,他们近似于动物式的接纳性和自发性,表明他们对自身的冲动、欲望、见解以及主观反应具有非同寻常的自觉意识”。

在谈到“成为真实的自己”的人的特征的时候,罗杰斯特别强调一点——流动性。他发现,这样的人更趋向于成为一个过程,一种流行性,一种变化,他们发现自己一天天地日新月异,但他们没有对此感到不安,他们处于不断的变动中,而且看起来更加满足于在这种流动的趋势中继续走下去,追求结束或终止的驱动力似乎会减少,甚至消灭。

这是扎克伯格的精神写照,也是Facebook企业文化的由来。

交给直觉来判断

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学的公开演讲会,在网上受到热烈传播,他的演讲内容也被整理为“扎克伯格语录”供人学习。我们可以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机会成全,我们也能够成为扎克伯格,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处于和扎卡伯格相似背景的人为数不少,但是在那些人当中,只有一个扎克伯格脱颖而出。而且,我们越往深处了解扎克伯格,就越发现他所具备的某些特质,是其他大写型人物共同具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执着地追问成功人士背后的必然因素,而不是用简单化的“偶然”、“运气”来敷衍答案。因为我们相信规律,相信那类似于支配星空运转的宇宙背后的深沉规律,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只存在不被认知的秘密,不存在毫无章法的乱动。

“扎克伯格语录”中,有一句话是:“我做过很多类似的决定,这些决定都取决于直觉的判断。”乔布斯也屡屡强调过“直觉”的优势,他曾说:“我意识到,基于直觉的理解和意识,比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更为重要。”

以往,我们常有一种偏见,把“直觉”视为那些情绪化的人所有的专利,比如情感一上头就流露真性情、流泪痛哭的可爱的乔帮主,而对于直觉的效果到底如何,直觉从何而来,则不了了之,顶多以“神秘”二字总结。“神秘”是一个有神奇效用的词语,可以解释所有令人感觉迷茫的事物。

但是,扎克伯格对直觉的信赖,是不是可以表明,直觉不是情绪化人士的专利,而是一种被我们所忽略的有效思维方式的代表?扎克伯格的喜怒不形于色是出了名的,他那白板式的表情,常常让急于了解他心思的人挠头不已。

在不了解直觉的人那里,它扑朔迷离,在了解直觉的人那里,它是一个可以训练得来,随身相伴的工具。

就扎克伯格来说,我们可以推断,他的直觉源于他是一个“完整的人类有机体”。在上一节里,我们介绍过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研究成果。罗杰斯认为,每个人的心底都潜藏着一种成为真实的他自己的冲动,要实现这种梦想,人就要取消对情感的种种禁忌,让各种情感在心底自由流淌。每种情感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就获得了它们该有的位置,这些情感的主人就会成为平衡的完整的人类有机体。不是偏激的,不是狭隘的,不是造作的,而是平衡的、完整的人类有机体。

人类有机体的一个特点是,他和自己的情感也好,和这个世界也好,没有障碍。当他思索的时候,他以他内心全部的丰富性在思索,当他面临某一个情境的时候,他细微体察到情境中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当他体验发生在他身上所有情感的时候,他会以自觉而开放的方式来体验,用存在于他内心所有的丰富性来体验。但此时,他的意识就比以前更为宽广,他既不会约束自己的体验,也不会扭曲自己的感受,他可以意识到自己正在产生体验,而不仅仅是通过概念的过滤之后,才体验那些允许体验的东西。

当这样的一个人在面临生存选择的时候,他能够向他的所有经验开放,他可以使用在当前情境中所能得到的各种信息。以这些经验和信息为基础,他做出的决定往往都是最明智的。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复杂而矛盾的冲动,他同样能够意识到社会规则、他人的渴望,他能够记住类似情境下,不同行为所引发的各种后果。较好地动员他全部的有机体、动员他所有的思想来参与考虑、斟酌和权衡每个刺激、需要以及与之相应的权重和强度,他能够发现那些最能够满足他所有需要的行为,不仅满足当下的需求,也能满足长远的需求。

通过扎克伯格的经历和他的教育背景,我们可以推断出,扎克伯格就是利用上述的方式,得到明晰的直觉。

“基于直觉的理解和意识,比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更为重要。”

