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25

第25章 历史需要细看 (7)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7)

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大学士之手。原本唐宋时,政府的诏令都还由宰相来参与或者草拟,皇帝同意,但是在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全部责任都在皇帝。所以明代制度,可以说是皇帝独裁。

明代的两位开山皇帝还亲自在内阁,后来的皇帝就不常到内阁,甚至有几个皇帝长久不管事,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

皇帝和内阁日常不见面,他们之间需要沟通的桥梁,这是就出现了太监涉政。皇帝有事交给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经过太监上呈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掌权。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皇帝嫌麻烦,叫太监批公事的情况。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就成了真皇帝。遇到太监懒批的,便拿着公文包鱼包肉,明代政治由此进入最黑暗的时期。

在洪武十七年,太祖曾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他料想到皇帝独裁,太监接近皇帝,易于弄权。但是明太祖规定不准立宰相,他后人遵守了,至于不准太监干预政事,后人却没有遵守。

历史注脚:

神秘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明神宗,从十岁即位以来,在位四十八年,其中有二十几年没有上过朝,政府里有的大臣都没见过他一面。自宪宗成化以后,到熹宗天启前后一百六十七年,皇帝也都没有召见过大臣,这样的情况在明代的后期非常严重。

魏忠贤乱政

近人岳鸿举写的一首诗云:“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明末天启年间臭名昭著的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百官中的一些宵小,拜倒在其名下,充当干儿,时已老态龙钟的礼部尚书顾秉谦,捋着长须对魏忠贤说:“本欲为儿,惜须已白。”所以就命他的儿子拜魏忠贤为爷爷,魏忠贤心花怒放,赏纹银二百两。透过明晚期这幕丑剧,不难看出魏忠贤之流的宦官掌权,政治何等的乌烟瘴气。

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

中国国家大,地方行政的好坏,关系到国体的稳固与否。明代亡国以后,以明朝遗老自居的顾炎武著有《日知录》一书,他曾说:“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这也是在说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反之天下就大乱。而钱穆也把明代的衰落归结到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上面。

明代地方行政,首先就要说现在的省区制度。行省制度,始于元代。在金元两代,开始有行中书省。忽必烈征服中国后,完全把权力集中在中央,对地方缺乏信任。某地方出了事,中央宰相府就派一两个人去处理,“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英国曾在香港、印度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在名义上,殖民地总督,由英国皇帝派,不由代表民意的内阁派。因为殖民地不许有民意。英国本土可以有民主、自治,像香港、印度殖民地便不能有民主与自治,所以也不该有地方官,直由皇帝派一总督来管理。元代的行中书省,等于就是英国的香港总督一类。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但是又分派行省到地方上监督,意在控制好各地的局势,不让百姓有造反的机会。到了明代,废去了中书省,就把行省长官改成“承宣布政使”。全国划分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到清代,在承宣布政使之上,又常设有巡抚和总督。

明代地方长官与承宣布政使并列,还有一个“提刑按察使”。布政使管行政,按察使管司法。又有一个“都指挥使”,管军事,这三个合称为三司。这样一来,地方政府的事情就更不好办了。

明代地方行政最低一级是县,县上面是府和州,再上面才是省,就是承宣布政使司。三级之外再加上分司,就变成了四级。行中书省是把中央分置在地方,明、清两代是把地方高级政府再派到低级去,就是监司官。

明末大儒王船山,在其所著《黄书》里,曾有统计说:山东省有六个府,但有十六个分司;山西省有五个府,有十三个分司;陕西省八府,有二十四个分司;四川省九府,有十七个分司。

明代冗官,武职特别严重。有史书记载:“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一万八千员,宋极冗,到三万四千员。本朝(明)自成化五年,武职已八万,合文职盖十万。至正德世,文官两万零四百,武官十万……吏五十五万。”宋朝的三冗是出了名的,但从上面的史料看,明朝的“冗”更可怕,官职数目是宋的近三倍。而很多学者认为,明代实际人口,大约在一亿到两亿。也就是说,宋代与明代,人口数应该相差不大。这样,宋明的官民比例也就更大了。

县上有府,府上有司(分司),司上才是省(司),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也就不足为怪了。真正亲民的县官,头上有一排上司要伺候,官阶又小,所以钱穆说:“中国地方政治,宋代已经不理想,明代更不行。县官压得太低太可怜,他服侍奉承在他上面的长官还来不及,哪有功夫去亲民。”这是实话。

明代的布政使、按察使与都指挥使,并不是最大的,这几个长官上面还有官,那就是总督与巡抚。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有事才出差,并且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表示只是临时的办事。譬如倭寇来了,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组织抗倭。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就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为永久的,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明清两代总督巡抚,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中央对地方的戒心太重,在钱穆看来,这样的政治体系实在太不好了。

历史注脚:

