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17

第17章 中篇 顺时而为,除去“执”的束缚 (2)

第四章 顺时而为,除去“执”的束缚 (2)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生命本自然,道理易僵化

“人本应当顺着人情去做,若靠一个道理去生活,则他们的生活真是非乱不可。”

生活中,人们总是情理并提,如情理不通,晓之以情、动之以情等等。情是心底一动,发而于外,往往千丝万缕、变化莫测;理则可以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定论,像是数学公式,板上钉钉。但是梁漱溟先生是讨厌按照理去生活的,因为道理原是本于人之心,人之情,现在把它作为行为的准的,就是“多一点意思”,也陷入了“意必固我”。不能灵活地顺风顺水而行,却大笔一挥制定出生活的条条框框,这样的生活不是僵化得可怕吗?

因此梁漱溟先生说:如宗教之信仰,哲学家之学理,与夫社会上之习惯等,者许多东西,如生物之机械的动作一样,社会上觉得非常之需要,实则非常扰乱吾人之生活。

理是人们公认的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基石当然要稳固可靠且恒久不变,但这也成了理的弱点所在。梁漱溟先生举例说:譬如以爱人爱物这个道理顺着往下去推,必至流于墨子之兼爱,基督教之博爱;再推测到佛教的慈悲不杀生;再推,不但不杀动物,还要不杀植物才对,乃至一石一木也不要毁坏才是。但是在社会中投入个人,个人很容易被社会化。说得漂亮一点,是融入了社会生活,换言之,就成为了异化。也就是说,道理是从人情中提炼出来,让人更好地生活的,但是很多理其实已经背离了情,结果要求人弃情从理去生活,远离了生命的原貌。

宋朝理学家朱熹最为后人批得体无完肤的恐怕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了。他的本心应是想为天地万民指点一条“常好常对”的道路,故这一论点的前提当是“欲是坏的”,否则逻辑上便不能成立。朱熹所说的欲其实已经囊括了常人所说的情,人容易纵情、“富贵易淫,贫贱易移,威武易屈”,可见朱熹对人是多么地不信任,这不是和荀子的性恶论殊途同归吗?梁漱溟先生自然是反对这个意见的,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按照仁心去做,人就可以过上正常且和乐的生活了。

所以,梁先生说,人本应当顺着人情去做,若靠一个道理去生活,则他们的生活真是非乱不可。如果按照道理去做,不仅是画蛇添足,更容易弄巧成拙。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往往会走入呆板、僵化的道路,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教条主义错误。

在中国有个按图索骥的故事。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他把自己识马的经验写成书,名为《相马经》。这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所以人们把孙阳叫“伯乐”。孙阳的儿子熟读了这本书后,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好马。一天,他在路便看见一只癞蛤蟆,前额和《相马经》上好马的特征相符,就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和你书上画的好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孙阳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这马太爱跳了,不好驾驭。”

这里的《相马经》扰乱的是几个或几个人的生活,最多浪费了他们的一番精力,吸取一下教训也就罢了。如果放在国家民族出路的大事上,所牵动的可是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理其实并没有错,因为它本身就是从情中衍生的,只是它容易走极端,不如情之与生活贴得更近。所以梁先生说:凡是认定一条道理顺着往下去推,就成了极端。事实本是圆的,若认定一点拿理智去推,则为一条直线,不能圆矣,结果就是走不通。

弦外听儒音

华佗治头痛:曹操患偏头风病,久治无效,经华佗针刺就不痛了。倪寻和李延两人,也都患头痛发热。华佗给倪寻吃泻药,给李延吃发汗药,结果治好了。怎么相似的病例治法如此不同,这是什么道理?华佗回答说:倪寻是伤食,李延是外感,所以治法不能一样。”

是非随我心,游刃咫尺间

“本来是非主观的情理,只在直觉上有,只在好恶上见,完全应与客观的事理分开。”

与“非理”的态度相对,就是“主情”。梁漱溟先生说:“本来是非主观的情理,只在直觉上有,只在好恶上见,完全应与客观的事理分开,他仅仅是一个意味,是一个情味。所谓是者就是欢迎的意思,所谓非者就是拒绝的意思,完全是心情的一种力量。”欢迎与拒绝就是心里的喜欢与不喜欢之别,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就不做,有自己的心去做,不为外物牵绊,如此心里就时时安心舒畅。

因此梁先生认为:“孔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完全是听凭直觉之所之事,情到何处,他的行为就到何处……”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他的情味如此。世界上不乏狂人痴人,如梅妻鹤子的林浦,稳坐钓鱼台的严子陵。旁人看来他们是不通情理——富贵荣华不是远比茅檐草屋要好得多吗?否则饱读诗书又是为何呢?因为在世俗之人看来,隐居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出而为功为业,不应该偏安一隅。但是人各有志,这些人心中自有对是非的计较,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达到生命的逍遥,所以不会陷于他人的评价。

战国时期,孟子名气很大,府上每日宾客盈门,其中大多是慕名而来、求学问道之人。有一天,接连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齐国的使者,一位是薛国的使者。对他们,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们。