无论是进行重大选择,还是体会用户需要,乔布斯都静下心来,感受直觉的指引。而这些指引都没有让他失望过。

其实,直觉是可以解释清楚的。我们也许注意到了,无论是罗杰斯所说的“不限制不评判自己的情感”,抑或是乔布斯在冥想中“感受自己的内心”,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放弃理性上的判断,还内心情感以自由,换言之,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达到了抑制理性、放纵感性、剥夺左脑主宰,开启右脑的共同目的。

长期以来,左脑的功能高高凌驾于右脑之上,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只听从于左脑,而将右脑贬斥为“冲动”、“幼稚”。谁会把“情绪化”当作称赞,谁又会把“理性”视为贬义词呢?

在神经生理学领域,有关直觉的诠释,也许更为明晰。神经生理学家提出,发现人类重要的智慧的源泉是多巴胺神经元。无论你在体验喜悦的时候,还是在体验失望的时候,多巴胺神经元都在忙着理清是什么让你体验到这种或那种情绪,并依此建立新的预测模式。多巴胺神经元能够自动检测到我们注意不到的细节,还能够吸收所有意识脑所无法理解的信息。当它精炼出一套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预测模式后,就会将其转化为情绪。

多巴胺神经元将认知能力转化为情绪,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跟着感觉走,往往被证明是明智的做法。从这层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直觉是深思熟虑的智慧。

和直觉相对的是理性思考。理性使用的前额叶皮层并不擅长处理过量的数据,一些科学家认为,任何超过四个变量的问题都会让理性脑承受不了,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脑意识能够加工的信息量在5-9条之间。这意味着,简单的问题需要理智,在做一些既复杂又重要的选择的时候,我们还是最好少做一些分析,放心地启动直觉,让情绪脑去做决定。

不过,对右脑的激发,绝不是为了剥夺左脑,而是对左右脑加以平衡,让它们各司其职,谁都不能过度凌驾于谁。

事实上,乔布斯在做决定的时候,他绝不会对右脑说“开动”,对左脑说“一边凉快去”,他所有的决定都是他相对平衡的左右脑和谐共事的结果,都是他这个完整的有机体在那一刻所寻找到的最佳答案。

扎克伯格同样如此,在那句“要靠直觉判断”之后,他继续说:“我一直努力以最学术的态度去谨慎思考不同方式所能产生的不同结果。”

一个事实是,要做出明智的决定,既要利用左脑的功能,又要利用右脑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都以非此即彼的眼光看待思考方式,仿佛理性与感性势同水火,要么我们依赖数据,要么我们相信情绪,这种二元对立法是错误的,而且具有毁灭性,它的直接结果就是,让你和我只利用了一半的大脑,任另一半大脑就此被浪费,而明智如扎克伯格、乔布斯,他们利用了整个的大脑,他们的成就是我们的2倍、20倍、200倍,这可以视为原因之一。

自然选择赋予了我们多元化的大脑,给我们大脑不同脑区,每个脑区都很活跃,我们不能够忽略自然对我们的任何赐予,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前提且唯一的前提是——做一个完整的人。

吸收异己信息

2008年的春天,扎克伯格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环游世界,他独自背着包,去了柏林、伊斯坦布尔、加德满都、新德里、东京和其他一些地方。这是他向往已久的,刚刚招到二把手桑德伯格,稍稍可以放手工作,他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征程。

就像这趟旅行一样,只要能够挤出一点时间,扎克伯格总是迫不及待地从工作中脱身而出,踏上旅途。旅途对扎克伯格的吸引力,和对我们的吸引力是没有二致的。无论是要去的地方,还是踏上路途的人,二者之间都是全新的,一些新的际遇、新的走向、新的感触,唯有在这种未知的感觉之中才得以神秘衍生。

这是旅行带给我们的感性层面的感受,而心理学家从理性出发,对旅行如何开发认知,做了别样的阐释。他们认为,新颖的刺激、壮丽的风景或陌生文化的吸引,都会使下意识的智力活动做出特别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在我们用直线逻辑进行追索时,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些顿悟往往就发生在这些未曾预料的组合之中。

