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800000010

第10章 《论语》 好学还要善学 (2)

第四章 好学还要善学 (2)

一天,明悟和明心又碰面了,明悟问:“你到哪里去?”明心答:“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明悟听他这样说,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站在那里默默无语。买完了菜,他回到寺院向师父请教,师父对他说:“下次你碰到他就用同样的话问他,如果他还是那样回答,你就说:‘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明悟听完点头称是,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又遇到明心,他满怀信心地问:“你到哪里去?”没想到这次,明心回答道:“风往哪里去,我往哪里去。”明悟没料到他换了答案,一时语塞,又败下阵来。明悟回到寺院,将对方的回答再次报告给师父听,师父哭笑不得,说:“那你可以反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嘛,这是一个道理啊。”明悟听了以后,暗暗立下决心,明天一定要胜过明心。第三天,他又遇到明心,于是又问道:“你到哪里去?”明心笑了笑,说:“我到集市去。”明悟又一次无言以对。回到寺院,他的师父听了之后,感叹:“举一反三地‘悟’才是真的‘悟’啊。”

看到明悟的故事,读者都会忍不住一笑。的确,举一反三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学会悟,明白了道理,自然就能应对不一样的问题。

罗宝和史迪一同外出。到了客栈,罗宝决定看看书,史迪便来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闲逛,忽然他看到路边有一个老妇人在卖一只玩具猫。

那老妇人告诉他,这只玩具猫是她们家的祖传宝物,因为家里儿子病重,无钱医治,才不得已要将此猫卖掉。

史迪随意地抱起猫,猫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铁铸造的。史迪一眼便发现,那一对猫眼是用珍珠做成的。他为自己的发现狂喜不已,便问老妇人:“这只猫卖多少钱?”

老妇人说:“因为要为儿子医病,所以三个铜板便卖。”

史迪说:“那么我就出一个铜板买这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认为比较合适,就答应了。史迪欣喜若狂地跑回客栈,笑着对正在埋头看书的罗宝说:“我只花了一个铜板,竟然买下了两颗大珍珠,真是不可思议!”

罗宝发现这两个猫眼的确是罕见的大珍珠,便问史迪是怎么回事,史迪把自己买猫眼的事情讲给他听。听了史迪的话,罗宝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那位老妇人现在在哪里?”

罗宝按照史迪讲的地址,找到了那位卖猫的老妇人。他对老妇人说:“我要买这只猫。”

老妇人说:“猫眼已经被别人先行买去了,如果你要买,出两个铜板就可以了。”

罗宝付了钱,把猫买了回来。史迪嘲笑他道:“你怎么花两个铜板去买这个没眼珠的猫呢?”

罗宝坐下来把这只猫翻来覆去地看,最后,他向店小二借了一把小刀,用小刀去刮铁猫的一只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金灿灿的黄金。他高兴地大叫道:“史迪,你看,果不出我所料,这猫是纯金的啊!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铸这只猫的主人,一定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漆漆了一遍,就如同一只铁猫了。”见此情景,史迪后悔莫及。

罗宝笑道:“你虽然能发现猫眼是珍珠,但你却缺乏一种思维的联想,分析和判断事情还不全面。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眼既然是珍珠做成的,那么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只有养成举一反三、深入思考的习惯,才会激发出智慧,才会更幸运。创造性思维是大脑思维活动的高级活动,是智慧的升华,是大脑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态。如果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运用这样的思维联想方式,那么知识和财富的宝库将会在不经意间向我们打开。

成熟的稻子懂得低头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做学问就像是在追赶难以赶上的东西,得到了又害怕失去。

一个人真正用心做学问,就会像孔子说的那样,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充实,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就好像去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总有很多知识是你没有学到的,所以做学问不要骄傲自满。

一名徒弟跟着一位名师学习技艺。几年之后,徒弟觉得自己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足以自立门户,因此收拾好行囊,准备和大师辞别。

大师得知徒弟的打算后,问道:“你确定你已经学成了,不需要再学习了吗?”

徒弟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自豪地说:“我这里已经装满了,再也装不下了。”

“哦,是吗?”大师随即拿出一只大碗放在桌上,命徒弟把这只碗装满石头,直到石头在碗中堆出一座小山后,大师问徒弟:“你觉得这只碗装满了吗?”

“满了。”徒弟很快地回答。大师于是从屋外抓起一把沙子,撒入石头的细缝里,然后问:“那么现在呢,满了吗?”

