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900000005

第5章 旷达人生(4)

一天,苏轼和几位朋友在西湖孤山竹阁前一临湖亭子里闲坐聊天,忽见一艘画舫缓缓靠近亭子。船上一位美貌女子,娴雅端庄,低眉鼓筝一曲,筝声缥缈如梦,如怨如慕。一曲未了,却听那女子对苏轼说:“我自幼就仰慕苏大人的才华,凡是您的诗文我都尽力收集阅读,爱不释手。可惜无缘相见!我早就嫁人了,本不该抛头露面,可今天听说您要来湖中游玩,实在忍不住要来见您一面,了却多年的宿愿,给您献上一曲,聊表心意。”说罢返回船舱,不一会儿画舫就消失在湖山的深处,只有隐约的筝音在湖面飘荡(事载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宋·袁文《瓮牖闲评》)。

感伤的美丽引出感伤的词句,苏轼词创作的生涯就是在杭州开始的,他写道: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江神子·江景》)

凤凰山下,雨过天晴,清风吹拂,晚霞明媚。那水中洁白的荷花,轻盈美丽。不知从何处飞来翩翩白鹭,与这荷花相映成趣。忽然传来一阵哀怨的筝音,其中自有一段苦苦的相思之情,令人不禁动容!曲终之后正要询问你的姓名,却不见了你的踪影,只有隐约的青山陪伴着我……

如果说杭州是苏轼词创作的起点,那么,在密州任职期间则是苏轼词创作的飞跃阶段。一个中秋月夜,苏轼无比思念多年不见的弟弟苏辙,心情非常苦闷,他喝了一个通宵,酩酊大醉之际,为我们带来千古中秋绝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词的上阙,诗人想要乘着清风,飞到月宫里去,因为现实生活是如此地令人沮丧!但很快诗人就否决了这个想法。还是回到人世间来吧,天上宫阙固然潇洒自在,可千里月光传递的却是一缕缕的人间温情。这正是苏轼的本来面目,他超然达观,却从不孤芳自赏;他热情好客,却从不世故圆滑;他才华横溢,却从不自鸣得意。这首词中,饱含着巨大的人间深情与超越智慧。

这个中秋月夜,苏轼欢饮达旦,大醉之际更加怀念弟弟子由。苏辙的文才尚难与兄长相媲美,但他却是苏轼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他的书信与关怀是苏轼在尘世喧嚣中所能听到的最清澈的知己之音。当苏轼身边高朋满座,宾客如云的时候,子由的情意也许并不显得更多、更深厚,但当苏轼不小心得罪了权贵,变得行单影只,子由那平淡笃实的情怀便几乎成为苏轼体味温情世界的全部内容,成为苏轼复原精神气力的重要源泉。

想当年,他们通过制举后各奔前程,苏轼的诗句中便充满了宿命的伤感:“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细算起来,兄弟二人已有整整五年没有见面了……所以今夜,这一点点月光,又如何消解内心如潮的涌动?如何填满我内心无边的怨愁?手边的酒樽缓缓移动,洋溢着久违的醇香,仿佛只是一刹那的错愕、幻觉,诗人在月影酒香里一阵眩晕。恍惚间,他喃喃自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微醺的诗人在问谁?是远方的子由还是醉醺醺的自己?是迷离的月光还是小巧的酒樽?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满怀幻想的追问,他在意的或许并不是答案,而只是这孩子气的追问本身,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深深的渴求与失落中找到一缕轻烟般缥缈的安慰,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的醉意阑珊寻找到一个聊以解嘲的答案。

苏轼醉了,他俏皮的微笑在酒樽边上荡漾着扑朔迷离的色彩:不要那么高,不要那么清冷冰寒,不要动不动学嫦娥赌气飞走。就这样起舞吧,就在此刻与月共舞,与影同行,与酒共醉。还记得那个诗人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幻觉似乎成为孤独心声的最后支撑,为了不使自己深陷精神的囹圄,李太白努力在寂寞里寻找快乐:“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其实天上人问、人间天上从来又有什么分别?

这便是人间世事中的苏轼,也是苏轼眼中的人间世事!

