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23

第23章 中篇 辩证的生命观:知天命并非听天命 (2)

第七章 辩证的生命观:知天命并非听天命 (2)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源自于谦。当时王振专权,在朝百官无不争相送礼,有人劝于谦也这么做,于谦就写了一首诗以明心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不知天命者,寄身两端

“所谓私意,人为侥幸成功,听天由命,通统不是顺天然也。”

梁漱溟先生说,要了解知命,最好去看不知命。孔子说,知天命者,不怨天,不尤人。所谓“君子求诸己”,因为他们把成功地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只会挑剔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只求心中无愧而无法顾及其他。与此相对,梁漱溟先生也提出了两种不知命的人:

有一毫侥幸成功的心者——是一个偶然的宇宙观;

有一毫听天安命的心者——是一个必然的宇宙观。

梁先生把知天命者称为“无私”,同时把这两类人称为“私”:所谓私意,人为侥幸成功,听天由命,通统不是顺天然也。

这两类人的自私在于自己不去尽心努力做想做的事情,却又希望能够从中获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尽心而为。一个是没有看清楚状况,也认为自己无法看清整个趋势,不管自己所做的能不能成功都先做了,并且抱着侥幸的心理——也许自己的所为刚好是和趋势相符合,也许就因此而成功了。另一个则把完全把自己交了出去,什么都不管不顾,在行动中已经没有了自我的意识,完全听之任之,以为这样迟早也能走向成功。

梁漱溟先生举例说:我想求学而自己等着,已明明不是听天命了。我感觉着要求学,便去用心求学,这才是听天命。

期待着侥幸成功之人,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了,这样的人常常为旁观者所嘲笑,但是如梁漱溟先生说,只有如颜回般心里常常不懈的人才能够知天命。就是说知天命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连孔老夫子也是在五十余年方才领悟了天命,何况吾辈?生活中谁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呢?智者如徐阶,在获得最终的胜利之前也做出过错误的判断:他没有看清嘉靖对严嵩的依赖,以为自己稳券在握,于是行动就有了疏漏。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为了打击开国的功臣元勋,屡次大开屠刀。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刘基也在他的默许之下被胡惟庸借探病之由毒死。胡惟庸渐渐独揽大权,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只不过是因为朱元璋的支持。既无军功亦无政绩的胡惟庸在当上丞相后越来越专横,甚至有犯上之举,挑战朱元璋的权力,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官员升降,处决凡人,都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奇怪的是朱元璋并无任何行动,胡惟庸自己也有些畏惧起来,于是决定拉德高望重的李善长下水,他所看重的是李善长手里的免死铁劵。他以为有了这个,而且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了,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这种想法最终让他走上了不归路。因为他不知道朱元璋之所以纵容他,所在意的是他身后的限制王权的相权,所谓“不为小利,必有大谋”。朱元璋并没有把胡惟庸看着眼里,只是把他当做一个道具而已,可惜胡惟庸并不清楚这一点,以为朱元璋并不敢动他。

洪武十二年,占城国派使节来南京进贡。但是胡惟庸没有将此事奏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严辞训斥了应对此事的胡惟庸和汪广洋。胡惟庸怀着侥幸的心理把责任推给了汪广洋,并没有意识到朱元璋这次准备行动了。处死汪广洋后,朱元璋一查到底,胡惟庸的亲信见形势不对便把胡惟庸的阴谋上报。本来免死铁券也只能由皇帝说了算,而且胡惟庸以为法不责众,朱元璋必然不敢对这么多人下手,并没有及时收手,结果朱元璋对他毫不留情,将此案连续查了几年,牵涉之广,史上罕见,被杀者超过一万余人。处死胡惟庸之后仅一个月,丞相这个延续了上千年的职位就被撤消了。

胡惟庸落得这样的结局,就在于他没有能够看清局势,不知道他的胜利和失败都取决于朱元璋。他也是在努力地想要抓住自己的命运,但是没有看到大的趋势,他所做的一切是逆行。孟子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而胡惟庸并没有能够洞察理和性。他对朱元璋有所忌惮,却为朱元璋的欲擒故纵之计而迷惑,一迷惑便认不清自己的位置,心有懈怠,便犯了《左传》中公叔段的错误。现实生活中,也有太多的人在这条完全听天由命的道路上葬送了自己而不自知。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大雨,洪水淹没了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没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他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洪水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教堂整个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飞过来,丢下绳梯之后,飞行员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不想看到洪水把你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着教堂!上帝会来救我的!你赶快去救别人吧,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后,见到上帝,他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您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去找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又派了一艘快艇去,你还是不上船;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是急着想要回到我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梁漱溟先生说,普通所谓听天由命不是知天命,虽成不成功在天,而为不为究属在我。这个故事中的神父就是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上帝”,一个外在的虚无,却不知道正是自己的选择才决定了他的最终归宿。