陌生的旅途可以刺激大脑神经之间建立新的联结,神经之间的联结越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就越强。不过,建立神经联结的方式不限于旅行,几乎任何能够给我们带来陌生感受的事物,都能刺激神经产生联结,这就是为什么见多识广的人比井底之蛙要更聪明。

其中,音乐可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著书介绍过这一点。他说:“音乐影响了我的人生和思考方法。我初中参加了合唱团,高中进入军乐队,大学时参加管弦乐团,大学毕业之后仍继续玩音乐。我认为音乐对于我的创意等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常常有人说音乐可以训练右脑。但是,当我们进行和声或合奏时,必须顾及别人的气息,也就是我们通过同时听到的节奏、速度,还有复杂的音符,刺激脑部平常不太用得到的地方。这样的能力并不是非通过音乐培养不可,我只是刚好喜欢音乐。基本上,只要依据个人所喜好的模式来培养就可以了。”

这不仅让人联想起发生在Facebook公司的一个奇特场景。有一次,Facebook就广告事件和微软代表谈判,谈判从白天进行到晚上11点,正当每个人都精疲力竭的时候,一阵砰砰作响的音乐声传来,打破了僵硬的气氛。大家走出会议室,发现一位Facebook的程序员站在一个DJ台前,正在调试音乐,这表示一场“黑客松”即将开始。黑客松是Facebook一个特别的软件工程文化,一群黑客聚集在一起,针对特定主题进行研究,开发程式并彼此分享。在音乐的助兴下,Facebook众多有趣的创意就诞生于此。当天,黑客松的主题是“改写松”,改变Facebook的底层程序代码,使Facebook更容易被翻译成他国语言。来自黑客松的音乐,使力量接近枯竭的谈判战士们恢复了活力,他们随着音乐摇头晃脑,双方代表友好互动,音乐过去,谈判速度也加快了,协议很快达成。

凡是陌生的刺激都有助于大脑神经的联结,造物潜在的意旨,不仅逼着我们成为完整的人,还希望我们的生活最大化。那就向全新的世界进发吧,这个世界可以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是深入灵魂的音乐,也可以是另外一颗充满智慧渴望交流的心,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麦肯锡公司总结出一种提高团队认识的方法——在组织内建立创新网络。

在组织内建立创新网络,就是找到种种方法,把员工们联系起来,让他们能够就他们正在解决的问题交换意见,包括他们有待明确的思路,正在尝试的办法,新学到的东西。对于这种做法,麦肯锡公司的解释理论是:新想法会刺激新想法,创新网络可以成为一个创新的良性循环。

信息就是力量,当它流动起来的时候,其价值就会得到提升,并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受益。成员们可以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习其他人的长处,抑制自己的短处,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综合不同意见,做出最佳决策,采取迅速反应。此外,组织网络能够充分尊重员工创意,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并激励他们释放出无限的工作热情。

我们已经见识了Facebook公司的黑客松把这一理论发挥到了极致。在音乐的背景下,他们热烈地探讨着对同一个主题的不同看法,一波又一波的语言浪花,从不同的方向向一个中心冲激而去,最后他们得到的解决办法,集中了所有人的智慧,避免了方方面面的弱点,大于某一个天才的想法,不可能不是最明智的。

不过,黑客松并不是这种思路的唯一体现方式,Facebook刚刚创业的时候,扎克伯格就把这种思路运用于日常管理。在帕洛阿尔托的时候,Facebook的成员就经常群体出动,他们一起光顾离办公室几英里远的麦当劳,一起去街角的学院咖啡馆。成员之一鲁奇·桑维说,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工作总是占用我们的休闲时间,我们在工作中度过圣诞节、周末,有时要工作到早上。

当帕洛阿尔托的学院咖啡馆再也装不下日渐增多的公司成员的时候,公司就搬到了离斯坦福大学不远的地方,也就是谷歌公司的第一个总部的街对面,而公司一帮人一起活动的习惯仍然延续。公司租了几套房给员工合住,其中的一套房离公司几分钟的路程,大家就选择在那里周末聚会。

如今的Facebook新总部位于加州门罗帕克,新地址命名为1 Hacker Way(黑客路)。新总部的工作场所设计方案,简直就是Facebook文化的具化:原先Sun总部内部的工作间格子已被拆除,重新布置成完全开放的工作空间,办公楼里没有私人办公室,也没有任何不必要的墙壁,巨大的空间里横向摆放着一排排长桌子,所有的员工都在这样的桌边工作,高管团队和普通员工坐在一起,身为CEO的扎克伯格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同样坐在普通工位上。这样,员工们就可以及时地和高管以及扎克伯格交流。