“一向年光有限身”(晏殊《浣溪沙》),蓦然回首之际,人生憾恨固然苦多。但如果对无限年光的追求必须在天人分离中实现,那还不如好好地把握现世,把握每一个美妙夜晚,在酩酊大醉中感受实实在在的人生快乐。或许,超越有限、追求无限并不意味着由人间而天上的机械提升,而是人间天上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交融,是在充分享受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对未来图景的想像与展望。所以,不必在月宫里起舞,人间清影自然胜却仙境无数。

其实月光又懂得什么?它不过是儒生笔下的一缕情思,老庄眼中的一线光影,禅者心中的一段话头。

苏轼何尝不明了这些?但他不愿意明了,他只希望在朦胧混沌的一派月色酒香中放纵一回,你说我醉我便醉,你说我佯醉我便佯醉,我只愿这样醉着,便将人世间的长长短短、离离合合、真真假假、风风雨雨看个明白,认个清楚;我只愿这样醉着,便可都不作理会,只顾着自己在月酒里身轻如叶,漂转如影,来去自由,潇洒快活!其实,又能有几分真的快活?他那心里,想的、念的、梦的、醉的、说的,都是子由,都是那个近在眼前却不能相见的亲人,都是那些平平淡淡、反反复复、哕里哕嗦的世事深情!

苏轼何尝不明了这些?所以他的中秋才如此的不同寻常:他追求遗世独立的人格境界,但并不止于老庄的虚无悲凉,否则怎会如此一往情深?他渴望现实人生的完满团圆,但并不止于人伦亲情,否则怎会如此旷达、超逸?他不是屈原,没有那样执着,但洞彻人生的他对现实生活也依然保持着足够的热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这仿佛是对世事的回归,其实又更加衬托出人生的悲凉意味:“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熙宁九年(1076)的这个夜晚并不因孤独的思念与长久的落寞而走向寂灭、干涸乃至疯狂,相反,它是如此的丰厚、充实,平静、温和,饱含着人间深情与超越的智慧。

熙宁九年的这个夜晚,词人走进一个苏轼的中秋,这里有苏轼式的语言、苏轼式的领悟、苏轼式的深情眷恋与潇洒气派。熙宁九年的中秋,只属于苏轼。

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超越的结局不是寂灭,而是回归。回归人生,回归情感,既然有情感,就有圆,就有缺,因为一切都是终点,一切都是永远;一切都是空幻中水天明媚,一切都是寂灭中生机宛如。

永远有多远?月光有多远,就有多远。

苏轼的这首中秋词开创了中国古代词史中超旷清迈的词风。这首词一出现,所有写中秋的诗词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现在,我们似乎可以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了:苏轼虽然坚定地反对新法,他离开京城虽然是为了避开是非,但他决不是个书呆子,他在杭州修复水井,在密州捕杀蝗虫,在徐州抗洪修坝,为民造福,成绩显着,得到了神宗的嘉奖,也得到了百姓的好评。而他在此期间所创作的优秀诗文,使他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也让杭州、密州、徐州笼罩上了传奇色彩。事实证明,苏轼是一个有能力的好官,更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大文学家。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十四岁的苏轼将要调任湖州知州,当他带着老婆孩子奔赴湖州的时候,他做梦都不会想到,一个巨大的灾难将紧随其后来到湖州。那么苏轼到底得罪了何方神圣,又遭遇了怎样的灭顶之灾?是谁最终解救了他?

风雨并来

苏轼在地方工作的这几年,朝廷的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吵得热火朝天的变法派、反对派的核心人物都已经先后离开了朝廷。强硬的变法派领袖王安石在三年中先后两次被罢免宰相,后来只好心灰意冷地闲居在南京。反对派的领袖人物司马光则长年闭门着书,不问国事。

