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和而不固执是热爱生活的表现,随和大度自有人生的快乐,有众多的朋友,更容易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品格和才能,并且不会使良好机遇流逝。因为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你对周围的同事充满爱心和宽容心,则会得到爱心的反馈,同事们也一定会以热情作为回报,你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做事绝招:
别人也许全错了,但他本人并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不要去责备他,那样做太愚蠢了。应该试着去了解别人,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四、把花环戴在对方头上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人赞美和尊重。渴望赞美是每个人内心里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哪怕这种渴望在别人看来似乎带有点虚荣的成分。”用自己的心去赞美值得赞美的人和事,我们的生活才会因此而拥有更多的乐趣,别人的人生也会因为有了我们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亮丽。
19世纪初期,伦敦有位年轻人想当一名作家。他好像什么事都不顺利。他几乎有四年的时间没有上学。他的父亲郎铛入狱,只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这位年轻人还时常受饥饿之苦。最后,他找到一份工作,在一个老鼠横行的货仓里贴鞋底的标签,晚上在一间阴森寂静的房子里,和另外两个男孩一起睡,他们两个人是从伦敦的贫民窟来的。他对他的作品毫无信心,所以他趁深夜溜出去,把他的第一篇稿子寄了出去,免得遭人笑话。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都被退稿,但最后他终于被人接受了。虽然他一先令都没拿到,但编辑夸奖了他。有一位编辑承认了他的价值,他的心情太激动了,因此他漫无目的在街上乱逛,眼泪流下了他的双颊。因为一个故事的付梓,他所获得的嘉许,改变了他的一生。假如不是这些夸奖,他可能一辈子都在老鼠横行的工厂做工。你也许听说过这个男孩,他的名字叫查尔斯?狄更斯。
另外一个男孩在一家干货店工作维生。五点他就得起床,打扫店面。一天做14小时的奴隶。那真是单调又辛苦的工作,他也轻视这份工作。两年后,他无法忍耐了,有一天起床后,还没吃早餐,就跋涉了15公里的路,去投奔他做管家的母亲。他变得狂暴起来。他向她恳求,而且哭了,他发誓假如他继续做那份工作,他会毁了自己。于是他写了一封悲惨的长信给他的老校长,说他心已死,不想再活下去了。他的老校长给了他一些安慰,并说他确实很聪明,应该得到好一点的事,于是请他当一名老师。这份称赞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也为英国文学史留下了不朽的一页。这位男孩持续地写了无数本畅销书,并赚了好几百万。你也许也听说过,他叫韦尔斯。
赞美别人,是为人处世的关键。要学会赞美,假如赞美过头,对方不仅会不舒服,反而会勃然变色,要找到别人最需要赞美的地方去赞美。
卡耐基曾有这样一段经历:
有一次,卡耐基去纽约一家邮局寄信,发现那位管挂号信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很不耐烦,便下决心使他快乐起来。于是,他开始寻找这位职员值得欣赏的地方。轮到卡耐基发信时,他双眼注视着那位职员,很诚恳地对他说:“你的头发太漂亮了。”那位职员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卡耐基,脸上出现一丝快乐的微笑。
职员谦虚地说:“哪里,不如从前了。”卡耐基对他说:“这是真的,简直像是年轻人的头发一样!”职员高兴极了。于是,他们愉快地谈了起来,当卡耐基离开时,职员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许多人都问我究竟用了什么秘方,其实它是天生的。”
卡耐基的“赞美话”之所以能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是因为他是怀着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去赞赏那个职员的。
赞美他人要言为心声,就是要坦诚得体。如果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例如,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孩子时,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伶俐!”对方将是什么感受呢?本来是想赞美别人的,却变成很大的讽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说:“哦!你的小孩长得真高!”是不是要好些呢?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深入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世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让人感到温暖,感到舒畅;赞美能让人产生力量,增加自信,赞美是心灵的催化剂,赞美甚至能延年益寿。