齐国的使者给孟子带来赤金100两,说是齐王的一点小意思。孟子见其没有下文,坚决婉拒了齐王的馈赠。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薛国的使者也来求见。他给孟子带来50两金子,说是薛王的一点心意,感谢孟子在薛国发生兵难时帮了大忙。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很奇怪,不知孟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其中有一位弟子问孟子:“齐王送您那么多的金子,您不肯收;薛国才送了齐国的一半,您却接受了。如果您刚才不接受是对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错了,如果您刚才不接受是错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对了。”

孟子回答说:“都对。在薛国的时候,我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出谋设防,平息了一场战争,我也算个有功之人,为什么不应该受到物质奖励呢?而齐国人平白无故给我那么多金子,是有心收买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钱收买的,我怎么能收他们的贿赂呢?”

相似的事件,不同的态度,看似孟子厚此薄彼,旁人不解,他却心中明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可以说是一条公认的道理,但是这道理也是出于他心中的考虑:既然有功,自然是喜欢赏赐的了;而无功受禄不符合他心中的君子之道,自然是退而拒之了。一是一非,孟子分得明明白白。

红楼梦中的黛玉,“一时好了,一时恼了”,爱使小性子,在宝玉看来这却真是她真情之流露,这也是她的可爱之处。但黛玉并不能做到是非由心,否则也不会且落泪且伤怀了。她正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为忧惧而生忧惧。她既使小性子来表达不满,但又太过在意自己的小性子为旁人所看不惯,每想到自己寄人篱下便郁郁不乐。而这种在意和抑郁久积在心,不知如何排遣,转而伤身。

《红楼梦》中有一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花费不少篇幅写宝钗、黛玉难得的交心,从中可看出黛玉对自己的多心也是明白的,但是却始终无法从中解脱。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子不好了,每年犯了这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那些底下老婆子丫头们,未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呢。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偶尔听到窗外老妈子在骂小丫头,也误以为是在说自己,对旁人心存忌惮。可见她虽然目下无尘,孤高自诩,面对他人却不免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压抑着自己,怎能舒畅快活?倒是同样父母双亡的湘云心直口快,豪爽大方,寄居他处也总是笑意盈盈。黛玉把自己的心托于他人自然就以他人之是非而波动,不如湘云当喜则喜,当忧则忧的自由潇洒。

是非由心,生活方有趣味,梁漱溟先生说,“本来所谓我者,只是生命上之一意味,其与所谓苦乐是非者,通统是生命上之一意味。”心本活泼,由心去调剂生活,生命才倍显光彩。金庸在《白马啸西风》中写了一个名叫李文秀的女孩子,她说: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这种任性任行的真率正是梁漱溟先生赞赏的。心花恣意生长,满眼春光灿烂。

弦外听儒音

刘伶醉酒: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同类推荐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热门推荐
  • 魔帝的爱宠

    魔帝的爱宠

    千米高空,男人从身后狠狠压着她,如魔低语,“女人,这就是你逃离我的代价!我说过,哪个星球敢收留你,我就灭了它。”前方腾起蘑菇状的黑云,死亡之光,疯狂咆哮着奔向四面八方,他低笑着,“看清楚了么,这个星球,一百二十亿人的生命,都匍匐在你我脚下,开出如此美丽的地狱妖花!”“杜梓勋,你疯了吗?你这个魔鬼,叫他们停止,停止,停止啊————”他将她紧紧禁锢在怀中,手臂硌得她的身骨咯咯作响,他白发如雪,俊美绝伦的面容,阴兀森冷,伸出舌头,舔去她的眼泪。“小骗子,从遇到你那天起,我就停不下来了。这都是因为你,我该叫你郝未来,还是……”---他们的青春,始于一个充满动乱与辉煌的年代,结束在第一百封信里,那句痛彻心扉的“分手”。十年后他是响誉各国军界的冷面军神,而她却即将嫁做他人妇。再相遇,他的身边亦有佳人相伴,本以为二人早已陌路,一场阴谋悄然拉开,她沦为他的禁脔。没有日夜,没有晨昏,他强迫她沉沦在他的欲望海洋,任她如何抗拒,哭求,呐喊,他肆意掠夺,索取她的一切感官……甚至数次濒临死境,也绝不放手。他说,“我最想要的始终是你郝未来,其他女人,都是将就。而我,不喜欢将就。”大家都说,冷面军神的名号,其实是为她打来的,十年来,他一直在等她找她。当一切阴谋都被撕开,深情化绝情,她被他扭断手脚,被他的妹妹刀刺心背,被他关在小黑屋里折磨得体无完肤……他说,“你只是联邦军界送来的表子,连狗都不如!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银河帝国野史记,一世皇帝在创国之初,一直钟情于初恋情人。为了她,皇帝灭了一个家族,用最豪华的婚礼强娶她为妻,却又在仅三个月不到就跟她离了婚。她屡次逃跑,皇帝为了追她,孤身一舰追入敌军百万舰群中,将她索回;更为她毁了数颗星球,夺取上千亿条人命,被冠上“魔鬼大帝”的称号。皇帝为她发疯成狂,差点杀死自己的亲人。最终,皇帝和他的亲人,将她当做了人肉炸弹送进敌军舰群中,灰飞烟灭,换取帝国的建立。---银河帝国正史记,一世皇帝只有一位皇后。传言,她拥有最妖惑人心的美貌,可以让星球更改轨道的神秘力量。传言,敌国公主骂她一句“怪物秃子”,而引至亡国灭种。传言,她妒嫉成狂,将皇帝陛下的初恋情人逼得远走他乡。传言,她为皇帝育有一子,却有整整十年不让皇帝碰她分毫。真相是什么?
  •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亦珍自幼失怙,与寡母生活在宁静安闲的松江小镇。散淡的生活因母亲曹氏骤然病重,戛然而止。亦珍稚嫩的肩膀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支撑起家中的生计。在小小的茶摊里,亦珍遇见欢笑与悲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 妙手世子妃

