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31

第31章 老故事,新想法 (3)

第六章 老故事,新想法 (3)

汉时有贾谊,被文帝放为长沙王太传。后来再见到文帝,两人促膝长谈到深夜。文帝说自己许久没有见到贾谊了,以为已经超过他了,但是今日一见,才知道自己远不如贾谊。后来贾谊成为梁王的太傅,梁王出猎时坠马而死,贾生因为内疚自己未尽师之道,也含恨而卒了。此后,文、景以下的很多大政方针,多出自贾谊的原议,贾谊对汉朝的影响,在他死后才表现出来。

汉代还有董仲舒、公孙弘。此后可称为士人的还有东汉严光、三国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陶渊明……下至唐太宗,在他未登极之前,已先有十八学士这样的士人集团。这些人物,都是鲜活的士人代表。

如果说要将政治人物作为社会上尽善尽美至高无上的人生标准,那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而我们的传统社会中有士,就让人民在安身立命的时候,多了一重偶像选择,为人则另有更高标准、更高境界。就连政治人物,也要向着士的这种境界和标准来看齐,这就是士人存在的价值。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中国的士统,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成就,而非物质上的满足。士人在历史上成为追求精神高度的骑士,中国的士统也就是一种道统。士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宗教。“君子群而不党。”“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士也不是一种党派。划分士人的,就在于是否有修齐治平之道。

对我们来说,只有存在士人,才是一个完备的社会,或者说只有士人敢于说话,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士人的存在,是我们对道德不懈追求的象征。这一点,正是我们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的关键。

历史注脚:

多士之宋

在中国历史中,士人最多产的时代要数宋代。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士人,有王安石和司马光。王安石属于理想派,想要在宋神宗的身上找到唐虞三代之君的精神;而司马光属于经验派,仅求宋朝政治气象能赶得上汉、唐就足矣。最后,理想像现实屈服了。当时的新旧党争,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宋代还有周敦颐、朱熹这样的士人,成为影响后世的大学问家。

名士嵇康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士。嵇康原本与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但是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翻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于是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这时司马昭想要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是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嵇康从容赴死,临刑前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古人的时间观念写在路上

如果说世界上最有时间观念的是哪一国的人,肯定轮不到我们中国人头上。中国人似乎向来就不讲究时间观念,干什么事情都是马马虎虎,像鲁迅说得那样,“差不多”就行。和被称为“钟表的奴隶”美国人不一样,我们习惯看着太阳算小时,看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来算一个月的朔望,看着草木枯荣而知春秋。农业社会的根让中国人讲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绝不会在日程表上划得密密麻麻,而会留下十五分钟的时间休息一下,和朋友聊聊天之类。如果说工业社会的时间是靠钟表来计算的,我们古老的农业社会的时间就要靠大自然来计算。而这种计算方式,可能与西方不同。

其实中国也并非没有时间观念,二十四节气中明明白白写着“芒种”、“谷雨”,这些节气的背后都有应时而作的意义。与其将时间交给钟表,不如把时间交给一套完善的体制。在这个体制之类,中国人是有时间观念的。

例如钱穆说,从古代的通讯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时间观念。中国地方大,古代的交通完全靠驿骑,要传达一个政令是很不容易的。古代的驿路相当于国道,可通全国,到处都有站,当时则叫做“亭”。唐代首都在长安,若要发一份公文到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或者到杭州、福州,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加上我们常认为古人也没有时间概念,路上也会赏花饮酒,这样岂不是无法办公,但历史上很少记载有因为文件没有传到而耽误了很多事情的。

当时公文,也分缓急等次,好像现在的信件分为平信和快递一样。当时递送公文主要靠马匹。某种公文在一个时辰里马该跑多少路,都有一定的规定。从这一站到那一站,快的多少时,慢的多少时,都规定好了。每站都有守站的人,送公事的到达了,守站的把吃的喝的都预备好,邮递员吃饱喝够,稍稍休息,再换一匹预先喂好了的马,继续赶路。第一天到什么地方歇,第二天到什么地方歇,也都有限定。因此几天内,如限赶到,是没有问题的。

