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22

第22章 中篇 辩证的生命观:知天命并非听天命 (1)

第七章 辩证的生命观:知天命并非听天命 (1)

命由谁定:是天是人

“所谓天然、人为,都是一个倾向,一个意志。”

曹禺先生在《雷雨》剧本前写道:宇宙就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你怎么呼号,也难以逃脱这黑暗的坑。这个恒久不变的关于命运的文学母题一次次地被演绎。哈姆雷特所喜欢的人间的花园转眼间就荒草芜杂;美狄亚偷取金羊毛追求自己的爱情,以亲情为代价守护爱情,结果爱情也离之而去;俄狄浦斯王想摆脱命运的捉弄,命运却在他逃亡的路上一次次地设下了陷阱,令他无处遁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俄狄浦斯一直在反抗,最后也是,刺瞎双眼,放逐自己……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是每个人又陷入自己所不熟悉的境地之中,他们的万般挣扎,只消命运轻扣指关仿佛就化为了乌有。

在这些故事主人公的惶惑里,命运和个人的努力被分割了开来,命运是既定的,如此神秘而高高在上地俯视众生,同时又在一旁悄然而立想看人类的笑话。人真的只能是命运的小丑吗?梁漱溟对此做了否认。他认为天然与人为并非截然对立:自然而已定的那一点为之天命……所谓天然、人为,都是一个倾向,一个意志,心中仿佛能了解那个意味,但一按实就没有了。宇宙间一切现象通是意味,一按实就没成实的,就没有了。不按实而顺着倾向以为有一种溜回,则一切都有。所谓天然人为一切皆活。还说:所谓知天命者,知只是一个通达,仿佛是通于天命,是与天命不二,与大的流行合一。

在梁漱溟先生看来,天人和人为其实是一致的,是一个倾向。人的出生,出生的背景环境等无法改变的是天命。但天命并不限于此,它是和人的心意相通的。无论是哈姆雷特、美狄亚还是俄狄浦斯,他们有意愿去行动,这种意愿就是人和天、人和自己命运的对话,就是命运指向的方向。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在抬脚之前,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路”,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这就是很多人认为的“命运”,是既定的。实则不然。意识中的路也只是一个倾向,一个引导而已。没有一个人会再走别人的留下的路,所以每个人的命运在没有完成之前都不是“按实”的。而意识中的这种倾向,对你人生的指引,必然是来自各个方面。譬如你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必然要考虑自己的年龄、受教育水平、人际关系等等,从中经过权衡产生一个合理的构想,跟着这种构想走才能称得上是命运。因此人类的生活并不是要寻求与天命的对抗,而是顺其自然。这种合理的构想也是心之指向,如此便又回到了儒家最初的思想之源:心安。如果要对天命做更为清晰地讲述,不妨称之为:心定。宇宙便是吾心,我心已定,命运便由自己来定,不再漂移不定。

孔子说自己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他所追求的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他还说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所谓上达,其实就是在心里建立一个大道之约。于丹也说: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所以五十才能够知天命,也就是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了这一类人: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不会因旁人的鼓励而更努力,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否定而自怨自艾,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只管去做了,所以心中主意已定,喜怒哀乐不由人。这种人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言的知天命之人。

但在生活中,失意沮丧之人总会想到自己的无力和渺小:为何耗尽心思依然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结果呢?少年时再轻狂的人此时也会觉得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阴影之中,难免会发出:“时也?命也?”之叹。《三国演义》中周瑜在死前叹曰:既生瑜,何生亮!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之姿已化为以声无奈的叹息。当然这与正史不符,却也能说明再得意之人也会有失意之叹。

司马迁笔下也有不少怨天尤人之人。他力图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所以在对待历史人物时能尽可能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他虽然非常喜欢项羽,把他列入了本纪之中,但是他并没有避讳写项羽的缺陷。

《项羽本纪》中写垓下之围,项羽与乌江亭长的对话道: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一直没有去反省自己的过失,成由自己败由天!天命如此虚无,谁能与之对质?反而成了最佳的替罪羊。司马迁写他之前的妇人之仁、居功自傲、多疑自大等等就已经为他的失败做了最好的注释。先欲东渡,继而自刎,心意转换全然在他自己,毕竟他的刀一直握在自己的手上。