    妙手世子妃

    小女贼一朝穿越成侯府庶出的三小姐,便是个爹爹不疼,夫人不爱,阖府不待见的悲情人物,但是生性散漫的她素来天不怕,地不怕,皇帝老子也不怕。此处不留姐,自有留姐处,她靠着自身的绝技,反出侯府,斗主母,斗恶仆,斗王爷,斗太子,把个好好的天朝搅了个天翻地覆。什么?你说本小姐不敢偷你!靠,告诉你,小子!姑奶奶偷的就是你!
  • 大风起兮(下)

    大风起兮(下)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豪门盛宠:暖妻不乖

    豪门盛宠:暖妻不乖

    他们不能相爱,可是爱了却没有办法逃避.他可以宠她至上,却不能正大光明的拥有她.一场不该的爱情,他们该怎么办???
  • 重生之安之若素

    重生之安之若素

    她出生世家大户,却生性懒散,练功不上心,读书倒是马马虎虎,从一流大学到保送读研,然后在家乡唯一的象牙塔中教书,除了在恋爱中跌倒爬起外人生平顺的像笔直的柏油马路,直到回头看到他。他外向开朗、豪爽大气,憨厚却有些臭屁,部队长大难免好勇斗狠,拥有北方男孩该有的优点和毛病。自从不小心爱上那只飞在空中的火凤凰后,只希望能够小心守候,从此守成一种执念,对生活没有任何多的奢求,直到凤凰回头。她说:木头,我喜欢你。她说:你不喜欢我试试看。他说:等我回来。他说:死了也值。一语成谶,他走了。从他走后,她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她一袭白裙,低眉浅笑,温婉动人,烹茶、插花、读书,下厨,在姥姥面前尽孝,期待在她突然离去时老人不要太伤心。她化身黑色,挥舞修罗峨眉刺,希望用鲜血洗去心中无尽的痛。她是暗组中最出色的杀手,为早日拿到和他一样的烈士勋章,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杀最难杀的杀手,有时顺手料理些不入流的坏人。常常想如果早这样,杀他的坏人是不是会早早死于非命,他是不是就不会离开…如果有一天…生离是人祸,死别是天灾。重生,只为有你。
  • 庶妃压嫡:步步杀机

    庶妃压嫡:步步杀机

    谁是谁非?孰真孰假?何生何亡?,你待你的棋子太好,身为庶女,在深宫诞下死胎。身为庶人,取义凤栖苍梧。”情丝缠绵,她是他的贵妃,没有掌控命运的权利。身为母亲,亦无保护孩子的能力。一年来的柔情许诺,所谓此生不疑,皆是虚幻。身为废妃,爱恨纠葛,在冷宫受尽苦难。“宜琰。再见之时,她贵为贵妃,宠冠后宫的言贵妃。他将苍梧宫赐予她,她是他的棋子。竟让我险些以为你亦有真情。她再无能力保护身边人,身边人却皆为她而死
  • 面具舞会:你我本是陌路

    面具舞会:你我本是陌路

    人生就是一场面具舞会,谁将自己隐藏的最好,谁就是这场舞会的主角。在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舞会中,她无疑是最亮的一点,面具下的脸,透着一点魅惑,一些妖娆,一丝天真,一缕可爱……他是这场舞会中最炫丽的风景,淡淡的带有些许诡异的微笑,成为他最醒目的招牌。究竟哪张面具下的脸才是真正的她,他想要知道。可是当他撕下她脸上的一张面具之后,却发现……他问“哪张面具才是你真正的脸?”她笑着回答“我也忘记了!不过,我知道的是你我本不该相遇的,所以让一切都恢复到最初的轨道吧!”他疑惑的问“什么意思?什么是最初的轨道?!”她轻轻的抱住了他,在他耳边说道“你我本是陌路!”
  • 温凉盏

    温凉盏

    《温凉盏》,满汉合璧写本,现仅存于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这是一部罕见的以满文“单字还音”的珍本。全书以口语创作,其中大多以说书内容出现。考据本书,要么根据弹词改编,要么是满文作者的一种创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