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31

第31章 老故事,新想法 (3)

第六章 老故事,新想法 (3)

汉时有贾谊,被文帝放为长沙王太传。后来再见到文帝,两人促膝长谈到深夜。文帝说自己许久没有见到贾谊了,以为已经超过他了,但是今日一见,才知道自己远不如贾谊。后来贾谊成为梁王的太傅,梁王出猎时坠马而死,贾生因为内疚自己未尽师之道,也含恨而卒了。此后,文、景以下的很多大政方针,多出自贾谊的原议,贾谊对汉朝的影响,在他死后才表现出来。

汉代还有董仲舒、公孙弘。此后可称为士人的还有东汉严光、三国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陶渊明……下至唐太宗,在他未登极之前,已先有十八学士这样的士人集团。这些人物,都是鲜活的士人代表。

如果说要将政治人物作为社会上尽善尽美至高无上的人生标准,那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而我们的传统社会中有士,就让人民在安身立命的时候,多了一重偶像选择,为人则另有更高标准、更高境界。就连政治人物,也要向着士的这种境界和标准来看齐,这就是士人存在的价值。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中国的士统,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成就,而非物质上的满足。士人在历史上成为追求精神高度的骑士,中国的士统也就是一种道统。士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宗教。“君子群而不党。”“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士也不是一种党派。划分士人的,就在于是否有修齐治平之道。

对我们来说,只有存在士人,才是一个完备的社会,或者说只有士人敢于说话,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士人的存在,是我们对道德不懈追求的象征。这一点,正是我们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的关键。

历史注脚:

多士之宋

在中国历史中,士人最多产的时代要数宋代。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士人,有王安石和司马光。王安石属于理想派,想要在宋神宗的身上找到唐虞三代之君的精神;而司马光属于经验派,仅求宋朝政治气象能赶得上汉、唐就足矣。最后,理想像现实屈服了。当时的新旧党争,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宋代还有周敦颐、朱熹这样的士人,成为影响后世的大学问家。

名士嵇康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士。嵇康原本与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但是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翻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于是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这时司马昭想要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是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嵇康从容赴死,临刑前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古人的时间观念写在路上

如果说世界上最有时间观念的是哪一国的人,肯定轮不到我们中国人头上。中国人似乎向来就不讲究时间观念,干什么事情都是马马虎虎,像鲁迅说得那样,“差不多”就行。和被称为“钟表的奴隶”美国人不一样,我们习惯看着太阳算小时,看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来算一个月的朔望,看着草木枯荣而知春秋。农业社会的根让中国人讲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绝不会在日程表上划得密密麻麻,而会留下十五分钟的时间休息一下,和朋友聊聊天之类。如果说工业社会的时间是靠钟表来计算的,我们古老的农业社会的时间就要靠大自然来计算。而这种计算方式,可能与西方不同。

其实中国也并非没有时间观念,二十四节气中明明白白写着“芒种”、“谷雨”,这些节气的背后都有应时而作的意义。与其将时间交给钟表,不如把时间交给一套完善的体制。在这个体制之类,中国人是有时间观念的。

例如钱穆说,从古代的通讯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时间观念。中国地方大,古代的交通完全靠驿骑,要传达一个政令是很不容易的。古代的驿路相当于国道,可通全国,到处都有站,当时则叫做“亭”。唐代首都在长安,若要发一份公文到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或者到杭州、福州,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加上我们常认为古人也没有时间概念,路上也会赏花饮酒,这样岂不是无法办公,但历史上很少记载有因为文件没有传到而耽误了很多事情的。

当时公文,也分缓急等次,好像现在的信件分为平信和快递一样。当时递送公文主要靠马匹。某种公文在一个时辰里马该跑多少路,都有一定的规定。从这一站到那一站,快的多少时,慢的多少时,都规定好了。每站都有守站的人,送公事的到达了,守站的把吃的喝的都预备好,邮递员吃饱喝够,稍稍休息,再换一匹预先喂好了的马,继续赶路。第一天到什么地方歇,第二天到什么地方歇,也都有限定。因此几天内,如限赶到,是没有问题的。

每天,尚书六部都有公文要发往各地,一匹马来,一匹马去,络绎不绝。现在的火车轮船,有时还误点,古时驿骑误点,也是寻常事。但也总得多少照规定时限到达。否则,政事就会乱,国家就会垮台。

从理论来说,空间越大,时间越紧要。如果说中国人没有无时间观念,又怎么能统治管理偌大的国家呢。只是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不在于多少分多少秒,而在于办成了多少事情。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也是一种节约时间的方式,如唐代的邮政体制。

但是体制太强大,又会反过来耽误时间。曾有人戏谑到,如果一个外国人想到中国来开发房地产,肯定是不行的。光是盖公章,就能叫他跑断了腿。我们办事情要讲究一个手续,手续办齐了才算正式合法合理,而我们的部门又太多,在办手续的过程中,就又浪费了很多时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古人更看重一套规矩。古代在礼仪上,将各种细节都规定得死死的,穿什么样的衣服,拿什么样的礼器,诸如此类,以保证一套仪式的完整和庄严。包括我们中国人说话,客套时候上句与下句之间,都讲一个套路,来传达自己的情意。可以说比起时间,我们更看重像邮路那样的一套体系,生活在这种体系之中的人,才会得到安全感。

