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塑造自己独特的人格,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显现非凡的气质与魅力,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一步。不论对于择业还是生存,成熟的人格都起着重要作用。
勇于负责,机会就会更多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
许多年以前,伦敦住着一个小孩,自幼贫病交加,无依无靠,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环境虽苦,志气却不短。早就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他,常常贪婪地伫立在书橱前,不住地摸着衣兜里仅有的买面包用的几个先令。为了买书,他不得不挨饿。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他在书店的玻璃书橱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隔着玻璃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读完才走。翌日晨,他又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书橱前,奇怪,那本书又往后翻开了两页!他又一气读完了。他是多么想把它买下来呀,可是书价太高了。第三天,奇迹又出现了:书页又按顺序向后翻开了两页,他又站在那儿读了起来。就这样,那本书每天往后翻开两页,他每天来读,直到把全书读完。这天,书店里一位慈祥的老人抚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可以随时来这个书店,任意翻阅所有的书籍,但不必付钱。”
日月如梭,这个少年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记者,并成为英国一家晚报的主编。
之所以自学成功,是因为他酷读善学,也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极富有责任感的人。善良的老人倾注给他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温存怜悯,爱护关怀,鼓舞鞭策。他向身处困境的少年人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引导他步入知识的世界,为他后来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为世人所尊敬的作家而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对生活的热爱,对人们、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会使一个人认识到自己身负的使命以及应该去承担的责任,从而努力对社会作出贡献。
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要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这种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员工,他们在谈到自己的公司时,使用的代名词通常都是“他们”而不是“我们”,诸如“他们业务部”“他们财务部”之类,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员工至少没有一种“我们就是整个机构”的认同感。
责任感是不容易获得的,原因就在于它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但是最基本的是做事成熟,无论多小的事,都能够比以往任何人做得都好。比如说,到了该起床上班的时间了,可外面阴冷,还下着雨,而被窝里又那么舒服,你还未清醒的责任感让你在床上多躺了两分钟,可你一定要问问自己,你尽到职责了吗?还没有……除非你的责任感真的没有发芽,你才会欺骗自己。对自己的慈悲就是对责任的侵害,我们必须战胜自己。
诚实为你赢得最好的口碑
做一个诚实的人真的很重要,人们会认为你值得信赖,人们会更多地依赖你。换句话说,你会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声誉,而这种声誉又会为你带来许多朋友和重要的合作伙伴。大概没有人不愿意同诚实的人打交道,这对你的个人成长及发展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阿尤布?甘曾说:“信用就像细细的绳子,一旦断了线,再想接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般的经营者都是以正当、直率的手段经营公司,提高效益的。但确实也有不那么正直的人,有的人认为“名誉不如财富重要”,他们高举的标语是和前者相反的。然而,世界不会宽阔得能让企业界无节操的人长期藏身,因此不能受其影响而将自己的信用置于险境。
洛克菲勒曾说:“最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问我:‘在商界生存最重要一点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答道:‘是诚信。’我认为,具有诚实的人格的人,就是有道德且品质高尚的人。也就是说,他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正直、坦率的。在企业界,具备这种品质是长期成功的保证。我想提醒你,不要把诚实说成是一种白送的礼物或最贵重的优点之一,而要把它看成是生命力。这是带来长期性成功的真正的‘生命气息’。的确有相当多的人不想诚实地进行商品交易(根本不考虑诚信的基本功用),而且那种人看来似乎多数都是每次背叛别人后就逃之夭夭。可是根据我的经验,你很快就会明白,那些人不可能会永远这样混下去。在企业界,没有比欺诈和违反道德伦理的商品交易的消息传得更快的了。而且这种消息一旦传开,销售量的下降一般能说明这种状况所带来的后果。”
信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于职场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当自己不是欺骗对方,而是设法战胜对方,诚实地去迎接对方的挑战时,一定感到精神焕发,这就是守信用。要想加强你的公司的信誉,让别人评价说这是一家可靠的公司,就不要忘记你本身和在你手下工作的职员的诚实。
诚实和慈悲心同样,不正直多半是由家庭开始的。最初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人是父母,不是别人。有很多父母一般出于对孩子的一片好心,多数采取“正直”的教育方针。但遗憾的是,行动——父母示范的榜样对孩子恐怕有十倍的说服力。如果你以各种方式表现出奸诈的行为——如在餐馆结账时,服务员少算了钱就高兴,这样怎么教孩子正直也是白费功夫。有许多父母由于自己本身的行为,不知不觉地以细微的方式教给了幼小的孩子怎样撒谎、骗人。这种行为所带来的恶果,常常在孩子长大后以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
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说过:“我在寻找正直的人。”爱尔兰哲学家乔治?伯克利也说过:“诚信是人人都高举的标语,但实践的人是很少的。”诚信也许确实是极少数人所拥有的财富。正如在企业界,信誉是奸诈的人不管赚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他们无法体验赢得它的乐趣。随便干坏事的人无论做得多么隐蔽,警官早晚都会敲他们的门。
你希望别人了解你有多少能力吗?你希望对方知道你有多少资产吗?这都是无聊的念头。只要你有良好的品格、良好的信用,随时都可以得到别人的关注,人格是最有效的自荐书。
人格伟大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个有百万家产的大富豪,见到一个名誉优良的人,就如矮人见了巨人一般;一个以邪术发了财的人,遇见一个刚正不阿的穷人,一定会显得很窘迫;一个人应该了解人格的重要性和它的伟大价值,否则真是一种无形的损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原则,意思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这条原则被认为是道德的底线和黄金律,被认为是做人的起码标准。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远古时代,天地茫茫,人民饱受大水浸泡之苦。这时候大禹挺身而出,率领群众经过多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但是偏偏就有人对大禹不服气,这个人叫白圭。他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的时候就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堤岸筑好,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听后对他说:“你这不是损人利己吗?治水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除水灾,救黎民。如果为了救一个地方的人民而损害另一个地方的人民,结果等于零。这就好比说你家着火了,你不去扑火,反而赶紧把着火的东西一股脑儿扔到隔壁人家去,这能算救火吗?”
