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8000000015

第15章 军统特工荆有麟:鲁迅回忆(5)

先生的工作,可用四个字来包括,即:勤、苦、忠、诚。先生专心致力于文艺,前后共有二十年,在此二十年中,为了生活关系,要上机开办公,要到学校教课,有时又为政治环境所限,像民国十五年张作霖入关,还得躲避麻烦。殆可以说先生能安心工作的时间,实在很少。但就是此很少的时间,先生也尽量利用了。除编辑刊物,代青年作者修改稿件,为同路人筹划出版物等零星事件,无法计算外,先生的全集,就是有力的证据。而先生大部分工作的完成,又是在一天精力疲劳后的夜间。曾记民国十五年前在北平,大抵是上半天教课,下半天赴办公室。或者是上半天赴办公室,下半天授课。以后在厦大,在中山大,先生虽仅只在学校,但无论厦大与中山大,先生除教课之外,都另负有事务上职务,而先生又是一丝不苟的人,对于所负责任,向不马虎,只要是他承认所担任的职务,没有不想办好的。因此,在这一段落,先生白天还是很少有时间,专弄文艺工作。待十七年到上海后,先生才决心辞谢了一切大学校的聘书。可是,此时中国文坛之活跃,比以前热闹得多多。——尤其是政治中心由北平移到南京,而上海又有租界的特殊环境。可以说中国文坛的重心是在上海。在先生到上海不久,访问者便纷至沓来。大本长篇小说,繁重的多幕剧,甚至一篇散文,一首小诗,都由红脸的青年手里,或者绿衣使者布袋里,递到先生手里,先生对于街坊上出版之杂志刊物,有时很忽略,无论在北京,在上海,以及厦门与广州,很少到街坊书店收买杂志刊物。除了是杂志刊物社所赠阅’文坛上如有重要或鑛的论文与作品,多半是由魅熟识的几个朋友与学生,特地买来送先生。当然,有时也有与先生正在作论战,或本来反对先生的敌人,特地将攻击先生的文章,寄给先生,希望使先生发气或者希望先生答辩。但遇了这种场合,据先生讲他是很少上当的。本来要在旁处看见,他或者会答复,可是敌人希望他答复时,他却偏不答复了。为的是不愿意中敌人的阴谋。曾忆二十年,上海某小报,造播说鲁迅近来常常支持某党言论,是因鲁迅每月得到五百金卢布所致。编者再装好人,将上述一期的报寄给先生,并写信要求生先答辩。先生看后说:“他们絲捣鬼了,我偏不理,

但这,并不是说先生对于文坛上事,完全不关心,十三年欧阳兰在北平《文学周刊》上,大骂青年人作品之幼稚。教训青年们还是少发表作品为是。先生一看到,当天晚上,就写了答辩。说青年作家永不发表作品,从那里来的进步?不是永远要埋没要黑暗下去么?

因为先生对于文坛的动向极关心,所以对于自己所担任的工作,便格外谨慎了。据先生自己讲《野草》中的《过客》一篇,在他脑筋中酝酿了将近十年。但因想不出合适的表现形式,所以总是迁延着,结果虽然写出了,但先生对于那样的表现手法,还没有感觉到十分满意,这可以看出先生对于工作的忠实同认真。

还有一件,是先生预备翻译《小约翰》时,

发现日文译本不忠实,而德文本的《小约翰》,

又有删节的地方。但先生除此两种文字外,又不能运用其他文字,有一天,在教育部谈起,先生的同事齐中颐说他看过英文本的《小约翰》,而且很好。于是先生就同他商议,要他用英文本帮忙,当时齐中颐正被教育部派在北平中央公园整理档案。先生便与齐君约定,每日下午至中央公园,先生参阅日德两文本,齐君解释英文本,两人逐字逐句校译,记得当时是炎热的七八月,先生穿着很旧的而且小得紧身的淡蓝竹布大褂,一手夹着书,一手拿着香烟,总向中央公园跑,有时去得太早了,或者精神疲倦了,还到公园柏林下面转转圈。自然有时遇到熟人,还在露天茶社里,坐上个把钟头。总之,先生对他自己所执行的工作,是一丝也不肯苟且的。比如,在先生译的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出版后,商务印书馆,也有了同样译本出版。先生便立刻买来,又与自己译的逐一对比,结果发现旁人所译的,对于文法的处理及语句的运用,有些地方很难表现原作者的意思,先生才安心于自己的译品。

