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境况如何,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安排,哪怕他是上帝。上帝也只能根据他的需要来安排我们。再好的计划和安排,不去实施,也是一张废纸,几句空话。想做的时候就去做,这才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3.先做适者,再做强者
杰克通过朋友约翰的介绍,进入一家大公司上班。那是通讯行业里非常知名的一家公司,能进入那家公司工作,是杰克梦寐以求的事情。
可是杰克进入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这家公司远没有自己想象的好。他所在办公室的老员工,对杰克不但不热情,反而非常的冷漠甚至厌烦。每天他们埋头忙自己的事情,一个月后居然还不知道杰克的名字。每次见面,杰克都是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只是面无表情地回应一下而已。
这家公司每个部门都冷漠得像人间地狱。因为公司帮派林立,为了有形和无形的利益,小集团与小集团之间充满斗争。对于新人,因为不知道背景,每个老员工都像防贼一样提防着他。
杰克认为自己已经非常尽力了,还是很难适应这家公司怪异的工作氛围、充满斗争的企业文化、冷漠的人文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让杰克感到特别难过的是,他的价值观念和做人原则与这家公司的人文环境时常发生冲突。作为新人,作为弱者,杰克感觉自己时刻饱受折磨和伤害。他认为自己仅仅是因为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就对别人低三下四,委曲求全,活得很累很无奈。
杰克认为,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像他这样的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他需要有一个自由、宽松、包容、充满激情的成长空间,而不是看着别人的脸色,揣摩别人的心理,再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他渴望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不想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情浪费在揣摩别人的心理和看别人的脸色上。这时候,年轻的他想到退出,转身走人。
杰克在辞职前找到他的导师约翰,向他说出了自己的苦闷和辞职的打算。约翰听后什么话都没说,而是拿出一张光碟叫杰克与自己一起观看。
那是一部科学纪录片,描述的是白垩纪、侏罗纪时代地球上的种种生物,包括恐龙、鳄鱼、蜥蜴、变色龙等爬行动物的生活。杰克实在想不明白导师为什么要让他看这个滥片子,但是他见约翰看得津津有味,只得耐着性子把影片看完,最起码这是对导师的尊重。
影片随着恐龙的灭绝而结束的。杰克刚想问约翰自己是不是应该辞职的问题,约翰忽然自言自语地说:“那么强大的恐龙灭绝了,而小小的变色龙却繁衍生息到现在。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啊!”
约翰关闭电视,转身对杰克说:“你是否可以辞职不是问题,我们没有必要讨论。你回家好好看完这个片子再决定。你是聪明人,我想你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回家后,杰克没有继续看影碟,而是反思约翰那些话。突然间他意识到,自己就是公司里的那只恐龙!没错,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只强大的恐龙,并因此而藐视那些软弱的变色龙。
第二天,杰克继续回到公司上班。他不再看别人的脸色,不再琢磨别人的议论。公司里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主动去做,而且做得很完美。对于公司里那些傲慢的人,他一直保持着最热情的微笑。即使他做得最多,获得的报酬最少,也没有一点抱怨情绪,依然以最饱满的热情去工作。
两年之后,杰克因为业绩突出,人际关系好,口碑不错,便被集团总部从普通的员工晋升为副总经理。而这两年之间,他买得最多的东西,就是形形色色的变色龙,放在他能看到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入职一家新公司,是不是也会遇到与杰克相同的情况呢?如果遇到了,我们是不是也像杰克那样,因为自己难以适应工作氛围而要一走了之呢?
如果是这样,我们在选择离开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做不了这份工作,还是适应不了新公司的环境?”我们得到答案往往是:“不是做不了这份工作,而是适应不了新公司的环境。”
作为刚入职公司的新人,一个新平台上的弱者,我们渴望被老员工理解、尊重、接纳和包容。但是,我们更应该反问自己:自己具备被理解和尊重的资本吗?
假如我们是行业内的高手或名人,拥有任何人不能小觑的能量,公司里的人,不论是谁,是不是都得仰视我们?我们还用他们瞧得起吗?还怕别人的冷眼吗?还怕他们对自己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吗?恐怕我们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关注这些!
