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本身不能全怪杨柬,他不可能每得到一个美女都先请示一下父皇是否感兴趣。乐平公主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按理炀帝问起,她完全可以将始末和盘托出。但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引起炀帝对她的不满。所以,当炀帝再度问起这件事,她意识到自己捅了娄子,只好含糊地说一句“在太子那里”,似乎与自己无关。
第二件事是因为打猎。炀帝去狩猎,命令杨柬率领一伙侍从参加。狩猎的结果是杨柬猎获颇丰,而炀帝一无所得。炀帝龙颜大怒,认为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一问左右,左右侍从害怕炀帝迁怒,推说是猎物被杨柬手下一伙人阻挡,所以打不到了。炀帝因此猜忌起杨柬来,认为他是想出风头,于是处处寻找杨柬的不是。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太子本非圣人,结果太子的名号也就无法保留了。炀帝父子从此结怨,直到后来宇文化及起来谋反,派人分别去囚禁、杀害炀帝父子时,炀帝还认为是杨柬派人来抓自己的,而杨柬也认为是炀帝派人来杀自己的,父子至死不能消除误会。
人心毫无信任与善意的时候就很恐怖,想一想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一代帝王竟然与他的亲生儿子执戈相向,真是害人不浅。有人说这个世界上老天爷的脾气是最难摸得清的,因为它高兴时就让太阳出来照照面,一旦它生气了就阴沉着脸,勃然大怒时就闪电雷鸣再加暴风骤雨。可是它如果和人心比较起来还是逊色很多,人心可以瞬息万变,深不可测。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真的把人给琢磨透了,也不要认为你真的走进了某个人的心,因为要一个人去懂得另一个人的真心其实很难。
讨好小人容易,讨好君子困难
每一个人恐怕都有这样的经验。
与君子一起做事很开心,也很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君子多半胸怀坦荡,没有什么偏见与私心,你要和他提个建议,没问题,只要是觉得合理他就会接受。但是打算讨好君子就比较难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君子的内心很正直,不会因为你给他说两句好话,戴两顶高帽,送点礼就能讨好他的。他们做事情就是秉公办理,而不会和你讲私情。这就是为什么和君子一起共事容易,但是讨好他就比较难的缘故。
小人呢?正好相反。如果你想讨好小人那很容易,只要投其所好就可以了。正如多年前厦门远华大案的主谋赖昌新所说的:“我不怕他喜欢钱,喜欢名贵的古玩。我怕的是一个人没有嗜好。”
对于小人,你只要送他所需,送他所急,送他所喜,他就一定很高兴。这就是容易讨好的地方。但是你要和他一起共事就难了,小人永远只会考虑他的私利,而眼中没有大局,更何况是你呢?大难来临的时候小人才不会想到平时你给他送了多少东西,他的眼中只有他自己。所以说“小人难事而易说也”,一句话:和小人相处很难,但是想讨好他、取悦他那很容易。我们看一下唐朝徐文远是怎么对待他的两个学生的,就会明白对待小人与君子是不能相同的。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幼年跟随父亲被抓到了长安,那时候生活十分困难,难以自给。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军队。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请徐文远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为自己效力。
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
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但却对王世充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
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陷害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查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
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远之所以能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懂得灵活处世。
遇到君子我们固然是幸运的,但是小人却也是见缝插针。小人之所以可怕不在于他和你唇枪舌剑地明着唱反调,而在于他暗地里给你放几根毒针就要你吃不了兜着走。更有甚者,小人不会让你察觉他的真实意图,他们习惯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给你设圈套,就等着你不知情往里面跳,而也许表面上他还会和你谈笑自如。这当然需要我们提高警惕,而要想很好地应对,则更要靠阅历和经验。如此,方可对君子小人区以别之,分而待之。
了然于心,认清脸谱背后的东西
佛云:世态人情皆是道。何谓世态人情?比如说,一个知识分子、读书人,不管你好与坏,贤人或者愚人,只要你进入职场,每个人看到新来的,都用眼睛瞄你一下,表面上的样子还很好看,下来以后,大家就批评开了,心里面成见就来了。甚至大家就会妒忌,就会算计你。这里描写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细节。职场是如此,整个人生亦是如此。
虚伪面孔下的歹意就像一支暗箭,会在不经意之间伤害到你。
一只年幼无知的小老鼠,因毫无准备差点被人逮住。它向母亲讲述了它的历险经过:“我穿过环绕着的山峦,一路小跑。这时候,两只动物引起了我的关注,一只温柔、善良而亲切;另一只却好激动、爱争吵,它的嗓音尖厉刺耳,头上还顶着个大肉包,尾巴展开着翎毛,它的两只胳膊向空中升起,好像就要飞翔一般。”小老鼠向妈妈描述的原来是只小公鸡,但它叙述得却像是从遥远的南美洲来的动物一般。
“它用双臂拍打着自己的双肋,”小老鼠接着说,“发出好大的声响。感谢上帝赋予我胆量,可我还是吓得逃跑了。我在心里咒骂它,没有它,我将和那位看起来非常温和的动物结识了。它和我们一样,身上有着柔软的毛,有斑纹,长尾巴,举止斯文,目光稳重、炯炯有神。我寻思,它和我们老鼠一定能友好相处,因为它耳朵的形状也与我们的大体相同。正当我要与它打招呼时,另外那个家伙发出的巨响把我给吓跑了。这个温和的家伙到底是谁呢?”“我的孩子,”鼠妈妈说,“这温和的家伙是猫,在它虚伪的面孔下却有着不可告人的歹意。它专门捕食我们的同胞;另一只是公鸡,而它根本不会危害我们。”