先生不特对自己的工作,如此重视,即对他人的工作,亦同样重视的,尤其对于青年人的译作,如有找他修正或介绍的,先生总是很认真的代阅校,很诚恳地代推荐。记得当时在中国大学求学的向培良,写了一篇戏剧,送给先生看。先生看过认为很满意,便来告诉培良,立刻用挂号寄给当时在上海出版的《东方杂志》的编者,还写了正式的推荐信。指明培良戏剧的优点之所在,培良那篇东西,自然很快地发表了,与此相同的,还有一件,是亡故胡也频(在北平时原名胡崇轩)跑到烟台去访友。在那里,他写了一篇同性爱的小说,寄到鲁迅先生处。先生看后,认为很满意。当天出门时,就把稿子带给李小峰,要他发表在当礼拜出版的《语丝》上。因为先生说:旁人用心血制作的东西,我要不用心血去保护,总觉得不安。

因为先生用心血保护青年作家及其作品,所以就有这样事情发生过:

《莽原》初附于《京报发刊》时,有名姜华者(四川人,当时好像在中国大学读书),投来一篇稿子,先生看过,认姜华很有希望,便写信要他常常写。以后姜华便常常来稿了,所以《莽原》周刊上,隔一两星期,总有姜华的作品。但后来,不知是中国大学什么人,对先生说:姜华是国家主义派,在学校很得同学们反感,《莽原》不应该常登他的文章。先生马上生气了,说:“一个刊物,是选登作品,怎么能调查人家的行为呢?”

而且特别约姜华,要他多写文章来。

再,先生关于与人论战的文章,特别改而又改,往往此类杂感或论文式稿件,总是改的一塌糊涂(但还不至于使编者看不清),决不像所写的小说或散文的原稿清楚。在先生认为:此种文章发表出去,凡可能反响,他都一概计划在内,对方怎么来,他怎么应付,都想得周周到到,先生许多杂感中的话,到今日能被一般人认为格言,到处编《鲁迅语录》者,就是先生在那些话语上边,用了过多的思考与心血所致。

以上是仅就个人记忆所及,拉杂写来,目的不过是为供给研究先生者参考。文字的整饰与否,不暇计故了。

婚姻同家庭

鲁迅先生笔下,无论是论文,是杂感,或者散文与小说。很少写到恋爱同温暧的家庭。在《野草》上虽有《我的失恋》,在《彷徨》上虽有《幸福的家庭》,但那“恋”与“家”,是充满了怎样失望与狼狈的气氛,便不难想象鲁迅先生的婚姻同家庭生活了。

鲁迅先生生长在清朝末年,即光绪初叶。当时中国的旧式婚姻,还没有很大的动荡,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那略带买卖式的娶嫁,依然主宰着男女的终身命运。鲁迅先生的家产如不中落,那早婚的中国习俗,恐怕在鲁迅先生十几岁时,就与他配起夫人来了,但鲁迅先生家产因祖父介孚老先生下狱,而竟中落了。他的结婚,不能不拖延下去,18岁时,他跑到南京,投考了那时所谓洋学堂——江南水师学校,22岁又远去维新后的日本,鲁迅先生虽然在日本没有谈过恋爱,但他对于中国的旧式婚姻,已起了反感。所以在1906年,他26岁时,暑假由日本回国省亲,他的母亲,以女家催之不已为理由,逼住鲁迅与山阴朱姓女结婚了。在结婚时,鲁迅虽没有与他的母亲,怎样大闹以反抗那不合理的婚姻,但据鲁迅先生说:他那时,实不愿意伤了老人家的心,决定自己牺牲,暂受家庭的摆布。但鲁迅先生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反抗表示,在结婚后四日,鲁迅先生就以不能在家耽误学业为理由,又离家东渡日本了。

婚后,几天就离开。一去又是三年。即照胡适之博士的说法:“中国人是先结婚后恋爱。”鲁迅先生此种婚姻,恐怕也无法恋爱絲罢?