既然我们不是行业内的高手或名人,还没有强大到别人不能不重视的地步,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新公司里的老员工热情地对待自己,把我们当做心目中的偶像毕恭毕敬?他们搭理我们是人情,忽视我们是本分。他们完全有理由用任何眼光看待身边出现的新人。
在新公司,老员工瞧不起我们,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别人瞧得起的资本!要想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只有我们做得比他们好,取得他们无法取得的成绩,用自己的实力去使他们折服。
要记住,实力和能力,永远都是我们在职场上行走的万能通行证。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财神爷和摇钱树至上。我们只有具备相当强的能力和实力,才能在一个行业里获得话语权,才能大声告诉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我们有能力引导一个公司的发展!我们根本不需要用别人的毫无实际价值的怜悯或者虚假的鼓励来肯定自己。
生活中的弱者,因为自卑和软弱而选择逃避,并为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宽恕,给自己找了许多看上去非常美丽的借口,告诉自己和别人这是应该放弃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一种放弃,都是一种彻底的失败!
再美丽的借口,只要是让自己选择了投降,那就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一旦投降成了习惯,那么我们此生必定会在别人鄙视和蔑视的目光下生活!
那么庞大的恐龙,因为不适应生存环境,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我们作为一个行业内的菜鸟,一无所有就是最大的资本,我们还怕什么冷漠和无情呢,企求什么怜悯和包容呢?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力来告诉曾经鄙视和蔑视我们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因为自己弱小,我们很在乎自己的尊严,很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甚至所做的一切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其实,这样做未必就是对的,很可能危害到我们的未来。
任何没有实际价值的怜悯和同情,只能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找各种理由,让自己放弃本该坚持的东西。我们可以冲冠一怒,可以一走了之,可以为了争一个面子争一口气而走的潇洒。但以后我们就会明白,那一时的冲动,就是自己终生的遗憾。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三句话:
1.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4.我们不需要别人做向导
在哈佛大学某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有一个教授非常正式地对他的学生说:“十年后,你们不要聚会。那种聚会,会使你偏离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
读到这句话时,我对其并没有深刻的理解。直到几年前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之后,我突然参透了这句话的玄机。
毕业十年,同学聚会,非常热闹。我单纯地认为,同学聚会,就是叙旧、交流生活心得、相互提供资源的活动。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毕业十年的聚会,确切地说,就是飞黄腾达者炫耀、落魄无能者失意的大会。
同一所大学同一时期毕业的同学,经过十年的奋斗,因为选择方向、各自机缘、努力程度、运气好坏的不同,社会地位和自身身价已经完全不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位置,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落差。
我同学的境况,大致可分三种:
一、做官的。适合做官的都做官了。他们成为副处、正科、副科级干部,在各个机关里混得风生水起,而且发展空间很大。
二、经商的。具有冒险精神和发财欲望的人都去经商了。他们抓住机会,利用资源,都成为老板,或者是国企、外企的中层。他们在各个行业里拼出一方天地,占有一席之地,不是千万富翁,就是年薪几十万的高级白领,住豪宅、开名车,成为各个行业里的佼佼者。换一句很俗的称呼,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成功者。
三、打工的。由于外界和自己条件的限制,这些人沦为社会底层的蚁族,社会金字塔底的砖头。他们起得比鸡都早,睡得比老鼠还晚,付出得比黄牛都多,得到的比蚂蚁还少。最要命的是,他们没有决定权,却是埋单者,时刻受到各种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掠夺。
前两种人容易成为第三者的羡慕对象。有他们站在前面,就容易让第三种人怀疑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抱怨自己的生活境况,习惯性地向别人靠拢或者跟进。
同学聚会后,总会有一些人得意,有一些人失落。得意的人乘兴而去,失落的人败兴而归。失落的人,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和坚持,怀疑自己的职业和奋斗目标。因此,胆子大的跳槽改行,奋力一搏;胆子小的自暴自弃、萎靡不振。
这就像一场没有规则的马拉松比赛。我们从起点出发,按着自己的节奏跑得很好,当看到有人超越自己,或者得知有八个人达到终点时,自己的节奏乱了,步子重了,甚至想到放弃了。最可怕的是,第二天就改练拳击和散打了。
看来哈佛大学那位导师说的话不无道理。在我们的人生目标尚未实现时,如果定力有限,就不要参与各种熟人的聚会,因为它会让我们伤心、伤身、伤神。
近几年来,最成功的作家之一,应属发行近千万册的《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引爆写史热,一时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几乎被幻想坐在家里就能发财的草根们写了一个遍,市场上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书籍多如牛毛,某些作者还公开宣称PK当年明月。但是,他们写的历史书,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简单复制,根本无法感动读者。
当年明月研究明史,没有任何理由,只是爱好。作为海关的小公务员的当年明月,研习明史,不是他的工作需要,更不是想靠此发财。
然而,当《百家讲坛》引发国人读史热时,已经精通明史的当年明月,用他独到、新颖的方式,给国人立体还原明史。一时间,引三千“明矾(明史粉丝)”竞折腰。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其他作者,见当年明月成名了,发财了,才忙不迭地搬出自己并不熟悉的古籍,以模仿当年明月的笔法进行克隆。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国情,在几个月时间内,恐怕连皮毛都难掌握,达不到当年明月对明史的认知高度,自然在情理之中。
当年明月研习明史时,没有人因为写历史,赚到几千万的稿费,甚至没有一个人因为研究历史而名满天下、妇孺皆知。他是以自己的爱好为人生向导,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以别人如何心动,不以别人怎样改变。如果他当年慨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就不会有今天的当年明月!
