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8000000016

第16章 军统特工荆有麟:鲁迅回忆(6)

孙伏园先生离开晨报馆之后,即约请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创刊《语丝》。这期间,还有一个刊物,成了那时期青年界的每日食粮,且又引起各种学术上的论战,使中国报纸更积极负起传播文化的使命,那便是孙伏园编辑的《京报副刊》及各团体代编的《京报》七种附刊。

当时正是民国十三年冬天,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北上,激起了北方青年界的行动,就是原是在苦闷中过生活的青年,听了中山先生的言论同主张,不特明了现实的环境,是渐趋灭亡的漆黑一团。还更明了了要改造——甚至打破这黑暗的环境,是非自己站出来领导群众,来作扫荡工作不可,于是青年们,三三五五,结社了,人党了。总之,不问思想上的目的如何,大家在冲破黑暗的现实这一点上,是需要集团的力量来发挥,开展。可惜的,是作为社会先导的报纸,在当时,还没有一种能尽这种报导或指示的任务。

记得当时在北京的报纸,较为著名的,只有这几种:《晨报》、《黄报》、《京报》、《世界日报》、《顺天时报》。除《顺天时报》系日本机关报,不能作数外,其余之《黄报》、《京报》、《世界日报》等,对于文化向来很少起过作用。曾忆他们的副刊,多半还是风花云月一般鸳鸯蝴蝶派人的驰骋所,《晨报》虽然在五四后,添了新副刊,专登学术及新文艺作品。但时代巳将他向后扬弃了。因为《晨报》后台老板研究系人物,虽可在北洋军阀面前大谈科学与文艺,但中山先生的北上,及他所带来的政治主张与思潮,已使《晨报》老板有些恐慌了。于是他们不满于再起的青年运动。更不满于孙伏园所编的副刊。因为当时副刊上,不只是登些辛辣的文艺作品,有时还登载批评政治,批评社会的杂感与论文。在这种形式下,伏园便被逼而离开《晨报》了。其详情,已见于《语丝》的发刊中,这里不再说了。

伏园离开《晨报》,是由鲁迅先生报道出来的。那是有一天,鲁迅先生到世界语专门学校来上课,在讲完讲义之后,鲁迅先生忽然说:“我打掉了一个人的饭碗。”接着他讲了伏园在晨报馆辞职的经过。最后,好像安慰大家似的,说:“我们现在另外办一个周刊,几天就可以出版了。”

我在听了先生的报道,当天晚上,就去告诉胡也频同项亦愚,因为当时,我们三个人正在编辑《劳动文艺周刊》。而《劳动文艺周刊》是《京报》馆代为印刷,不要我们出钱的(每期印一千份)。因为同《京报》有这个关系,我们当时对于《京报》很关心,时时向《京报》主人邵飘萍先生,提供改革意见,这一次,听见孙伏园离开《晨报》了,很想要《京报》创刊一个副刊,请孙伏园作编辑,三个人谈论的结果,觉得这办法很好。但有问题的,是《京报》请不请孙伏园呢?假使《京报》愿请孙伏园,而孙伏园又肯不肯干呢?两方面都没有把握。因为我们晓得《京报》本来有副刊,不过他的副刊专登些赏花或捧女戏子的文章,而编此副刊者,又系与邵飘萍很有交情,且在《京报》服务多年的徐凌霄。那么,邵飘萍肯不肯停了徐凌霄所编的副刊、而另请孙伏园呢?而且伏园本人,我们都不认识他,万一邵飘萍答应请他。谁又有方法也使他答应呢?但即就是有这些困难吧,我终于大胆地找邵飘萍去。

我对邵飘萍述说了孙伏园向晨报馆辞职的经过,并告诉他《京报》应该借此机会,请伏园代办一种副刊,意外地,邵飘萍马上首肯了。而且他还说:“我想除请孙伏园先生编副刊外,《京报》还可仿照上海《民国日报》办法,再出七种副刊,每天一种,周而复始。这样,可以供给一般学术团体,发表他们平素所研究的专门学问。”

“能这样,当然更好。”

“那么,我们就这样决定本报副刊,就请贵友孙伏园先生担任编辑。另外,七种附刊,请你设法相帮找一两个,我这里也有几个团体接过头。本报也预备出一种图画周刊,大约七种附刊,不会成问题。”

这真使我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京报》愿担负起倡提新文化的使命。但伏园,在当时,不特不是“我的朋友”,是连一面之缘都没有,这却不能不使我恐慌絲了。

我抱着这种矛盾的心情,走出京报馆的门,看时间已是夜里九点钟了。想着鲁迅先生还未到睡觉期间,还是找他商议罢。

这件事,也是出乎鲁迅先生意外的,所以在我讲完了见邵飘萍的经过,并说明我根本不认识孙伏园时,鲁迅先生这样说:

