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26

第26章 历史需要细看 (8)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8)

历史上,“省”是衙门名,不是地域名。三省六部中的“省”,就是指的官职。在元代有行省长官,是中央官亲自降临到地方的一种职位。当时,并不是说把全国划分成几个地方行政区,而是这几区地方各驻有中央宰相,成为中央宰相府的连锁或者分店。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也就是中央侵入了地方。在元代,共计有如是的十个行省,但不是全国地方行政分成为十个区。

元代的这种行省设置,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这种制度一直沿袭到近代,还可以依稀找见这种想法的证据。

我们现代的省区分划,和唐宋时代的“道”和“路”不同。如江苏徐州是一个军事重镇,它一面是山东,一面是河南与安徽。徐州属江苏省,但它的外围,江苏管不着,这样一来,江苏的总督或巡抚就无法控制了。南京也是一军事重镇,但如果广德不守,或者芜湖放弃了,南京也不能保,而广德、芜湖都在安徽,不在江苏的管辖内。钱穆说这样的划分行省的办法,就是给你这一半,割去那一半。这样便令全国各省都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既不能统一反抗,也很难单独反抗。这就是元代以来的行省制的内在精神。

明代地方行政首长最高一级的官是布政使。但称“布政使司”为行政区域,那又是名不正,言不顺。钱穆考证说,就官制言,地方区域不该称为司。但是到了清代,沿袭明代称了省。如有江苏布政使、有江苏巡抚,而江苏地区则称为江苏行省或江苏省。这里“省”的称呼,更是名不正言不顺。

清一统志把省区再综合划分,如称关东三省(山海关以东),或岭南三省(广东、广西、福建)之类。钱穆说“这更是无意义”,因为政治地理和自然地理是不能混淆的,后来果然为此误事。

只叫广东省、广西省,不说是岭南三省,或南三省,而独独关东三省,因为清代限制中国人出关,常混合笼统来称,后来又把“关”字省了,只叫东三省。这样传下来,好像东三省和其他省区有不同。后来,又有人把东三省叫满洲,这更不妥。满洲只是吉林省松花江外长白山附近一小区域,在明代属建州卫,唐称府,明称卫,这是军事区域的名称,并不是东北的行政区域。关东三省,才是东北行政区域,但也不全是行政区域。

一般人不注意这些,或者满洲人要故意把满洲两字的地域观念放大,所以他把省区也勉强分为关东几省,岭南几省这种不合理的称呼,来混淆视听。后来日本人又推波助澜,故意把东三省说成是另外一片区域,而且东三省就是满洲,帮助溥仪在建立伪满州政府,自称满洲国,认为是满洲人统治着满洲,实际上东三省与满洲明明就是两回事。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给行省证明,在清代学者中也有人提到过,主张不用“行省”或“省”字,而正名称为布政使司,但是当时没有人附和。后来又说“本部十八省”,钱穆说这更荒谬。“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所谓本部非本部之别。秦代万里长城早已东达大同江,辽河流域永远在中国历史圈之内,怎么能说它不是中国本部?这原是外族有意混淆是非造出来做侵略的口实。”钱穆认为,连华南、华中、华北等称呼,都不好。“现在还没有事,不要紧,十年二十年以后,说不定政治上,外交上又发生问题。连我们的脑筋里,观念上,也会发生问题的。如想我们是华南,你们是华北,这些观念,都会发生很大作用。”的确,现在有的省份就想通过改名称来达到政治目的,钱穆并非杞人忧天。

“省区的省字,根本是一个不祥的名称,最好以后能在新的地方政治区域之划分下把这字革除,再不沿袭。”

历史注脚:

“省”是一个会意字。古人解释它从眉,从屮(chè)。甲骨文和小篆的字形,都像是眼睛在观察草。“省”和“盲”不一样。盲,由一个“亡”、一个“目”组成,即“无目”,眼睛失去了功能,什么也看不到。省,恰恰是因为有很好的眼力和判断,它知道该看外界的什么、该检查自身的什么,所以有所得有所不得,有所悟有所不悟。

唐朝的“道”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唐初贞观年间,将全国划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如今,韩国的区域仍旧称为“道”,一都九道六广域,与唐朝的“道”相似。

无奈的八股考试

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到这里,八股文走过了四百多年,寿终正寝了。我们现在提到八股,便会想到它是钳制思想的工具,但是这套制度,在钱穆眼中是明朝时选拔人才的无奈之举。