其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我们现在常说的“换位思考”的概念相仿,都是一种为人着想的理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于各种原因,与人意见不合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不加注意,就可能引发冲突。每当这时,我们说话前就需要先想一下:如果别人这么说自己,自己感觉会怎样?这样想一下,有些说来伤人的话自然就不会脱口而出了。
许多的时候,尊重别人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原则。尊重是相互的,如果一味地考虑别人的感觉,放弃自己做事的原则,那也是大错而特错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原则,必须是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符合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并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的。一个人不能只为了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做违背法律或有损公共利益的事情。
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有其相对性。那么我们再反过来讲,己所欲的就能施于人吗?其实,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世间万物,各有其性,人也如此,你喜欢的,并不一定别人也喜欢。如果自己想当然地怀着一颗所谓的好心,将自己认为的最为快乐的事情强行推于别人,那也同样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不可收拾。
人类文明已有几千年,其间人们的好多观念都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有了新的寓意,古老的文化也时时刻刻受到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冲击。因此,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也要辩证地看待,不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己所欲也不要强施于人。
戒除傲慢,谦虚使人进步
自古以来,谦虚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谦虚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广泛的认同度和认知度。“满招损,谦受益”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早在《尚书》中已经有了,以后历代引用不辍,一直到今天,还经常挂在人们嘴边,成了一个真理。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声名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谦虚的人大都虚怀若谷,彬彬有礼;而傲慢的人往往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谦虚的人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而傲慢的人让人反感。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画得一手好画。他向著名画家齐白石大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京剧名角而自傲。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个人家中做客。齐白石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了,主人热情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忽然,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齐白石,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齐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并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他特意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梅兰芳不仅拜著名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有一次他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娇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因为一旦骄傲,若不改正,将会祸端骤起,于己不利。
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带着对梁、燕、契丹的遗恨而死。临终前,李克用留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嘱其复仇。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出征时将三支箭装入锦囊,凯旋后则祭祀在祖庙,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在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打败契丹。“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是当后来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纵情声色,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三五年后就祸端骤起,他最后被乱箭射死。
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么多的伟大人物。但谦虚太过,则容易被人误解为虚伪。
马东是一名大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总是表现得很谦虚。
当受到老师表扬时,他总是说,我差得还很远。当同学夸奖他时,他会说,本人愚蠢透顶,傻瓜一个。当他有问题请教别人时,他会说,麻烦您,请多多指教。别人有了成绩,他总是好好地赞赏一番。他有了成绩,从不在别人面前提起。
可以说,马东的腰经常都是呈弓字形的。当他见到班长就全力把腰弓下来,也就是常说的点头哈腰,以此表示对班长的“尊重”。
可是后来他发现,同学们不但没有因此而夸奖他,反而离他越来越远了。因为他的过分谦虚让大家觉得他很虚伪,总是用缺乏人情味的“谦虚”拒人于千里之外。
谦虚与虚伪不同,谦虚是内在的、真挚的,虚伪是外在的、口头的。谦虚是一个人正确对待自己,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而不是矫揉造作。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说自己不如人,却又时时处处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别人稍不如己意就哭哭闹闹,这不是谦虚,而是地道的虚伪。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真正的谦虚是对虚荣心进行反思后的产物,是一种内心谦和、外表柔顺的精神和行为,是一种有了功名仍然保持低调,不断学习和上进的高尚品质!
豁达大度才是真正的睿智
人只要活在社会群体当中,就要时刻与他人交往。在处世哲学中有一对矛盾的概念,那就是大度和小气。大度不同于小气,大度是一种胸怀的坦荡,无私无畏,也是一种行为的无拘无束,更是一种心灵境界的无尘无染。
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廉颇与蔺相如的不同行为传递着这样一个事实:在顾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大度能化干戈为玉帛。蔺相如所承受的委屈,所表现出的忍让,是一种别样的宽容和豁达,也正是他的忍与让,避免了朝廷重臣间的倾轧,确保了国家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