“不要紧,我代你们介绍。我想伏园大概没有问题罢?他现在除筹办《语丝》外,也还没有其他工作。我明天去找他来。你明天晚上到我这里吃晚饭。”我这一次,却是抱着愉快的心情走回去。第二天,也将这经过,告诉了胡也频与项亦愚,自然在吃晚饭前,赶到了鲁迅先生家里。会我久已仰慕的孙伏园先生。

要解决的事件,鲁迅先生早巳同伏园说过,所以我也不必再重复,吃饭时,伏园就首先告诉我,他已同意。我说:

“那么,我明天告诉邵飘萍,再同他约好时间,你们先见见面。”

“那又何必呢?”鲁迅先生放下酒杯,突然插言,“邵飘萍是新闻记者,一天到晚,跑来跑去的,你我他,还得找伏园。有多麻烦?我看吃完饭,你们俩去看他,一下就决定了。”

伏园看着鲁迅先生这样力成其事,他当然也不好示异议,所以他接着说:“这样也好,那又要烦劳你跑一趟了。”

其实,不必说跑一趟,就是跑十趟,我也是愿意的。因为事情能成功,我们就可以看到一般学者及文人的髙论与出色的创作。而我们一般青年,也可以有发言的地方了。于是一吃完饭,我就同伏园赶到了京报馆。邵飘萍刚好正在馆。

飘萍热烈地欢迎伏园进京报馆,在谈过办法,薪俸、稿费等条件后,飘萍还说:

“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筹备罢。下一星期出版。”

过了几天,《晨报》第一版广告栏,出现了一个以二号字为标题又为正文的长条简单广告,说《京报》将于某日发刊副刊按日随报附送的小广告。到十二月八日,《京报副刊》即在孙伏园主持下与读者相见了。

《京报副刊》的出版,在当时并不能算是小事。由出版之日起,《京报》的读者,就开始增加。一天比一天多,记得增加最多的,是说有一天增加了两千份以上的订户,印刷所加工了,送报的加人了。飘萍有一次对我讲:印刷工人同发行部人,竟发出怨言,说:“这样加下去,怎么得了呢?”这虽然表示出中国人对于本身所负的事业,向来不求发展,但当时,印刷还未利用电机,再加以人事组织不很健全,却也实在难怪他们。不过从这一点,倒可看出《京报副刊》影响之大了。

《京报副刊》一出版,为什么就会发生这样大影响呢?这,就是从鲁迅先生讲起。

过去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晨报副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所发表的短批、论文、诗歌、小说,已引起广大的注意。到民国九年一月,他又译出了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戏剧《一个青年的梦》。同年十月,译出了俄国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路夫〉〉。十一年五月译出了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童话剧《桃色的云〉〉。十二年九月印行了小说《呐喊》。同年十二月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十三年六月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同年十月译出了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京报副刊》未出版前,鲁迅先生已经有那样多的译著,流传到社会上了。这些译著,包括了先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思想,包括了先生治学精神,包括了先生文笔技术。而同时,先生又兼任着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及女子髙等师范、世界语专门学校等校讲师。他的言论主张巳经在青年界发生广大信仰了。《晨报》的渐趋灰色态度,已为青年所不满,而伏园离开《晨报》,又为鲁迅先生稿子所引起。现在听说伏园要为《京报》编副刊了。那么,鲁迅为主要撰稿人之一,是绝无疑问的。拿《语丝》为伏园所发起,创刊号上就有鲁迅的文章来推测,也不会例外。要看或必须看鲁迅文章的人,就纷纷订阅《京报》了。事实是:鲁迅先生他没有使青年人失望,自《京报副刊》发刊后,鲁迅先生对于时事及学术、社会、文艺各方面,都有文章发表出。而最引起广大注意而得到各种反响的,是青年必读书问题,翻译问题,女师大风潮事件,开封铁塔强奸事件,就都是鲁迅先生在《京报副刊》上发表锋利的短评而引起了检讨的。记得当时在“京副”上,鲁迅先生除译荷兰的短篇,日本的短篇之外,以《咬文嚼字》为题,以《忽然想到》为题,以《并非闲话》为题,就发表过21篇文章,特别是《忽然想到》,竟写过11次之多,而对于中国的政治问题、考古问题、创作问题、社会改良问题……都表示过独到的见解。

因了鲁迅先生,这样热心在支持《京报副刊》,再加以当时在文艺界很享盛名的周作人等,也都常有文章发表。《京报》的销路,便不胫而走了。

鲁迅先生在《我和〈语丝〉的始终》中说:

“……至于对于《晨报》的影响,我不知道,但似乎也颇受些打击,曾经和伏园来说和,伏园得意之余,忘其所以,曾以胜利者的笑容,笑着对我说道:——‘真好,他们竟不料踏在炸药上了’!”