回国后,先生仍是终年在外,一两年中,难得在家呆几天。据先生太太朱女士在北平时,对内人讲:“老太太嫌我没有儿子,大先生终年不同我讲话,怎么会生儿子呢?”先生的婚姻生活,可见一斑了。

1919年,先生39岁时,因在北平买了西直门公用库八道湾的房屋,始将家眷接京。但在北平所表现的,却完全是分居,夫妻各住一间房,因家庭人口多(当时先生之二弟三弟皆住在一块),先生算比较活跃些。殆后’周建人赴沪,先生又与周作人分居。那家庭,可就太怕人了。

家庭是三个主人,一个老太太,鲁迅夫妻二人,两个女佣人,一个王妈,一个胡妈。除老太太年纪更大外,其余都是三四十岁的人(曾记他家王妈年纪稍轻,但巳在30岁以外),因为没有青年同小孩,家庭便显出寂静来。老太太保守着旧式家规,每天只看书,鲁迅太太依照着旧式家规,除每早每晚向老太太请安外,还得下厨房。因为两个女佣人,王妈是专门服侍老太太的。胡妈除买菜、煮饭、打扫之外,关于烧菜的事儿,总是鲁迅太太自己动手。这里,我更想起:他们家里一个特殊规矩了。就是两个老妈子,除拿工钱,吃白饭之外,是不许吃菜的。每天由鲁迅太太发给老妈每人四百钱——即四个铜板,老妈自己另外买菜吃。这在普通家庭,是很少看见的。

鲁迅先生当时,除任教育部佥事外,还担任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及女子高等师范等校讲师。倘若上课钟点是在上午,那么,下午总要到教育部转一转。如果上课时间是在下午,那么,上半天也许到教育部转一转,因此,他的家庭,更加寂静。而鲁迅常年四季,除例话外,又不大与太太谈天。据他家老妈讲:“大先生与太太每天只有三句话,早晨太太喊先生起来,先生答应一声‘哼’,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又是一声‘哼’,晚上先生睡觉迟,太太睡觉早,太太总要问:门关不关?这时节,先生才有一句简单话:‘关’,或者‘不关’,要不,是太太向先生要家用钱。先生才会讲着较多的话。如‘要多少’?或者再顺便问一下,‘什么东西添买不添买’?但这种较长的话,一月之中,不过一两次。”当然,这是指鲁迅夫妻而家庭另外,鲁迅与老太太谈天,比较话长些,但也多半是关于老太太看书问题。一谈到家庭事务,母子俩意见总就相左。鲁迅便往往不开口了。因为据鲁迅先生自己讲:

“在改良家庭方面,我是失败者。常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稍微改变一点,一遇有什么意外或者不如意的事,她们马上抱怨了。抱怨之后,觉得还是她们老法子好。一下又恢复原状了。”

因此,鲁迅先生不愿伤老年母亲的心,对于家事,便不想过问了,本来就是旧式的先生的太太,又一直守着老规矩,事事秉承老太太的意旨。鲁迅对于家庭,格外悲苦了。

因为鲁迅先生对于家庭——其实是对整个旧社会的悲苦。在先生思想上,增加了不少的凄慌成分,先生对于自己的太太,认定只是一种负担义务,毫无恋爱成分在里边。无论是在先生谈话里,文章里,都很难看到或听到先生提到他太太的事情。我记得在北平时代,先生谈话而讲到Wife多年中,也仅仅一两次。而文章中,除了“连累贱内都改了国籍”对旁人辩的话外,再没有关于他太太的事情。下面一件事,就证明先生夫妻间的关系了。

民国十四年夏天,先生的太太忽然生病了。当时住的是与先生有交往日本人山本开的医院。有一天上午,我与内人去看他太太的病。到了不一会儿,先生也来了。一进门,就问:“检验过了没有?”他太太说:“检验过了。”先生就往外走,嘴里还说着:“我问问医生去。”过一刻,先生回来了。一进门就对我们说:“走罢,到我家里吃中饭去。”我们也就起身向他太太告辞。为留空,让他们夫妻两人谈几句。我与内人便先走出了病房。他太太果然在问了:“医生怎么说?”