每天,尚书六部都有公文要发往各地,一匹马来,一匹马去,络绎不绝。现在的火车轮船,有时还误点,古时驿骑误点,也是寻常事。但也总得多少照规定时限到达。否则,政事就会乱,国家就会垮台。

从理论来说,空间越大,时间越紧要。如果说中国人没有无时间观念,又怎么能统治管理偌大的国家呢。只是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不在于多少分多少秒,而在于办成了多少事情。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也是一种节约时间的方式,如唐代的邮政体制。

但是体制太强大,又会反过来耽误时间。曾有人戏谑到,如果一个外国人想到中国来开发房地产,肯定是不行的。光是盖公章,就能叫他跑断了腿。我们办事情要讲究一个手续,手续办齐了才算正式合法合理,而我们的部门又太多,在办手续的过程中,就又浪费了很多时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古人更看重一套规矩。古代在礼仪上,将各种细节都规定得死死的,穿什么样的衣服,拿什么样的礼器,诸如此类,以保证一套仪式的完整和庄严。包括我们中国人说话,客套时候上句与下句之间,都讲一个套路,来传达自己的情意。可以说比起时间,我们更看重像邮路那样的一套体系,生活在这种体系之中的人,才会得到安全感。

历史注脚:

皇帝也要守时

古代皇帝要上朝,起床要赶在黎明前,保证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散朝,大家各归各位开始办公。这是历代定下的规矩,要想成为明君就要适应这种规矩。唐太宗、宋太祖他们都是按照这种时刻表来上朝的,后来朱元璋称帝之后,也没有破坏这样的规矩。

古代计时器

中国古代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艺术是中国人的宗教

提到中国的宗教信仰情况,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官方有一套说法,民间也各有说法。有的认为我们信仰儒家,但是有的又说儒家不能算作宗教;有的认为我们信仰佛教、道教,也有的认为中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从玉皇大帝到太上老君,从土地爷到灶王爷,几乎遍地是“神”。结果,中国成了一个无神论的国度,所谓“拜神如神在,不拜也不怪”,在宗教上,我们自己把握,有相当大的自由。

外国宗教传到我国,最早的是印度的佛教,一开始有一股热潮,“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形容的晚唐佛教盛行的景象。但是到了宋朝,宗教便渐渐又趋于平淡了。

钱穆认为,我国从宋代开始宗教不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宋以后的中国,平民教育越来越到位。而魏晋南北朝时代,教育限于门第,当时只有达官贵人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机会,普通百姓人家如要读书,往往到寺院或庙宇里。宋以后,教育普及,书院大兴,不必再跑进寺院庙宇里去读书,宗教的魔力也就自然减少了。而且,平民化的教育也让普通人懂得吟诗作赋,欣赏艺术。

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艺术文学,可以替代宗教的功用。宗教主要是让人有心理情感上的寄托,得到抚慰。而宋代的文学也有这样的功效。

宋以后的文学艺术,已经平民化了,从规格严整的唐诗到随性活泼的宋词,是一个大雅到大俗,又从大俗到大雅的过程。每一个平民家庭的厅堂墙壁上,总会挂有几幅字画,上面写着几句诗,或画上几根竹,几只鸟雀,幽雅淡泊。当你沉默欣赏的时候,心中自然会感觉到轻松愉快。人生苦痛与不得意,也能稍事缓解。甚至家庭日常使用的一只茶杯或一把茶壶,上边总有几笔画,几句诗。晚上卧床的枕头,也往往会绣有诗画。再说到房屋建筑,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只要经济上稍稍过得去的家庭,他们在院子里,往往留有一块空地,栽几根竹子,凿一个小池,池里栽几株荷花,或者养几条金鱼。

像这样的生活,处处尽是艺术,尽是文学。单纯、淡泊、和平、安静,让人在沉默中去体味,感受怡然自得。身处亭台楼阁之间,可以自遣自适。日常家庭生活的文学艺术化,在宋以后,已不是贵族生活才如此,而是一般的平民生活,大体都能向此上进。

钱穆的这种分析,有一定的理想成分在其中,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宋代的平民“追星”的风气却是不亚于今天,而他们所追的明星,正是如苏东坡、司马光这样的大文学家、艺术家。