生活中也是如此。面相不和善的人也许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在我们遭遇危难时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那些表面温柔、善良的人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一副邪恶歹毒的心肠。
识别虚伪面孔下的歹意常常比认识一颗深埋的善心更加重要,因为有时,深藏的歹意就像一支暗箭,会在不经意之间伤害到你。
人性剥开来看,很难看,但人们通常无法认清脸谱背后的东西,即便你内直外曲,也仍难逃世俗争斗。因此,为人处世,要时刻留心警惕,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美国亚利桑那州盛产响尾蛇,那里毒蛇咬人的意外时有发生。响尾蛇有剧毒,如果伤者不立即接受治疗,便有生命危险。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医院曾对被响尾蛇咬伤的急诊病人做过统计。医生们意外地发现,很多病人是被死蛇咬伤,甚至丧命的。那些死蛇,有的是被枪打死的,有的是被刀砍死的,蛇身已经被砍成两截。但没有经验的人,用手一碰,死蛇的头却突然弹起,狠狠地反咬他一口,在医学上这叫“条件反射”。实验证明,蛇头被切下一个小时后,它的肌肉仍然可以做出强有力的扑咬动作。死去的毒蛇反而比活着的毒蛇更容易让人受伤。人性也是如此,隐藏的比表面的更重要。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人生尤其如此。保持内心的方正与外在的圆润是必须的,而更重要的是,对世态人情了然于心。
不要勉强他人做不愿意做的事
对别人过度地要求,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误人不浅。这是佛家所不提倡的道。特别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不要勉强别人的成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父亲与儿子共进晚餐。他高兴地问儿子:“你长大以后希望自己当什么呢?”6岁的儿子看着餐桌上香喷喷的甜点,眨巴着眼睛对父亲说:“我想当一个世界上最棒的糕点师!”父亲被逗乐了,却没有把儿子的话放在心里。
时光过得飞快,当年的儿子变成了一个英俊少年。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收到了许多名牌大学的报考材料。身为大富翁的父亲以为儿子一定很高兴,没想到儿子却坚定地摇摇头说:“我想考烹饪学院,以后当一名很棒很棒的糕点师。”
这时,父亲想起了当年儿子在餐桌上说的那一句话,原来这个愿望早在儿子的心里生根发芽了。说真的,他希望自己优秀的儿子能够继承他的事业,或者再退一步来说,也可以成为其他领域里的佼佼者,比如说政治家、艺术家,等等,可他就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个糕点师。
看着孩子一脸的认真,父亲只是平静地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那就好好地努力吧!”于是,儿子满怀信心地报考了几所优秀的烹饪学校。可是从所有的学校传来的都是坏消息,他的成绩考得不理想,简直就是糟糕极了。他不肯相信自己真的如专业老师所说的那样“没有一点烹饪的资质”。
这对一直一帆风顺的他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几天以后,他沮丧地打开房门。父亲站在门外,脸上满是怜惜:“我的好孩子,一切都会过去的。”他扑进父亲温暖的怀抱里,伤心地哭了起来……
几天以后,儿子重新报考父亲推荐给他的名牌大学,并顺利地通过了。
几年以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然后进了父亲的公司工作。他不仅很快熟悉了业务,而且干得比父亲更加出色。
看着儿子一天一天地成熟起来,父亲欣慰地笑了。他退休在家,开始安度他的晚年。可是,他又觉得在儿子坚强的脸庞下总是隐藏着一丝忧郁,他一直想不透,难道儿子还在寻找什么吗?
一个周末的晚上,家里的佣人都回家了。父亲想到厨房里弄一点热咖啡,可是他却发现厨房里亮着灯,还传出轻微的响声。他有些紧张地走过去,却意外地见到了儿子正在厨房里摆弄着什么。
儿子动作熟练地将奶油、巧克力、香草精、新鲜鸡蛋分类化开、混合,又将雪白的面料和苏打粉一起均匀搅拌,然后倒入模具放进电烤箱。他的神情专注,仿佛在创作一件艺术品。
“嗨,你在干什么?”父亲好奇地问,他从不知道儿子还会这么一手。儿子回头看了一眼父亲,说:“爸爸,明天是您的生日,我在给您做一块大的生日蛋糕。”
过了一会儿,儿子从烤箱里拿出烘焙好的蛋糕。棕色的糕体散发着巧克力香味,看上去松软可爱。儿子捧着蛋糕,恭恭敬敬地来到父亲的面前鞠了一躬,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
那种期待的神情是父亲很久不曾见过的。小时候,每当儿子想要得到自己的东西时,总是抬起头用这种眼神看着父亲。可后来……
父亲的眼睛湿润了,他接过蛋糕,认真地问儿子:“这些年以来,你一直过得并不快乐,是不是?”儿子愣了一下,低着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可我一直干得很出色。”
父亲没有说话,咬了一口蛋糕,细细地咀嚼着,很久才说:“我一直为自己拥有一个出色的儿子自豪,但是吃了你亲手做的蛋糕,我才发现,原来拥有一个快乐的儿子更加重要。”接着,父亲带着儿子到书房,他从保险柜里拿出当年儿子考烹饪学院的成绩单,上面全部是“优”——可当年就是父亲用金钱买了一份假成绩单,瞒住了这件事情的真相。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主管”,他们望子成龙心切,总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给他设计出一堆堆关于未来的宏伟蓝图,可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是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其实,只要父母用一种平等相处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给他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使他顺其自然地发展,就是最伟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