梁先生认为,这两种生命观——侥幸心理和完全听天由命——其实都是私意,都不是真正的知天命。但是平凡的辗转于世俗的我们又极容易陷入这两种态度之中。颜回曾对孔子赞叹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偱循然善诱人,博我以义,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孔子以如此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生命最终才能洞察宇宙之流行,世俗中之人自然更难以望其项背,如要做到知天命,自当再努力不懈怠才行。

弦外听儒音

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的弟弟公叔段很受母亲武姜的宠爱。在武姜的请求下,郑庄公把京邑赐给公叔段。但是公叔段并不满足,一直扩充领地。一些臣子劝郑庄公不要总是满足公叔段的要求,郑庄公却只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而公叔段不思收敛,准备谋反,被郑庄公一举消灭。段没有看出庄公的意图是在等待时机,让他自己跳出来然后再加以捉拿,终于失败。

我心不懈,豁然见清明

“转机的关键完全在当下。够常常不懈,则可以为完全对矣。”

梁漱溟先生说自己的长处,可归结为两点:一点好学深思,思想深刻;一点则为不肯苟同于人。他的好学深思也一直用在探索“天命”,他说:“求而做不到,这在我的确很苦,所以我求师求友之念极切,常想如何得遇哲人救我一下。”孔子自然是最好的,然而千载不遇。但他找到了孔子等圣人知天命之途:真正知天命必须如颜子不懈的工夫,以至于无一毫私意,无一毫间隔,仿佛顺着宇宙大的流行前进一样,这一条路就是非功利的态度。

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五十方能知天命。其中的这段时间里,他所做的是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从普通人的身上一点一滴地去找寻。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谁又是天生就能通达天地之道的呢?孔子过于常人之处就在于勤勉求学获取知识,而且他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以这种“三月不识肉味”的精神去学习,日久月深,眼前豁然开朗,水到渠成。

人有未定之念,孔子就是通过学习以这一念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关键就是不懈。梁漱溟先生说:转机的关键完全在当下。够常常不懈,则可以为完全对矣。生活若能常常对,不就是抓住了自己命运的脉搏吗?

明朝权奸之一严嵩工于心计,善用权谋,又有皇帝庇护,成功地将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打倒之后取而代之,然后权倾朝野,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夏言对徐阶有知遇之恩,但是徐阶看到此时的严嵩深得皇帝宠爱,因此并没有冒然出头,而是韬光养晦,静观其变。近二十年间,他一方面吸取老师夏言在朝堂内离群索居、孤立无援的教训,结交朝中大臣,同时细心观察皇帝态度的变化。他在自己认为成熟的时机从严嵩之子严世蕃下手,却见皇帝对严嵩依然有眷留之意而不了了之,此后更加如履薄冰,与严嵩虚与委蛇,步步为营,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面对跪在自己面前的严嵩,他想到了他的老师夏言:严嵩也曾经向夏言下跪求情,夏言宽恕了他,却被他置于死地;严嵩携家人对他下跪,这一幕仿佛也曾经出现过:明朝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得罪了严嵩,严嵩便令人找碴将他父亲逮捕入狱。王世贞亲自向严嵩赔罪,严嵩和颜悦色,转身便下命令要更严苛地拷打他的父亲。绝望中,王世贞携弟弟在百官上朝时,头磕至血流,乞求有人能帮他,但是没有人站出来。徐阶也没有站出来,因为他知道那是以卵击石。现在,时候到了,徐阶笑着扶起了严嵩,答应了他,然而同样毫不留情地抄了他的家。

这几十年中,他一直没有放松自己的警惕,一直都在学习。朝堂大臣每一次和严嵩斗争失败,他都会在心里记下一笔账。他从老师夏言那里学到了为官之道,并且思而后用,从同仁的失败中一再汲取教训。最重要是他一直在静观时局的变化,最终修成正果:不仅朝中各人的东西心中分明,也对皇帝和严嵩的心理及其关系有了清楚的把握。这么多年的努力,才换得了对政局的豁然开朗,此时的徐阶已无人可与之相匹敌。

梁漱溟先生说:发动时在我们自己,而其结果则为宇宙大的流行,顺逆的机缘所决定。徐阶一直坚信宇宙间大的顺缘是邪不胜正,但他要以最小的代价来取得胜利,所以他在等待并创造着那份能对现世产生影响的机缘:让皇帝疏离严嵩,同时培养心腹。他看清了,也做到了。他算是王守仁的半个弟子,虽然没有正式受教,却确实从他门人那里懂得了“知行合一”,并且用于世,救于世。虽然他有过失误,没有完全认清局势,但他一直在探索中努力前进,努力做到滴水不漏。他指示门人弹劾严世蕃,却不了了之。之后他更加谨言慎行,连自己的儿子都以为他投靠严党。等一切水落石出,他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他仰不负于天,府不祚于地,为家国除了一大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于天命的认知同样也是如此,因为命运并不虚无,它在万事万物的变动中都有体现,只有一丝不苟、毫不松懈的人才不会遗落一点一滴,最终贯通机缘。

