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900000010

第10章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1)

——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一节)生平和著作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前322年)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吉拉城,父亲为马其顿国王的宫廷医生。17岁时去雅典学园,师从柏拉图二十年,直至公元前347年柏拉图逝世。他对其师充满崇敬之情,在悼念诗文中写道:

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也没有,他们的嘴里道不出他的名字。正是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对柏拉图人格的敬仰并未使他盲目崇拜柏拉图的学说,相传他的格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明确地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力图克服柏拉图轻视感觉经验、不注重研究运动变化的倾向,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柏拉图去世之后,他即离开雅典,前往亚索斯开办学园的分校。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公开发表的作品,这种作品只留下残篇;第二种著作是课堂讲稿,生前并未成书,直到公元前l世纪时,才由逍遥派代表人物安德罗尼科(Andnicus)编辑成书。这些著作构成亚里士多德全集的主体,共分五类:

(1)逻辑学著作:《工具篇》,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正位篇》、《辩谬篇》六篇论文。

(2)形而上学著作:《形而上学》,由不同时期的讲稿合成,因被安德罗尼科编排在物理学著作之后而得名。“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的希腊文意思是“物理学之后”,中文译名系据《周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一句意译而来。

(3)自然哲学著作:《物理学》、《论灵魂》、《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动物史》、《论动物的部分》、《论动物的行进》、《论动物的繁殖》、《自然小著作》。

(4)伦理学著作:《大伦理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尤苔谟伦理学》。《政治学》和1891年才被发现的《城邦政制总汇》。

(5)美学著作:《修辞学》和《诗学》。

亚里士多德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按照他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是一切科学(即相拉图所谓的知识)的总汇,包括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艺术三类。理论科学又被分为第一哲学(即后人所谓的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以及作为理论科学导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学。实践科学包括指导个人实践的伦理学和指导公共实践的政治学。艺术指包括制造工艺在内的一切技艺,亚里士多德专门研究了使用文字所创作的文学艺术。上述五类著作论及除数学以外的所有学科,建立了希腊科学最全面的体系。我们按照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分类和秩序,着重概述他的物理学、形而上学、灵魂学说和伦理学。

(第二节)物理学

“自然”的概念

物理学即自然哲学。关于它的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给出这样一个定义:

自然是自身具有运动来源的事物的形态或形式,这些形态或形式只有在思想中才能与事物相分离。他认为,物理学研究的自然是运动的事物的本原和原因,不能脱离运动的事物来研究自然。毕达哥拉斯所说的“数”和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型相”都是与事物相分离的形式,不能成为物理学的对象。物理学研究的是运动着的事物之中的形式和形态。

三本原说

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以前的自然哲学,说事物运动的本原既不是一个,也不是无限多,而是三个。形式、缺乏和质料是运动的三本原。质料是运动的载体,它在运动中保持不变。形式决定运动的事物所处的状态。缺乏(pri—vation)决定运动所朝向的状态;缺乏也是一种形式,即事物应该有、但尚未有的形式。一旦事物拥有它所缺乏的形式,它便完成了从一个形式向另一个形式的变化,即完成了一个运动过程。总的来说,一事物的运动就是在不变载体的基础上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变化。比如,气的形式是热,缺乏冷,当它的形式变化为冷时,气变化为水;反之,水的形式是冷,缺乏热,当它的形式变化为热时,水变化为气。在气变水、水变气的运动过程中,运动的载体不变。如图所示:

现实与潜在

亚里士多德还把运动定义为“潜在的现实化”。潜在性相当于“缺乏”,是应该有、但尚未实现的形式,现实性则是事物已有的形式。从潜在到现实的转化也就是缺乏的形式转变为实际具有的形式。不过,在这里,亚里士多德表达了比“三本原”说更多的思想。他强调:第一,缺乏不但决定了运动的朝向,而且是朝着这一方向运动的潜能;事物内部就是实现自身目的的能力。第二,潜在的现实化是暂时的,一个潜在的形式被实现后,另一个潜在的形式又出现,由此构成了运动的连续性。第三,潜在的现实化是相对的,每一阶段的运动都不可能完全实现潜在因素。第四,潜在又相当于不变的质料;载体是不能被现实化的潜在,因而它在运动全过程中保持不变。