当时的朝廷上,主要活跃着这么几类人物--

一是宋神宗。他二十岁继承皇位,在王安石的辅佐下大力推行变法改革。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神宗已经三十多岁,由一个锐气十足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成熟老辣的独裁者。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他迫切需要建立牢固的个人权威,因此对反对变法的传统势力采取越来越严厉的压制态度。换句话说,熙宁年间变法刚刚起步的时候,反对派的声音还只是不同政见,不是什么罪过;但是到了元丰年间,变法早已成为庙堂国是,谁再要抨击新法、表达反对意见,那就是反对国策,就是反对神宗皇帝,就是犯罪。

二是王安石的门生以及他提拔的新进之士,代表人物是御史中丞李定,权监察御史里行舒亶、何正臣。他们的工作是负责监察、审理、审讯、监督朝廷官员,其职能大体类似于现在的国家监察部。这些人都是依靠革新和变法的潮流走上朝廷高位的,根底较浅、声望较低。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司马光、苏轼这样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卷土重来,危及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们对于旧党人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只要有适合的时机,便不遗余力地予以抨击、打击。

三是宰相王珪等人。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这些人没有什么一定的政治主张、政治原则,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政治才干。比如王珪,就是所谓着名的“三旨”宰相--请来圣旨,得到圣旨,传达圣旨(事载《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6)。他们既不是变法派,也不是反对派,之所以能够在朝廷站住脚跟,靠的就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固步守成,但这批人最大的危害就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看起来,这三种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有一点可以促使他们拧成一股绳,那就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所在,要拿吵嚷不休的反对派开刀,给旧党人物一次强有力的打击,借以巩固自身地位。前台主刀的是李定、舒直等人,王硅是个敲边鼓的角色,至于宋神宗,则是那只隐藏在幕后的看不见的手。

前文曾说,由于种种原因,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论,最后已经逐步演变为排斥打击异己分子的残酷政治斗争。那么,拿谁开这第一刀呢?他们把目标锁定了苏轼,认为他最合适。原因归结起来,有这么几个:

第一,苏轼在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中,名气比较大,声望比较高。欧阳修去世后,苏轼逐渐成为文坛与学界的领袖人物,身边聚集了如“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一大批着名的文人学者,在社会上具有很大影响力。如果扳倒了苏轼,也就扳倒了拥护他的那些文人,扳倒了一大半反对派!

第二,在反对派当中,苏轼敢说敢为,反对新法的声音比较高,抨击力度较大。虽然这七八年他一直做地方官,但还是呈给皇帝不少反对新法的奏章,写了不少抨击新法、嘲弄新法人物的诗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他虽然距离朝廷远,可是他声音大,是个大喇叭。把苏轼给扳倒了,等于就把这个喇叭给堵起来了。

第三,宋神宗虽然不满意苏轼的反变法言论,但却非常欣赏他的才华。皇宫里的人都知道,神宗吃饭的时候,只要停下筷子阅读,那肯定是苏轼的诗文或奏章(事见宋·王巩《随手杂录》)。偏偏他这几年在地方上干得不错,政绩突出,深得百姓爱戴,还得到了宋神宗的嘉奖。保不准哪一天神宗会一声令下,将苏轼调回京城加以重用呢!对于李定等人来说,这是个极不稳定的危险信号。所以他们坚决不能让苏轼这样的人再次回到朝廷,不但要把他扳倒,最好能置之于死地,这就会使得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失去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起码失掉一员大将,这对于巩固自身的地位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真正扳倒苏轼,置苏轼于死地呢?李定等几个人一碰头,想来想去,“讥讪朝政”“愚弄朝廷”“指斥乘舆”是比较适合苏轼的致命罪行!说白了,就是苏轼讽刺新法,藐视朝廷,训斥皇帝--这么严重的罪名,够砍一百次头了!但是你空口白牙地说人家有罪,谁相信呢?所以,要想扳倒苏轼,必须得点燃一根导火索,让这股火苗一直烧到宋神宗头上,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导火索终于找到了!苏轼到达湖州之后,按照惯例,给皇帝写了一封表示感谢的奏章,即《湖州谢上表》。这封奏章按惯例在朝廷的邸报(内部新闻通报)上发表,供群臣传阅。李定等人反复细读这份短短的三百多字的上表,终于从字里行间挖出几处刺眼的文字--

苏轼说湖州“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即湖州风俗纯朴,是东南地区平安悠闲的城市,山水清秀,是朝廷礼遇贤能的好地方。这分明是在埋怨朝廷不给他委以重任嘛!