弦外听儒音

后七子: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相对,后七子以王世贞为首,包括李攀龙、宗臣、梁有誉、谢榛、吴国伦、徐中行,前后七子主张一脉相承。王世贞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著有《艺苑卮言》等。

同类推荐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地心之火:火山灾害的防范自救

    地心之火:火山灾害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万古至尊

    万古至尊

    十大封号武帝之一,绝世古飞扬在天荡山脉陨落,于十五年后转世重生,化为天水国公子李云霄,开启了一场与当世无数天才相争锋的逆天之旅。武道九重,十方神境,从此整个世界暴走!//火爆新书《天神诀》已发,欢迎大家捧场。
  • 好女不宅斗

    好女不宅斗

    穿越了?穿越了!新鲜出炉的许臻娘面对富商丈夫,通房外室,婆婆妯娌等等宅斗关键要素傲娇的一撇嘴:三妻四妾的男人神马的,最讨厌了!老娘的男人与牙刷坚决不能与人共用,宅斗神马的,就让它浮云吧!
  • 我在雨中等你

    我在雨中等你

    肖唯一:我将最美好的时光用来暗恋你,却不能和你在一起,杨新泽,你是不是我一生的劫,要不然,怎么会让我如此辗转反侧。几年的时间,一直以来的等待,等到最后你是否会明白?杨新泽:有些人总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消失在茫茫人海,无论以前有多么的亲密,我忽然有一天发现,肖唯一就是我这一辈子的变数,在不知不觉间,那个会傻傻的看着我笑的女孩子已然成长。杨旭:走了一圈才发现,有些人早已经刻在了灵魂的最深处,舍不得放下亦不肯放下,这一次,我不会再用退让来成全你一个未知的幸福。本文青春写意,没有虐恋情深,没有阴谋诡计,只有青春时期淡淡的忧伤与迷茫。我想说的是,谁青春年少时没有爱过一个不可能的人,也会想着与伊人相伴到老,世事无常,有的人很幸运,与所爱之人白头偕老,有的人只能看着伊人消失在茫茫人海,还带着祝福的微笑。你呢,会是那哪种情况?肖唯一不知道她的未来会怎样,她只是固执的站在风雨中,一直,一直。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职场口才宝典

    职场口才宝典

    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讨人欢喜,大则可以明哲保身。远有苏秦、张仪游说诸侯,战国格局为之改变;诸葛亮说服孙权,三国鼎立之势成形;近有周恩来出色外交,四两拨千斤。人人都想追求事业成功,人人都梦想职场理想实现,而事业成功、职场理想实现都离不开《职场口才宝典》!
  • 三生仙途为君来

    三生仙途为君来

    (原绝世天妃:妖孽夫君太难驯)她本是现代一名普通的少女,机缘巧合下得道成仙。众神之巅,忽遭众叛亲离灰飞烟灭。谁知天道开启轮回,再度睁眼,她已是冷家身负诅咒的灾星。受人欺凌又如何,她可是天外天修为最高的神仙,即使废柴也能逆天!“只要我在的地方,谁也别想动我的人!”烛都百朝,他立万人之中,定下此生诺言。某女气结,“我什么时候成你的人了!”他大手一甩,一张卖身契白底黑字,直接晾在众人眼前。“你敢威胁我!等本姑娘将来成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某女气急跺脚,他脸上的笑容却染上蚀骨柔情,“娘子发话,怎敢不从。”
  • 死灵神士

    死灵神士

    一个异能和魔法对立的世界;一连串的冒险,一次次的奇遇,一个又一个神秘的境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屡战屡败,屡战屡败……一次一次的谜底的解开……又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死局……
  • 享受简单和谐的人生

    享受简单和谐的人生

    不看电视、不上网、不住大房子、不大规模购物、不驾车等等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压力,甚至跑到没人的山野,除了吃饭、睡觉、享受自然风光外,什么也不做……这种复杂之后的简约、华贵之后的淡雅,却比华贵更华贵,它已变成了一种时尚而幸福的游戏。为什么还在为工作的千头万绪和复杂的办公室关系而不堪其累?记住,只要你愿意,就能开始享受“简单工作”:为自己设计一个工作区域图,在这个区域里,确定最优先应该完成的工作,以第一速度将它做好,而其他工作就先放一放吧,你需要歇口气了。学会拒绝同事的无理要求,坦然地回绝自己不愿意参加的应酬。不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处理办公室友谊上,专心做你自己要做的事就行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