Facebook的会议室具有类似特色,大厅里有一个完全没有门窗的全开放会议室,扎克伯格和高管们经常在这里讨论公司的发展,周围的员工也可以聆听会议,即时了解公司业务进展。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它需要设置一些方式,把员工集合在一起,构成智慧交流的网络,而对于个人来说,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办法,使自己置身于网络之中,采撷众人之长。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精英人物总是有着自己的人际网络,他们会让自己和所在领域的领先人物在一起。

一边散步一边工作

如果你有机会踏进Facebook新的总部,你会吃惊地发现,这儿的气氛松弛休闲宛若沙滩。办公室上空有气球飘来飘去,偶尔会有踩着滑板的员工燕子抄水般从你身边轻盈掠过,工位上赫然坐着红衣超人——那是身穿超人服的员工。大厅的空地上还支着帐篷,舒适柔软的大沙发、榻榻米就在目光所及处,只要员工们愿意,他们可以趴着、躺着、席地而坐着工作。

最妙的是,在办公室周边的小房间里,安放着和跑步机极为相似的散步机,员工可以一边散步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工作。在散步机上悠然迈步,举目向外,看到的是碧波荡漾的海景,偶有海鸟翩然飞过,脸上似乎还能感受到凉悠悠的海风。职场的压力被海风洗涤一空,唯有轻松鲜活的心在欣喜雀跃,享受着灵感被激发的乐趣。

此情此景,让人不由神思飘飞,荡回古希腊时代。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东北角一所献给太阳神阿波罗的名为吕克昂的体育场上开办了一个学园。此后,当地人每天都能看到,上午,亚里士多德率领着一群弟子在林荫道上散步,他们一边走一边讨论逻辑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问题,下午或者晚上,亚里士多德则以上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修辞学、论辩术和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弟子因此被称为“逍遥学派”或“漫步学派”。

就在主持吕克昂学园的13个年头里,亚里士多德完成了他的大部分作品。他的著作多达1000多卷,广涉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学、美学、历史、物理、数学以及当时其他的自然科学,而且对于每一学科,亚里士多德都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将所在领域精耕细作,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亚里士多德这里,专注不等于严肃,博学不等于无趣,逍遥之欢欣和认知之喜悦相互交融,彼此提携。治学如此,为人也如此,少年时期的亚里士多德是个酷极了的少年,他走在时尚的潮头,戴戒指,留时髦短发,颇惹了些闲言闲语。

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指出,如果在一天中随意性地以电子装置呼叫的方式,询问普通人,他们觉得自己在什么时候最有创造性,他们的答案一般都是散步、开车或游泳的时候。也就是说,是在进行半自动化的活动的时候。这时候,半自动化活动吸引着他们某种程度的注意,注意力的分散,使他们的一些意识避开注意力的监管,在下意识层面进行着自由的组合,一些新奇的点子就在此刻被组合出来。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集中听讲的学生学习效果往往不如期望的好,而仅将部分注意力集中于听讲的学生能够领悟更多,全神贯注于某个问题并不是产生创造性思想的最佳方式。

当人们有目的地进行思考的时候,他们的思想会被迫遵循一种直线式的、逻辑的同时也是可预见的方向。当他们散步的时候,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在风景上,脑子里的一部分思绪就可以放任自由地追逐通常不可能进行的组合。这种脑力活动在后台进行,我们几乎注意不到它们,既然注意不到,就不会批评它们不成熟,也不会督促它们进行艰苦的工作。但是,一旦我们感觉到某些思想的组合正确,它们就会跃入我们的意识层,此时我们就会心头豁亮,猛然顿悟,这就是灵感的神奇由来。它们就像自天堂投射来的光芒,无意间照亮我们的心灵。