好人有优点也有缺点,而坏人也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人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只要你真心的想去赞美别人。若是觉得人家长得美,学问好,或是衣服漂亮,称赞一下又何妨?美言一句三冬暖,你的一句赞美,可能给别人带来巨大力量和勇气。史瓦布说:“我最可贵的一项资产就是我具备了引发属下热诚与冲动的能力,而要想鼓舞一个人善尽其材,最重要的,就是懂得给他们赞美和鼓励。”
如同艺术家把美带给别人的同时自身也感到愉快一样,赞美不仅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它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快乐,把世界的喧闹声变成了音乐。请记住:给活着的人献上一朵玫瑰,比给死者送去豪华的花圈要好得多。
做事绝招:
用自己的心去赞美值得赞美的人和事,我们的生活才会因此而拥有更多的乐趣,别人的人生也会因为有了我们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亮丽。
五、以柔克刚,制人攻心
《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则: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风发现有个人穿着大衣在走路,于是向太阳挑战说:“我比你强,我打赌能让这个人脱掉大衣。”说完话,风就用劲地吹,谁知道风吹得越有劲,这个人将大衣裹得越紧。风力增加到成为飓风的强度,却仍不能使这个人的大衣掉下来,最后只有放弃了。轮到太阳了,他用的是和风完全相反的方式,他尽量发挥热力,过了没多久,这个人就热得受不了,将大衣脱掉了。
有时候看似张扬却一无用处,柔和温馨却很是动人。传说李耳的师父常枞临死之前弟子环侍左右,他想给弟子留下他一生最宝贵的遗言。他就问弟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在!”“牙齿呢?”“不在了……”弟子们正纳闷,李耳说:“老师,我懂了!你死后,我将以谁为师呢?”老师双目微垂,说:“上善若水。”说完便驾鹤长辞。
众弟子问李耳知道了什么,他说:“牙齿刚强,舌头柔弱,齿落而舌存,就是以柔克刚。师父说上善若水,即是此理。”大家发现李耳悟性极高,便奉他为师,世称老子,成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弱。”老子强调“处柔守弱”这是一种特殊的为人方式、处世方式。实际上是以柔克刚,以守为攻,以曲求伸。处柔守弱,不是盲目的,而是在雄雌、刚强柔弱对势中,在透彻了解了刚强一方后,才使自己处于柔弱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守柔而克刚,守弱而胜强。它不是退缩,不是回避,是要去主宰世界。
为人处事,不能没有应对,而是要有一套巧妙的变法,去把事情做到位、做到实处,柔能克刚,是智者为人处世的一种策略,以柔胜刚是智者为人处世的一种妙计。
南越王赵佗本是中原真定(即河北)人,他作为秦朝的一位官吏被皇帝派去南方,治理南越(即今广东、广西等地)诸侯。秦朝灭亡后,赵佗无所归属,便自立为王,号称南越王。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刘邦不想再兴战事,所以,对赵佗采取安抚政策。刘邦派遣使者去南越,与赵佗剖符通使,并且请赵佗代表皇上统治南越诸国。本来偷安于南越远地的赵佗,见得到高祖如此宠幸,自然喜出望外,说实话,若高祖真的对他兴兵动武,他自知难以招架。于是,赵佗尽心尽力地为汉朝效力,将汉朝南疆地区治理得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
到了吕后执政的时候,长沙王吴芮等人,频频在吕后耳边进谗赵佗,致使吕后将南越诸国视为蛮族,朝廷对赵佗的待遇下降,甚至与朝廷边境上进行的铁器交易也被禁止。为此,赵佗十分气愤,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赵佗便又自称南越武帝,与朝廷进行起大规模的军事对抗。赵佗首先率军攻陷了长沙王的大本营临湘(今湖南长沙县),并乘胜向北推进,连破数城。见此情形,汉朝廷派重兵前去征讨南越,可是,当汉军越过岭南后,由于兵士不适应南方酷热潮湿的气候,一时军中瘟疫流行,无法作战,只得退回。这下赵佗更为得势,在几年之内将周边各国一一降服,以天子自居。他一方面制定法令治理国家,一方面加紧练兵,摆出一副还要北上灭汉的架势。
吕后死后,汉文帝即位。文帝为了平定天下,安抚人心,对四周蛮族皆施以恩德,考虑到南越王赵佗势大,尤其施以厚恩。文帝不仅明令将赵佗双亲墓地所在地真定赐给他做领地,而且还派人按时祭祀。同时,任命赵佗的亲属担任高官,给予许多赏赐。
赵佗知道了汉文帝为他所做的这些事之后,激动不已,发自内心地上表文帝请罪道:“以往我意气用事,见吕后逼我,我便针锋相对,自暴自弃。现自称南越武帝,是自我欺骗、自我陶醉罢了。请皇上谅我一时糊涂,不明事理,恩准我以番属臣民的身份,入京进贡。”与此同时,赵佗又在他的辖区之内宣布:“两贤不能并世,两雄不能并立,汉文帝是贤明的天子。此后,南越帝制废除,我等为文帝臣民。”
从此以后,直到汉景帝,南越诸国都太平无事。汉文帝以柔克刚、制人攻心,不费一兵一卒,便使南越王俯首称臣,本来剑拔弩张的紧张对峙形势,得以缓解。
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每征服一处地方,都会站在战败一方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对待当地住民。
