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21

第21章 中篇 孝悌之道,人人亲其亲 (2)

第六章 孝悌之道,人人亲其亲 (2)

啮指痛心: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所谓生活的真味只道有真情。要是对于家庭的人没有真情,我们敢断言他对别人能有真情么?”

在面对外敌入侵,国将不国时,热血志士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就是:保家卫国!从这四个字中亦能看出卫国是从保家而衍生出来的,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不去顾及,怎能相信可以将国家托付于他呢?梁漱溟先生说,所谓生活的真味只道有真情。要是对于家庭的人没有真情,我们敢断言他对别人能有真情么?一个人从家庭走向天下,不论其功业何等之高,根基始终在于家庭。若一蹴而就,越过家而直上青云,就把自己立于了空中楼台之中,悬空无依,岂不危哉?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杜甫说:落地皆兄弟,何必骨肉亲。杜子美忧国忧民,这种视四海为一家的胸襟气度更是不凡。这已经可是说是达到了极致,再往前走,将他人之亲置于自己之亲之上,就不仅与常理不符,难以为人理解,恐怕还过犹不及。

公元686年3月,武则天称帝在即。有一天,她端坐朝堂,猛然间想起指鹿为马的典故来,恰在这时,北门学士鱼保家出列献上一张图,图上画着开了四个口的一个匣子,名曰“铜匦”。也就是把高密信投入匣子中,至于谁告的密则无人知晓。武则天只看了一眼,就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当即采纳了鱼保家的建议,在朝堂设置铜匦,号召文武百官互相告密,互相揭发。此风一开,人心惶惶,今天你告我,明天我告你,不知哪一分哪一秒就会大祸临头。第一位“受益者”竟是铜匦的设计者鱼保家。接着武则天又把这种恶劣的风气推行全国,号召全国民众都可以告密。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禀于客馆……”武则天重用了酷吏来负责这些事情,其中中最为后世耳熟能详的是来俊臣和周兴。来俊臣编写的《告密罗织经》吧:“教其徒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构造布置,皆有支节。”“一人被讼,百人满狱,使者推捕,冠盖如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降到了冰点,当时公卿入朝“必与其家诀曰:不知重相见不?”

武则天的意图无非就是希望手底下的人明白:他们唯一应该效忠的人是她——皇帝!她利用人性自保的弱点让底下的人相互搏杀,自己坐观其成。一时朝堂上下人心思危,即便亲如父子也相互忌惮。但是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顾的人,你能相信对国家是忠心的吗?陈子昂看到了这种政策的危害,他著名的《感遇》组诗中有很多就是向武则天直言进谏的,如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战国策·魏策》记载:乐羊刚开始是魏相国翟璜门客,中山国君姬窟发兵犯魏,翟璜举荐了乐羊。可是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王的将领,而且曾杀死了翟璜之子翟靖,所以他难以得到朝廷信任。但是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为帅。乐羊出兵后,由于敌强我弱,施了缓兵之计。消息传来,朝中大哗,群臣诬告乐羊通敌。中山国君又杀了他的儿子,煮成肉羹送给他。乐羊为表忠心,就吃下了肉羹。随后大败中山国。魏王“赏其功而疑其心。”同在战国,还有一个人堪与乐羊比肩,那就是吴起。吴起的名气比乐羊要响亮得多,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他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但是在“杀亲事主”上他们当真难分伯仲。吴起一心想要功成名就。学习兵法奉事鲁君。鲁君想要起用他来抵挡齐国的进攻,但是因为他的妻子是齐国人而有所疑心,于是吴起杀妻求将。极有军事天才的吴起大退敌兵,但是并没有得到鲁君的信任,不久就被辞退了。

舍家为国,并非害家为国。孔夫子有言: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如此二人,骨肉且相薄,又怎能依靠他们去治理天下呢?一个连自己亲人都可以牺牲的人,有一天难保不会夺取他的江山。一个身负骂名却依然无动于衷举步不止之人,他们的动力只会是利益,而且是更大的利益,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这样的人就是被欲望而迷住了自己的心。

有人曾经问孔子为什么不从政,孔子回答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用这种风气去影响当政者,这也是从政,并非非要做官。而吴起等人却把家庭与天下割裂开来,并把家庭作为手段去谋天下,这样的人哪有孝悌可言?