从1983年的12月到1984年的8月,日本一家创造力研究所对82名日本发明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52%的人曾在枕头上产生过灵感,有45%的人在乘车时产生灵感,有46%的人在步行中产生灵感,而在工作单位办公桌上产生灵感的只占21%,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聪明人总是善于将自己放置在类似轻松的状态。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认为森林是激情的最佳诞生地,费米喜欢躺在寂静的草地上任思路驰骋,剧作家贝克则认为灵感泉涌的时候总是躺在浴缸里的时刻,赫尔姆霍斯往往在登山途中猛然顿悟,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吸引灵感,常常在大白天坐在椅子上打盹儿,结果还真有不少好想法就在这些时候趁虚而入。

在Facebook办公区,那些帐篷、榻榻米、散步机,尤其是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了新颖的感官体验,当他们追逐这些体验的时候,注意力就会脱离其正常思路,被诱使采取新颖的、有趣的思维方式,然而感官却不要求注意力全部投入,于是足够的精力被留在下意识里,以供自由组合,产生灵感。

就拿扎克伯格来说,他的工作方式也是不拘一格的。他来到公司以后,把周围环视一圈,看到每个工位上都有人坐,就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俯卧在薄地毯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

这种做派倒也不是Facebook独有的,谷歌公司也不鼓励“全力以赴”地工作,他们的员工经常带着狗上班,他们只需要将70%的时间用于本职研究,另外30%的时间,研究什么全凭自己兴趣。

让自己处于放松的状态,有利于灵感进入,不过,放松不等于不认真,也不等于不付出艰辛,心理学家指出,在顿悟的时刻来临之前,必须进行非常详细的工作,在灵感来临之后,又要对灵感进行艰辛的评价和缜密的加工。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的办公室没有真的搬到沙滩上去。

走向你的反面

他对伙伴说,让我们承担起接管世界的使命吧,他把办公室变成击剑场,剑尖直逼伙伴的喉咙。他长时间地沉默寡言,当话题挑战到自己智力的时候,又会马上投入激情四射的争论。他的办公空间开放无比,但他掌控Facebook走向的强势却使他得到了“专横”的名声。

扎克伯格的矛盾无处不在,人们很难将这些极端的特质融合在一个人的身上,但是精于人类心理的希斯赞特米哈伊却认为,创造型人士最大的特点就是“复杂性”,复杂性正是奇思妙想的沃土。

希斯赞特米哈伊耗去十几年的时间,对近百名创造型人士进行了研究,希望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如果必须用一个词来表示创造型人士区别于其他人的地方,这个词就是“复杂性”。

在大多数人那里互相分离的思想和行动倾向,在创造型人士那里却集于一身。如果说一般人是“个体”,那么创造型人士就是“多元体”,就像白色把所有色彩都囊括其中,创造型人士也倾向于把人类的所有可能性包括在自身之中。

人类的所有特质其实都隐含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只是我们通常被训练得只延展出了其中的某一面,比如,我们合作性的一面也许很发达,竞争性的一面却受到压抑。但是在扎克伯格那样的人身上,却既有合作性,又有竞争性。这并不意味着中庸,因为他们没有对这两级加以折中再以模棱两可的面目出现,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境体现出不同的性质或同时体现出两种性质,且不会引起内心的冲突。

创造型人士把人类潜在的个性都表现了出来,我们却把这些个性中的某一面认为是好的,把另一面认为是坏的。相比之下,创造型人士是完整的人,我们却有一定程度的萎缩。但是,人的天性是渴望完整的,于是,中规中矩的人渴望冲动,卑躬屈膝的人渴望支配别人,善良柔弱的人渴望变得刚猛,如果不能在自己身上实现,就将去别人身上实现这种渴望,更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渴望寄托在寻觅爱情之中,寻爱因此变成了寻找另一半。

古老的神话多藏有深意。在一个古希腊神话中,人原本是一个大圆球,天神将它一分为二,一半为男,一半为女,从此这两半可怜的生物,就要在世上不断寻觅他或她的另一半,而无暇变成天神一样的生物来与神抗衡。神倒是省了事,人却陷入无涯苦海,变得完整成为第一要务,腾不出更多的精力像神那样去创造去探索。

将人类完整性保留下来的人,则少了寻觅之虞,得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世界成为这些人的舞台,我们是他们的观众。但这并不是说平凡如我等就该舍弃希望认了命,我们仰望舞台上的人,其实是追寻内心的大我,这种天性一日不息,一日就作为完整性的引线埋伏在我们的体内,而人类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对自己加以改造的动物,接受或不接受天性的指引,同样是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

