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400000014

第14章 自我管理 —管好自己是管好一切的先决条件(3)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而且影响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企业之所以要建立自身目标和文化,就是为了使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相契合。由于个人价值观不同,在同等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比如在企业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有人重视权力地位;有人热衷技术发明;有人迷恋人际沟通……显然,为了自我管理,个人必须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德鲁克认为,作为个人,必须规范自己的价值观,必须重视道德标准。道德标准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他认为,检验道德标准的方法就是对镜自测法。我们要自己追问自己:“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每日三省”的文化态度,同时也是用扪心自问的方式来叩问自己的道德和良心。当然,道德标准仅仅是价值观中的一部分。

了解自己价值观的意义在于你知道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评价人和事,因为这会影响到你的工作热情。

有一位才华横溢的主管经理,他在一个电脑公司工作。在他原来的公司被一家更大的公司收购后,他发现自己的工作热情迅速降低。实际上,他的职位很高,而且是他擅长的人力资源工作。他坚信,在聘用担任重要职位的人选时,企业应先从内部竞选人才,然后再从外部选择适当的人选。然而,公司却认为,在某个重要职位出现空缺时,应首先考虑外部人才,以便“补充新鲜血液”。他和公司的矛盾持续下去,使他的工作热情受到很大损害,工作简直变成一种煎熬。最后,他不得不递交了辞呈。

显然,这位主管经理和公司之间并不是政策上的矛盾,而是价值观的矛盾。当你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你该如何自处?比这个问题更严重的是,很多人并没意识到价值观的作用,并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往往把一些属于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当成是工作方式的差别。所以,首先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在明确自我价值观后再做出选择。

不值得做的就放弃

德鲁克认为,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企业的成员也是如此。为了能够在企业中发挥绩效,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必须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契合,但不必相同。两者的价值观必须紧密相关,和谐共存。否则,企业的成员就会有挫折感,而且会缺乏成效。

通常情况是,一个人的优势与自己取得绩效的方式之间很少会发生冲突,两者一般为互补关系。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与自己的优势会发生冲突。一个人即使工作很有成效,但是如果工作不能符合他的价值观,那他也很难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所以,当你的优势不能与你的价值观相吻合时,要毫不犹豫地放弃你的工作,维护你的价值观。在德鲁克看来,那些损害你的价值观的工作成果一文不值,因为,尽管你通过自己的优势获得了相当优秀的工作绩效,但是这种工作使你失去了热情和信心,损害了你的价值观,进而剥离分裂了你的优势,此时放弃便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管理学中有个定律叫不值得定律。这一定律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工作,往往会敷衍了事。这一定律的启示就在于: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价值观中挑选一种,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征,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独立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

寻找你的职业归宿

当我们明确了以上三个问题(即:我们优势是什么?我如何做事才能提高绩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后,我们应该确立自己的位置,我们的职业归宿在哪里,我们属于哪里,我们又不属于哪里,也就是说,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追问和不断反思与行动,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应该到哪里去,我们必须给自己定位。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活时,并不能马上确定自己的位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明确自己的方向。我们必须做符合自己价值观,能发挥自身优势,并能提高工作绩效的工作,如果不符合我们自身的条件,我们就应该勇敢地拒绝。但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的是,很多人在从事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原因只是这份工作可以带来比较高的薪水。作为一个严格执行自我管理的人而言,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短期的眼前的利益会抹杀你的核心竞争力,损害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乃至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德鲁克总结道,成功的职业生涯是不能规划的。只有坚守原则并善于捕捉机会的人才会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自己的价值观。任何人在知道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归宿以后,只要胜任工作,恪尽职守,不辞辛劳,就能取得显著的成就。

问问自己的贡献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吗

德鲁克认为,要进行自我管理,并且确定自己的职业归宿,就需要明确自身与组织的关系。个体需要建立目标,需要自问:“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把自己的工作绩效定位在为组织做出最大贡献上。

我们很容易把贡献、责任当做是一种道德要求,实际上,强调贡献是个体的一种内在要求,我们也很容易把贡献、责任误解为一种社会与组织规范、强制,事实上,强调贡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必然。因为,作为组织中的任何人,首先都要自我管理、自我设定目标,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在进行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能力的管理,责任是自我选择并承担的,贡献则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之上。所以,德鲁克说,我们不能问:“组织要我做出什么贡献?”不能问:“我想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而要问:“我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我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解决这四个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明确和深思的前提。