事实是,《晨报》向伏园去说和,是在《京报副刊》出版之后,其原因,是在“京副”,而不在《语丝》。因为当时青年界,大抵都是看报的。看精彩的文章,固然是原因,但当时的青年,Xf于国事巳很关心了。对于报纸的时事新闻,亦非看不可。伏园离开《晨报》之后,“晨副”上的文章,固然不及《语丝》,但《语丝》却没有时事新闻。在未有其他报纸能代《晨报》以前,《晨报》是不会受什么影响的。当然没有向伏园说和的必要。待“京副”出版,青年人有了代替的读物,于是纷纷退《晨报》而订《京报》了,拿《京报》当时那样突然增加销路。甚至一天加到几千份,我们就晓得,当时《晨报》每天纷纷退报,甚至一天被退几千份,我们是不难想到的。报纸要没有销路,自难在社会立足,所以伏园离走时,本是同《晨报》吵架而走的。后来《晨报》居然托人向伏园说和,其狼狈情形,也不难想象。因为当时青年,既感于智识饥渴,想多看一般思想界先进的文章,又感于《晨报》之态度渐趋灰色,引不起兴趣(甚至激起反感),乃才退掉《晨报》而看《京报》,鲁迅先生恰巧又是“京副”写稿人主要之一,于是《京报》风靡北方了,终至发生“纸贵洛阳”现象,因为它在文化上实在起了重大作用。这虽是客观环境所形成。但作此环境推动者,鲁迅实是第一人。

至于《京报》所附出的七种周刊,这里暂保留罢。

“哈哈论”的形成

1925年7月,鲁迅先生在《语丝》周刊上,以《立论》的题目,写了这样的文章: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

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4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你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lhe!hehehehe!”

这是鲁迅先生发明的有名的哈哈论。但这哈哈论的形成,据鲁迅先生讲,是这样的:

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暑假,陕西督军刘振华氏,代表西北大学问北平各大学校教授的各报记者,请求前往西北大学讲演。当时鲁迅先生便是被聘请中的一位。鲁迅先生因从来没有去过西北。很想藉此机会,去看一看。当时同去的,京报社代表是该报记者王小隐(孙伏园那时是代表晨报社去的)。据鲁迅先生回来时形容,王小隐那次是穿的双梁鞋——即鞋面前头有两条鼻梁。当时北京官场中人及道老多穿此种鞋。一见人面,总是先拱手,然后便是哈哈哈。无论你讲的是好或坏,美或丑,是或非,王君是绝不表示赞成或否定的。总是哈哈大笑混过去。鲁迅先生当时说:“我想不到,世界上竟有以哈哈论过生活的人。他的哈哈是赞成,又是否定。似不赞成,也似不否定。让同他讲话的人,如在无人之境。”

于是才写了那篇《立论》。

事实是:今天天气哈哈论,先生一从长安回来就想写,我们看论文《坟》

里面的“说胡须”,开头是这样:

今年夏天游了一回长安,一个多月之后,胡里胡涂的回来了。

知道的朋友便问我:“你以为那边怎样?”我这才惘然地回想长安,记得看见很多的白杨,很大的石榴树,道中喝了不少的黄河水。然而这些又有什么可谈呢?

底下,先生写他在长安所见的奇闻与奇谈。先生且感慨,无论你讲真话或者别的什么,旁人总以为是哈哈哈的笑话,先生于是接着说:

凡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以笑话为真话的,以笑话为笑话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说话。于是我从此不多说话,然而,倘使在现在我大约还要说:“嗡,嗡,今天天气多么好呀?”因为我实在比先前似乎油滑得多了。

这里也可以看出,今天天气哈哈哈,是在游长安时才在先生的思想中具体化。因为王小隐君代表了这个典型,在鲁迅面前活现了。

〈语丝>的发刊

民国十二三年,在北京学界即今称文化界最占势力的报纸,——即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要算研究系所办的《晨报》了。因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晨报》便添设了副刊,除报导时事新闻外,还刊载起有学术性研究文字与文艺作品,而当时执笔的,又多为有权威的学者,及提倡新文化的教授,故北方——尤其北京——学术界,无论教授与学生,大半多看《晨报》,而主编《晨报副刊》的,是副刊编辑专家孙伏园氏。

伏园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在他编辑副刊时,便常常请求鲁迅先生写稿子,我们晓得鲁迅先生驰名于国际文坛的作品,而晓得巳有十四国文字翻译的《阿Q正传》,其开始,就是发表于《晨报副刊》的。

