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下猛药,用巧劲,家庭教育难题必有解决之道 (4)
还有漫画家朱德庸,他常常帮孩子请假,带着孩子周游世界,据说他的儿子竟然哭着要上学……不过,他很骄傲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
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作家、名士和画家,但是家长可以选择做一个有性格、有想法的人。
我看着很多人的成功经历,都觉得他们是那么与众不同,往往别人不能做的事情他们敢做,别人想不出来的点子他们都有。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才是真正的爱生活、爱自己的人,这样的人也才能感染孩子。
用爱去感动孩子,不是在盲目的爱中迷失自己,保留自己的个性,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的爸爸和妈妈。
孩子不聪明,爸爸多反思
“相夫教子”这个词中的“夫”,既是夫君,也是夫人。教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
很多人说,教育孩子就是母亲的事情,相夫教子,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但事实是,父亲对孩子来说是无可替代的,是母亲不能兼职的。
我们可以从男女的区别说起。看到一条河流,男人注意到的是它的速度和水量,目测它的深度,并猜想自己是否可以穿过它到达彼岸;而女人会注意那些奔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泽,有的还会脱下鞋子跳进河里,顾不得水流里是否暗藏危险。这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
有一本畅销书的名字就叫做《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女有别,这不是我说的,也不是专家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个现象。不同的性别决定了他们在教育子女上的不同智慧。因此,父亲对孩子的期待与母亲肯定是不一样的,方式和内容也是绝对不同的。
爸爸可以发挥自己身上本来的健壮、理性、创新的特质,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到主见、责任和原则。比如带着孩子去打打球、玩一玩智力游戏、说一说人生理想,等等,这对孩子的情商和智商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妈妈可以将自己最温柔、秀美的一面展示给孩子,妈妈是孩子最信赖的朋友,也是他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亲密的人,没有谁比妈妈更适合教会孩子如何与人接触。
爸爸妈妈在教育中各有位置,但是我却常常看到父亲因为长期工作而缺少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母亲因为处理太多的日常事务,而失去少女时的温柔和耐心。这对孩子、对妈妈都是不公平的。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父亲就是整个家庭的主心骨,他是家庭经济上的主要来源,也是全家重要事情的决策者。父亲在孩子的眼中,常常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角色。
有一个专家给“父亲”这个角色提出几点看法,说父亲是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父亲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个性品质,培养孩子的正面情绪;能提高孩子社交技能,让孩子今后成为乐于协作的人;能使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让男孩更坚强,让女孩更温柔。总而言之,父亲是孩子情商和智商的启蒙领袖。没有了领袖,人民是无助的,孩子是无力的。
理想的父亲需要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富有合作精神、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可惜很多事业成功的父亲,只把自己的这些宝贵品质放在心里、放在办公室,不让孩子目睹他的风采。
所以,我要一再强调:孩子从母亲和父亲那里学到的东西是不完全相同的。从母亲那儿,孩子可以更多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体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从父亲那儿,可以学到更丰富、广阔的知识,比如认识自然、社会的知识,通过操作、探索、花样繁多的活动、玩法,逐步培养起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这样,孩子的想象力才会变得丰富,愿意动脑、有创造意识,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会得到同步发展。
可以看到,孩子将来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的知识、沟通技巧都受到父亲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力是持久的、牢固的。没有父亲的孩子,常常感到不安、自卑,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生活在压力之中。正是父亲,为孩子的成长支起了一片天空,在他还没有能力经受风雨的时候,给他时间成长筋骨、养精蓄锐。认识到这一点,对每一个父亲来说,既是重要的责任,也是迈向成功教育的第一步。
犹太人的财富来自母亲
犹太人说:“一个好母亲胜过一百所好学校。”什么是“好母亲”?我想,除了对孩子的照顾和对家庭的关爱之外,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家长深爱自己的孩子,却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去引导孩子成长,让他们的潜能白白浪费。
看看犹太人的历史,上面有太多我们熟悉的名字:达尔文、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毕加索、门德尔松大卫·李嘉图、斯皮尔博格、华尔街的超级富豪摩根、第一个亿万巨富洛克菲勒、股神巴菲特、钢铁大王卡内基等等,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这里,我想说的是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犹太人从小就爱读书,据说在他们出生的时候,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告诉他“书是甜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犹太人一样爱读书,他们的书橱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他们也从来不会烧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调查发现,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是世界之最。