徒弟考虑了一会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满了。”大师取了案头上的香灰,倒入那看似再也装不下的碗中,看了看徒弟,然后轻声问:“你觉得它真的满了吗?”

“真的满了。”徒弟回答道。

大师没有说什么,只拿起了桌上的茶壶,慢慢地把茶水倒入碗中,而水竟然一滴也没有溢出来。徒弟看到这里,总算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赶紧跪地认错,诚心诚意地请求大师再次收自己为徒。

大师告诉弟子要知道不足之处,年轻人总是很容易自满,其实需要进步的空间,犹如大师的那只大碗一样,还有很多。但是有人常常会忍不住炫耀自己的才华。20世纪中国作家和文化先驱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有过这样一件逸事:

一次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先生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为了表示自己的内行,伯希和向蔡先生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以及墨色、印章如何等。林语堂注意观察蔡先生的表情,他不表示赞同和反对意见,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后来伯希和若有所悟,闭口不言,面有惧色,大概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他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出了丑自己还不知道呢!林语堂后来在谈到这件事时感叹说:“这是中国人的涵养,反映外国人卖弄的一幅绝妙图画。”稻子还未灌浆的时候,总是一幅仰天而立,目空一切的姿态,但真正丰满的稻穗,却总是谦虚地低头向着大地。人也是如此,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是“无知”的,反而更加虚心好学。

波兰著名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3岁时学琴,4岁登台演奏,直到95岁未曾间断过对艺术的追求。因为他深知学无止境,艺术无止境,不间断的创作会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也增加其本身的魅力。无知是黑暗,人类文明的过程就是照亮黑暗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的头顶也有一层无知的黑暗,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而我们才刚开始点燃智慧的灯光,稍微看到了一点知识的世界,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是大学问家了,也千万不要以为无知就很羞耻,只要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虚心地学习,就不会犯下一直无知的错误。

以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话来作为小结:“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虚,所以空心的稻穗总是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稻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将学问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表现吗?

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是在说,学习要经常复习,要迎接远方来的朋友,要大肚能容。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则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一个人求学问就是为了经世致用,即使刚开始时有人不了解,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去做,这样才能学得真学问。

什么是“经世致用”?意思就是,要把学习与自己生活的社会中存在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学习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清末,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世致用之学,再度兴起。魏源、龚自珍以及稍后的康有为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们借经书的“微言大义”来发挥自己社会改革的主张,对警醒国人,号召救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在读书的时候,就特别注重“经世致用”,将书上的学问运用到他学官做人当中。兵书上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就十分注重筹饷工作。因此,湘军的饷银是当时最高的。如此一来,士兵自然愿意加入曾国藩的队伍。兵书上说治军要“上下同心”,曾国藩就注重对士兵们信念的培养,他把“湘军”打造成了一支上下齐心的军队。

曾国藩的手下大多是流落民间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得到了曾国藩不遗余力的提拔和重用,因此,形成了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湘军”政治集团。曾国藩成为“湘军”政治集团的事业领袖和思想领袖。

曾国藩读论语,就用论语的思想来指导自己为人处世的,那么现在,我们学习知识也不能只啃书本,学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如果学问不能用来指导自己,我们就没有任何改变,没有丝毫的进步,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现在有不少青少年在学习时都会问:“我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干什么?难道是为了考试?”的确,考试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是,学习还有着更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去实践。

“致用”是一个方面,我们也不要忽视了“经世”这一层。“经世”就是说要考察生活的社会,知道社会的问题,同时也要在社会中去寻找知识。

伯乐一心想将相马术传给自己的儿子,以免这门学问失传。可惜他的儿子不肯认真学习,伯乐将记录着自己几十年相马经验的笔记交给他,希望他可以通过学习笔记来学会相马。结果他的儿子就出门寻找千里马,走着走着,在路边见到了一只癞蛤蟆,他想:按笔记里所说,千里马的头骨清瘦、眼睛有神、跳跃有力。好极了!我找到千里马了!原来相马这么容易,我比父亲高明多了!