“组织要我做出什么贡献”这种思维是被动的,是以组织或企业为中心的,在这种意识下,个人没有能动性可言,个体成为组织中“会说话的机器”,人的需要,人的个性,人的发展,人的成长被刻板、机械的组织淹没了。当个体以这样的思维面对组织和个人职业生活时,意味着个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将被剥夺。这种思维在落后的制造业和专制的企业中广泛存在,它不仅没有了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其实质是把人变成机器。

故而,反对这种思维方式几乎不需要任何证明。

“我想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种观点还在广泛地流行,并已被多数人所接受。表面看来,这样的问题充满了主动性和创造力。而实际是,想法不能转变为行动,想法就一文不名。更让人忧虑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把自我置于中心,没有组织,也没有社会,而人的个性一旦脱离组织和社会,其价值就变成空洞的“乌托邦”。这种观点最流行的话语表达便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的这句名言,其实质在于解放人、推崇人的个性。但是,这一理念在实践中被极端化地理解为追求绝对的个性和自由,结果恰恰是失去自由。每个人对组织的贡献都不能由个人来决定,也不能由你的想像来决定,只能由顾客来决定,只能由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决定。

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每个人,都不应该在一种褊狭的追求个性中让自己成为殉难者,而是要定位自己的贡献,定位自己的责任,并从中发现你的贡献在何处及如何实现。

我该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

我该做什么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对自身使命感的追索,一种定位在自我基础上并充分考虑组织需要的责任意识。我能做什么则是对自我能力的评定。我具备什么样的优势,我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以实现目标,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创造不同凡响的业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延伸。

德鲁克认为,只有明确了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自我管理要找出自己应该做的适当的贡献。知识工作者要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并且据此来分析机遇。德鲁克认为,真正意识到这两个问题并获得巨大成就的是杜鲁门总统。

二战后期罗斯福突然与世长辞,杜鲁门继任总统。杜鲁门当时关注的是国内问题,对外交从来就不感兴趣,而且也一无所知,几个星期后,当他出席波茨坦会议时,他的全部精力仍旧放在国内事务上。在这次会议上,他与丘吉尔、斯大林坐在一起,这时,他不仅认识到外交是整个会议的主题,而且还发现他在外交上完全是外行,这令他感到非常可怕。他从波茨坦返回国内后,他知道他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他立即要求马歇尔将军和迪安·艾奇逊担任他的老师。在几个月内,他就成为一个外交专家,而且成功地缔造战后新格局。

由此可见,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有价值。尽管取得成果很重要,但是设定目标并给自己正确定位是更紧要的事情。

责任是实现贡献和自由的前提

德鲁克立足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充分阐释了我该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重要性。当你确定你该做什么贡献时,就需要反思三个问题:其一是“现在,你需要做什么?”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就应该马上行动。其二是“我做出贡献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做出最大的贡献?”反思自己做出贡献所要具备的能力和目的。其三是“我需要取得怎样的成效?”给自己设定目标,行动才能有指南。

总之,必须明确你做什么,从哪里做,如何做,设定怎样的目标及何时完成目标。

艾柯卡的传奇经历可以为我们认识如何在责任的基础上实现贡献。艾柯卡在担任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期间,成就斐然。由于功高盖主,被董事长福特二世看成是威胁家族事业的眼中钉,并解除了他总经理的职务,还特意给他难堪,让他只作为普通职员去管理一间库房。艾柯卡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艾柯卡赌气来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担任总经理。在这之前,他对克莱斯勒的状况了解得并不清楚,上班后才发现实际状况比他想像的要困难得多。当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负债累累,濒临破产。他开始反复思考,他该做什么来挽救公司,他需要采取什么手段渡过危机。

艾柯卡经过调查,了解到克莱斯勒的领导班子非常糟糕,部门之间严重扯皮,管理层缺少责任心和明确的目标。这正是克莱斯勒的症结所在。为此,艾柯卡下决心让管理者明白自己的责任,并且打算用3年的时间改变克莱斯勒的面貌。

第一步,下决心“大换员”。先后革掉了33位副总,只留下经营和财务两位副总。对无所事事的员工坚决辞退,同时提拔被埋没的人才,招聘有进取心、有经验又勤快的新职工入厂。第一年,艾柯卡就裁掉了1000人。