无论我们现在境遇如何,社会位置怎样,都不要轻易认为这是命运注定。只要我们没有到亲朋好友在悼词中总结我们一生的时候,还感觉自己混得不怎么样,就必须向自己的人生下战表,不抛弃不放弃,调动全部能量搏一把。既然我们对当下的自己不满意,又何必维持现状呢?
地球是圆的,位置会变的。只要我们面朝正确的方向,即使目标再大再遥远,也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我们不能轻易地确定目标,更不能患得患失,一曝十寒。我们现在无所事事,原因就在于我们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成。
我们小时候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老师讲得惟妙惟肖,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已经是成年人的我们,却经常扮演生活中的小猫。
我们看到别人开公司赚大钱了,也跟着下海游几圈,结果上岸后连泳裤都不见了;看到别人炒股发财了,也跟着开户投资,结果把血汗钱都赞助庄家了……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可悲的;看见别人拥有什么,就去追求什么,是没救的。
无论我们成为哪一种人,都不能骄傲或自卑。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也不能比,更不能以某个人作为自己人生路上的向导和参照。我们要锁定自己的目标,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不能被别人暂时的成功所左右。
建自己的庙,念自己的经,成自己的佛,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每个人的背景、资源、机遇、能力、起点、人脉都不可能一样,更何况,我们参与的往往是有人为操作痕迹的非公平竞争。因此,我们必须服气,但不能认命。做自己,按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
实现人生重大目标,几乎没有一蹴而就的。如果有,不是老子准备充分,就是个人准备充分。如果我们的老子一辈子懈怠,我们又不是什么天才,没有特殊的机遇,那就得积极地准备,慢慢地等待。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机遇一旦到来,就有我们的出头之日,脱离社会底层。
这样做值得吗?值得。我们的一生中,只需要一次成功即可。
5.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
我们在小学时学过一篇文章叫《晏子使楚》。楚王为了侮辱晏子,故意让晏子看见齐国的囚犯,证明齐国人的道德很败坏。
这时,聪明的晏子说出这样一段话:“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我听说,橘树长在淮南叫橘树,长在淮北则叫枳树。它们的叶子虽然相似,但结的果实却大不相同。橘树结的果子又大又甜,枳树结的果子又小又涩。这是为什么呢?水土不同而已。
晏子的话,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我们是龙,就得入海;我们是虎,就得上山。否则的话,就会有“龙落浅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下场。在浅滩上,即便我们是龙也得盘着;在平阳地带,即便我们是虎也得压爪子趴着。这是因为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一堆废物。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事实上,我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尽管父母年迈,外地人还是去了北京,北京人还是去了纽约。没有人甘愿背井离乡,千里马更不愿意老死槽厩。
在没有水的地方,我们挖多深的井也不会有水。这和我们有没有才华没关系,和我们努力与否没关系!
现代社会,大多数城市都在飞速发展,而每个城市却有每个城市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有的城市是工业城市,有的城市是商业城市,有的城市是文化城市,有的城市是旅游城市……一个城市通常只能给几种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力的支持,因为每个城市的定位不一样。不同的城市发展重点,不同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它对人才的需要也就不可能一样。一个城市只能给它需要的人才提供非常合适的位置,只能保证那些符合它发展需要的人尽快尽早地获得成功。
我们的地域宽广,人文环境、地理条件和投资条件迥异,导致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大,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有天壤之别。
如今的法律对我们在自己的国内自由迁徙尚有诸多限制,地域歧视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消除,城市的房价、房租都高得离谱。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会让我们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