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300000014

第14章 坛经十段品(5)

这段经文讲六祖教大家作“无相忏悔”,让大家跟着他念“忏悔文”。这不是六祖干的事,是首座的工作。六祖的工作不是教大家念文、教大家仪轨。六祖不会为人剃度,他的工作是直接把人“度”了。六祖是和尚中的和尚,僧人中的僧人。他不是一般意义的苦行僧、行脚僧、云水僧、学问僧、禅僧、念经僧,而是佛僧,是云僧宝。今日六祖大人做小事,教大家念文,分明是和尚慈悲;不怕惹人厌烦,教人忏悔。人是怪物,你说他有错他就跳起来,你说他有罪他就恨你,你教他忏悔他即使跟着你“忏悔”,他也会在底下捣鬼,“忏悔”完了罪更大,一忏悔就发疯。既知如此,六祖为何要做无用功,还让大家做更惹人厌、更惹人烦、更惹人笑、更惹人骂的“发四弘愿”?这就是六祖的慈悲啊。人的劣根性他岂不知,他是“度一个算一个”。万人之中有一人得救,这也是欢喜。因此上,和尚殷勤教导,其心堪怜。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这段经文六祖专门讲愿力的作用。对于诚实人,是不用发誓发愿的;但对意志力薄弱的人来说,可以用发誓发愿来约束自己、激励自己。愿力不可思议。你为了要做成心中的一件事,会舍生忘死去做,会创造奇迹,这让人惊叹。《红楼梦》里香菱学写诗就是这样。先前她见众芳吟咏,结社桃花,何等风流,就起了艳羡之心,于是诚心诚意拜林黛玉为师,一教就学,“茶饭无心,坐卧不定”,一味苦吟。她本是个被人家骗来拐来当妾的人,在薛家的“本职工作”是作性奴使唤,谁让她学做诗的?但人皆有癖性,这也无人能阻拦。香菱学诗学得苦,苦中有乐,她是借此忘怀身世,其志堪怜。先是“笑吟吟”,再是“兴冲冲”,最后被宝钗打击说“不像”,依然“不肯丢开手”,“怔怔地”,与人说话只说诗。探春对说:“菱姑娘,你闲闲罢。”她说:“你错了韵了。”“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你看,这就是愿力的作用,愿力所至,不会吟诗也会吟。因此六祖说:“常令修行,是愿力法。”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肯去做,必有所遇,必有所成。关于愿力,六祖自身是最有发言权的。当初他在广东新余老家跟着老母亲过日子,天天上山砍柴换米粮,听人念《金刚经》,心生向往,立志成佛。拜辞老母,不远千里,投到五祖门下。历经万难,愿力所至,终于成就。得法后,他为躲避一些人,隐藏山中一二十年。《坛经行由品》中未曾说明六祖回广东后有没有回老家看望母亲,依人之常情看,应是回过。佛法不背常情,佛法即为世间法。《坛经》开头就申明六祖讲佛法不是因为哪座庙、不是因为哪些僧俗信众的请求而讲佛法的,而是因为韦刺史之请讲佛法,僧俗大众算是沾光。《坛经》开头这段交代意味深长,它在说“儒门中人请佛门中人讲佛法”的同时,等于暗示我们:六祖并未抛弃儒家观念,六祖是讲忠孝的。从这一点上讲,《六祖坛经》可称“忠孝坛经”,六祖禅是“忠孝禅”。这部佛经本是钦命御制,可称忠君爱国;经中讲报恩,可称孝道。《坛经》是讲报恩的,大家千万不要忘了我讲的这一条,否则就读不懂《坛经》。报谁的恩?一报父母之恩,二报佛恩,兼报师友之恩,三报国恩天恩。六祖成佛后,六祖的母亲也是佛菩萨。不是佛母,生不出佛啊!因此我们读《坛经》,不要只看见六祖惠能,要看见“此佛父母在,故有此佛生”。儒佛都讲孝,后世所云“出了家就不要父母”,这是谤佛。成佛当度父母身,舍此则不能为佛也。因父母之恩,发己身之愿,这是成佛次第。六祖如是,你我亦当如是。愿力来自恩力,这是愿力不可思议的根本原因。目连劈山救母,六祖回乡度母,这种愿力成就的惊天伟业来自生命个体对生命母体的觉悟知恩。觉悟而不知恩,等于没觉悟。什么叫佛?佛就是觉悟的人。准确而言,什么叫佛?佛就是知恩的人。“知恩”是心知,心知心感为大。“知恩”不必“报恩”。世俗所云“报恩”不是报恩,而是报仇。一“报恩”就生出算计,刚一觉悟又生出大迷。要报心中报,要报暗中报,可以做出来,切莫说出来。你说“我要报恩”,说给谁听?你说“我在报恩”,做给谁看?你说“我已报恩”?谁会相信?报恩人是沉默的。回头说愿力。愿力虽然不可思议,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愿力不是全能。世上的事分三种:一种是不发愿就不能成,一种是发了愿就能成,还有一种是发了愿也不能成。这是因为:有的事情实有其事,有的事情有个影,有的事情是阵风。回报那阵风,何其难!要知明白事,来问明白人。堂中老母是尊佛,凡事多问行得真。大家来学六祖,为报亲恩成佛身。沉默之中一点头,灯就是这样被点燃的。一屋子的黑暗哪里去了?此身融入大光明,故云金身。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皈依戒。善知识,皈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这段经文是六祖引众忏悔、发愿毕,见火候到了,诱人入佛门,讲三皈依。