行政区划

汉代县上面是郡,郡上面没有了。汉代的郡太守,是二千石官,阶位俸禄和九卿相似。一个县政府,往往也有属吏几百人。但汉郡多至一百以上。美国划为州和特区,州以下设县、市。法国分为大区,下设省、区、乡、市镇。日本是都、道、府、县为一级行政区划,下设市、町(相当于镇)、村。基本上现行的行政区划都是保持在两级或者三级,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划也是按照省、市、县乡而来的。

明代贪官

明代权贵们贪污聚敛金银的规模达到了天文数字,光说黄金不算其他珍玩,太监王振家有金银六十余库,刘瑾家有金银数百万两,权臣严嵩家藏黄金1万3千多两,张居正家藏黄金1万多两、白银10余万两。由于专制权力的腐败已经充分制度化,所以权贵公开标价售官以聚敛金银,严嵩当权时,某举人以2200两银子购得知州一职;某刑部主事行贿1万3千两银子转为吏部主事;各地属官贿赂严嵩的金额在上千万两白银以上,朝中大臣的贿赂数额则多至无法统计。

不讲阶级,但看流品

地方政府的层层叠加,又有了新的弊端——吏胥之制。

官与吏之分古已有之。“吏”最先是指的管理一般业务的,相当于后来称的事务官。两汉时,每一机关的总管理者独称“官”,下属副手都是称“吏”。这两者的出身并无大区别。宰相出身于吏,也是寻常事。唐代的吏和官,就渐渐分得远了,但两者间还没有判若鸿沟。但是到了明代,官与吏的区别就太大了。

明代有很多制度沿袭元代。元代政府长官,大都用蒙古人。蒙古人不懂政事,不识汉字,便需要书记、文案来辅政。那时读书人没有出路,混进各衙门当书记和文案,谋得一口饭吃。这就是官与吏流品泾渭的开端。

明太祖时,人才不够用,就推行荐举,任何长官都可荐举人才。不分进士、监生、吏员,朝廷一律任用。进士等于通过高等文官考试的人,监生等于是大学生,吏员则等于是公务员。但到明成祖时,便规定吏胥不能当御史,也就是说有公务员身份的不能做监察官;又规定吏胥不准考进士,也就是说公务员不能考大学。这样一来,吏胥的出身就被限制在一条路上。官和吏也就分成两途了。

因为没有文化也没有提拔的可能,吏胥在中国政治上的流品观念里,就被人看不起。这种观念到明成祖时成了定制。

在明代政府观念里,胥吏和道士、优伶一样,另成一流品,没有出身。不准做御史,又不准考进士,结果只有考生或秀才中没有出路的才来当胥吏。钱穆说胥吏流品虽低,但他们对政治影响却很大。

近代政治界中最有名的“绍兴师爷”,早在元明时代已有了。他们的势力,布满全国。明代有一位理学先生陈几亭,有一位朋友到绍兴去当知县,他写一篇文章送行,大意说:天下治乱在六部,而六部的胥吏完全是绍兴人,这些绍兴人虽在中央政府办文案,但他们的父兄都还在绍兴。希望你到绍兴后,能多注意教化他们的家庭。把胥吏的兄弟子侄教化好,将来他们就可以影响胥吏。胥吏变好了,天下也就有治了。所以绍兴是天下治乱的根本。

钱穆就很赞同陈几亭的这番话,可以说他是说了摆在历史这张桌子下面的问题。一般谈历史的,只注意桌子面上的事。如宰相怎样,六部怎样,而没有注意到桌子底下的力量,胥吏就是桌子底下的力量。直到晚清光绪年间,还有人说:一切事情到了胥吏手里,铨选则可疾可迟,处分则可轻可重,财赋则可侵可化,典礼则可举可废,人命则可出可入,讼狱则可大可小,工程则可增可减。中国政治界里胥吏所经管的,不外此七项,而政事中要说最主要的,也就只在这七项当中。吏胥是专门执行这七项的人。

胥吏是“职业政治家而擅有专门知识的”,但当时官场又看不起这些人,这些人也自认流品卑污,洁身自好也脱不了胥吏的流品,不如拿着政治当玩物。于是就舞弊作恶,胆大包天。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法制历来弹性很大。有时候皇帝高兴,天下大赦,有时候皇帝要严打,就小题大做,以儆效尤。这种弹性也使胥吏有机可趁,上下其手。

明清两代的地方行政官,大都是管官的,事都交给师爷、吏胥去办。各衙门都有师爷,他们四面八方都有朋友,也是江湖老手了。而管官的官却都是科举出身,像刚出世的小绵羊一样,哪里懂得官场上的规则。一个官到了衙门里,至少需三四个月或一年半载,才能掌握详细情况,而吏胥往往会起来反对他,暗中作梗。这种事情,从明代起,就有了,而直到清代,日甚一日。钱穆说正是因为官吏流品有清浊,才有这种对立。

当然,在上面流动的叫清流,在下面沉淀的是浊流。只要作了吏,混入浊流,就再难翻身洗清。只要你身在胥吏流品中,纵然有才有德,也仍走不出胥吏之本流,还是一个胥吏。这种默认的社会规则是可怕的,压得胥吏不自爱,不向上。这样的政治也是地方行政的失败。