弦外听儒音

虞舜尽孝:万章问孟子舜为何要去田野向老天哭诉。孟子说,舜努力耕作,只是想尽到作为人子的责任,但是父母却不爱他。即便他娶了尧帝的两个女儿,即便贵为天子,都不能使他解除忧虑,所以他依然忍不住痛哭。大孝之人一辈子都在思慕父母,这种孝心我在舜身上看到了。

舍本逐末说礼教

“所谓儒家的生活,原本极活泼有趣味,但是经了几千年的结果,成了社会应用的问题,只剩一个僵死的形式。”

梁漱溟先生对孔子倡导的礼是持赞成态度的,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但是在五四期间,他也曾严厉地批评中国人:“中国人始终记念着要复辟,要帝制,复辟帝制并非少数党人的意思,是大家心里所同。他实在于他向来所走的路之外,想不出别的路来。”孔子所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一种礼,而复辟帝制却成为了礼教,其中差别何在?而且复辟帝制竟然是大家心里所赞同的,更觉礼教流毒之广。

其实礼教的产生是在儒学占了统治地位之后,始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盛于宋明“存天理,灭人欲”。在这段时间中,其他学派不足于与之争鸣,儒学才能够教化天下,形成思想的大一统。却没想到后来发展到了极端,成为了与初衷相悖的礼教。

儒学是生活之学,源于心,源于生活。礼虽然有一些外在的固定套数,但那是因为人的仁心不变,而仁心本身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东西。哲学上有句话道: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柔嫩者至刚,只因在面对外在的变故的时候,它能够随之做出反应,说是以不变应万变,但这个不变却无时不在变。而教却是单一而僵化的。所以梁漱溟先生说:所谓儒家的生活,原本极活泼有趣味,但是经了几千年的结果,成了社会应用的问题,只剩一个僵死的形式。礼教就是把原本应当活泼的礼给僵化了。

礼教的毒害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儒林外史》其实就是一部对礼教的控诉状纸。

王玉辉的三女儿死了丈夫,准备自尽殉节。她的公婆惊得泪如雨下,说道:“我儿,你气疯了!自古蝼蚁尚且贪生,你怎么讲出这样话来?你生是我家人,死是我家鬼。我做公婆的,怎的不养活你,要你父亲养活?快不要如此!”但是她的父亲王玉辉却道:“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因向女儿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妻子骂他,他反道:“这样事你们是不晓得的。”女儿绝食的八日里,他依旧看书写字,等候消息。女儿死后,他大笑:死得好,死得好!几日后去西湖散心,“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他又想起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出来。”

王玉辉是坏人吗?不是,虽然他的行为如此不近人情,他却认为自己做得对,正如之前所说的“意必固我”一样,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而将他诱入泥潭的正是礼教。梁漱溟先生说:“须知孝悌是个人生活本体的问题,是生命里面灵活的、自然的一个心情,后来成为固定的路子,成为礼教,大家就忘其本原了。”一个人的贞洁与否本就不管他人的事情,现在却非要做出一个形式来,以死来证明,不是荒谬得很吗?在礼教的熏陶下,儒家柔和的心在这里竟然变成了铁石心肠!

梁漱溟先生喜欢小孩子与乡下人的天真、诚笃的道理也在此,因为他们受礼教影响少,只懂得遵从自己的心:“成年人与城市人都是用知识去指导他们的生活,而其结果则生活被其搅乱。故情感愈薄,行为愈坏。”这句话用在王玉辉这些知识分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他们没有从自己的心出发,而只是简单地遵从教条。礼是与心相合的,礼教却是与之相悖的。他们自觉自愿地跳入了礼教的束缚,还以此为名,去评点指导他人的生活。当然他还没有完全泯灭仁心,后来思及女儿还会落泪——人的心中必然有一块无法触及的柔嫩所在。

可见礼教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僵化。真理跨前一步就会变成荒谬,更何况那些教条很多就不尽合理。就算适用于一时一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荀子说,天行有常。这个常就是说世界按照自己的规律在发展,身处其中的人自然也不例外。仁心古今同,同体却可以异用。对帝王的尊重本身就包含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彼时有帝王。帝王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虚伪的高贵,试图让人们相信——这就是他们的命,他们天生便驾临在百姓之上。现在时过境迁,当人们醒悟到原来大家都一样,要求民主、要求平等的时候,野心家们再倡导复辟帝制、再要求男尊女卑,那就是完全用铁链去锁住人们的行为了。可悲的是,礼教统治时间之久,已足以令心中蒙尘,所以更多的人看不清自己。所以梁漱溟先生才感慨:中国的礼教,几乎比法律还利害,成了一个不可抗的势力,此当然之趋势也。中国一向以人治为主,而礼教就是人治最得力的助将。

梁漱溟先生说,生与活二字,意义相同。它有两层含义,一向上翻高,二往广阔里开展。与向上创造相反的就是呆板化机械化的倾向,礼教正是这样,当人们觉悟并渴求生命的升华时,它却板着不变的面孔想要把人们吓退。但是生命的倾向没有任何人能够挡住,更无法逆转,所以礼教只会一点一点为仁心所击破。

