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气恼时,数到10后再说话
忍,是古人极为推崇的一种生存哲学。《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意思是说,在小事情上不忍耐让步就会打乱今后的一些大计划。
古往今来,越王勾践也好、韩信也罢,都曾忍受过常人难忍之辱,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大业。清代金兰生《格言联璧》中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忍,不是消极躲避,不是甘愿受欺,它是一种灵活的处世方式,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斗争策略,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技巧,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
战国时期,出生于魏国的范雎,家境贫寒,开始时只在魏国大夫须贾手下当门客。有一次,须贾奉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陪同前往。到了齐国,齐襄王迟迟不接见须贾,却因仰慕范雎的辩才,叫人赏给范雎十斤黄金和酒,但范雎辞谢了。须贾却由此产生了疑心,认为范雎把秘密情报告诉齐国,才得以赠送礼物。回国后,须贾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了魏国宰相魏齐。魏齐下令把范雎传来,用竹板责打他,打折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雎假装死了,被人用席子卷起来,丢在厕所里。接着魏齐设宴喝酒,喝醉了,轮流朝范雎身上小便。后来,范雎设法逃出魏国,改名换姓,辗转到了秦国,当了秦国的宰相。
忍,实在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忍人一时之疑、一时之辱,一方面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对意志、毅力的磨炼。正所谓,吃得眼前亏,可保百年身。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在给子孙日常告诫中有一条是:“当你气恼时,先数到10后再说话;假如怒火中烧,那就数到100。”
生活中,在遇到一些不顺心和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的情绪往往会被超常激发起来,陷入激动、委屈、不安等精神状态中。此时最容易从情绪出发,而不顾理智,做出鲁莽之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个时候,务必要记住“忍”字。强制自己把心情平静下来,认真选择利最大、弊最小的做法,以求达到在当时可能取得的最好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吃亏的事情,比如工作的调动、环境的变迁等。面对这些事情,我们应该做到泰然处之,把目光放长远一些。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忍住私欲、怒火,低调做人,实际上是帮助你成就大业。
先蛰伏,然后爆发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世界这么拥挤,有人安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也会无端地受到袭扰、误解,此时据理力争完全是正当的。但是这样一来,往往后果严重。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窝囊事发生,比如当人家丢了驴,正在寻找的时候,你恰好在拴驴的树下乘凉歇脚。这时候不用说驴的主人怀疑你的清白,就连你自己也会感到不好意思。越想解释越解释不清,驴主人就越坚定自己的怀疑是对的。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争吵、辱骂,甚至大打出手,仍旧搞不清,只要驴没找回来,官司就得打下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在闹心的“持久战”中谁也别想安宁。即使最后把驴找到了,脸已撕破,友谊和睦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由于误会而引起的纷争特别让人烦恼、窝火,既伤脑筋又伤和气,有时甚至带来破财之灾和杀身之祸。所以,我们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指出了解决此类事情的高招,那就是忍。
《卧虎藏龙》让华裔导演李安名噪一时。有人认为他的成功全靠运气,其实,李安能有今天的成功,与他的坚忍密不可分。
1978年8月,艺专毕业后,李安申请到美国某大学攻读戏剧专业。1983年顺利拿到硕士文凭后,李安花了一年的时间制作自己的毕业作品。作品出来时,除了得到当年最佳作品奖的荣誉外,也吸引了经纪人公司的注意,有一家经纪人公司不仅与他签约,还表示要将他推荐到好莱坞。
进入好莱坞电影城发展几乎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李安也不例外。与经纪人公司签约后,李安以为离梦想已经不远了,但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原来所谓的经纪人,并不是帮他介绍工作,而是等他有了作品后,再代表他把这部作品推销出去。然而没有剧本,哪来的电影作品?于是毕业后的李安,转而专心埋首于剧本创作。
墙上的日历就像李安笔下的稿纸一样,撕了一张又一张,整整6年的时间,他都待在家里写剧本、等机会。
要进好莱坞,谈何容易!于是李安选择从中国台湾出发,果然,电影《推手》一推出,立即受到各界的瞩目与好评,李安6年的蛰伏得到了肯定。他说:“6年不是一段短时间,如果没有相当的耐心,可能早已消沉了。”
6年之中,李安最大的体会就是,身处逆境中千万不要焦躁不安、惊慌失措及盲目挣扎,“我庆幸自己学会了忍耐,才有今日的成就”。
为什么要提倡忍呢?这是由某些事物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有的时候,你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无论怎么努力,成效似乎都不大,被你一直信奉不疑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似乎不再有效,这就好比手中拿着一万块钱却想通过自己的精心测算、分析来撼动股市一样。此时,你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凭着自己的蛮劲,一味地相信自己的判断,投入到某些前途极端凶险的股票中;相反,退一步,静观一下股市变化,先求其次,待选定时机东山再起,投入到选中的冷门中,这时你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所以说,忍耐的过程是痛苦的,结果却很甜蜜。
“气之为害太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
古人说:“自行本忍者为上。”做人要忍,尤其是那些性情暴躁之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然在人生当中,不利的情绪有很多种,我们在此暂不一一指出,只单独谈谈愤怒对于人生的不利影响。遇事不要轻易发火,要学会克制,否则,得罪的人多了不利于自己日后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因一时愤怒酿成大错或大祸的事,绝非少见。其中,美国著名的巴顿将军就有过这么一次。
巴顿将军某日来到前线医院看望伤员。他走到一病号前,病号正在抽泣。