他会先采取温和的态度,先充分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然后,选用当地人来管理一切事务,从不以高压手段妄加迫害,这种模式大大削弱了百姓的反抗心理,因此最后能创立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
大部分成就丰功伟业的人,也都具备这种待人处事的特质,善于观察对方的心理,体谅对方的立场。以柔克刚、制人攻心是人间至理,修养自我,必须知道这个道理。
做事绝招:
为人处事,不能没有应对,而是要有一套巧妙的变法,去把事情做到位、做到实处,肉能克刚,是智者为人处世的一种策略,以柔胜刚是,是智者为人处世的一种妙计。
六、人本有心,心计处事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空旷的草原上,居住着一个牧羊户,不仅是狼群窥视着他的羊群,而且狐狸对羊群也是虎视眈眈地。
其中有一只狼,为得到口味鲜美的羊,他并没有像其它狼那样不断地正面袭击牧羊人的羊群,而是对牧羊人及他的羊群经过反复、仔细的观察后,做出了对策。
一日,狼对牧羊人说:“对不起,以前我做了太多的坏事,但我现在决定改头换面,做一个有善良的狼了,请原谅我以前的过错吧,让我们把恩怨都一笔勾销吧。如果可以,我愿意做您忠实的仆人,跟随在您的左右。对于您的羊群,我更会像亲兄弟一样对待他们,我要保护他们,绝不让它们受到任何动物的伤害。听说,狐狸一直在凯觎您的羊群,您放心,只要有我在,狐狸是不会得逞的……”
狼一边忏悔,一边流下了后悔的泪水,接着信誓旦旦地保证。牧羊人被狼的真心悔改感动了,便让他留下了。
从此以后,狼遵守自己的诺言,老老实实地守护着羊群,并且一点儿坏事也没有做。牧羊人一开始还提心吊胆,对它小心防范,十分警惕地看护着羊。狼对牧羊人的猜忌、怀疑视而不见,仍始终默默地守护着羊群,丝毫没有要伤害羊群的迹象。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牧羊人不再提防狼。一天,牧羊人因事进城去,便把羊留下交给狼独自守护,于是,狼乘此良机,咬死了大部分的羊,驮着战胜品逃之夭夭了。
对于其它狼群及狐群来比,这只狼可称得上是只有心计的狼。心计在于行动前的一切观察及准备,心计在于对对手的心里揣摩及了解。狼正是具备了如此心计,在行动前对牧羊人的人性弱点的了解,使它轻易博得牧羊人的信任;对羊群危险情况地洞察,使得让牧羊人感觉需要它的存在。心计使狼如愿以偿,小战获胜。
爱默生曾说过:“人生是个双面舞台,扮演英雄的人,总是费尽心机地将自己小人的那一面遮掩起来。”的确,在这个充满诡诈和陷阱的人性丛林里,一个人越讲心计,他就越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从而走向成功。因此,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现实,做一个有谋略的人。
有心计可以让我们做事多一份仔细,思考多一丝慎重,成功做事恰恰最需要的就是这一份仔细、一丝慎重。曾国藩正是心计处事的成功典范。
曾国藩带兵围剿太平天国时,清廷对其一直持矛盾的态度:如果不用此人,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没有人能敌得过;用吧,一是汉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藩的湘军是他一手建立的,又怕对自己形成威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曾国藩的任用上经常是用他办事,而不给他高位实权。在这中情况下的曾国藩,十分需要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廷的疑虑。
有一天,曾国藩在军中收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西太后面前推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喜出望外,先帝刚去世,太子年幼,虽说顾命大臣有数人之多,但实际上是肃顺独揽权柄,有他为自己讲话,再好不过了。
曾国藩想立刻给肃顺写封表示感谢的信。但写了几句话,他就停笔了。他知道肃顺为人自以为是,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气也有脾气。他又想起西太后,这个女人现在虽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曾国藩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西太后心志高,且权力欲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西太后会同肃顺合得来吗?
经过慎重考虑,曾国藩没有写这封信。后来,肃顺被西太后满门抄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唯独没有曾国藩的只言片语。
曾国藩遇事不冲动,能够三思而后行,不能不说是明智的。爱默生说:“成功者并非比失败者有脑筋,只不过他们比失败者多了一点心计。”曾国藩正是多了这份心计而免受迁连的。
在此我们所讲到的心计,就是在做事前多一分谨慎,少一分冲动;在与人交往中听其言也要观其行,要学会透过眼神辨人心,同样要善借外力,打破常规。心计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计谋,而我们要想成大事,有勇必还要有谋。
做事绝招:
心计就是在做事前多一分谨慎,少一分冲动;在与人交往中听其言也要观其行,要学会透过眼神辨人心,同样要善借外力,打破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