弦外听儒音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热门推荐
  • 效率达人:上班前45件事

    效率达人:上班前45件事

    只要愿意,找到活力的方法,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直到迈进办公室之前,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找到N种方法来提升的活力,让自己精神充沛。也不仅仅是晨跑那般枯燥乏味。或许一时之间我们还想不出什么特别适合自己的“醒活”方法。没关系!翻开本书,绝不是猫在被窝里睡懒觉,我们会看到里面介绍了45种提升活力的方法,它们简单易行而且相当有效,其中肯定有适合我们的妙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领导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领导技巧

    毫无疑问。现如今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倡导合作、倡导效率的时代。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而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如何通过领导来提高团队效率,这是每一个成功者应该研究的课题。
  • 帝皇帝后

    帝皇帝后

    皇帝:“夜了,皇后是不是该侍寝了“挑着眉看着床上的美人皇后;“侍寝可以,皇上废了这后宫,臣妾就如皇上所愿”然后打开屋门,示意他可以滚出去了皇帝:“灵儿,朕真的受不了了,朕好辛苦”皇后:“想好废了后宫?没想好就去找别人,外面有一堆女人正在等你”皇后:“你这卑鄙的小人,趁人之危”皇帝:“皇后,朕问过你愿不愿意啦,你没有拒绝”男人一脸无辜,心里早乐开了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盛世嫡女

    盛世嫡女

    【文艺版简介】谁说嫡女就要温柔大方,甘被人欺,最后华丽丽的挂掉?一场盛宴、一杯鸩毒、一抹白帆、一座灵堂,魂断香消。是谁的怨念在午夜徘徊,是谁的灵魂重生了谁的肉体,又最终是谁拯救了谁的世界?她说: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就要白的澄澈无暇。红便就要红的惊心动魄。那些血流成江海,沾染了她的白裳,迫她拿起利器,撕裂命运盖下的穹布,从此至高无上。那肩膀宽大温暖,冰释了她的霜雪,让她安心躲避,成为她躲避风雨的港湾,自此风雨不侵。【抽风版简介】将军府中嫡女重生,她的肉体,她的灵魂。强势重生,穿越归来!庶母恶毒——魂飞魄散不心软庶兄迫害——断你手臂没商量爹爹无良,敢伤娘心——找个二爹迫在眉睫天生仙骨?玄派秘宝?能看!敢抢?灭你满门要不要!绝世美男,追着跑?尼玛,泼妇你们也要!这黑乎乎的毛团嘛东西?纳尼,哈上一只黑狐狸。。。快跑!她只想做个米虫,天下第一,无人敢侵。一不当心名震太下,各路妖孽竞相杀来!卧槽!赶集还是抢亲啊!没聘礼也敢上门?来人,打出去!片段一:接到圣旨之后,某太子提着剑怒气冲冲的闯进某女的闺房,“沐云潇,你我自幼定亲。你是生是本宫的人,死是本宫的鬼。”某女抱着肉包,喝着小茶,翘着二郎腿,悠闲自在的道:“休书都送到家门口了,太子殿下是不认字还是觉悟太低看不懂?”顺便附赠一计断子绝孙腿,将某渣出踢门外。片段二:邻国皇帝看着某女银眸幽深,含着从来未有过的情感,声线带着性感。“普天之下,只有你配得上吾,也唯有你能站在吾的身旁。”某女看着满室的天材地宝,仙级装备,双眼冒星,口水大流。依旧义正言辞的看着某皇帝:“可是我觉得你配不上我怎么办?”某皇帝:“那好,来人把聘礼抬走,打道回府。”某女急了:“等一下!你看你一下子不经过人家同意就擅自下聘,惊吓到了我脆弱的小心脏,。好不容易我习惯了这些东西,你又要拿走,再一次惊吓到了我敏感的小神经。这样好了,看在你还有点眼光的份上。我也不和你计较了。聘礼留下,就当是本小姐的精神损失费了。”某皇帝奸笑:“收了吾的聘礼,那就是吾的人了。皇后,交配吧。”片段三:某只肥嘟嘟的黑狐狸,跳到某人的怀中,缩成一个肉团,蹭啊蹭啊,蹭啊蹭啊。。。娘亲的怀抱最温暖了,喜欢喜欢。。。某人温柔的抚摸着怀中的肥狐狸。
  • 大冒险

    大冒险

    爱读古今历史,更爱书写历史;喜欢埋头苦练,更喜欢奋勇杀敌。别以为我是傻逼,别嘲笑我的努力。我叫程鹏,普普通通,没有重生,也没有幸运账号。我用历经无数战场未尝一败的事实证明,勤奋无敌,老子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