鲁迅先生却简切地答:“没有什么,多养几天就好了。”

说完,就匆匆跟我们走出来。这地方,也可以看出两人间的关系了。因此,终鲁迅一生,他的太太是没有生产过。他的所谓家庭,也诚如他家老妈所说,每天是少有声音的,——除过来客时候的例外。

因为鲁迅先生有这样环境的家庭,那精神上的痛苦,是可想而知了。到民国十四年,女子师范大学闹起风潮,先生因同情于学生方面,这时节,学生许广平、陆晶清、张静淑等,才时常来先生家中。

在寂寞的家中,先生当时很需要热闹,虽然这热闹,很耽误他的工作,但先生诚恳地欢迎来客了。这当时,又因为《呐喊》风行,北平文学团体蜂起,先生又时时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杂感、散文、小说,访客也特别多。先生也时而说笑话,时而讲理论,请来客吃点心!留来客吃饭。豪爽的许广平,也与先生相讥骂,相打闹,这里种下了他们两人恋爱的根。至于他们互相恋中的表现,这已有《两地书》为证。不在这里多写了。只记得十五年先生离北平时,许广平是与先生同车走的。后来在上海同先生谈起离北平的事故。先生曾说:

“……到南京才糟呢,晚上检查旅馆,我们带的箱子很多。宪兵说不要全査了。他只指定一个箱子,要我打开。不巧,那只箱子里面,偏偏有广平的党证在里面。我想:这糟了,在他们开手翻检时,我就在想主意,想来想去,只有一个陈公侠在徐州作师长。他总算孙传芳的人,要是有问题,只能打电报向他求救了。幸而,广平的党证,装在空白信封里面,没有被检出来……”

这可看出,当时他们两人间的情感与关系了。

到上海后,先生走厦门,许广平去广州。一直到先生再由厦门到广州。两人又一同到上海,这些经过,也都在《两地书》中表现着的。

到十六年冬,我去上海看先生时,当时他们两人已居住在东横滨路景云里二十三号。许女士住三楼,鲁迅先生住二楼。我到后,鲁迅先生将二楼他的床铺让给我。他自己住到三楼去。第二天上午,许广平拿一封信下楼来,交给先生,还说:

“你看,她们多可恶,江绍源太太来信说,说她要改称呼了。再不姊妹相称。她要称我师母。”

鲁迅先生笑了,还说:

“那就让她称师母好了。有什么要紧呢?”

我当时也接着说:

“那我也改称呼了。”

鲁迅先生又笑了,而且笑得很响亮。许广平女士却红起脸说:“你们全可恶!”一下子跑出去了。

这时候,先生的家,虽依然还没有小孩,但即使无客人,也有说有笑了。再不像在北平时那样的凄苦与冷静。而许女士帮先生抄校、整理各种稿件同书籍。不特作了先生的妻,也作了先生的助手。我记得:在我临走时,先生送我一本《小约翰》。上边就有许女士用红笔改校的正误。

这里,还要附带一句:民国十八年九月,他们就生了儿子海婴。

倘若家庭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同行动的话,那鲁迅先生在北平时,无论是写小说、散文、短评、论文,着重在对旧社会攻击者,那他当时的婚姻同家庭,不能说毫无关系吧?而以后在上海——尤其是临死前数年,X才于青年之指示方向,对于社会之开辟新路。谁又能说,与那有前进思想,又能诚恳工作的许广平,毫无关系呢?而先生本身,在绝望的家中同在有希望的家中的生活,那意义,也就不很相同吧?