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事物运动的原因。古代人的“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性”观念,后者指先于结果并产生结果的事件,而古希腊人所谓的“原因”却不总是与“结果”相对应的一个观念。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对于一个对象,我们可以提出多少“为什么”的问题,它就有多少“原因”。为了知道事物运动的原因,首先需要追问“为什么”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方面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理由就是运动的四种原因。(1)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续存在?因为它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一理由即质料因。(2)事物为什么会以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运动?因为它们各有特定的形式,表述本质的定义即形式因。(3)事物为什么会开始或停止运动?因为它们受到推动或作用,推动者或作用者即动力。(4)事物为什么要运动?因为它们都朝向各自的目的。解释运动朝向目标的理由’即目的因。比如:雕塑活动的质料因是铜,形式因是雕像的模型,动力因是雕塑者,目的因是雕像的完成。建筑房屋活动的质料因是砖石等材料,形式因是建筑蓝图,动力因是建筑者,目的因是房屋的完成。

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四因说是对以前哲学的总结,泰利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恩培多克勒的“四根”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都是对质料因的不同说明;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还企图在质料因之外寻找动力因,分别把动力因说成是爱恨和心灵;柏拉图在华达哥拉斯之后,主张用形式因统摄质料因;但所有这些人都忽视了目的因。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目的因,视之为自己独创性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主张把自然看做有目的的活动。他说,自然绝不会做无用或无目的之事,自然“明智地行使她的作品”,“追求可用的东西”,“寻找最好的东西”,“期待”某种结果,“不做任何无目的或不合理性之事”,“总是眼看着最好的东西行动”,“好像一个好管家,从不扔掉一切可以产生出有用东西的物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应该理解,拟人化的手法并不表示准确的哲学意义。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自然能够像人那样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目的,更不认为自然必须满足人的目的。他所谓的目的不过是事物实现自己本性的自然倾向。并且,他认为这种倾向会因受到阻碍而中止,因而出现偏差,比如产生出“人面牛”之类的怪物,怪物只是有目的之努力失败的结果。有目的之自然倾向受到阻碍也是自发性和偶然巧合的原因。

亚里±多德把“自发性”和“目的性”当作两个矛盾的概念使用。另一方面,他又把“必然性”和“目的性”当作两个相近的概念使用。他说:

自然在一种意义上是有目的之活动,在另一种意义上是有必然性的活动。

他的目的论是内在的目的论,与后来出现的外在的庸俗的目的论,如说老鼠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猫吃之类的说法不可同日而语。

位移运动

以上讨论的,是适用于一切运动的原则和原因。从概念的外延上说,运动包括三类:性质的、数量的和位置的。比如,水变气是实体性质的运动,生物的生长是实体数量的运动,天体运行和地面上事物的直线运动是实体位置的运动,后者又被称作“位移”。

在阐述了关于运动的一般性道理之后,亚里士多德又专门讨论了位移运动的性质。他认为,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自然位置。自然位置是适合一事物自身本性的位置,而不是本身无上下左右之分的几何空间。在他看来,上下左右之分不是人为的区分,而是由事物的自然属性所规定的不同位置。比如,火的自然位置在上,土的自然位置在下,气、水在中间。当每一事物都占据各自的自然位置时,不会发生移动。移动只是在一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事物的位置时才发生。被挤出的事物又进入第三个事物的位置,因此连锁移动。在移动中,事物彼此交换位置,一事物从一个位置中移动出去,另一事物随即移动进来。每一事物都不会丧失位置,每一位置都不会不被一个事物所占据。最初的移动虽然是由外力造成的,但处于移动之中的事物内部也有朝向自己的自然位置移动的力量,事物背离自己的自然位置移动总是外力大于内在自然力的结果。由此不难知道,直线运动不可能是匀速的:事物在朝向自然位置移动时做加速运动,如重物下落、空气上升;反之,它们在背离自然位置时做减速运动,如重物上抛、空气下沉。

时间

时间之于事物的运动,犹如位置之于运动的事物。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的定义是:“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依先后而定”指均匀计数的方式,“运动的数目”指按此方式衡量运动所得到的一个个数目,即“现在”的系列。按照这个定义,时间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时间的间断性表现在“现在”的前后之分,连续性表现为“现在”的均匀延续。他说:“现在就是能被计数的先后数目,不论在先还是在后,现在作为存在是同一的(因为先与后都处在运动之中),但又不是同一的,因为现在在计数过程中有先后之分。”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把时间的单元分析为“现在”,把时间解释为由“现在”所构成的连续系列。这种以“现在”为基础的时间观,比较完满地解释了时间的均匀流动性、前后不可逆性、可分割的间断性和不停驻的连续性等特点,成为长期统治西方人思想的经典时间学说。另据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说法,这种时间学说与传统的“在场”的形而上学有着密切联系。