因为伏园时时请求先生代副刊写文章,所以先生在民国十三年十月里,写了一首讽刺当时盛行的“阿呀阿唷,我要死了!”的失恋诗。题为《我的失恋》,以“某生者”署名,寄给伏园了,伏园是认识先生的笔迹的,虽以“某生者”名字出现,伏园还是晓得是谁写的,便立刻发排于副刊了,可是,这时的伏园,在《晨报》馆的地位,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伏园的椅子颇有不稳之势,因为有一位留学生新从欧洲回来,和《晨报》馆有深关系,其不满意于副刊。决计加以改革。”

这位留学生,名叫刘勉己,当时刚刚荣任《晨报》总编辑之职,在不满意于副刊存心的借口下,待伏园发过稿子走掉后,他跑到排字房检查副刊的稿子了。恰巧就看见鲁迅先生以“某生者”笔名写的那篇《我的失恋》诗,于是他以“不成东西”为理由,不得伏园同意,就将那篇稿子抽掉了。于是便发生了以下的事情:

“‘我辞职了。可恶!’这是有一夜,伏园来访,见面后的第一句话。那原是意料中事,不足议的,第二步,我当然要问问辞职的原因,而不料竟和我有了关系。他说,那位留学生乘他外出时,到排字房去将我的稿子抽掉,因此争执起来、弄到非辞职不可了。”

同类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卡帕传

    卡帕传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奠定了世界近现代的行为规则。不仅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英帝国灵机一动划分出的奇怪疆界,孕育的年轻国家,就连如今横行世界的英语语法,交往规则也大多出自大英帝国之手。现在好多人都批评美国世界警察,其实英国才是给警察制订法规布置任务的幕后人物。
  •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讲述了在春秋五霸中,秦穆公最具多面性。他是一个以吃亏为福,三置晋君。甚至助其对手登上霸主之位的大智若愚的君子:是一个打破禁锢。以五羊皮举百里奚于奴隶之中,君臣戮力,一统六合的霸主:是一个超越一己之私情,对曾经背叛过他的女人姚圆圆信任如初的伟丈夫:是一个大赦农民之过。赐其马肉调料的和蔼长者……《春秋五霸秦穆公传》由秦俊著。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娱乐天王

    重生之娱乐天王

    数娱乐风流人物,靠着前世屌丝记忆,还看今朝!拍拍戏,三流歌手龙套杨铭重生异界地球,写写小说,踩踩天才,装装逼。当杨铭横扫国内一切纪录,然后一路向西,唱唱歌,剑指欧美!看我天王在世,铸造传奇人生
  • 优秀员工的8项修炼

    优秀员工的8项修炼

    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本书的主旨所在。本书介绍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工作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语言通俗易懂,观点鲜明透亮,理论和案例相结合。不仅帮助你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改变”。书中汇集了大量职场精英的经验,提供了工作中应对各种问题和挫折的技巧和程序。本书有助于员工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是成就员工职业辉煌、提升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是一本很适合单位培训和个人发展的职场读物。
  • 与君吟:今生不做你的妃

    与君吟:今生不做你的妃

    (蓬莱岛出品)一边是表面上玩世不恭的王爷,一边是误打误撞跨越古今的绝色佳人……是福是祸无人知晓,可是,,路是有二条的,自己究竟会怎么选呢。。。也许只有天知道吧!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 公主星

    公主星

    她像公主般高雅美丽,却也注定是忘记飞翔的金丝雀。当她明白自己的哥哥夏允熙是富家少爷,当她明白自己的真爱离去,从此开始他们刻苦铭心的追逐。六年的相思等候,凭她华丽的舞姿,考进舞夜学院,邂逅于封爵的四个混血男儿,却在不巧间多了另一层身份,原来她是真正的家族千金!
  •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南京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渔妇

    渔妇

    穿越了,寄人篱下,婶母不喜,叔父不爱,还要逼她替堂姐出嫁。无奈,那就嫁吧!嫁到偏僻渔村,从此婆婆妯娌小姑一箩筐,吵吵闹闹过日子。无所谓,做个渔妇也不错。抓个鱼,捉个虾,采采紫菜,捞上来,全是银子。只是,只是夫君,你身上的那块玉佩到底是谁家的传家之宝?新书《锦医归》已经上传,坑品有保证,请大家放心入坑!
  • 神秘宝藏

    神秘宝藏

    留学回国的东方煜,在驶往青岛的轮船上,从德国人手里救出了一位神秘而又美丽的女子,并意外地从女子身上发现了一本航海日志,东方煜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据传,成吉思汗在西征时得到了一块来自天外的神秘石铁,他命令工匠营利用三年的时间制造了五支具有神秘力量的箭。无论谁拥有了神箭,谁就可以主宰世界的命运,因此被称之为“命运之箭”。东方煜在掌握了海岛宝藏的秘密后,决定不惜一切找到宝藏,然而纳粹残余分子和日本武士家族都派出了精悍的力量到中国来争夺这个宝藏,一场惊险残酷的宝藏争夺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