《京报>的崛起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大家

    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王氏宗谱

    王氏宗谱

    太原王氏的祖祠,建于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太原晋祠博物馆内,晋祠是中国现容的少数帝王家祠之一。子乔祠是晋祠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本书有人说,人类史上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的确,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辉煌。然而,对于完美有着近乎不可理喻的迷恋的乔布斯,一生却很难说得上完美。他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被其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约翰?斯库利赶出公司;过去的8年一直在和疾病相抗争。可以说,这个公众膜拜的天才和巨人真正在大众中的“脸谱”是一个集激情、完美主义、欲望、才华、艺术气质和暴脾气于一身的形象。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全世界人心目中的英雄,苹果“粉丝”永远的偶像。他将技术与人性结合,追寻内心的直觉,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许乔布斯的强大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超凡品味无可复制,世上也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但是从乔布斯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成功者需要具备的要素。乔布斯创造的,不只是一种品牌,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创新思维,乃至潮流。他的光辉、激情与能量,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无数创新的源泉,这些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入主唐宁街10号,打破了保守党“五连冠”的美梦。成为18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成为领导英国跨世纪的首相。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热门推荐
  • 妾上无妻

    妾上无妻

    成亲了,成为朱家大少爷正房夫人,却死了丈夫改嫁了,嫁给朱家二少爷,却成了妾认命了,乖乖带着五岁继子老老实实过日子,却被人误解别有用心她怒了,改嫁,带孩子,这都是你朱家大少爷临死前的变态遗言,人都死了,却把她这个大活人折腾的够呛。改嫁,带孩子,不都是你们朱家的决定,现在想把我捏圆就捏圆,搓扁就搓扁?告诉你们,她就算只是个妾,那也不是好惹的!******************************【新文:《金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 创业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不是奋斗,比境界。 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而是抉择。 学历代表过去,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以锻炼为本,保持健康;以修养为本,学会求知。本书共分为借我一双黄金眼——生意场必备的机遇投资学;产品卖到全世界——生意场必备的市场营销学;长袖善舞会管钱——生意场必备的财务掌控学等六篇内容
  • 帝国风情画

    帝国风情画

    无与伦比的绝美高维度智慧星叶,机缘巧合,改造男主常凯轩身体机能,帮助他成为隐形全球富豪,同时令他可以穿梭于时空和历史,在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切换自如,对战美国航母和日本自卫队、玄海争霸只是惊心动魄的开始。与此同时,萧华、兰小诺、段颐、艳紫。。。。。。一段段甜美虐恋随着他的奇异之旅此起彼伏延绵不断。
  • 重生之神级学霸

    重生之神级学霸

    新书:娱乐入侵,已经上传,肯定大家收藏一下。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数理化国际奥赛获金奖,如果参加高考一定会成为理科状元,因为一次变故,毅然决然选择了报考电影学院,却名落孙山。功成名就之后,合作伙伴愤怒说,他是一个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亏钱一起亏,但是赚钱就不是一起分了;旗下艺人抱怨:一签就是十年的长约,各种不平等,唱的每一首歌都是华夏风格,每周要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拍摄影片的男主:每拍一部片子,和女演员传绯闻的都不是我!娱乐记者不甘示弱:他太会炒作了,什么都拿来炒,吸引眼球,博出位,比我们的手法还专业。当他们咬牙切齿的时候,又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个硬汉,为了信念,决不妥协,是个不要命的疯子,他将华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是为梦想而死的英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溺宠王牌太子妃