连续性和无限性

连续性是与位置和时间相关的一种性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些连续系列是无限的,有一些则是有限的。他讨论了三种情况。(1)体积不可能无限扩展,但却可能无限地分割,或者说,有最大的体积,但却不可能有最小的体积;因此,宇宙的体积是有限的,它的体积不可能无限大。(2)数目可以无限扩展,但却不可能无限地被分割,或者说,有最小的数目,但却没有最大的数目。这里所说的数目指自然数,以l为最小单位。(3)时间既可以无限地伸展,又可以无限地被分割,或者说,既没有最长的时间,又没有最短的时间。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想象一个无限系列而不陷入任何矛盾,便可以肯定这个无限系列。这种意义上的无限性当然不是现实的无限性,而只是一种潜在的无限性。他还认为,如果把无限性当作独立的、可感的存在,那就会得到“恶无限”,即造成恶性循环的错误。“恶无限”的一个著名例证是芝诺否认运动的悻论。亚里士多德指出,芝诺的错误在于把时间和距离无限可分割的可能性(潜在)偷换为现实性。

天界与地界的区分

亚里士多德把移动分为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两大类,认为只有圆周运动才是连续的、均匀的。他争辩说,如果直线运动也是连续的,那么它势必在永恒的时间里无限延伸,宇宙的体积将变得无限大;根据无限大体积的不可能性,他否认了直线运动的连续性。只有圆周运动可以在有限的区域做永恒的、连续不断的运动。并且,圆周运动是平面运动,圆周上没有上下之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不会朝向或偏离自己的自然位置,因此,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根据这些理由,他得出圆周运动比直线运动更加完善的结论,并以此做出了天界与地界的区分。

地界即地球的位置,被气、火、水、土四种元素所占据,四元素朝向或偏离自己自然位置的移动是直线运动。因此,它们所构成的事物按照本性做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断续的、暂时的,这些事物也是可朽的。天界即地球之外的位置,被称为“以太”的第五种元素充满天界,以太做匀速圆周运动,因此,天界以及由以太构成的天体都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连续的、永恒的,因此,天体也是不朽的。圆周运动虽然不会趋向静止,但也是由一个静止状态开始的。按他对运动本质的说明,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是从潜在到现实的内部变化,但只是在一个外在于潜在的现实推动者的作用下,这个内在过程才能完成。在位移这种运动方式中,静止和运动、潜在和现实的关系最终被归结为被推动者和推动者的关系。天界的圆周运动需要一个推动者才能开始运动,并且这是一个“第一推动者”。第一推动者本身不运动,否则又需要设立引起它运动的推动者,陷人无穷倒退的说明。这个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又被称为神,是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

(第三节)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为“物理学之后”。后人对物理学与形而上学的先后顺序有不同的解释。有一种意见认为,这仅仅是在编辑亚里士多德著作时所做的偶然排列;另一种意见认为,编辑的顺序反映出教育顺序,亚里士多德实际上沿着从物理学到形而上学的顺序循序渐进地传授他的思想。还有人进一步认为,教育顺序反映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顺序;“物理学之后”的意思是“超越物理学”,即超越经验领域到达靠思辨把握的神圣领域。

后一种解释符合亚里士多德的原意。《形而上学》的第一句话是“人在本性上是求知的”,接着说明了人们追求知识的由低到高的等级,从感觉到理智,从个别的、具体的到普遍的、抽象的对象,最后到达最高的知识,以最高、最普遍的原则为对象,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第一哲学”和“神学”。

形而上学的对象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了以往哲学的是非得失之后指出,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自然”池不是“理念型相”,而是“是者”。他说;“有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这一门科学就是后人所谓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本人称之为第一哲学。他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没有一样东西不属于“是者”的范围,但其他科学只研究“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是者”自身和本质属性。

同类推荐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热门推荐
  •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

    穿越成嫡女,却顶着扫把星的名头,人人厌恶,地位低下,只能在尼姑庵过活。回到伯爵府,一朝被软禁。施巧计,借东风,终突围。老太太不待见,哼,她也不稀罕。父母冷淡,终会让你们刮目相看。二婶步步紧逼,她下狠手,绝地大反击,让所有人都知道嫡女不容欺!堂姐挑唆,陷害。哈哈,恶人自有恶人磨,被退婚,被打板子,反受其害。婚事受挫,不要紧,自有良人上门求娶。大宅门里是非多,与人斗,其乐无穷。且看嫡女永芳,如何过上自在如意的生活。
  • 别跟本王抢老婆:一品皇妃