考试与用人历来紧密联系在一起。自唐代确定科举以来,宋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到明代,变动就大了。后来清代的考试都从明代沿下,一直走到1902年。

唐宋两代的考试,由民间先在地方政府呈报,由地方送上中央,这些人就叫“进士”。考取后称“进士及第”。比如一个山东人,先向山东省政府报名,他把这个人送到中央,这个人就是山东省进士。考试录取了,就叫进士及第。主要的考试只有一次。

明代报考的人数多了,就分成几轮来考。第一轮是府县考,录取了叫入学,就是我们所说的秀才。但这种“县学生”有名无实,因为并无正式的县学。第二轮是省试,考试地点在各直省的省会,这叫乡试,考中的俗称举人。比如范进中举,局势参加的第二轮复试赛了。每个省都有举人,这些举人再送到中央,进行第三轮会考,这叫会试。如果会试通过了,就叫做进士,也叫进士及第。

这种分明的考试制度也让科举场中出现了流品。进士及第是清流,浮在上面直向前,秀才举人则变成了浊流,沉淀在下面,难以翻身。“鼎甲出身”,也成一种流品观念了。

从两汉到唐宋,任何人都得从小官先做起,但人人都有当大官的希望。明以后,科举灭了秀才举人当大官的希望。而上层的进士与翰林,没有做小官的,清代也如此。

曾国藩进士殿试,虽列三甲,只是同进士出身,但是他进士散馆成绩好,就获进翰林院,以后出来便做几任学政主考,后此就做侍郎,等于现在的部长,一下就做大官了。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考不上进士翰林的,即使你学问修养好,从政成绩好,也还是没办法提升。这种制度重法不重人,也绝非无好处。好处之一,就是培养了实干型的人才。

明清两代许多的有名人,都出在翰林院。他们考取进士后,留在中央,对政府一切实际政事渐渐都了解了。政府又给他一个好出身,将来肯定有大官做,他们也就可以安心努力。在进士留馆时期及翰林院时期,一面读书修学,一面获得许多政治知识,等到政府需要人才的时候,他们就有机会出人头地了。进士与翰林成了政府的人才储备资源。

科举本只能物色人才,不能培养人才。而在明清两代进士翰林制度下,却可培植些人才。这种人才,无形中集中在中央,影响就很大。

曾国藩考取进士时,也不过三十几岁,那时在学问上并无什么深厚的基础。而在他进士留馆的一段时期,住在京城,生活虽说很清苦,但很清闲,没有什么事,可以一意从师觅友,读书论学。便逐渐打下了学问基础。等到做翰林,还是没有事,读读书,或到外省作主考官,旅行各地,接触民情风俗,认识朋友,回来还是翰林。如是多年,才正式当官任事。

钱穆评价说,明清两代,才把培养人才的机构归并到考试制度里,这是很好的制度。

但是明代考试制度里,又有一件最坏事,那就是八股文。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期三四百年间,八股文考试是中国历史上最戕害人才的。大家都知道八股文很死板,没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政府偏要用此来考试呢?

明代推行八股文,早已在衰世。正因当时应考人太多了,录取标准总成为问题。唐代考试考律诗,因为古诗不容易定标准、判优劣,律诗限定字句,讲究平仄要对得工整,一字不合就不取。这种标准具体而客观。宋代不考诗赋考经义,仁义道德,大家一样的会说,谁好谁坏,很难辨。演变到明代,就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一个一定的格式来,八股文犹如变相的律诗,是一种律体的经义。这并不是封建的皇帝要愚民,但是人才最终被束缚在了这个八股里面。

历史注脚:

举人与进士

就名义论,举人和进士差不多。进士及第以后,还要留在中央政府读书,由中央派一个资格老的进士出身的前辈来教。进士在中央读书满三年,再进行最后一次考试,成绩好的,就被翰林院录取了。这个时候称为散馆,才成翰林的。但进士读书的制度,不久也有名无实了。明代则极看重进士和翰林,学历不是进士翰林就不能做大官。而明以前的科举,只进士及第后,就包分配了。但是在明代,举人以下就没有做大官的份。

梁文道说八股文

都说八股文是一个坏东西,但是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中却为八股文说了“好话”。他认为八股文是一个考试用的东西,从考试的角度来讲,它就是要你不能自由发挥,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大家同写一个题,而且规定大家用不同的结构去写的话,这就能分高低了。而且八股文是一种非常高难度的智力训练,首先你要把整个《四书》背的滚瓜烂熟,然后又要学懂里面各种对仗的句法,又要有各种严格的结构要去掌握它。