历史注脚:

流品

教书人是一种行业,衙门里办公文作师爷的也是一种行业,但这两种行业之间,却显分清浊高下,这就是流品观念在作祟。又比如说文官武官,一样是个官,官阶品位也相等,但在流品观念下,文官武官又显然有分别。我们也说“三教九流”,“九流”里面又分出上、中、下来,这是“中国特色”,想要把“流品”二字翻成英文可能很困难,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张之洞与师爷

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但并无官衔职称,不在政府体制之内。师爷和公务员实属雇佣关系。明代,师爷作开始萌芽。清代师爷非常活跃,上自督抚,下自州县,都聘请师爷辅佐政府事务。晚清事情,曾国藩幕府人才鼎盛,形成近代军阀幕府,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由于师爷并不是朝廷认可的官僚,所以在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派官员张之洞上奏呼吁改革师爷制度,他的建议被采纳,师爷的历史就此终结。所以可以说,张之洞是师爷制度的终结者。

划行省中的不祥“省”字

今天我们说“湖北省”、“四川省”,这种称呼我们习以为常,并不去多想“省”字的意思,但是钱穆却多次说,“省”这个字是不祥的,不应该用在行政区划上,对此,他有他的说法。

同类推荐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战国之平手物语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下人;一个战国爱好者的私货大放送;起点式历史文;腹黑青年成长史。QQ群:125180638,平手家本城。作者长期居住,欢迎加入围观
  • 血腥的盛唐

    血腥的盛唐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精选了明清两朝11个著名的惊天大案,以通俗的笔调对它们进行解读和剖析,让读者在品味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能对中国的近代史进行一番梳理和思考。元朝是个短命的王朝。蒙古人的铁骑虽然曾经纵横欧亚大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庞大的帝国,但他们在治理国家和统治民众上实在不是行家里手,短短的160余年,元朝的统治就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热门推荐
  • 西游记(青少版名著)

    西游记(青少版名著)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书中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历经整整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作者细腻而深刻地塑造了四个极其经典的形象:慈悲、宽厚但软弱、迂腐的师父唐僧;富有反叛精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自私狡猾、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沙僧……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同一条取经路,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妖魔鬼怪、险恶绝境,他们既有矛盾,又有合作与情谊。
  • 米虫皇妃

    米虫皇妃

    当睁开双眼,看到眼前人影幢幢时,陶乐儿有短暂的呆愣。在听到那些像极了电视里丫鬟打扮的人在眼前晃动,而且一口一个“王妃“时,她便猜到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骨碌碌地转动大眼睛,脑子还有点晕,不过不妨碍她动脑筋啦。穿越小说看得也够多了,不过是主角变成自己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她才不会傻得还像小说里那样,想什么可能是在拍戏,鬼扯。虽然也算上了好几年的血,应该相信那些无神论、没有前……
  • 大帝尊

    大帝尊

    帝者如星空浩瀚无垠,尊者若恒星豪芒万丈。当时间腐朽了这一切,世界之中仅存永恒。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青春饭,我们都爱重口味

    青春饭,我们都爱重口味

    一个美食狂人从酒桌上看出去的真人生异乡饭、茶泡饭、蛋炒饭,口口都是伤心饭。一本讲述吃饭的书,更是一本回忆青春的书。通过这本小宽编著的这本书,你可以读到具体的饭食,更能感受到吃喝背后的人情冷暖与时代变迁。吃与喝是人类生存的必须 ,几十个与吃喝相关的故事,承载了作者整个青春时代的情感世界。吃喝只是借口,人们之间情感的碰撞与交流才是饭局、酒局的真谛。读着美食记者小宽闲散的文字,从饕餮大餐到闾巷小食,你能触摸到他的内心并与之共鸣 ,因为青春是所有人心中的最宝贵的时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迎锋而上

    迎锋而上

    张天武二十几岁就已经当上营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平日里他一脸斯文,实际上骂起手下的兵油子也是一副暴躁的脾气,不过,向来反应灵敏的张天武,这天早晨却在转身之时被一位美女特务拿枪顶着脑袋,这让向来骄傲的张天武感到非常不爽,真的是非常非常不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紫苏求仙记

    紫苏求仙记

    疼痛之后的新生还未曾欣喜多久,偌大的宗族分崩离析。一个人在这条路上磕磕绊绊,是棋子也是被培养的棋手。传承者们相互比拼厮杀,谁会成为最后的继承者?在不同的世界行于不同的路上,骤然相见时却是刀锋相向……缘聚缘散,她的羁绊总是偏向短暂,当她走到尽头的时候也是无人相伴的吧?-----------------注:本文不是快节奏的故事哟~!
  • 薄情帝少偷心妻

    薄情帝少偷心妻

    她不过是趁着刺杀小小的报复了一把,顺带收拾东西走人!不想,惹来一场海上对峙……军舰对飞机?少帝对少将?不是吧!她不就是犹豫了下,居然用炮来轰!糟糕!船破了!我不要喂鲨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