苏轼说“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自己个性古怪顽固,人微名小,才学浅陋,议论不当,别人各有所长,自己毫无所长。这分明是正话反说,借此自我吹捧嘛!

苏轼说自己在仁宗朝就在中央做过官,现在又连续担任地方长官。这分明是摆臭架子、老资格,向朝廷邀功请赏!

苏轼说皇上“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意思是说皇上知道我愚昧不合时宜,难以追随那些升迁迅速的官员,知道我年老不会惹事生非,也许还能照顾百姓。这分明是对维护变法的新进官员的人身攻击!还自诩“老不生事”,难道朝中的人都在惹事生非?

神宗元丰二年(1079)六月二十七日,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首先发难,他上奏神宗皇帝说: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妄自尊大,大放厥词,愚弄朝廷,中外人士无不惊叹。他指责苏轼怙恶不悛,却还泰然自若,对朝廷诽谤谩骂无所不为。但凡有水旱灾害、山林盗贼,苏轼一定会归咎于新法,甚至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样子,似乎惟恐灾害还不够深重!何正臣认为,在推行新法的关键时刻,在变法尚未完全成功之际,朝廷必须要明确赏罚,以示天下。对于像苏轼这样的大恶之人,难道可以不加以惩治吗(语载《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9)?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热门推荐
  • 桃花扇

    桃花扇

    一个可以让戏剧日久弥新的时代如约而至。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适当删减,简化了情节,强化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并重新编撰目录,划分章节,配以精美彩图。赏菊芬芳你我,品戏演绎人生。
  • 斗魄星辰

    斗魄星辰

    少年英雄万紫红,穿越至斗魄大陆,闯狼界,抷救吸血鬼,一步步地强大起来,他统御界力,成为斗魄大陆最巅峰的斗魄帝神,挥军扫荡三界,统一大宇宙志在可得,一切精彩尽在“斗魄星辰”求推荐,求订阅,求一切.......“—将军开印:“书质量好坏,是我的能力问题!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写作实力会真正进步起来的,一定能够写出让“你们”看着感觉有意思起来的小说。本人向读者承兑,无论从前、现在、以后,不管写任何小说,只要不是本人身体条件不充许写作的原因,出现非人力所抗的因素,一定会做到一日不断更!亘古不变!”(感谢所有支持过俺的书友,会不断努力地,谢谢!)
  • 妖姬媚天下

    妖姬媚天下

    她进魔宫,弑群狼,闯禁地,受鞭刑,爱过也恨过,一段异世之旅就此刻骨铭心。天予多情,不予长相依。彼岸花凉,三生河边,谁的目光澄澈,谁将真心交付,谁,以爱之名,生死相随。一颗心,两个灵魂,正邪共生,善恶共存,爱恨挣扎,浮生一梦。当红莲开遍,能否再为你倾歌一曲?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邪帝倾情:逆世预言师

    邪帝倾情:逆世预言师

    【古言《宁王妃:庶女策繁华》求支持!VIP读者群:繁华玉煞532855907】,废材也可以活的风生水起。誓死不离。奈何却惹到了那么一个高傲霸道的男人。男人将她紧紧的压在自己的胸膛上,她,一双凌厉的眼睛里闪着的都是势在必得的光芒:“凌云天纵,因飞机爆炸穿越到陌生大陆的废物预言师身上虐渣男贱女,收宝器萌宠,以后不要让我再看见你!”女子狠毒一笑:“怎么?”“不然我见一次,强宠溺爱,世界排名第一的杀手,爱一次!”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 遇见了你

    遇见了你

    如果遇见你是出于意外,爱上你却不再是意外。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我的人生没有遗憾了……世界上有没有永不不失恋的方法?答案或者是永不恋爱。但是谁又愿意用这种方法来换取永不失恋呢?在没有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她们可以独自勇敢地面对所有的困苦。从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起,就丧失了一个人生存的所有本能。
  •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本书着重注意的地方。专家们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看法,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