三百年明朝,不堪一击

除了宋代极顶可怜的国防,钱穆最同情的就是明末的军队。他用心描述了很多明兵在北方作战的情景,让人读来哭笑不得。

明代的兵制和唐代相似,只是在称呼上不同。大的兵区叫卫,小的兵区叫所。明代的卫所如同唐代的府。明太祖曾说:“吾养兵百万,要不废百姓一粒米。”用的就是卫所制度。当时设在一个府里的兵区叫所,连着两个府的叫卫。大约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八人为一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出兵打仗的时候,朝廷派一个将军指挥卫所军队。战事结束,军队回归卫所,将军也没了兵权。平时卫所军自给自足,国家不要他赋税,这种制度可以说是府兵制的升级版本。

读历史的时候,遇到清兵南下,总觉得明朝太弱了,怎么连满洲这个松花江外的小部落也打不赢?一个大国垮掉,并不是说文化衰败,道德堕落,政府专制黑暗这样几句空洞不着边际的话就能道出其中因缘的。从政治上来说,一项制度只要推行到两三百年,难免会出毛病。明代有两三百年的太平,当初的制度便慢慢腐化,如同生命的新陈代谢一样。

两三百年的长时间,人们的精神也会放松下来。16世纪,西班牙人门多萨游历了大明国,带着很多惊讶和不解回到了欧洲,写了《中华大帝国史》,从他的记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明国人生活的情况:

中国人自称“大明(tame)人”。全国划分15个省,每省都要比我们所熟知的欧洲国家为大;中国境内有完好的道路网,使城镇相连。路面平整、宽阔,官道可容15人骑马并行。路旁商店林立,两侧绿树成荫,如同罗马时代的大道一样。有些城市有水道相连,好似威尼斯。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国人富有建筑才能。一种用“白土”做成的方块(即砖)坚硬无比,只有用锄才能将其砸碎。一座座邸宅有如庄园;中国物产丰富。蔬菜种类远较西班牙为多。仅橘子就有三个品种,甜的、酸的和甜酸适度的。糖质地很好,非常洁白,价格也低廉。蚕丝色泽艳亮,质量超过西班牙格拉纳达的产品。中国农田管理得很好,没有一块荒弃的土地。一块块耕田错落有致,有如花园。……这是世界上最富饶、而物价又十分低廉的国家。

这样一个大明国的卫所制度本来不坏,明代也凭此建立了赫赫武功。后来国势隆盛,四境太平,一个兵一生都不见打仗,他们的身心都会松懈。而且动员打仗也是一件难事儿。

同类推荐
  • 巅峰权臣

    巅峰权臣

    周世平,小公务员,犯错弃世,穿越来到大周朝,凭借着过人的认知,特殊的运气,纵横四方,且看他掌握权柄,辅佐皇室、振兴家族、对抗世家、统一中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博弈,直至巅峰。权臣是什么,上可以挟天子令诸侯,下可以护全家人,享受荣华富贵,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权,快意人生,谁人不羡慕。
  •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本书在首次全方位、多角度披露人类史前著名古迹遗址的详细考古历程及结果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对历史留下的未解之谜的种种推测。毕竟,面对这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原始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整个地球,而我们的困惑又实在太多太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似乎愈来愈感到诸多的未解之谜难以解开,这些古文明的残片有的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有的却是人类社会自己留给后代的,有的所蕴涵的内容已经超出人类现在的解答能力。那么,这些历史残留的遗物,究竟隐含着怎样的谜底?是否有一把我们尚未发现的可以打开它的钥匙?我们的想象是否太苍白?
  • 特种兵在古代

    特种兵在古代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大宋王朝2

    大宋王朝2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三国之四世三公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朝代更替,是偶然还是必然!皇室兴衰,是天意还是人为!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袁常,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六子,据一地称霸,引四方云动!王朝更替,皇室兴衰竟早有定论,且看袁常如何破解束缚千年之宿命!
热门推荐
  • 修真特种兵

    修真特种兵

    未来与古典的交替,奇幻和仙侠的碰撞!水天岛王牌力量灵蛇小队的队长——炎峰,三百年来最具天资,最具潜力的人。重生后的他才知道,原来灭魔之战并未结束,而他又获得了什么绝技,又凭什么纵横修真界?科技VS修真,基因异变VS修仙法诀,孰强孰弱?那么当科技与修仙结合,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凄美的传说,神奇的历程,寻妻之路漫长悠远,修仙之途惊险刺激。
  • 万元修身