那么,像扎克伯格这样的人的复杂性抑或完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希斯赞特米哈伊已经集其一生智慧做出了总结:

1.精力充沛又通常很安静。

2.聪明但同时又很天真。

3.玩笑和纪律相结合,或者说把责任和无责任性相结合。

4.一方面充满想象和幻想,另一方面又脚踏实地。

5.外向和内向的统一体。

6.既非常谦虚又特别骄傲。

7.既不那么“男性”,又不那么“女性”,倾向于中性。

8.叛逆性和独立性。

9.对自己的工作既充满热情,又非常客观。

10.又开放,又敏感,这常常使他们既承受痛苦又感受到极大的愉悦。

他们既精力充沛,又很安静,体内仿佛贯穿着宇宙的音乐,动静有致,两级之间转换自如,在需要倾注精力的时刻,像一头扑食的豹子,生猛灵敏,在不需要着力的时候,沉静如井,彻底地舒展自己。希斯赞特米哈伊提到,那些七八十岁依然精神焕发的人,有一些在童年时期其实饱受疾病折磨,他认为,与其说是优良的基因,不如说是集中的内在力量由内而外地激发出了他们的潜能。

这种说法使人想到,完整的人仿佛是拥有自己独特体系的有机体,他们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力,事实上,他们确实能够将精力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不像其他人,受外部日程表所控制。

聪明和天真,这个矛盾体其实是智慧和幼稚两个极端,而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一个针对天才的研究中提到,情感和思维方面的不成熟可以同最深邃的洞察力并存。

第三种矛盾的品质是玩笑和纪律的。玩笑的轻松态度是有创造性的人的典型态度,这一点的好处,我们已经介绍过。需要注意的是,玩笑的态度离不开它的对立面,即顽强、坚持和不懈的态度。否则,即便有了新颖的想法,也无法将其实施。

一方面充满想象,一方面又脚踏实地。罗尔沙赫氏测验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含义。测验给出一些含义模糊的事物,比如墨水渍,让人据此编出故事。结果,艺术家们给出的解释多彩、独特,却详细、让人信服,显然是他们思维之铧对该主题深入挖掘的结果。倒是有些普通人,会做出稀奇古怪的解释,却又不能对其合理说明,显然是缺乏依据的故作惊人之举。有创造性的人,他们的创造尽管看起来独特新颖,却植根于现实之中,并非毫无来历的天马行空。

外向和内向,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认为是两种最能把人区别开的个性品质,但创造型人士却会同时表现出两种品质。他们会忍受孤独,长时间地待在室内工作,当他们需要交流的时候,却会表现得比谁都积极、活跃。

创造型人士还将非常谦虚和特别骄傲融为一身。伊丽莎白·内勒·诺依曼的回答很有代表性,她说:“我从来不想那些令我自豪的事情。除非是为了找出错误,否则我从来不向后看,我避免去回想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我觉得那很危险。如果有人问我是否会对什么事情觉得自豪,我只会耸耸肩,尽快抛开。我要说,我的方法就是永远要向前看,所有令我开心的想法都是有关未来的。我从20岁就开始这样做,每天以新面目开始生活。”但是,无论他们多么谦虚,他们都知道,他们取得了许多成就,而这种知晓,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感,甚至是骄傲感,表现出来常常为自信。

当创造型人士把自己的坐标放回整个人类史的长河的时候,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感到谦虚,他们中很多人把自己的成果看成是站在别人肩膀上的结果,没错,人类文化绵延不绝,谁也不能脱离他人而做出贡献。这正是他们得以长足进步的基础。但当他们注目于现实的时候,他们并非意识不到自己的成就,日复一日的努力同时也为他们的生命注入质感,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即源于此。

创造型人士的第七个特点,是最有意味的,他们既不那么“男性”,也不那么“女性”。文化为了便于管理,会给人们归队,男性被要求特爷们,女性被要求很温柔,他们身上的相反特质会遭到压抑甚至轻视。但创造型人士再一次跳出了这些条条框框,他们的身上比常人更多几分异性特质。飒爽英姿的姑娘,更加坚定独立,温润如玉的男人,则比同伴更加敏感,更富有人情味。心理上的两性同体的人,不仅具有自己性别的优势,还有对立性别的优势,他们的反应能力也增加了一倍,有更多机会同世界打交道。