唐代的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宋代的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的“不肯”原非本意——他本是“欲东渡乌江”,却在亭长的一席话间做出了另一个选择。奇怪的是亭长是支持他的行为的,他不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应该属于心理学上的研究范畴。但有可以肯定的是,项羽或许是人杰鬼雄,但绝对不是能够忍耻之人。他的失败正在于此,这是他的弱点,这个弱点又该归结于谁呢?孔子都说自己从十多岁开始不懈地学习,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才达到知天命,那么项羽呢?他并没有在征战之中去没有勤勉地有意识地完善自己,因此他如此结局恐怕也唯有他自己能够承担。

俄狄浦斯、美狄亚亦或是哈姆雷特,他们也许输了,输给了自己的初衷,但是他们都是勇敢的人,他们都抓住了自己命运的弦,不曾松手。有人评论俄狄浦斯道:他在人类的历史上完成了一个祭祀仪式,一个从完全听天由命到努力争取把握命运的转折,而他自己就是祭祀品。因此宇宙这口井,我们不需要逃脱,因为挖井的是人类,决定是否要进去的也是人类自己,命运是由自己定的。

弦外听儒音

俄狄浦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索福克勒斯以之为题材创作了戏剧《俄狄浦斯王》,展示人与命运冲突的悲剧,心理学上就以“俄狄浦斯情结”来指代“恋母情结”。

美狄亚:希腊神话中为了帮助伊阿宋王子寻找金羊毛而不惜杀死自己兄弟的公主。结婚后,伊阿宋移情别恋,她由爱生恨,设计杀害了他的新欢和自己的亲生儿子,伊阿宋由此抑郁而亡。

行动由我定,成败随机缘

“所谓听天由命不是知天命,虽成功不成功在天,而为不为究属在我。”

梁漱溟先生说:“宇宙只有趋势,实没有法则,因每一个法则通事一个趋势。故宁说是宇宙大的流行之一趋势,从很远一直贯注下来,成功如此,无可转动,这就是所谓已定,但只有一点事未定,就是当下一念。除此外,同是已定。”

人活在宇宙天地之间,也就是身处一个大的趋势之间,这个趋势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人所受的教育,是身边的人际关系等等我们无法冲破的条件。人往往难以超越他所处的时代,因为他的思想、学识都会带上时代的烙印。但是难以超越,却依然有冲破的可能,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先驱在开路。人与人之不同,多在于那当下一念之不同,这个“念”就是人的自主意识,是灵动的、具有可变性的,正是因为它的未定,才为人类的努力提供了可能性。王国维称《红楼梦》为悲剧中的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不得不如是是已定,如黛玉丧母、入住大观园,如晴雯之为丫鬟、生病,她们的心可转换,是未定,因此黛玉对姐妹“可”不必如此多心;晴雯对小丫鬟打骂“可”不必如此厉害……否则她们的命运岂不是会好的多?

有这么一个笑话:两个女士在宴会上争执上帝是否存在。一个女士拿起桌上的杯子说:“我现在如果放开手,杯子就是落到地上被打碎,它的命运不是取决于我吗?怎么会是上帝呢?”另一个女士笑着答道:“那也是上帝让你的手抽筋的。”

出于同理,有人会认为黛玉之多心,晴雯之声色俱厉都是天生的,她们也是身不由己,不能由自己来决定。如此一来,就陷入了不可知论。这就是梁漱溟先生所反对的机械的宇宙人生观,“完全承认被决定”,人成了任宇宙摆布的木偶,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已定”,人生的意义又在何处?人和其他的动植物又有何分别?

梁先生说:所谓道之将行也欤命也,道指将废也欤命也。因必需要外面之条件故也。再扼要说,发动时未决定而发动之结果,则为被决定也。

他承认外在的条件对人的限制有影响,但是更强调人依然有“发动”的能力:“所谓听天由命不是知天命,虽成功不成功在天,而为不为究属在我,我们要发动才有被决定,若根本不为,则何有被决定可说,听天由命,是要我们尽力去为,而成功与否,则听诸天之谓。”

被决定,并不是消极地顺从,而是努力地抗争。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去努力地行动了,才有了参赛的资格,才有了被人评判的权利,这才是“被决定”。就如同竞争入学,如果你不去参加考试,学校何必要多费心思看你一眼?你便根本就没有“被决定”的机会,连被淘汰的资格都没有。

