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小亏,赚的是大便宜
最先尝到甜头的人未必到最后也饱尝硕果,倒是最先吃亏的人占了最后的大便宜。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人缘极好。有一年临近除夕,皇上赐给群臣每人一只外番进贡的活羊。
具体分配时,负责人为难了:因为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难以分发。大臣们纷纷献策:
有人主张抓阄分羊,好坏全凭运气。
有人主张把羊只通通杀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
……
朝堂上像炸开了锅,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这时,甄宇说话了:“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吗?我看大伙儿随便牵一只羊走算了。”说完,他率先牵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过年。
众大臣纷纷效仿,羊很快被分发完毕,众人皆大欢喜。
此事传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得了“瘦羊博士”美誉,称颂朝野。不久在群臣推举下,他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甄宇牵走了小羊,从表面上看他是吃了亏,但是,他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实际上,甄宇是占了大便宜。故意吃亏不是亏,而是有着深谋远虑的精明之举。
然而,在生活中,一些人目光只会停留在眼前利益,无论做什么都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利益,常常因一时赚得小利,而不顾长远之大利,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富豪李嘉诚却正好相反,他就深谙舍弃小利而赢得大利的道理。
李嘉诚出任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公司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以20世纪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这样赢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的袍金,一间公司就有数百万港元。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的年薪。进入90年代,袍金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而李嘉诚20多年依旧维持不变。
李嘉诚每年放弃了上千万元袍金,却获得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他们自然也信任长实的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也随其买进。李嘉诚是大股东,长实的股票被抬高,长实的股值大增,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就这样,李嘉诚每欲想办大事,总会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共计有124亿港元——尚未计算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的价值。
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唯李嘉诚一类的商界超人,才具备经商的智慧。
李嘉诚其实是小利不取、大利不放,甚至可以说是以小利为诱饵钓大鱼。
人生中,是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呢?这可是个很大的学问。
很多人往往见便宜就想得,生怕自己吃亏,这样一来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也很难有大便宜到手。聪明的人则懂得吃亏,自己吃了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吃亏是福,吃小亏就是占大便宜。
善于吃亏是占大便宜的一种策略,这是智者的智慧。
塞翁失马未必不是福
在幸福与灾祸之间,我国古人已发现了它们的辩证关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最好的例证。
古时有一老翁,住在两国的边境,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老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老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老翁丢的马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老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都认为老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老翁的儿子骑马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老翁不要太难过,老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老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老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他在家乡大后方安全幸福地生活。
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所宣扬的一种辩证思想。基于这种辩证关系,你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来很坏的“吃亏”,也能为你带来想不到的好处。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聪明人,能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学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给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如何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
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实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眼于更大的目标。
没有“手腕”的人都怕便宜了别人,吃亏的却往往是自己。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做事时一门心思考虑不能便宜了别人,却忽视了于自己是否有利。不便宜别人就得自己吃亏,所以做事要有“手腕”,不要怕便宜了别人,“便宜”别人又得益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怕便宜别人,就是怕自己吃亏。不妨放开心胸,给别人点甜头,这对自己的将来是有好处的。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
先付出,才能期盼回报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讲仁义,善于成人之美。他的门客有3000多人,其中有一位门客叫侯生,本是屠户出身,其才平平,其貌庸庸,受到其他门客及家人的嘲弄与鄙视。而信陵君以士之礼待之,一视同仁,毫无嫌弃和厌恶之感;相反,还尊重他的意见,成全他的要求。
公元前248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数次遣使向魏求救。魏王怕引火烧身而不敢发兵,但是在各国一片合纵抗秦的呼声之下,又不能对邻居见死不救。他只好派大将晋鄙率领10万人象征性地去救援,表面大造声势,实则驻军于邺下,停滞不前。信陵君多次请求魏王催促晋鄙进兵,魏王不听。他一怒之下,带领自己的1000多门客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
临别找侯生,侯生却一反常态,对信陵君赴汤蹈火无动于衷。一怒之下,信陵君行出数里,可是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就想回头问个明白。原来侯生使的是欲扬先抑之计,他故作冷淡,使信陵君诧异,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侯生指出这次行动无异于以孵击石,与其铤而走险,不如偷来兵符,指挥军队。最后在好友朱亥的帮助上,侯生终于盗得了兵符并取得了晋鄙的兵权。
信陵君传令全军:“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回家赡养父母;有疾病者,留下治疗。”这一命令深得人心,除去按命令留下的人外,剩下8万精兵,及千余门客,个个斗志昂扬,最后大败秦军。
信陵君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仁义为人、成人之美的美德使他在遇到困难时,很多人愿意帮助他,甚至为他拼死卖命。
一个人若想获得,就必须先学会给予,为了让别人归心于自己,首先要做到成人之美。
某中小企业的董事长的博弈手腕高人一筹。他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内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做准备。他明白,要钓到鱼,需要耐心放线,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年轻的科长,自然备受感动,无形之中有了感恩图报之心。董事长却说:“我们公司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了,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他懂得对人付出。
罗马诗人塞拉斯曾说:“只有先付出,才能期盼对方有所回报!”要想获得,必先给予,这才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