犹太人爱读书的性格是整个环境熏陶所致,不仅孩子读书,父母都爱读书。另外,犹太人的母亲是在家教育孩子,而我们的母亲往往是在家带孩子。
教育孩子和带孩子的区别,就在于从怎样的角度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不仅要养育他们,还要给他们思考的能力,包括生活上的、思想品格、智慧、性格、自立、财富,等等。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个问题,要是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犹太人说,世界上唯有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所以他们把最宝贵的财富——智慧代代相传。
但是,犹太人并不是只读书不思考的书呆子,很多犹太小孩回到家中,父母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有宏观、深入的思考,抽象、逻辑的思辨,这一点是我们家庭教育中最缺少的。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最“称职”的父母要数那些守在孩子的校园门口,等着他们放学的人。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照顾孩子,但问一问他们最近在思考什么,或者最近在读什么书,答案可能是“没工夫”、“没时间”。中国家庭中缺少的不是教育的诚意和决心,缺少的是认识的角度和方法。我们不能再用好吃好喝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了,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他们不会再回到饥饿动乱的年代了,这时候只有有思想的人才能立足,没有思想的人,永远在为有思想的人打工。
和学校玩点不一样的
有一种家长,自认为自己是非常支持教育的,于是,把老师的话当做教育的标准来执行。其实,有时候老师也会在教育上犯错误,如果家长不经思考,只会让孩子对教育更加失望。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许这就是《家有儿女》这个电视剧格外火的原因吧。三个小家伙和两个“大家伙”在一起,故事真是说不完。有一集,讲的是刘星的铁哥们儿鼠标不堪父亲的“虐待”,于是请智多星刘星帮忙解救他。
原来,鼠标的爸爸按照学校的训练标准,给鼠标买了两个哑铃,让他天天在家练肌肉。但是,鼠标实在吃不消这种“魔鬼训练”,就装自己腰闪了、手扭了,来逃过训练。后面的情节就不用多讲了,我要说的是孩子的体育锻炼这件事。
身体是进行一切事情的基础。孩子学习,也要以身体健康为基础。现在很多家长也重视起孩子的身体锻炼来了,有的陪着他跑步,有的干脆买一个跑步机,像鼠标的爸爸那种买哑铃、办健身卡的大有人在。但是,孩子真的喜欢吗?
父母对锻炼身体的理解,往往是从自己以前的体育课上得来的。那时候上体育课就是短跑、长跑、单杠、双杠、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这些,后来大家说锻炼身体,也都离不开这些项目。但这些运动,其实比较适合专业的运动员,对于我们普通的希望强身健体的人来说,并不是特别适合。
孩子们是爱动手爱动脑的人,让他们长跑、练哑铃,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失去兴趣,这种强度较大的练习他们也吃不消,弄不好就会像鼠标那样,要么产生逆反的情绪,要么真的弄出了骨折扭伤,家长们又不知道怎么心疼好了。
其实,学校的方法也未必是金科玉律,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何不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制订锻炼的计划呢?而且,锻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增强他的体魄。有的孩子本身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可能并不适合学校里面的锻炼方式。
其实,说到这里,我就要给家长们提个醒:教育贵在执行,但在执行之前,家长是否应该多一些思考呢?毕竟,这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大事情,稀里糊涂就在家教育孩子,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我们家长常常早上5点多就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饭,孩子6点多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晚上五六点才回家。家长们这样辛辛苦苦地培养孩子,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可能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猝不及防。“孩子为什么要上学,这个问题需要想吗?”很多家长疑惑了,我上学读书,所以我的孩子也上学读书;他同龄的孩子都在上学读书,他也要上学;国家规定了要接受义务教育,这是我的责任……其实,让我们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从上学读书的目的来解读教育。
上学读书,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为了让孩子在一个社会程序中接受“培训”,拿到“证书”。不管怎样,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现在,并不是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都和我们国家的一样,也就是说,孩子的同龄人并非都在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在美国,有很多家长选择自己在家教育孩子,因为他们相信凭借自己就能把孩子培养得相当出色,而且,也确实有人没有上过一天学校,就被哈佛等名校、研究机构和名企录用的。
不过,这放在我们国家是行不通的,我们的孩子还是要接受正规教育。只是,家长们也该像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那样,反问自己一句“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上学?”如果孩子不喜欢学校里的东西,难道就不能是学校的问题?和学校玩点不一样的,或许可以让你的孩子少吃一点“皮肉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