巴顿将军问:“为什么抽泣?”病号抽泣说:“我的神经不好。”
巴顿又问:“你说什么?”病号回答说:“我的神经不好,我听不得炮声。”
巴顿将军立刻毫无理智地大发雷霆:“对你的神经我无能为力,但你是个胆小鬼,你是混蛋!”之后,巴顿又给了这个病号一个耳光,并喊道:“我不允许一个胆小鬼在我们这些勇敢战士面前抽泣。”他火上浇油,又毫不犹豫地给了那个病号一耳光,把病号的军帽丢至门外,接着大声对医务人员说:“你们以后不能接受这种混蛋,他们一点事也没有,我不允许这种没有半点男子汉气概的胆小鬼在医院内占位置。”
巴顿将军转头又对病号吼道:“你必须到前线去,你可能被打死,但你必须上前线。如果你不去,我就命令行刑队把你毙了。说实话,我现在就想亲手把你给毙了。”
这件事很快被披露,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好多母亲要求撤巴顿的职,有一个人权团体还要求对巴顿进行军法审判。
尽管后来马歇尔从大局出发,巧妙解决了这件事,但巴顿还是因为打骂士兵而声名狼藉。这种轻率、浮躁的作风以及政治上的偏见,也为他战后被撤职埋下了祸根。
轻易动怒,既伤身又损财,明智的人是不会那么冲动,随便宣泄自己愤怒的情绪的。因为一些小事而跟人争斗甚至打官司,是不利于延年益寿的。
人的一生中,谁都难免会遭到误解,遭到他人不公正的对待、批评甚至辱骂,不论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你千万不要被对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而变得像对方一样失去理智。获胜的明智战术,就是保持沉默,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就连多余的解释也没必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争吵、辱骂既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快乐,也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胜利,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退一步讲,在对骂中没有占上风的一方,当众出丑,带来的只是对自己鲁莽行为的悔恨。占了上风的一方,虽然把对方骂得体无完肤,又能怎么样?只能加深对立情绪,加深对方的怨恨。
清朝光绪年间流行一首歌曲:“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大夫将病医,他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太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这首歌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其中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仍不失为有益的养生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尤其对那些一遇事就跳、一说就叫的人,算是一剂良方。
忍让有度,逾度不可再忍
一条大蛇危害人间,伤了不少人畜,以致农夫不敢下田耕地,商贾无法外出做买卖,大人不放心让孩子上学,到最后,每个人都不敢外出了。
大家无奈之余,便到寺庙的住持那儿求救,大伙儿听说这位住持是位高僧,讲道时连顽石都会被点化,无论多凶残的野兽都会被驯服。
不久之后,大师就以自己的修为,驯服并教化了这条蛇,不但教它不可随意伤人,还告诉它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蛇也从那天起仿佛有了灵性。
人们慢慢发现这条蛇变了,甚至还有些畏怯与懦弱,于是纷纷欺侮它。有人拿竹棍打它,有人拿石头砸它,连一些顽皮的小孩都敢去逗弄它。
某日,蛇遍体鳞伤,气喘吁吁地游到住持那儿。“你怎么了?”住持见到蛇这个样子,不禁大吃一惊。“我……我……我……”大蛇一时间语塞。“别急,有话慢慢说!”住持的眼中满是关怀。“你不是一再教导我应该与世无争,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要做出伤害人畜的行为吗?可是你看,人善被人欺,蛇善遭人戏,你的教导真的对吗?”“唉!”住持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只是要求你不要伤害人畜,并没有不让你吓唬他们啊!”“我……”大蛇又语塞。
一定的忍让是应该的,但不要一味地忍,过分忍让就变成了懦弱。凡事都有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但是,如何掌握忍让这个度,是一种人生艺术和智慧,也是忍的关键。这里,很难说有什么通用的尺度和准则,更多的是随着所忍之人、所忍之事、所忍之时空的不同而变化。它要求有一种对具体环境、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的能力。比如在下列情况下,就不能一味采取忍让的策略。
1下不为例,事不过三
所谓事不过三,说的是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宽容和忍让,可以一次、两次,但绝不可一让再让。忍让到一定程度,必须有所表示,使对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退让不是一种害怕和无能,而只是出于一种大度,从而不再继续下去。
2对方得寸进尺时,不可再忍
有些人在侵犯别人的某种利益之后,由于对方采取了忍的态度,便进一步对别人进行侵犯。
这时,作为当事人,便不能依然保持一种忍的态度,而必须随着事件性质的变化而考虑予以反击和抵抗。
3自己濒临绝境时,不能再忍
忍无可忍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公共场合。有些人认为反正别人也不认识自己,而且以后彼此间很难会有相遇的时候,所以处于一种匿名者的状态中。这样一种状态往往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过去所承担的某些义务和责任,也会不同程度地放松良心对自己的约束,因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过分的行为举止。例如,在火车上、公园里、公共汽车里等。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公共场合,有些人也常常抱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少惹麻烦的心理,对于一些过分的、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持忍的态度。这样一方咄咄逼人,另一方息事宁人,就很容易造成一种有利于某些人不断膨胀其侵犯心理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肆无忌惮地一意孤行,很容易把人们逼到一种绝境,以至于产生忍无可忍的心理。
成熟的人应懂得:要保持自己的骨气,把自己的刀剑插入刀鞘,但需要自卫时要毫不犹豫地拔出来。既然你已经躲不过去了,还不如趁早解决。
4人应该适当有一点锋芒
人的行为很容易受习惯的支配,只要屈服一次,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屈服下去,不失时机地在人前显示勇气,是不可忽略的处世之道。不要成为受气包,一旦对方行为过分就应果断地采取行动保护自己。
其实,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虽然不必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但至少也要让那些凶猛的动物感到无从下口,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