    万元修身

    一次意外的穿越,让地球上天道门的修炼天才柳天赐,莫名其妙地来到了天衍大陆。一部无人问津的武学经典,为何会在来到异世后大放异彩?而那一颗造成主角时空穿行的师门重宝,无名的宝珠,又会在陌生的世界中,为刘天赐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变故。神奇的魔兽,奥妙的武学,绚丽的魔法,精彩绝伦的神奇际遇,即将会在天衍大陆上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总裁,引你入局

    总裁,引你入局

    她做的最叛逆的事,刚满18岁,嫁给了比她大十二岁的他,强占了让所有人都骄傲的帝国总裁。父亲指责她,哥哥弟弟都恨她,继母气得差点露出真面目,她以为终于给了那些人最致命的一击,以为终于引他入了局!却没想到,她被他残忍地拖入了另外一个局!再归来,她要让所有人好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门毒医

    名门毒医

    作为精通岐黄之术又擅长用毒的的现代女医生,方青罗表示:姐从来就不是吃素的!so重生古代,身世复杂又如何?且看她如何经营药田,打理农庄,玩转名门,“毒”来“毒”往,逍遥自在。=====某咔新书《带着萌宝去种田》已发布,种田甜文,绝对值得一读,求围观!穿越成为大了肚子的弃妇,白若竹决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空间吃空间,带着萌宝种田经商奔小康。可是一个两个都想给她家宝宝做爹,你们够资格吗?“娘亲,我想有个爹嘛。”“娘还在观察,观察一下。”---新书《福妻跃农门》发布,求收藏求圈养~
  • 异世神王劫

    异世神王劫

    龙朔修仙者,在一场东皇钟的夺宝大战之中,得一神秘戒指,随后自爆元婴与师门仇人同归于尽,奈何灵魂受其神秘戒指的保护而不灭,与东皇钟一起穿越到一个魔法斗气的世界重生,魔法斗气遇上华夏仙术,究竟谁更强大,异界神兵对上华夏上古十大神器,究竟谁更锋利。
  • 鬼影新娘

    鬼影新娘

    是惊?是怕?还是.......一个身体里面有两个魂魄,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新娘?面对两个不同身份的男人她又将如何抉择?随着她的到来身边发生了不少的怪事、鬼事......
  • 三国之铁骑无双

    三国之铁骑无双

    得谋士,铁血三国,娶美人,颖川陈玉,一揽众美在三国,从傻X成为绝顶聪明之人,建至强骑兵,战骑无双,铁骑所向,收猛将,扬威无敌!,生于世家
  • 凤驰天下

    凤驰天下

    她是在一场叛乱战争里,活下来的公主,她的使命便是复国。如画的江山与醉生梦死的爱情,她难以选择。他说,阿初,你真的很美。她动心了。他说,阿初,你记不记得初见时我说过要娶你。她沉醉了。后来他说,阿初,你对我太不公平了。她却面容冰霜,淡然笑了。其实,多想在一个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以对的身份与你相见。最好脱我皇袍,去我龙冠,以平凡之身与你平凡遇见,那些国恨家仇,都是过往云烟。奈何,世间有太多奈何。她的记忆里满满都是血,亲人的血,将士的血,子民的血。这颗浇满仇恨血的心,却是不能爱人的。————无边落木萧萧下,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他叫肖慕叶,生而无根。自小便没有娘亲!他能抛弃一切去爱,包括生命。她说,你在胡说八道,信不信我割了你的舌头。他捂着嘴装怕,就是喜欢看她得意的样子。她说,肖慕叶,能像你一样无忧无虑的活着,才真的是不枉此生。他转过头,默默看她悲伤。后来她说,肖慕叶,你应该叫我嫂子。他却呆在原地,黯然失神,不知所措。其实,多想在她难过的时候,借她一个肩膀。其实,他多想抛弃一切带她远走高飞。奈何,这世间太多奈何。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强迫她去放下她公主的使命。“若是有朝一日,世道太平了。你愿不愿意休妻娶我?”女子的目光,悄无声息的期盼着。男子的眼神却变得极其复杂。他笑,俯身在她耳际,一字一句的道:“我愿意!那阿初是否愿意和离,然后嫁我呢?”还是那么轻佻的语气,不过却让她涌起了幸福的潮浪。就像儿时念的那首诗: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先白头,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