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300000015

第15章 坛经十段品(6)

这段经文通过交代出场秩序,表明第一个出场的法海是六祖的大弟子。《坛经》中的这个法海与《白蛇传》中的那个法海不一样,那个法海是个多事的凶僧,这个法海是个乖角。他用老师的观点向老师请教,哄得六祖十分受用,不但细讲佛法,还赐了一首偈子给法海,略似当初五祖所为。这个法海不是一般的乖,马上回了一首偈子给师父,相当机警孝顺。这段经文怎么解?这是在斗法,也是在传法。不斗不传,谁的本事大谁就是师父。要说六祖惠能,是个直心肠的愚拙之人,谈不上“智慧”(意谓不是常人所云智慧),最擅长的是勇猛精进,却又性情柔和知道礼节,真是佛前狮子,正好教化弘法。五祖独具慧眼,识得明珠。五祖识六祖,六祖识法海。法海虽然过分乖巧,让人生厌,但他既然尊敬六祖如父母,六祖当然视他为子女、悉心传授了。这就叫“传给聪明的不如传给老实的,传给能干的不如传给孝顺的”。这是佛法的传家之法。谁是佛门乖儿子,谁就是将来的佛爷。话粗理不粗,六祖调教法海诸人服服帖帖,你就知道他的手段了。顺便说一句,照传统说法,《坛经》是法海编的,他是六祖话语的记录人,是六祖的秘书、助理。他既然有这份苦劳,是当得起六祖传法的。但我劝众人莫学法海,不可太乖巧,学佛就要学六祖的愚。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

曰:法达。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

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这段经文讲六祖收伏法达的过程。法达拿《法华经》说事,六祖就借《法华经》收拾他,这就叫“以虎狼之食调虎狼之性”,他好什么就用什么来调理他。顺中有逆,正中有反,话中有音,指上无弦。这是言语接引之术,佛经将这比作“空中栽花”。《红楼梦》中有一对兄妹,我说的不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贾宝玉降伏不了林黛玉;我说的是薛蟠与他的妹妹薛宝钗。薛蟠者,霸王也,虎狼也,宝钗是一“娴雅”之淑女,云何降伏其心?《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有个著名的段子讲薛蟠因为“误把豪侠当优伶”,被柳湘莲一阵痛打,扔在苇子坑里会龙王,贾蓉找他回家,薛姨妈心疼儿子被打,“骂一回薛蟠,又骂一回柳湘莲,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难得薛宝钗识大体,笑道:“这才好呢。他又不怕妈,又不听人劝,一天纵似一天,吃过两三个亏,他倒罢了。”薛姨妈没采用女儿的话,溺爱儿子,“只说柳湘莲一时酒后放肆,如今酒醒,后悔不及,惧罪逃走了。薛蟠听见如此说了,气方渐平。”正所谓“慈母多败儿”,薛姨妈纵容薛蟠的必然结果就是日后薛蟠打死人吃官司偿命,薛家败了完事。薛宝钗能识大体,说出直谏的话,因此薛姨妈与薛蟠都怕她让她,敬她爱她,可谓女中丈夫、闺中智者,虽不能挽回败局,自身不失节,大是不易。正是“时人不识薛宝钗,家中误把熙凤比”。宝钗治家颇严,且走正道,不是熙凤靠手段。大凡正人,必引误会。六祖当日被人误会、试探、追杀,没人把他当名师,以为他是个盗宝的野和尚、半路出家的油子。虽有道场,人不服他。法达一开始向六祖行礼假模假样,引来六祖怒斥,这也是该。六祖是怒目金刚,刚性如火,烈性如雷,他不以势压人,只是以佛法劝导人,又可见其柔性、忍性,弘忍的传人果能能忍。经六祖雷霆棒喝,法达泪如雨下,才知这是真佛。六祖在偈子中说:“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直说法达执著于《法华经》并以此自傲,已成“邪”。又说“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白牛车”是佛车,印度人爱坐牛车,以白牛车为礼,佛陀当日常坐白牛车。此处六祖的意思是对法达说无论你怎样,我都会把佛法传给你,请你上“车”。法达见和尚慈悲,“言下大悟”。如果这还不悟,就永远没机会了。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

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

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如上转识为智也。教中云: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虽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但转其名,而不转其体也。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这段经文讲六祖收拾智通,逼他露出真相、俯首称臣的故事。这个智通,他能把《楞枷经》归纳出“三身四智”,可见是会家。假装来问六祖,此心叵测,意在折服甚至羞辱六祖。一旦答不上来,他敢让六祖下不了台。禅风凛冽,禅门冷酷,习禅者当知,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在此门中“混”啊。要么你能服务,要么你有学问,两不沾,来头再大,也会被人撵下台。

这个智通,读《楞枷经》已经读了一千遍。虽不能称楞枷学者,楞枷要义他是清楚的。要说读了一千遍,依然什么也不懂,那是不可能的。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若读一千遍,其义现了又现,傻子也能成大师。这是规律,不信你试一下。因此我说智通是假装不会,他是来考六祖《楞枷经》知识,正如法达考六祖《法华经》知识。他们以为六祖真是文盲,不通经典,殊不知六祖读的是最高明的“无字经”,故能通一切经典。这个六祖厚道,面对“考试”虽也发怒,但并不揭穿,让他们问去。虽他邪着问,我却正着答,徐徐道来,问答自如也。六祖这是在为大众演示接引众生的禅法:禅虽奇妙,不藏机巧。所谓机锋,重剑无锋。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

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

师曰: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

同类推荐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永效鸾凰

    永效鸾凰

    谢鸣凰恃才傲物,素来视天下男子如草芥。唯一入她眼的师兄却眷恋权势,一心入赘皇家。东兰大军来侵,四大名将联袂,西蔺岌岌可危。谢鸣凰临危授命。世事如棋,变幻不定,究竟谁是她的真命天子?谁又是这瑰丽江山的真命天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好习惯伴你健康一生

    好习惯伴你健康一生

    为了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习惯,拥有健康的一生,编者精心编写了此书。在这里,无论是科学的研究发现,还是生活中的常识都是围绕着健康这个主题来阐释的。本书集多方面知识于一体,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健康出谋划策,为健康支招儿。它贴近生活,在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分几部分阐述了良好的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 11月25创建云起测试作品

    11月25创建云起测试作品

    11月25创建云起测试作品11月25创建云起测试作品11月25创建云起测试作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优秀的员工,肯定善于处理和老板的关系。优秀的员工懂得“不必请示”的精髓。对于优秀员工来说,“不必请示”是一种理念,一种和老板形成最佳关系的理念。“不必请示”的关键在于员工要积极主动,在于员工要读懂老板,知道怎么管理老板。
  • 八荒御兽

    八荒御兽

    八荒之上,一注定庸碌一生的废材,因一本传奇武决获得重生,这本来自大能的炼体之术让他走上强者之路。强悍的肉体,万能的丹药,奇妙的精神,飘渺的剑术,好似无所不能的他,能不能真正放下心中的桎梏,达到真正的八荒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