叛逆性和独立性、热情和客观、开放和敏感,和以上矛盾体一样,都是同一种性格的两端。当然,创造型性格绝不止于这十点,但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如果我们愿意,也可以不为自己设限,走到自己某个性格的极端,去体验一下那头的新鲜人生,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包括现在我们拥有的性格都是被塑造的结果,而非生来就有。自由游走在性格的两个极端,我们体验到的将是双倍的人生。而且,这些互相冲突的品质都是创造不可或缺的,前一种属开放型,帮我们找到创意,第二种属闭合型,使我们能够把创意加工成为社会所接受的产品。

行文及此,本章的内容兜了一个圆圈,又回到了起点:创造的可能也好,认识力的提高也好,都离不开个人的完整。一个完整的人,既允许自己好,又允许自己不好,既使用左脑,又不忽视右脑,既有开放型性格,又有闭合式性格,这样一个鲜活的、大写的人,本身就是造物主的宠儿,是人类各种创造性能量的发源地。

同类推荐
  • 刻骨铭心的瞬间

    刻骨铭心的瞬间

    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古往今来,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工作要有好心态,做事要有好方法

    工作要有好心态,做事要有好方法

    你也许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选择对工作的态度!态度是平庸和卓越的分水岭!优秀的人,懂得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找接口找方法就是一种积极心态。本书教你成为一个主动思考、彻底解决问题的高手,开拓出一片自己的事业天地,收获一个完美的人生。
  • 做一个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的聪明女人(大全集)

    做一个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的聪明女人(大全集)

    全都牢牢握在手中,享受最完整、最美丽的生命状态,你可以邀上三五好友,尽情交谈、四处旅游,做一个最好命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将金钱、亲情、友情、爱情,就是未来的你,享受生命原汁原味的快乐与美好!懂得理财的女人,就是学习了理财之后的你!,懂得通过保险来保护自己的未来、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家人;在有保障的生活状态下
  • 人生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面对激烈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浮躁,沉不下心来,更耐不住寂寞。人生自有沉浮,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沉住气,做到猝然临之心不惊,以冷静的态度应对;当目标没有达成时,要沉住气,学会忍耐,等待机遇,继续努力;当遇到挫折或者失利时,要沉住气,心态平和,靠毅力咬紧牙关。记住:能够沉住气,耐住寂寞,才能成大器。
  •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 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 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是超乎你的想象的,它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让事情出现奇迹,只要你随时保持积极正面的思维,就能让自己活在正能量的气场中,你将发现,生活处处都会发生惊奇的改变。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极品女将

    极品女将

    【女强文,一文包揽现代版古代版的女强,兼具古装言情和现代言情!】她,本是现代的一名杀手,因右眼眉侧一枚莲形胎记,她代号:莲一次泰国的任务之中,被同门师姐设计害她。一个降头,让她从变为莲晟家的新生女婴一个降头,让她一半的容颜尽毁,丑胜无盐。莲晟未央,她新生之名。莲晟家族,西夏国的将门之族,家族中所有子女,保卫疆土。莲晟未央,家族此辈中唯一的女子,纵使丑胜无盐,却可坐拥天下女子最羡之位。一个建朝史上,最丑的皇后,嫔妃不服,又如何?她依旧可以顶着后冠,霸坐凤位,冷眼相看,后宫之争的一场场闹剧!一个莲晟族史上,最强的将领她干戈铁马,驰骋沙场。雪虎为宠,惯看生死。战场上,人说:宁去阎罗殿,但求不见未央令。冷酷如她,只要泛着她底线的人,管你是谁,都要承受她的怒气!护短如她,只要是她所在意的,即使是一只畜生,亦是珍宝!淡漠如她,有着属于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一张丑颜,一身风华,一抹淡笑,一世逍遥!尘埃落尽之时,她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莲晟未央,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要将你找回!”他双拳握紧,俊颜满是神伤,少了她的相陪,这帝君之位有何乐趣可言!于是,天地色变,风云骤起,她的穿越,他的反穿越……------------------------------------------------------------------------------------推荐好文【名门呆女】她,是道上赫赫有名的“阴将军”,统领麾下鬼将鬼兵,叱咤妖鬼魔道。奉家百年奇才,却敌不过“阴将军”的宿命——短命。英年早逝,遗愿未了,死不瞑目。这一世,她叫奉绯,是太和国古传世家奉家的小女儿。天生呆子。十七年来,呆得没心没肺,呆得无情无欲,呆得不喜不怒。十七年来,奉家呆女顽固地坚持着如出生时的最高静默状态。十七年来,惜字如金,一句话都未说过。(丫的,体内只有一个魂让她想不呆点也不可能啊!)当其余六魂六魄,六情六欲再度归来,“阴将军”觉醒,必将风华万丈。很好,很劲,很强大!于是乎——啥?奉家呆女笑了?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笑得死人诈尸,葬礼都举行不下去了。啥?奉家呆女哭了?梨花带雨惹人怜,玉容挂泪让人惜,哭得鸡飞狗跳,哭得鬼泣神愁,这喜宴……看来是举行不下去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低腰裤