伯乐的儿子有父亲的言传身教,外加相马的笔记,最后却得了个啼笑皆非的结局。我们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多多去商店、街头、公园走一走,这样才能把社会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我们的学习也就更有目的性了。

学习是一件终生的事情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间不知道怎样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说他为人啊,发奋读书读得饭都忘记吃了,学习中快乐得把忧愁都忘记了,读着读着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快老了。

孔子的一生都在学习,他从十五岁立志学习,一直到去世,对知识孜孜以求。孔子认为自己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常常连自己腹中饥饿都没有感觉的人,一旦学问上有所获益,又会快乐得忘记忧愁,连日渐衰老也忘了。孔子的为学精神是永远年轻的,因此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终生不倦地学习,才能时时保持进步的状态,随时都会有新的境界。

中国古代曾有“江郎才尽”的故事,警示人们要有不停学习的精神。

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名字叫做江淹的人的故事。江淹年轻时家境贫寒,好学不倦,诗和文章都写得很好,成为当时负有盛誉的作家。中年为官以后,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的五彩笔在你处多年,请你还给我吧!”江淹听了这话以后,到自己怀中去摸,摸到了五彩笔便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写诗、作文便再也没有优美的句子了。

据史学家考证,江淹确有其人,他的诗文到后来退步是真有其事,但他一落千丈的根本原因不是上面说的那个还五彩笔的传说。他早年家境贫寒,所以学习刻苦,“留情于文章”,而且非常注意向前辈有成就的人学习,“于诗颇加刻画虽天分不优,而人工偏至”。也就是说,他虽缺乏做学问的条件,但是加倍去努力、去钻研。他的成就不是上天的眷顾,而是来自于勤和思,勤奋不怠,好学不倦。

到了后半生,江淹官做大了,名声也大了,认为平生所求皆已具备,功名既立,需及时行乐了。于是由嬉而随,耽于安乐,自我放纵,再也不刻苦求学了。他自己说他性有三短,其中的“体本疲缓,卧不肯起”、“性甚畏动,事绝不行”等说明他已经不再严格要求自己了。他只“望在五亩之宅,半顷之田”,什么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都烟消云散了。后来学疏才浅,诗文退色,“绝无美句”,也是必然的结局。

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有人作出这样的结论:按一个人工作45年计算,他的知识大约只有20%是在学校获得的,而其余的80%是一生的其他时间获得的。因而,我们必须有终生学习的准备。“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少数人的美德,而是社会对每个成员的普遍要求。

学习如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要成为有学问的人,贵在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一点成就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再聪明的人也难免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同类推荐
  • 做人要小心

    做人要小心

    在本书中,我们尽全力为你提供那些应该加倍小心,而又常被忽略的“小心”故事,在细致的评析和点拨中,深入浅出地为你展示一个新的世界。
  • 理想透视

    理想透视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突破平凡:改变命运的9项砺炼

    突破平凡:改变命运的9项砺炼

    成为命运的主人,最佳的激励方式,掌握选择的权利,勇于尝试失败,决不接受“不”,坦然面对嘲笑,敢于争取,拥有百折不挠的心,重新塑造自我。做自我竞争的赢家,从内心改变自我,关心自我成长不断修正自我,挖掘自己的金矿,重新改造你的个性,给自己的人生找准定位,以低姿态获大成就,从小处改变自我。
  • 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以往的成功学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介绍成功的捷径和人的潜能开发上,很多书籍尽管曾给人以极大的鼓舞,然而从未有一本书对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五种起起关键作用的本能力量进行过阐述,事实上个体拥有的个性、性绪、动机、兴趣、意志这五种超凡的力量,才是人能够获得成功的第一推动力。只有这五种力量诱发的热情、智慧以及心理承受力才是成功者最深刻最可靠的保证。没有对成功动力全貌的认识、成功学对人们的帮助就非常有限,因此所介绍的训练方法也是要大打折扣。
  • 失落的成功经典: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生法则

    失落的成功经典: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生法则

    本书是一部永恒的励志经典书,也是一部成就梦想的成功秘笈。书中用通俗质朴的语言为读者揭秘成功者需具备的几种特质,其中包括:不放弃、靠自己、有坚定的信念、拥有积极的心态、使用正确的语言、相信直觉和奇迹、淡然处世、为致富做准备……只要有了上述积极心态和信念,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您招手!
热门推荐
  • 邪魅女撞上桃花运

    邪魅女撞上桃花运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一个发生在校园爱恨情仇的故事。
  • 美人制造之风云再起

    美人制造之风云再起

    画皮师的换脸之术,换的到底是一张脸还是一颗人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花开两面生,人在佛魔间。一场场换脸旅程,多少爱恨刻骨纠缠。引出多少场唏嘘往事。
  • 末日大烟枪