第二步,高薪聘请在汽车行业有谋略、有头脑的退休“老将”当顾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对公司进行准确的定位。

第三步,改变公司形象和作风。实行“全员管理,人人有责”,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共同努力,改变懒散风气。

第四步,用对手汽车的价格、质量、设计来挑战员工,激发员工斗志。

第五步,不惜一切代价(用15亿美元)做广告,使用户震惊,让对手愤怒。

第六步,向用户做出许诺:汽车售出后,先试用3个月,仍决定买其他公司汽车的顾客,除退还全部费用外,还赠送50美元。结果,只有02%的人退车。

第七步,管理层每人每月一美元工资,还要拼命工作,从而强化责任意识和危机感,带动全体员工自动减薪,同舟共济。

经过两年苦战,克莱斯勒终于扭亏为盈。艾柯卡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企业的成就。第5年,克莱斯勒2600万增发股票一抢而光,融资43亿美元,这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前所未有。

艾柯卡的成功源于他强烈的责任感。只有以责任为原点,把自我责任纳入行动的每一个细节中,才能实现个人贡献,才能真正地解放自我,拥有自由。

善于沟通并了解他人

主动了解他人

我们处于一个沟通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工作风格,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必须主动和别人沟通,主动了解他人。德鲁克认为,道理总是浅显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做,只有充分了解你的同事、你的客户,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的需要,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绩效。

松下幸之助非常善于与员工沟通,他经常以各种方式主动与员工交流。

松下幸之助经常问他的下属管理人员,“说说看,你对这件事是怎么考虑的?”“要是你干的话,你会怎么办?”一些年轻的管理人员,开始还不怎么说,但当他们发现董事长非常尊重自己,认真地倾听自己的讲话,而且常常拿笔记下自己的建议时,他们就开始认真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同类推荐
  • 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的核心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希望能将中国顶级CEO的经商智慧和人格品质传承下去。不仅鼓励更多的人学习企业家那种做人做事的方式,还要帮助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了解、探索科学、实用的经营管理模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 经理人必备管理制度与表格

    经理人必备管理制度与表格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系列丛书将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无数成功销售精英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电话销售功底对销售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电话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销售员对电话销售技能的合理运用与发挥。《电话销售细节全书》总结了众多优秀电话销售人员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对成千上万奋战在一线的电话销售人员在工作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销售问题进行了全面盘点。它巧妙地将电话销售理论、方法与情景训练、案例分析融为一体,希望广大电话销售人员通过阅读《电话销售细节全书》,能够切实提高技能水平,迅速提升自己的业绩,用完美的结果去温暖人生。
  • 领导六艺(大全集)

    领导六艺(大全集)

    领导六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识人、用人、管人、沟通、决策、创 新六个方面,领导者要想熟练掌握、运用它们,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与 锻炼。本书是对领导科学理论的普及,有助于领导干部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 。它突出领导艺术的方法、技巧,选例力求典型、精彩,是提高领导权威 、增强领导魅力的理想读物。
  •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本书中这套方法为销售人员提供了一份穿行于新领地当中的路线图,并能收获优异的表现与心灵上的满足感。无论是销售业界的前辈级人物,还是初涉销售圈的新人,阅读这本书,都会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热门推荐
  • 聘礼天下:娶个皇妃很要命

    聘礼天下:娶个皇妃很要命

    她穿越而来,却成为了夜皇国‘大皇子’,女扮男装,向往自由,想要逃离可怕的皇宫,却阴错阳差成为太子有效争夺者。他是外姓王爷,不近女色,却被某人谣言为BL,为证明清白,只能求婚于她:“‘太子’请嫁给我吧!”
  • 重生为后:名门将女无双

    重生为后:名门将女无双

    她爱了一生护了一生的男人却亲手将她推上了断头台,再睁开眼时,她不再是那个被猪油蒙蔽心眼的蠢女人!重回八年前那个选夫婿的前夕,这次她一定要睁大了眼看清楚,绝对不能再上那个歹毒男人的当!歹毒男,既然你与我只是做戏,那我便让你唱独角戏!痴心汉,前世负了你的情,这一世我一定好好补偿,上天入地,唯爱你一人!万里江山,只配做她囊中之物!傲睨天下,谁敢与她争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兰因·璧月