据史料记载。苏东坡在当时就极受欢迎。他写得一笔好字,人人都喜欢向他讨墨宝收藏。直到今天,苏东坡随手写的题跋,还存有六百多件。据说有一回,苏东坡的帽子被风吹歪了,他走在街上浑然不觉。被行人看到后,大家竞相将帽子斜戴,效仿大文豪。而司马光在当时也很有声望,除了他六岁砸缸那件事,人们还知道他是一个能吃苦写书的人。有一次,司马光去拜访一个朋友。那个朋友的四邻街坊听说司马光要来,都争着要进门一睹大家的风采。结果,那位朋友的房梁都被挤坏了。

民间追星的风气,也可以看作是大家对风雅的积极追求。所谓上行下效,宋代也出了一个两千年三百多位皇帝当中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皇帝,那就是宋徽宗赵佶。

沉溺于艺术当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和意境,也与中国对道德的注重有关。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九伦十义,这些在蒙学《三字经》当中就已经出现。而在《三字经》出现之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也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思想,讲忠孝、仁义、廉耻、节操,这些好像一条条的道德绳子,把每个人缚得紧紧的。中国人的人生可说是道德的人生。

正因中国社会偏重道德这一面,诗文字画就成了平衡这种道德束缚。“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般文学艺术,使你能暂时抛开一切责任,重回到幽闲的心情,好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情景,安闲从容地在欣赏着大自然。中国的艺术、文学,和中国的道德人生调和起来,便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中庸》上曾说:“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西方的现代文明,主要在科学上,但他们的科学只求尽物性。中国自春秋战国到汉、唐、宋、明各代,可说是注重求尽人之性。钱穆说中国文化是艺术性的,而西方则是科学性的。就连中医,也偏艺术性,从人身生理学上发明演进。而西方医学,则从人体物理学上发明演进。

我们的四大发明,都侧重在艺术上的运用,火药用作烟花,造纸印刷用以传承诗文,指南针用作研究阴阳五行,艺术最终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说到底,我们还是讲求享受现实的人生的,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历史注脚:

艺术之宋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大力倡导文治而抑制武功,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的风气,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四君子

明代画家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梅兰竹菊从此被称为“四君”,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到宋代更为盛行。四君子的图像多以窗花、屏风、扇叶、彩绘等形式出现,各种形式的四君子图案纹样,一直流传到现在。

同类推荐
  • 石话实说

    石话实说

    “告诉您最想知道的石家庄一百个故事”,一直是我们的愿望,随着大型系列文化节目《石话实说》的播出和结集出版,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三十万年前,石家庄人的先祖就在太行山下、滹沱河畔点燃文明火种,直到今天,演进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繁华都市。这条波澜壮阔、星光璀璨的历史长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全景记述这亘古的传奇是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当朝太子最喜欢在别人问起他宫中生存法则的时候,兴致提笔,写下四字:“言多必失”。众人扶额:殿下啊你本来就是个哑巴这样自嘲真的好吗……?=..=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 卫氏风云

    卫氏风云

    汉武帝末年,虽然不再波澜壮阔,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大将军卫青的逝世,皇后卫子夫的失宠,曾经风光无限的卫家已经风光不再。卫风,长公主最溺爱的幼子,卫青寄托了最大希望而又最不放心的儿子,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思怪想,懵懵懂懂的闯入了这个充斥着阴谋与阳谋、卑鄙与高尚并存的世界。他是将卫氏推向败亡的深渊,还是重铸卫氏的辉煌?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的男友是猫妖

    我的男友是猫妖

    陶七七这辈子做过的最大善事就是在某个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从恶犬的嘴下救下一只白猫。可是,她真心想仰天长啸了!是哪个该杀千刀的说好人有好报的?她除了平时犯2,偶尔八卦,做事偷懒,好歹还是一个好姑娘啊,为毛难得大发的善心竟然会招来一一只腹黑无良的绝色猫妖?!
  • 腹黑爹地不好惹