    别跟本王抢老婆:一品皇妃

    她是楚府嫡氏长女,却不得父宠!一场交易,庶母将她嫁之,一场阴谋,让她死于杖下。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继母与男友的背叛,让她死于非命!当她头脑精明,心思缜密的她重生在她的身上,她该如何在这吃人不吐骨头,处处都是尔虞我诈的深宅大院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她又该如何拿回她的一切?他是皇帝第八子,亲封的瑞王爷,王妃的“大肚”,未经他同意,为他纳回一门侧妃!却不想,堂未拜,子先落!杖责一百,休书一纸,从此再无关系!他是高贵而又低贱的宁王爷,皇帝圣恩,赐他大婚,却不想,大婚之人竟是其弟的休妇!一怒之下,拜堂不见人!他是高高在上的当朝太子,他一手成全了那万人唾骂的女子与宁王之间的好事!却在亲眼见证她过人的机智,惊人的手段手后,后悔不已,发誓一定要将她纳为自己麾下。************************************************女主渐强,宅斗,宫斗,心计,复仇!**********************************************(一)“为什么你还没死!”男子一脸怒意的瞪着那一脸巧笑的女子,大有一种将她碎尸万断的意思。“死?”女子毫无愄惧的回视着他,“王爷,难道你没听说过祸害遗千年吗?”脸上带着平静的淡笑“放心吧,像我这种祸害,你死了,我都还没死!”“你还有脸说?”“脸?我当然有!看,这不是好端端的长着吗?难道王妃你没脸吗?不过也对,像你这种只学会了礼仪廉的人来说,是分不清什么是脸的!”“你……”敢说她无耻!“嗯!不错,悟性挺高!孺子可教!”(二)“这是什么?”妇女手指着桌上那四个碗,怒喝!“你为什么在这?”她笑的满面春风,秀眉一挑,眼角一眯“二姨娘,这可是两菜两汤!比你上一顿的伙食可好多了!你上顿才一菜一汤!”“我要见老爷!”“我爹和我娘忙着为我造弟弟,好像没时间理你,毕竟你这肚子确实不争气!”很不友善的拍了拍妇女的肚子“哦,这菜可有来头了,菜名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您老慢用着!”*****************************************************新文《嫡妻》:~~~~~~~~~~~~~~~~~~~~~~~~~~~~~~~~烟花完结文:《爱上丑相公》:永久免费《奉旨成婚》:《奉旨离婚》: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凤斗凰(大结局)

    凤斗凰(大结局)

    一个现世的女孩机缘巧合的来到了翼王朝,王朝图腾是百鸟之王的凤凰,王是凤的化身,王后是凰的化身,万年之前的上古传说里凤与凰的连理之接只是存在于上古的神话而已。她来到了他的世界里是上帝的惩罚他的杀戮太重而让他经历的她对他的磨难,还是,他本就是上帝的宠儿,上帝心疼于他的孤苦无依灵魂的空虚,而为了他特地的送来她呢?群号码:224759862狼狼自己的文文:《黑天使的御守》http://m.pgsk.com/a/305782/《凤斗凰:千年乱世劫》http://m.pgsk.com/a/381210/《魅惑君心:双龙囚凰》http://m.pgsk.com/a/441217/
  • 公主贵性

    公主贵性

    我抱着必死的决心去行刺邻国太子,第二天醒来,却发现我成了他,他成了我。
  • 心态决定人生

    心态决定人生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老年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本书根据全新的健康理念,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针对老年人的居家环境、日常膳食、科学运动、婚姻与性生活、更年期保健、心理与健康、用药与生活细节、常见病的防治、家庭常规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详细地介绍了养生保健的知识。旨在帮助老年人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合理的饮食、健康运动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教会老年朋友如何预防和应对疾病的困扰。以帮助老年人提高自我保健水平,从而延年益寿,快乐健康地享受晚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从岛主到国王

    从岛主到国王

    经营海岛,将海岛变成国家!大海纵横,大海是他的乐园,海底有无数沉船宝藏,......!加勒比海盗的宝藏,南中国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地中海威尼斯商人的沉船宝藏,波罗的海维京海盗的沉船宝藏,.......丛林冒险,发现失落的文明,......。印加帝国的宝藏,埋藏的夏墟,传说中的大西洲,地球史前的文明,地心的世界,.....。夏后氏之璜,传国玉玺,圣物金约柜,草剃之剑,佛舍利,.....。从陈锐获得孕海珠开始,一切变成可能。这是一个从岛主到国王,一个冒险者的故事。剧情合理,适度YY,绝对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