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18

第18章 中篇 天人合一,礼乐是真情最美的衣裳 (1)

第五章 天人合一,礼乐是真情最美的衣裳 (1)

礼之源乃生命之理

“生命之深密处,乃是真正之优美文雅,此是礼乐之根本。”

孔子是最重视礼的,他奔走各国就是希望分崩离析的天下又能重新回归于周礼。《论语 乡党第十》几乎就是孔子为传授礼而编的教材,里面对人的谈吐、举止礼节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孔子的态度也不似其他地方那般洒然,而是充满恭敬而严肃的语气,可以想见当年孔子在讲授这些时必是正襟危坐,端庄谦恭。

看见穿丧父的人,即使是亲近的人,也一定要改变面色以示同情。看见穿礼服的人和盲人,即使是熟悉的人,也一定有礼貌地对待他。

乘车时,遇见穿孝衣的人要行轼礼。遇见背着国家图籍的人也要行轼礼。

别人以丰盛的饭食款待,一定要改变容色站起身来表示敬意。

遇到疾雷、大风,一定要改变容色。

上朝的时候,跟下大夫说话,温和欢愉;跟上大夫说话,恭敬正直。君主在朝的时候,举止恭敬,威仪适度。

这些礼节在孔子眼里都是必须遵守的,否则不足以表明自己的心迹。但是主张任性率真的现代人总以为这些礼是束缚自由的网,甚至觉得有些虚伪: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持着自己原来的态度,而要“改变容色”呢?这不是太假了吗?孔夫子给人以迂腐的印象最主要的就是源于他对于这些礼的提倡。难道礼和人的真性情是相对立的吗?其实不然。

梁漱溟先生说:仁者的生活是一团和气。因为他有和乐的心。所以他一举一动无论怎样都是优美文雅。此见之于言辞举动之优美文雅,是从生命之深处发出。生命之深密处,乃是真正之优美文雅,此是礼乐之根本。这就是说礼并非是与心情不相容的,恰恰相反,礼是心情最自然之表示。反而是一直嚷嚷着个性自由的人应该去反省一下:是不是陷入了孔子所言的“意必固我”?

仁是柔嫩的心,看见刚失去至亲的人,心底自然会被拨动,生发出同情,改变面色不过是同情心所带来的外在的表露;看见盲人,仁心就会生出怜悯,礼貌地对待他们。以此推之,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时,人的心底会生发出不同的意味,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礼。面对下大夫时,心情放轻松,自然能做到欢愉的交谈;面对上大夫时,则会更为谦虚谨慎,所以就恭恭敬敬。这些不正是人之常情吗?

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程颢和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时,很多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便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他们的身上已经落满了雪花。

这个程门立雪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颂扬。并没有人要求学生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其尊师重道之情,他们只是遵从心里对老师的敬意而行了这样的礼。刘备“三顾茅庐”也是同样的道理,是刘备在面对胸藏天地的诸葛亮时所流露的尊贤与求才之心,对他们来说,自己的所为只是尽心而已。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可预知吗?”

孔子回答说:“殷代因袭于夏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仍可考而知。周代因袭于殷礼,有些损益的,现在亦可考而知。将来有继周而起的,纵使一百世之久,我们也该可以预知呀。”

礼从夏朝承袭下来,历经百世依然可以为人们所知,这是何故?那是因为不管山河几番轮换,人之仁心却是千古不变。只要作为心之本性的仁未变,所立之礼虽千万遍,总不出乎此生命之理。况且,如果不是因为礼和人之本心契合,在行礼的时候不就成了“违仁”之举吗?生命一旦如此,就会滞塞,人就会踟蹰不安,礼又岂能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所以礼的出现有了可能。

生活中的仁者毕竟是少数,常人的仁心易被欲念、固执这些浊雾所困扰牵绊,无法按照自己的仁心自然而行,所以极少有人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礼的出现才如此必要。但它并不是来束缚我们的自由的,而是让人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心。正如梁漱溟先生说:礼便是生命之恰好处,即约之以生命之理,此根本之理,可贯通一切。

弦外听儒音

华夏成人礼: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不过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女子则一般十六岁行笄礼。从那之后,少男少女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并可以婚嫁。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通统不能离开,不应苟简。”

礼既然是心流于外之表现,看起来就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生命深处是优美文雅,那么礼也应该是优美文雅才对。只有两者都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够称得上是君子。

有些人却误以为只要有真情,行为就随之而来,不需要自己再注意些什么东西。其实不然。人除了心之外,还有很多的干扰,比如欲。这些东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令行为失当。如果要表现人的真情,合乎优美文雅,就应当听从纯粹的心的指引,去除与本心不相合的虚荣造作等等,如此才能做到内外一致。梁漱溟先生说:文质通统不能离开,不应苟简。苟简就是草率简陋。孔子的弟子子贡就对这个问题说得很明白。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棘子成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学“文”,于是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嘛还要有外在的礼仪呢?”子贡回答说:“文和质同样很重要,怎么可以把它们等同起来呢?虎豹之所以不同于犬养,不仅因为它们本质上是不同的兽类,还因为它们皮毛的花纹不同。如果你把虎豹、犬羊身上的皮毛都拔去了,你还能分辨得出哪些是虎豹哪些是犬羊吗?”