这个“诱”就是颜回说孔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也”之意,不是引诱的意思,特此说明。学佛靠自觉,入佛门靠自愿。任何和尚要引人入佛门,必先讲“三皈依”,其实质是讲戒。要入佛门,先知戒律。干哪行就要知道哪行的规矩。都说“一入侯门深似海”,这佛门比海深。我把佛门比什么呢?我把佛门比作公门,可称宇宙公门,办的是审判众生的公事,当然办的也是普度众生的公事。都说“公门里面好修行”,因为公门是一小佛门,佛门是一大公门。不讲规矩怎做事?不要戒律害死人。六祖引众信佛,不讲别的,就讲一个戒律,这是必须的。信佛就要守戒,除外无捷径可走。你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就翻到灵山了,且问他能撇下众人吗?不随众人、不跟师父,他的取经有何意义?他的救赎从何而来?因此一步一步走,才会步步生莲花。脚步乱了,莲花成碎瓣,让你坐不成莲台,闻不到莲香。何为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是认门,皈依法是认座位,皈依僧是认人,跟着干事。有人认为当和尚好清闲,心是清闲没错,身体不能闲,学佛就得干活去。师父最大的关照就是关照你干粗活,正如五祖之与六祖。这是三皈依。六祖讲皈依佛法僧三宝时总结为“归戒”,意即三皈依是一个戒,归三宝是归一戒。三宝是从自性中出,故称“自性三宝”;既然三宝是从自性中出,戒也是自性中出,因此六祖告诉我们要自己守戒,何需人言。自性三宝者:觉、正、净,皈依佛法僧即皈依觉(觉悟)、皈依正(正道)、旧依净(净明)。皈依之人可以称“尊”(佛),按修行次第有“两足尊”(真正用脚走路的人)、“离欲尊”(无欲真人)、“众中尊”(人中佛)。三归三尊,总旨是一戒:自戒其心,无妄就是佛。称觉为师,以戒为师。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皈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千百亿化身佛。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皈依是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这段经文,六祖在引众作三皈依的基础上,为大家作出承诺,凡立志三皈依者,可以成佛,因此六祖为大众说“三身佛”,意思是说,这就是大家将来可以成就的佛身。六祖明白大众心理,承诺作佛不玩虚的,把众人要成的佛说得明白实在,有名有姓,让人信服。何谓三身佛?因从自性中出来,全称是“三身自性佛”,指: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起了一大堆名字,其实就一个佛。佛有三名,以应三身。何谓三身?人是三世人,身是三世身。三身佛化三世人,自性圆满就是佛。既然成佛,就不再说前世今生的话,只有一个世,只有一个身。凡是说前世今生的话,都还在睡梦里。《心经》把人的身体称“色身”,六祖说:“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意思是说:人的肉体是寄居,用身体归向身体吗?身体不是身体的归宿,要得色中身,勿向色中求。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皈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销灭。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这段经文是本次佛法盛会的小总结了,六祖说《无相颂》,前后讲了三个意思:一,我身即佛身,千万莫外寻,要自忏、自悔、自觉、自行。二,色空不二,内外都要打通。处世要和谐圆融,要顺生,不要逆长。三,闻法如见我面,不必常亲近。六祖暗示说:你们来这趟是多余的,害得我不得不为了满足你们多说了一些话,可能还说错了一些话。和尚我就这点道道,如果你们心中有我这个老师,就应该看得起自己。我不是教你,我是觉你。我怎样觉你?我唯有逼你。成仙、成佛、成圣都是逼出来的,你不逼迫自己,这个世界逼你更深。末了,六祖说:“珍重好去!”让大家各自回家修行。暗示大众:身在公门的就要办好公家事;行商坐贾的就要做到童叟无欺,这样一来,行商坐贾也就是云水僧了;不管什么人,都要孝敬父母,这是佛法的本意。六祖话中有话,言语沉痛。如果你只是欣赏他的智慧,为他的洒脱演讲倾倒,为他的出口成章、挥手就是佛法深表钦佩,反而忘了去行忠孝佛法,也全属无用。什么叫佛法?就是忠孝二字,这是六祖所传忠孝佛法。六祖之所以叫六祖,《坛经》之所以叫《坛经》,全在于此。不讲这个,中国人不会信他。天地君亲师,尊敬师长就是孝敬父母,就是忠君报国,就是敬天地。六祖师道尊严,是在演示纲常伦理,此为大佛法也。