    低腰裤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超级童养媳

    超级童养媳

    写在卷首:本文一对一。一帘幽梦,刹那重生。花闲本为俗世中芸芸众生之一粒凡夫俗子,没成想,前世平凡似尘如她,竟应了心比天高,命薄如纸之悲怆俗语。因天时地利人和而获转世重生为异世花家九小姐。因有方家道士之预言在先,未出生之时便将花颜两大百年世家情牵一处,出生满月即获隆重大婚,结两家秦晋之好,一时成就方圆数百里之佳话。活着是一种修行,花闲想,或许这就是她修行29载所得之正果,因果循环,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死去与重生只是时空的正常变迁。她想有个不一样的重生。此一世,只做闲人,只做懒人,只做俗人,只做寄生虫,只做二世祖,只做地主婆…场景一:花闲满月,次日大婚。脸还没来的及红呢,花闲突然感觉到嘴上湿湿的暖暖的柔柔的,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嘿嘿,阿娘,你看小娘子嘴角都流口水了,我给她擦擦。”颜子君后知后觉,小心翼翼的跟母亲解释。颜母不禁莞尔。“儿子,我知道,你是因为手上脏才用嘴的。”“嘿嘿,阿娘真聪明。”场景二:抓周。花闲被一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严严实实围在了中间。她站起小身子,摇头晃脑,煞有介事。伸出手,抓了一只毛笔,塞进了胸前夹袄中。众人摇头,女子无才便是德。再伸手,抓了一把五颜六色的丝线,又塞了进去。众人顿感欣慰,果然女子爱红妆。三伸手,一颗小金子,小心翼翼塞进了右边袖子里。众人慨叹,此女必贪财。欲再伸手,手中不知被谁塞了一把微型木质古筝。她凝视一番,塞进了小相公的怀里。转身,小手心里,又突地冒出来一快玉质小棋盘。美玉在手,思量再三,终还是笨手笨脚挂在了大她俩月的侄子颜彦的衣带上。未等众人反应过来,花闲猛的扑向身侧,起身,一把小型长枪已经被她急急塞进了左手袖子里。之后,花闲潇洒转身,迈开蹒跚小步,自行爬上床,呼呼大睡。众人皆倒。场景三:颜家小辈一字排开,老五,老六,老七,老八,老十一,老十二。只听一声锣响,“咣…”八岁的小花闲手拿铜锣,吆喝开了“好啦,大家都站好,站好。本小姐现在要宣布一下比赛规则…”“前三名均有幸成为本小姐的名誉教练,每人教我一招看家本领。另有奖品:状元奖励闲儿兄妹装系列长衫一件。榜眼,奖励闲儿香囊一个。探花,奖励闲儿桃花系手帕一条。”
  • 蔓陀萝

    蔓陀萝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迷失威尼斯

    迷失威尼斯

    《迷失威尼斯》集合了托马斯·曼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迷失威尼斯》、《托尼奥·克律格》、《特里斯坦》等四部中篇小说。追寻美,追求爱,期盼逃离现实的藩篱,渴求外在世界与内心的平衡等等都是艺术家们永恒求索的话题,在《迷失威尼斯》中,或许会有一些新的答案。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