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两种表达,两种结果
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到了两个解梦人。他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个解梦的人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一个都不剩,你才能死。”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皇上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个解梦人。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会挨打,而另一个受到嘉奖呢?因为挨打的人不会说话,受奖的人会说话。可见,会说话有多么重要。
说话的能力,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就高度评价过口才的作用:“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期,毛遂自荐出使楚,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血为盟;战国时的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方六国,身挂六国帅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吴主孙权和都督周瑜联刘抗曹,而获赤壁大捷;戊戌变法中的梁启超面对国难,大声疾呼,唤起民众投身革命;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多次在谈判桌上,以他那闻名世界的铁嘴挫败敌手,捍卫祖国的尊严……无数事实表明,好的口才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国外有位名人曾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富兰克林也说:“一个人的说话能力,是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同事喜欢、朋友帮助的必要条件。”法国大作家雨果认为:“语言就是力量。”的确,精妙的、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非凡。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就把“舌头、金钱、电脑”并列为三大法宝,口才被公认为现代领导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这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口才。在整个人类社会中,一个人是否会说话,成就与境遇必定会大不一样。现代社会里,那些表现得羞怯拘谨、笨嘴笨舌、老实巴交的人,总会处在焦急、困难的尴尬里。有些人知识渊博,可就是因为缺乏嘴上的功夫,而不受人欢迎。有些人在工作上表现得很出色,可一讲话就语无伦次,拘谨慌张,从而失去了很多晋升机会。总之,无论事情的大小,会说话都会助你成功,在关键时刻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口才可以让你获得令人羡慕的职业,如果其他能力相当,谁口才好谁就是胜者。频频在电视中亮相的名嘴、主持人们,靠的就是伶牙俐齿,就是随机应变的口才。同时,也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引起观众的关注,赢得观众的喜爱。
罗马演说家西塞罗、美国演说家詹宁斯·伯瑞安、我国著名的演说家李燕杰,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名人,是因为他们拥有好的口才。他们的演讲不仅使听众受益,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名人的光环。
好的口才使你善于和人沟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更多的好朋友。朋友就是你可以依靠的人脉大树,是你潜在的巨大财富,朋友多了你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口才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拥有了好口才,就如虎添翼,在漫漫人生路上,你将会走得更顺利、更轻松。做得精彩从说得漂亮开始,可以肯定地说,好的口才可以成就一个好的人生。
如何化解失言后的尴尬
有一位先生在宴会上见一位老先生与一位年轻小姐动作亲密,就凑过去说:“先生,您的女儿今天真漂亮!”没想到老先生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冷冷地说:“你错了,她是我妻子!”此时,这位先生为他的失言感到很尴尬,一时无所适从。
如果你碰到如此尴尬的场面,你会怎么办?在人际交往中,谁都难免触犯别人的忌讳,令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如果不及时弥补,将会贻笑大方或者使局面不堪收拾。在这种境况下,怎样说话让自己摆脱尴尬,不仅需要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更需要高超的说话技巧。为了使自己的失误能够及时得以补救,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就要掌握必要的方法。
方法一:就地取材
当在特定的环境中,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又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弥补时,不妨顺着这个既定的话题大做文章,就地取材,看当时情境中有没有可在自己的话中借用的事物,尽量把自己的失误往美好吉祥的一面解释。
在湖北农村有个风俗习惯,家里来了贵客,以鸡蛋为敬。有位老汉来妹妹家做客。刚巧在外地读书的外甥女也在家,她主动为舅舅烧火煮蛋。谁知端到桌上,她舅舅拿着筷子迟迟不吃。她妈一看,糟了,舅舅碗里是6个鸡蛋。这是当地人最忌讳的,它的谐音是“禄断”。妈妈责怪女儿说:
“你怎么能给舅舅6个鸡蛋呢?你知道念起来是什么音吗?”
女儿毕竟是聪明人,一下子明白了含义。怎么办呢?她脑子一转,从容不迫地说:“您怎么那样看呢?依我看,一个鸡蛋一个椭圆体,满满的红心白肉。6个鸡蛋象征舅舅已经稳稳妥妥、圆圆满满地度过了60个春秋。这就是福,合起来就是有福有禄。我再敬舅舅1个鸡蛋。”
说着从自己碗里夹过1个鸡蛋给舅舅,说:“等到舅舅70岁生日时,我再来敬鸡蛋,祝舅舅健康长寿。”
一席话,说得舅舅眉开眼笑,尴尬烟消云散。
方法二:转移目标而言他
失言后,为自己打圆场最主要的是不刻意回避掩饰。如果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不妨用转移目标或话题的办法,转移别人的注意力;如果别人已有所觉察而问题并不严重,稍为解释一下即可;如果性质较严重而且已引起了别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刻当场予以解决,拖得越久,结果越不好。
方法三:借题发挥
如果你说错了话,确实很难挽救,不妨借题发挥一下,有意地凸显错处,借机大做文章,为自己的话找到最佳效果的解释。这种方法就妙在一个“借”字,难在一个“发挥”上,借什么样的“题”,如何发挥,这就是关键所在。借题发挥得好,就会轻松走出尴尬境地。
一个应届大学生去一家合资公司求职,一位负责接待的先生递过名片,大学生神情紧张,匆匆一瞥,脱口而出:“滕野拓先生,您身为日本人,抛家别舍,来华创业,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我姓滕,名野拓,地道的中国人。”
大学生顿时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幸好,反应得快,短暂的沉默后,连忙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您的名字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鲁迅受益终身。今天我在这里也学到了难忘的一课,那就是‘凡事认真’,希望滕先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时常指教我!”滕先生面带惊喜,点头微笑,最后这位大学生如愿以偿地被录用了。
方法四:将错就错
不经意间,错话说出口,有时不便于及时更正,不如有意在错的地方大做文章,让听者随之进入新的情境中去,从而使自己顺利走出尴尬境地。
当然,如何化解尴尬的局面还得灵活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下面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并非所有的尴尬都能立即化开,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进行掩饰,最好是公开道歉,用你的坦率、真诚赢得他人的谅解。
2太紧张的时候别急于说话,等稍微放松一下,想清楚了再说。
3答话和问话时,不该省略的话切忌随便省略,否则你本无此意却让人听着难以接受。
4谈话时切忌单向思维,因为既是谈话,就要考虑双向沟通,你只按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对话,难免会出现不合拍的现象。
5切忌在许多不熟悉的场合,太盲目自信地“跟着感觉走”,实在一时难以把握或非要对话时,最好先说几句模棱两可的话作为过渡,然后再逐步深入。
道歉,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
在日常生活中,人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与人交往也难免会说错话。如果你的言行因不慎而给他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你就应该及时地向对方承认错误,真心道歉,以求得对方的谅解和宽恕。
道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道歉时不仅你得抛下面子,被道歉的人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不接受吧,好像不给你面子,接受吧,好像他自己也“没面子”,所以道歉必须采用一些婉转的方式来使对方自然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