    末日大烟枪

    日本鬼子乡下种大烟,城里开烟馆,流毒天下;刺刀和烟枪一起对着中华民族,百万吸食者的血汗被榨干,生命遭剥夺。本书首次披露了日本鬼子用大烟毒害中国人民的惊世内幕,并对日本帝国主义用大烟掠夺民财、筹措“战时资金”的丑行进行了历史性叙述。此是杀人真利器,不名烟袋故名枪。——《咏烟枪》
  • 九幽天帝

    九幽天帝

    【火爆玄幻】为夺有望冲击神境至宝万物之源,一代强者九幽大帝陨落,重生为一名叫石枫的少年。且看石枫如何凭借苏醒的前世记忆,扼杀各方天才,夺天地造化,踏着累累白骨,回归大帝之位!创了个书友群:14865773。
  • 网游之白帝无双

    网游之白帝无双

    24XX年,数百年的完善,虚拟世界应用愈发成熟,逐渐成为了人类的第二世界,社交,工作,学习日常之余都可以在其中得到休眠式的继续。虚拟游戏,作为虚拟世界的衍生体,则获得更为成功的发展,在联邦政府大力支持与推动之下,游戏一季一季的诞生,更迭,群星在其中碰撞,轮回。叶苍,一个腹黑的学院城大二差生,测验小组所属T-105,疑似白化病治愈的外表下却有着太多的谜,于《新纪元·信仰》这一季中踏上了职业玩家道路,全能游侠,黑暗料理,恶劣性格,天之手,一扇通往‘传奇’的大门被他缓缓推开。“其实``比起游戏,我还是比较喜欢烹饪和看肥皂剧```”-------《白帝语录》PS(精简版:这就是讲诉的一群逗比走上超神超鬼之路的故事)
  •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如今,理财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理财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益处和价值? 大部分人在谈到理财的时候都是说要通过理财来为他的钱保值增值,理财确实有这样的作用,但这只是理财带来的表面效应,人们对理财带给我们的益处和价值还并不完全了解。经济发展迎来“理财时代”,理财能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带来舒适安全的生活。理财二字似乎还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是低风险的,而投资或投机都是高风险的,实际上,在中国当前浓烈的投机氛围之下,理财二字几乎与金融投资或投机同义。本书即花费大量笔墨给大家描绘了投资理财的种种方式方法,希冀每个小细节都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 奈何重生:不愿为妃

    奈何重生:不愿为妃

    作为穿越人,从一开始她就告诉自己<br/>珍爱生命,远离宫廷,玩不起的就不要玩<br/>可是她忘了墨菲定律说<br/>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br/>其实墨菲还告诉我们,你往往找到的,并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nbsp;&nbsp;
  • 争婚

    争婚

    闽家兄弟反目,关她什么事?为什么她要被骂是祸水?如果早知道那天会遇到闽家熠,周沫死也不会替人去军区演出。一见误终身,已经谈婚论嫁的男友提出分手。早就放弃她的周家又接她回去,没问她一句婚事就已经安排好了。“我答应。”她反抗得了吗?闽家和周家紧紧攥住了她的软肋。【片段一】周沫穿着洁白的婚纱安静的等着即将成为她丈夫的闽家大少闽家曋,然而遍体鳞伤的闵二少闽家熠捷足先登,冲上台先一步将戒指套进她手指:“沫沫,我们结婚了。”“你…”周沫惊讶的望着面前这个本该是她小叔的人,完全不明状况。【片段二】“我知道你委屈,本来这婚就是我抢来的,周沫,你心里一直记恨着我吧。”“我没有…”“你走吧,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这个家,不要也罢,我马上就回队里。”拉着行李箱站在门口的周沫进退两难,最终妥协,给剧组导演打电话说家里临时有事,不能参加去沈阳的话剧演出。而此时另一边的男人眼底得逞的笑意一闪而过。【片段三】夜里,粗粝的大掌直往周沫衣服里钻,周沫猛地弹起来怒喝:“闽家熠,你说过不会强迫我的!”男人面色为难:“我没强迫你,我是在强迫我自己…”“你,无耻!”“对,我就是强迫自己无耻…沫沫,我来了…”很快,安静的房内上演着一场激烈的饿狼扑羊的精彩大戏。
  • 你的孤独,比这个世界更动人

    你的孤独,比这个世界更动人

    本书讲述了这样一群真实生动的人,他们无根无底,他们谁也靠不上,他们迎着风向前走,他们在那个本不属于他们的地方挤出一块自己的领地。成了,他们会开心,不成,也没什么,人生还有其他的东西,不是吗?抬头望去,那颗星依旧高挂在无边的夜空。你的孤独,远比你想象中精彩,也比这个世界更动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