    兰因·璧月

    兰因璧月是世间至美之花。兰因璧月是武林至尊圣物。那是每一个向往权利与荣华的人梦寐以求的。有这么两个人,视那淡泊名利仁善侠义为至愚至昧之事,他们的理想,莫过于拥兰因璧月入怀,立于武林之巅,俯视天下英豪。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总裁的圈套

    总裁的圈套

    【她,十八岁起被他囚禁,羞辱、折磨接连而至,当她成功出逃竟发现有了身孕!】她恨他——这狂妄的男人夺走了她的一切,更毁了她的生活他要她——谁让她先招惹他,他要用她的身体来发泄满腔的怒火那蚀人心魂的一夜注定是她此生都逃不开的劫数四年前,这个恶魔以撒旦之姿强要了她成为她心中隐藏的秘密,无法摆脱的梦魇四年来,她沦落为他的禁脔,他的玩物★★★尹盛集团的继承人,金融界呼风唤雨的天之骄子狂傲、霸道、冷血、掠夺仿佛是关景泽的本性谭亦悠从卫生间出来,脸色苍白的看着手里的验孕棒,鲜红的二道横杠刺痛了她的神经。“拿掉!”关景泽冷酷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怀里抱着另一个女人,从她的身边经过。“他是你的——”谭亦悠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她又何偿想要留下?!“那又如何?”讽刺的眼神像要把她看穿。★★★她的婚礼上,他的到来打破了教堂的气氛看着他一步步向她逼近,谭亦悠心乱如麻高大的身躯立在她面前,他仍是狂傲霸道,邪魅无比勾起冷笑,他用着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你以为你逃走,我就找不到你?关景泽能满足的了你被我开发过的身体吗?”耳边传来众人的窃窃私语,谭亦悠脑子里一片空白,她知道,她完了——曾经梦魇记忆涌进脑海,鲜血淋淋她改头换面,只为可以避开这个主载黑暗世界的男人如今,她还是躲不过他他缓缓逼近,眸子里的恨意令她不寒而颤:“你不该和他结婚,更不该利用我去报复关景泽,既然你敢这样做,就要付出代价!这辈子,你都只能是我的!”好熟悉的一句话,曾经有两个男人对她说过,到底,她这辈子是谁的?【主要人物】男主,关景泽,狂傲、霸道,腹黑冷血,是尹盛集团未来的继承人。女主,谭亦悠,性格倔强,只憧憬与心爱的人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诱你爱我,爱的交锋无非爱恨,爱莫能弃【看文须知】1、情节发展需要,可能与简介稍有出入,出入不大,但必定更加精彩,敬请期待!2、本文为豪门言情文,YY成分居多,为了情节需要,不严谨之处切勿追根寻源。3、本文有点小虐,女主不柔弱,喜欢的朋友收藏+票票,鲜花、钻石,以示支持,不喜欢的绕道。◇◇◇◇◇◇【完结文】《黑道总裁》《苦恋》
  •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本书介绍了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人物包括:好莱坞电影奇才,国际影坛第一代功夫巨星,太空独舞,时尚百变女王,舞之女神:篮坛飞人,一代球王,美国人的心灵女王,喜剧表演大师等璀璨明星。通过他们的简介、生平、经典语录、以及影响领袖生平的传奇事件几方面,向读者真实还原明星的传奇人生。
  • 绝世轻狂:妖孽师傅不好惹

    绝世轻狂:妖孽师傅不好惹

    被所爱之人活活烧死,她却没有资格怨恨,唯一能做的便是决心来世不再爱上任何人。一缕幽魂以莲重生,她本无心,却一再动情。他是避她唯恐不及的尊师,只因她是他躲不开的劫,而她却甘愿一生默默仰视着他,遥望相守。回首,曾经所爱亦悔恨当初,倾力挽回,为她甘心抛弃天下。她究竟执谁之手,共画繁华?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本书是一本体现完美职业态度的培训经典!强调责任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能力,空有忠诚与责任,但是缺乏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同样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反而会成为企业的包袱与累赘。换言之,一个员工的责任感只有在自身能力的展示中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书站在员工的立场,着重从什么是责任、责任与能力的关系、忠诚、细节、方法、绩效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揭示了“责任胜于能力”这一重要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