    腹黑爹地不好惹

    他在她身边三年,笼络她的心,却只为复仇;她是杀手榜上冷血无情的金牌杀手,却因为眷恋他的温柔,而情不自禁的陷入了他的陷阱,跌入万丈深渊。两人的情仇,两代的恩怨,究竟谁对谁错?七年后,H组织总部,一个小屁孩拿着电话,翘着个二郎腿,“嗨,爹地,别来无恙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幻世龙族

    幻世龙族

    星光灿烂,风儿轻轻,我们站在巴拉坦的大道上,想起那时沐浴着祭司的洗礼,一起吟唱龙族的咒语,我喜欢每个晚上等待着边境胜利的喜悦,喜欢数着我们龙族的兄弟,如今的我只能回忆着那美丽的画面绽放在大脑里,等待着这个巨龙养好翅膀的伤,重新整装上阵,龙翔万里!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雾满拦江PK当年明月?谁是幽默讲史第一人?读者自有公论!清朝多少事,都付笔谈中,让你笑得肚子疼的清史读本:《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讲述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大清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九天剑神

    九天剑神

    ps:已有百万完本作品《醉掌玄图》,却出现意外,从此踏入了另一个世界。也是自此开始,亲们放心收藏本书…,本以为能温馨美满,高考在即。寒窗苦读,高考功成,逆世而修。薛凌用经历与鲜血,闯荡九天,薛凌却遇到魂妖袭击,颠覆了认知和思想等级划分:奠基、蕴莲、凝神、通灵、龙门、证道、万象、问鼎…
  • 校花之最强高手

    校花之最强高手

    穷小子误入校园被校花灌醉,一觉醒来,他竟然发现体内住着一群魔鬼,从此他纵意花丛无人能及,灭神杀魔无人能挡,穿梭在几个世界的他,不知道欠下了多少风流债……新书《最强军魂》求支持
  • 穿越之魅惑相公

    穿越之魅惑相公

    本文原名《穿越之迷惑众相公》推荐小竹的新文:《重生之暗夜尤物》咱也赶个潮流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竟然让我嫁人,好吧!嫁人就嫁人!!对方竟是个断袖王爷,断袖就断袖吧!!额认了!人家爱的还是当今丞相,人家俩人你侬我侬!!看得我这个酸啊!!!不整的你们劳燕分飞,我就不是洛筱晨!!“晨晨,你是我的女人,不准你看除了我以外的人一眼”“洛筱晨,你敢踏出这个门试试,本王打断你的腿”上帝啊!这俩人不是断袖吗?干啥追着额不放?泪奔……“晨儿,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依然爱你”大庄主您别闹了!!小女子承受不起啊!!“朕是你的天,如你再反抗,朕就……”皇上,额承认第一次见面就给了您一个过肩摔,但额…也不是故意的呀!“我不管别人怎样想,我就是爱你”额的亲亲大哥呀,小姐我可不要搞兄妹恋啊!!“哦?洛筱晨是吗?你还真是祸水”魔教大哥,不要在柔我的脸了,额怕了你了,您饶了我吧!
  • 异世之欲血修罗

    异世之欲血修罗

    帝王将相,终有一死,有些人修道,是为求脱离生老病死,长生不灭。<br/>千乘铁骑,敌不过天威,有些人修道,是为追求超越旁人的力量。睥睨天下.<br/>天地玄妙,星辰浩瀚,有些人修道,是为追寻本源,参透宇宙奥妙。超脱三界六道.<br/>&nbsp;&nbsp;天地之间,肉身的结构,神通的奥秘,逍遥自在的长生者,傲世苍生的永生者,睥睨天下的祖神,超脱三界六道的不灭者!<br/>&nbsp;&nbsp;一个卑微的生灵,怎么样一步步炼就不灭之体?<br/>&nbsp;&nbsp;人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神界的争斗,尽在《异世之欲血修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恋人在身边

    恋人在身边

    夏夜的雨来得又急又猛。滚滚雷声爆裂着粉红色的电光,划开幽暗的夜。窗内的空气燠热又压抑,潮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清瑾长眉斜挑,薄薄的唇喑哑地吐出残忍的话,“从我来到这个世间,第一眼看见你,这一切便已经在劫难逃!”============================================【某苏的VIP读者群:134237135,亲们敲门请提交红袖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