梁漱溟先生还说:他把顺的机缘都算承受过,这才是真正尽了天命。

所谓大的机缘,大的潮流便是时代氛围,身处其中之人多少能够感受到。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立志报国,所以勤读诗书,希望能考取功名。但是没有两年,边界兴兵,于是他毅然弃文从武,操练兵器,但等他学有所成不久之后,战争就平息了,他已错过科举。经过几年苦读之后,他如愿中举,但不久先皇驾崩,新君登位,又喜用武,不重文臣,于是他终此郁郁一生。

其中几次顺的机缘他都没有很好地去把握,所以一次次地错过了。他并非不努力,但是最终的成与败却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他尽力了。梁先生说:“求学不求学,这不是天命,但成功不成功,则是一个被决定……而知天命者,知只是一个通达,仿佛是通于天命,是与天命不二,与大的流行合一。”也就是能看到时代的趋势,并且迅速做出行动。明朝的救时宰相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正是因为看清了当时朝堂内外对局势的态度和瓦剌对明朝的态度,才决定上书要求立新君,然后发动举国之力同仇敌忾保卫京城,打退瓦剌。他把握住了大的机缘,顺之而行,因此成功了,如果没有他,也许明朝要效仿北宋的退守江南了。

“听天由命,是要我们尽力去为,而成功与否,则听诸天之谓”,如果能把大的机缘都考虑到了,岂不是可以在错综复杂的人事之中游刃有余了吗?然而总会有些机缘是难以预料的,纵然可以预料也不惜赴汤蹈火,因为还有更大的机缘——整个历史的发展趋势。人只活在片时之间,但有的人能看到整个历史,因为历史会还认公道,公道自在人心。于谦不是不知道旧君未死便立新君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危险,但是为了国家,他别无选择。他所知的是大命,而不只是自己的生命。后来他果然以身殉道,但是他了无遗憾。因为国家保住了,其余的一切他不再多费心思。如此知天命者,真大丈夫也!

弦外听儒音

土木堡之变:,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进攻大同,宦官王振挟持明英宗朱祁镇亲征。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捶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大败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也先大军逼近京城,于谦主战,保卫京城。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中国古代贤人传

    中国古代贤人传

    这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荟萃的书,取名《中国古代贤人传》。书中所选择这些垂范卓越的人物,他们的影响、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永远引为骄傲的。例如书中所选的周公、管仲等人,就是我们常想到的“贤人”。书的取名,响亮明快,发人联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给历史上的某个方面有名气、领风骚、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做传的书,很有文化意蕴。相信这部书一定很受欢迎。
  •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汇集的十七篇文稿,是何为近几年关于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札记。
  • 一等王后:女人你别太嚣张

    一等王后:女人你别太嚣张

    他是闻名京城的纨绔子弟,可有谁知他乃是她。奉母命女扮男装充作男儿身,无妨,可且逍遥。不过,要她娶妻,,,这个,是不是扮过了?洞房花烛夜,盖头掀开“男人!!”震惊,她媳妇居然是男人?凤眸冷眯,寒光四射,盖头下的男人杀气四溢看过来,冷酷之极的开口:“女人?你好大的胆子。”她只想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潇洒自若过一生。但若真时不我与,老天看不惯她安逸。那素手揽风云,挥袖断乾坤。这天下只有我不想的,没有我做不到的。既然做不了闲人,那就鸿鹄展翅,凤鸣九天。试看天下,谁与争锋。《本故事纯属虚构》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 精细化管理一本通

    精细化管理一本通

    作者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五个层面逐级展开,为国内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项目、采购等部门的质量管理提供了精细化的解决方案,是一部使精细化管理得以有效落实的工具书。本书不仅适合企业高层管理者使用,还可作为企业培训师、咨询师和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养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养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身体是否健康日见突出。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处在亚健康状态。怎样调养和护理自己的身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养生防病,延年益寿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本书所介绍的各种养生方法,大都已经被前人所使用和应验,还汇集了许多人们所熟知的宫廷养生方法、民间传统养生方法,甚至包括国内很多少数民族安全、实用的传统养生方法。
  • 未来写文记

    未来写文记

    你将会获得难以想象的丰厚回报——某人如是说。外星文明却蓬勃发展。人类文明的传承已经残缺千年,请勿模仿,人们的内心就越容易空虚。--情节虚构,就是拯救他们的内心。你要做的。既然已经忘记过去,科技越发达,那就创造未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