质是一个人内在的气质,隐而不显;文原指纹理,这里说的是外在的行为礼节。子贡说得很明白:如果没有礼,人就难以辨别粗野和文雅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礼节的对话,礼节是一个人真性情的使者,如果他不能准确地把内心的柔和美好表现出来,又怎么让他人来理解他的内涵修养呢?毕竟别人只能从外在的表现去推测一个人的内心。你能相信一个衣衫不整、满嘴脏话的人会是谦谦君子吗?若是有,恐怕也是另有隐情,如伪装等等。

所以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才能够称得上是君子,这也是孔子所崇尚的中庸之道的表现。真性情虽好,也需要恰当地表现出来才更能为人们所推崇和接受。

孔子还特别强调了礼之重要:“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也就是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恭敬、谨慎这些内在的情感不能无端无节制地表露出来,而是要合乎礼之约束。就如同每个人都有“仁”心,要达到仁者的境界却不能于仁有丝毫偏差一样,礼也必须中规中矩。孔子曾经称赞《诗经 关雎》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无论是快乐和悲痛都有一定的节制,这才是最值得称道的。这八个字后来也成为中国美学上的一个准的。

孔子的要求看似有些苛刻,其实和“我欲仁,斯人至矣”一样,是可以做到的。梁漱溟先生说:因为好的行为根本是出于好的心理。心情柔和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自会中礼。也就是排除杂念,只按照自己心中的仁心去行事就足矣。孔子自己就是如此做的。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古时棺材分为两重,里层叫棺,外层叫椁)。孔子说:“有才能的和无才能的,对个人来说都是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我之所以不卖掉车徒步行头来替他置办外椁,是因为我在大夫的行列之后随行,是不可以徒步走路的。”

如果仅看这段话,会觉得孔子人情浇薄——颜回是他最欣赏的弟子,而又是他的父亲来求他;还有些虚荣——非要乘车出行。但是,从前面他对于颜回死而痛哭“天丧予”,就可知他的心中对颜回是万分不舍;他可以居九夷而不觉陋,又怎会是一个贪慕虚荣之人呢?其实他这么做都是出于一个“礼”字。《礼记 檀弓》说,安葬双亲应该根据家庭的财力,对待子女更应该如此,所以演员入葬时仅有内棺而无外椁并不违反礼制;相反,如果超过自家的能力厚葬颜渊,反而是违背礼的。同时《礼记 王制》记载,有官爵的人和老年人不必徒步行走了,大夫拥有车乘是符合礼的规定的。所以适可而止才是君子之道。

弦外听儒音

尽善尽美: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又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尽善尽美是孔子的美学标准。《邵》是舜帝之乐,当时采纳禅让制,因此说音乐既美且善;而《武》是周武王之乐,周武王以武力夺取天下,因此孔子说他的音乐虽然美,但是却没有达到善。

宁取狂狷,不取乡愿

“所谓狂狷着本不合乎中,一偏于积极,一偏于消极,却是他们都有一种好处,即是能表现他们的个性,能率真不虚假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并重,是孔子认为最理想的为人处世境界。但是世人往往在文或者质上有所偏颇,因此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孔子也意识到了这一现实的问题,所以他才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同类推荐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帝女风华

    帝女风华

    大婚之日,她和他的孩子化为血水,而他却要帮别的女人登上最尊贵的位子!死都不甘心,她诅咒他们,若有来生,必受地狱之苦!她重生回到过去,她要重新来过,在别人夺取她的男人、她的骨肉之前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加光芒万丈,拥有绝代的风华!
  • 千金归来之最强逆袭

    千金归来之最强逆袭

    抢了她的,通通都要还回来!前一生所受的屈辱,统统都要加倍奉还!欺负她的,千金归来,通通都要踩回去!重生之路恣意精彩,更有帅哥型男不离不弃一路护航
  • 藏龙山上的女人

    藏龙山上的女人

    本书讲述了一个柔弱而倔强的农村妇女几十年的生存史与奋斗史。其中详尽记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理解和清醒的认识。作者以自己为例子,旨在敲响所有人人生的警钟,活,要活出精彩!走,要走得坦然!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世界经典的闪击战: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不列颠空战,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战役,等等,带你游走世界,观看闪击战。
  • 小幽默 大智慧全集

    小幽默 大智慧全集

    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幽默是人生的智慧之花,聪明人不一定善于幽默,但幽默的人一定聪明。我们不要抱怨自己没有幽默感,其实,只要留意一下,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创造幽默佳境。有了幽默,在人生困惑纷至而来中,它会帮你变被动为主动,以轻松的微笑代替沉重的叹息;当你在严重的沮丧中不能自拔时,它会给你心灵的翅膀,让你精神得以超越。幽默也许从来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至多不过是博人一笑。但其中的智慧又有谁深深地体悟?其中的道理又有谁静静地反思?本书每个小幽默后都有智慧提示,让人发出笑声的同时一并开窍。
  • 商不厌诈

    商不厌诈

    本书是一部商战小说。本书以国内某日化公司现实场景和真实案例为蓝本,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点,披露了日化行业的营销、策划、公关等内幕和生死博弈。
  • 英雄联盟之现实世界

    英雄联盟之现实世界

    当英雄联盟的英雄们都穿越到了现实世界,当所有的英雄联盟的技能都增加到了人类的身上,当英雄联盟遭遇到了现实世界的各种异能……。据说遇见吸血鬼了?是不是叫费拉基米尔?据说遇见狼人了?难道是沃里克?这里不是瓦罗兰,这里是地球!但是这里却是所有英雄联盟英雄之间的战场!崔斯特和格雷夫斯的宿命之战!莫甘娜和凯尔的姐妹之情!卢锡安和锤石的杀妻之恨……。本书同样适合不玩游戏的人,技能完全等于异能,这是一个异能横行的世界。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