历史注脚:

皇帝也要守时

古代皇帝要上朝,起床要赶在黎明前,保证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散朝,大家各归各位开始办公。这是历代定下的规矩,要想成为明君就要适应这种规矩。唐太宗、宋太祖他们都是按照这种时刻表来上朝的,后来朱元璋称帝之后,也没有破坏这样的规矩。

古代计时器

中国古代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艺术是中国人的宗教

提到中国的宗教信仰情况,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官方有一套说法,民间也各有说法。有的认为我们信仰儒家,但是有的又说儒家不能算作宗教;有的认为我们信仰佛教、道教,也有的认为中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从玉皇大帝到太上老君,从土地爷到灶王爷,几乎遍地是“神”。结果,中国成了一个无神论的国度,所谓“拜神如神在,不拜也不怪”,在宗教上,我们自己把握,有相当大的自由。

外国宗教传到我国,最早的是印度的佛教,一开始有一股热潮,“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形容的晚唐佛教盛行的景象。但是到了宋朝,宗教便渐渐又趋于平淡了。

钱穆认为,我国从宋代开始宗教不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宋以后的中国,平民教育越来越到位。而魏晋南北朝时代,教育限于门第,当时只有达官贵人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机会,普通百姓人家如要读书,往往到寺院或庙宇里。宋以后,教育普及,书院大兴,不必再跑进寺院庙宇里去读书,宗教的魔力也就自然减少了。而且,平民化的教育也让普通人懂得吟诗作赋,欣赏艺术。

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艺术文学,可以替代宗教的功用。宗教主要是让人有心理情感上的寄托,得到抚慰。而宋代的文学也有这样的功效。

宋以后的文学艺术,已经平民化了,从规格严整的唐诗到随性活泼的宋词,是一个大雅到大俗,又从大俗到大雅的过程。每一个平民家庭的厅堂墙壁上,总会挂有几幅字画,上面写着几句诗,或画上几根竹,几只鸟雀,幽雅淡泊。当你沉默欣赏的时候,心中自然会感觉到轻松愉快。人生苦痛与不得意,也能稍事缓解。甚至家庭日常使用的一只茶杯或一把茶壶,上边总有几笔画,几句诗。晚上卧床的枕头,也往往会绣有诗画。再说到房屋建筑,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只要经济上稍稍过得去的家庭,他们在院子里,往往留有一块空地,栽几根竹子,凿一个小池,池里栽几株荷花,或者养几条金鱼。

像这样的生活,处处尽是艺术,尽是文学。单纯、淡泊、和平、安静,让人在沉默中去体味,感受怡然自得。身处亭台楼阁之间,可以自遣自适。日常家庭生活的文学艺术化,在宋以后,已不是贵族生活才如此,而是一般的平民生活,大体都能向此上进。

钱穆的这种分析,有一定的理想成分在其中,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宋代的平民“追星”的风气却是不亚于今天,而他们所追的明星,正是如苏东坡、司马光这样的大文学家、艺术家。

据史料记载。苏东坡在当时就极受欢迎。他写得一笔好字,人人都喜欢向他讨墨宝收藏。直到今天,苏东坡随手写的题跋,还存有六百多件。据说有一回,苏东坡的帽子被风吹歪了,他走在街上浑然不觉。被行人看到后,大家竞相将帽子斜戴,效仿大文豪。而司马光在当时也很有声望,除了他六岁砸缸那件事,人们还知道他是一个能吃苦写书的人。有一次,司马光去拜访一个朋友。那个朋友的四邻街坊听说司马光要来,都争着要进门一睹大家的风采。结果,那位朋友的房梁都被挤坏了。

民间追星的风气,也可以看作是大家对风雅的积极追求。所谓上行下效,宋代也出了一个两千年三百多位皇帝当中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皇帝,那就是宋徽宗赵佶。

沉溺于艺术当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和意境,也与中国对道德的注重有关。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九伦十义,这些在蒙学《三字经》当中就已经出现。而在《三字经》出现之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也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思想,讲忠孝、仁义、廉耻、节操,这些好像一条条的道德绳子,把每个人缚得紧紧的。中国人的人生可说是道德的人生。

正因中国社会偏重道德这一面,诗文字画就成了平衡这种道德束缚。“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般文学艺术,使你能暂时抛开一切责任,重回到幽闲的心情,好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情景,安闲从容地在欣赏着大自然。中国的艺术、文学,和中国的道德人生调和起来,便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中庸》上曾说:“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西方的现代文明,主要在科学上,但他们的科学只求尽物性。中国自春秋战国到汉、唐、宋、明各代,可说是注重求尽人之性。钱穆说中国文化是艺术性的,而西方则是科学性的。就连中医,也偏艺术性,从人身生理学上发明演进。而西方医学,则从人体物理学上发明演进。