    溺宠王牌太子妃

    太子大婚,婚辇内空空如也,唯有斗墨大字:“不嫁皇室,永不为妃。”文武百官目瞪口呆,邪魅的太子殿下,眼瞳幽深似海,唇角擒着宠溺的笑意。翌日,皇榜布告天下,太子妃,你被通辑了,请乖乖就擒!笑的新文:《神医世子妃》花疏雪,灵雀台背后的主子,人称玉镜公子,肃王府正妃,用一枚黑色眼胎掩盖了绝美的面容,成亲一年未得夫君高看一眼,算计王爷,整治侧妃小妾,好不容易脱离了肃王府,却落入了一双邪魅的眼/。精彩片段一:肃王府后花园,忽地传出一道凄惨的叫声,不远处躲着几个小丫鬟,只当没听见,满脸的幸灾乐祸,王妃肯定被侧妃娘娘修理了,却不知?一个脸上长着熊猫眼的女子云淡风轻的狠踩如花美人的玉手,随之蹲下身子优雅的开口:“我亲爱的妹妹,你把心思动到姐姐的头上,可就是妄想了,你还是想想如何讨姐姐的欢心,说不定姐姐一高兴,便把肃王府的王妃之位让给你。”精彩片段二:两国联姻的选美宴上,她竟然成了联姻的对像,清明的眼里一闪而过的狡诘,一伸手撩起挡住脸的墨发,露出狰狞的熊猫眼,娇媚的开口:“你敢娶吗?你敢娶,我就敢嫁。”本以为一句话可以吓退某太子,谁知那俊美的面容之上神色未变,并斩钉截铁的开口:“娶。”精彩片段三:浓密的林间小道上,走来三个粉嫩可爱的小娃娃,两男一女,模样儿差不多,连个子也差不多,一边说话一边往山下走来。“绾绾,我们真的要下山吗?”三胞胎之二的轩轩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又萌又可爱的问。双胞胎之三的绾绾,虽然最小,却最有性格,昂着头挺着胸:“对,最近娘亲的心情不好,我问了乔叔叔,他说娘亲是因为阴阳不调的原因,所以才会心情不好的。”轩轩一脸的迷茫:“什么叫阴阳失调。”绾绾的小脸上布着得意的笑:“笨,就是娘亲需要男人了,所以我们下山抓个美美的帅帅的男人上山给娘亲,这样娘亲的心情便好了。”轩轩一脸受教了的神情,三胞胎老大皓皓猛翻白眼,嘴角微勾,两白痴,乔叔叔是骗你们的啦,其实娘亲心情不好,可能是想爹爹了,抬头望天,难道他们要去找爹爹?
  • 血钞票

    血钞票

    十六岁的顾晨光在六月的一个正午,在自家墙角边看到一行鲜血一样红色的字:“我的血和你的血永远交融在一起。”当时,少女失踪案正在这个城市闹得沸沸扬扬。在这个雨季来临的前一天,他在梦中看见了那个对他始终关闭的房间和他失踪已久的父母。醒来后他打开了房间门,看见一张百元血钞票。从此,血钞票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有灾难发生。恶梦仍在继续。到底是谁在十多年前害死了自己的父母?是奶奶?母亲的情夫?父亲的情妇?还是另有其人?又是谁杀害了这个城里的漂亮女人们并把她们分尸后扔进下水道?许多令人惊惧的事情就在这个漫长的雨季发生了。
  • 恶夫挡道

    恶夫挡道

    天地万物从冬的苍白中醒来,山林枝芽萌发、绿意涌动;桃园含苞欲放,意欲争春;河塘鸭群嘻闹欢腾,报一声春来到。燕泽国天运三十五年三月,天子脚下的皇都润城,大街小巷,茶前饭后,无不谈及骠骑将军大婚之事。时光如水,忆想当年,先皇亲自为镇国将军府与左相府牵了红线,直到今夕,这条红线才得以系成结,将两家系到了一起。说起镇国将军府的故事,整个燕泽国上到人瑞之人,下至总角小儿,人人都能说上三天三夜……
  • 俏狐狸:误惹腹黑殿下

    俏狐狸:误惹腹黑殿下

    她是小狐狸,顽皮,淘气,胡作非为,因为娘要闭关修炼,只好变成人形身子,回到人族爹的大将军府里呆上三年时间。他是六殿下,长了倾城倾国,绝色无双,妖魅,腹黑,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心狠手辣。人族的美男,遍地开花:二殿下暴躁,四殿下狡猾,五殿下洒脱,六殿下腹黑,七殿下文雅,八殿下率真……到底,谁是自己的菜?诸殿下既爱江山,又爱美人。最终,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