我们的四大发明,都侧重在艺术上的运用,火药用作烟花,造纸印刷用以传承诗文,指南针用作研究阴阳五行,艺术最终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说到底,我们还是讲求享受现实的人生的,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历史注脚:

艺术之宋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大力倡导文治而抑制武功,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的风气,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四君子

明代画家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梅兰竹菊从此被称为“四君”,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到宋代更为盛行。四君子的图像多以窗花、屏风、扇叶、彩绘等形式出现,各种形式的四君子图案纹样,一直流传到现在。

同类推荐
  • 清代宫廷社会史

    清代宫廷社会史

    罗友枝,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专攻中国明清的社会史和经济史。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专著,是一部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做出了我们能够期待一部优秀学术著作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给出大胆的概念和论点,同时为未来几代研究者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本书提出的问题很吸引人,也很重要。通过艰苦的档案搜集工作,罗友枝发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这使她的著作成为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的专著是一个里程碑,代表了研究中国的新历史学的开端:本书是对远比我们以往所知更为复杂的和更具文化多元性的帝制中国的精深研究。
  •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1935年,红军经川边北上抗日,一部分红军突然迂回直扑四川省省会成都,让领教过红军厉害的“四川王”刘湘慌了手脚,不得不请求执中央权柄的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在峨眉山办军官训练团,专挖刘湘“墙脚”,同时,在重庆派驻中央参谋团。从此,双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而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生死存亡一线之时,具有民族正义感的刘湘舍弃一切,毅然率数十万军出川抗战。一时,“无川不成军”,激昂慷慨悲壮。
  •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为佐证,综合前人研究,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体制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盛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力图将本书写成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历史知识读本。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大陆的几百万两黄金被国民党秘密运往台湾。这些黄金是大陆人民辛勤劳动的血汗,本应属于人民,但国民党却盗取了国库中的黄金。本书详尽叙述蒋介石如何调兵遣将细致布置黄金运出计划、运输手段……只是人们都知道蒋介石从大陆运走了黄金,却不知其中的三分之二却源于美国!?本书丰富了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太平轮》的历史背景,为大众架构起一段完整、清晰的历史图景。
热门推荐
  • 明日又天涯

    明日又天涯

    相见,何恨晚,立誓盟约,奈何桥畔,有谁料得,劳燕终须离散。人生如梦恨如雪,都化作水流烟淡。而今斯人安在?明月青山空唤。
  • 作为决定地位

    作为决定地位

    “要想有地位,先得有作为”,是一切组织和机构的员工必须遵奉的工作信条。这《作为决定地位》浓缩了我们这个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伟大时代的最迫切呼唤,寄托着各级各类组织和机构的领导者们的最强烈心声!书中首先尖锐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作为决定地位”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书的主体部分,就工作中“如何才能大有作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全书的主旨在于:呼唤各行各业的员工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奋发卓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一番大作为,铸造光辉灿煌的职业生涯,开辟广阔似海的人生前景。
  • 豪门宠婚,老婆乖乖入局

    豪门宠婚,老婆乖乖入局

    (已完结)当他慕秦清的妻子,就要打得倒小三,比得过小四,讨得好公婆,栓得住他家总裁大人的心!★★为了不成为商业联姻的牺牲品,苏晴一时冲动,居然在大街上随便拉个男人嫁了。本以为,这个俊逸非凡、英俊潇洒又多金的男人能好好刺激后妈的嘴脸,没想到……他竟然就是她的联姻对象?苏晴简直有一头撞死的冲动,不行!她要离婚!可是离婚协议书还没拿出来便被某男扼杀在摇篮里,直接扑倒,然后是暗哑的低笑:“老婆,货已售出,概不退货。”***苏晴这辈子最悲催的事儿,就是把自己随随便便的嫁了,婚后那个讨人厌的老公不但三天两头的惹绯闻,还害得她家老爷子直接给她下命令:要做慕家儿媳,就得管住老公的下半身。呃,这是什么定律?于是某女三天两头的开始各种捉奸行为,当然为的不是如何保住慕家儿媳,而是……离婚!“咔咔咔”某女火眼金睛发现他家总裁办公室里有妖娆美女出现,赶紧一通乱拍,却忽觉相机一闪,那“妖娆美人”居然直接将她拉了进去,呜……“老婆,其实管住为夫下半身最好的法子是,嗯……要你身体力行。”*温馨宠文,求各种支持!!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初见葵色日光

    初见葵色日光

    他伸出苍白的指尖触碰那些可怖的小触须,头顶缓缓长出一对缠绕着黑紫色瘴雾的角。它们是恶魔的象征。,狭小的空间里,少年蠕动了一下蜷缩着的身体。湿漉漉的黑色绒毛细密地保护着尚未破壳诞生的他,一如妈妈最温柔舔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英文爱藏: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英文爱藏: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学英语不再枯燥无味——吴文智编著的《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内文篇 目均取自国外最经典、最权威、最流行、最动人的篇章,中英双语,适于 诵读,提升阅读能力;学英语不再沉闷辛苦——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 、地道的英文,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动人的绝美篇章时,不仅能够提升生活 质量,丰富人生内涵,更能够轻松提升英文领悟能力,体味英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