坛经第七品 机缘品

此品讲师徒斗法也。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这段经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经书娓娓道来,实则惊心动魄。第一个小故事讲六祖为比丘尼无尽藏开解“无字经”。第二个小故事讲信徒为六祖起庙供养。第三个小故事讲六祖继续避难,留下了“避难石”的传说。这三个小故事看似浅显,实有深意;看似零乱,实有关联。这三个小故事讲了三个“无”,综合起来,六祖是在对我们说:他一无所有。这,就是他的禅法。他说他读的是无字经书,也无庙宇,也无处藏身,这“无字”、“无庙”、“无身”是“三无”,原来六祖也是“三无人员”。话说到这里,什么意思呢?六祖告诉我们:若非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来佛香萦满身。这是总说,下面各段经文讲六祖接引众人,师徒斗法的故事。这些段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禅宗公案语录,大家要好生品味。不要光看龙争虎斗,要看六祖是如何降龙伏虎。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每个不同的季节里,孩子们的身体随着季节更替也在进行着适应自然的变化。作为父母,应遵循天人之间的内在规律,给与孩子适当的呵护。当然,如果发现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偏离轨道的迹象,一定要及时纠正。
  • 妖刀帝王

    妖刀帝王

    当体内的战魂变异为妖,再无弱者的悲欢怜悯,体内沸腾的血液只剩下杀伐冷冽!人若犯我,斩草除根!为了兄弟,孤身独入百万大军取上将首级!为了红颜,放弃万里江山忍受千夫所指!孤儿徐雷,从小饱受白眼和欺凌,一次偶然机遇,体内战魂发生变异,祭出一柄绝世妖刀,从此,他变的凶残暴戾狡诈阴毒!红颜唤醒了他的情,兄弟唤醒了他的义。从此以后,妖刀还是妖刀,徐雷却将它用来做佛祖之事,在爱人和兄弟的协同下,一起开创了一条妖刀帝王之路!
  • 伪装残心公主

    伪装残心公主

    原本是快乐的生日,却成了妈咪的忌日。是她夺去了妈咪的生命。是她夺去了妈咪的爱情。如果不是她。我就不会被爸爸赶出家门。如果不是她。我就不会变成孤儿。我要变得更强。我要报仇。一个人独自踏上异国他乡。一个人独自来到死亡之谷。一个人……从始到终都是一个人。她坚强,其实她脆弱。她微笑,其实她哭泣。她一直在伪装着。一直在欺骗着。十年后,她回国,去到了月光梦学院。遇到了王子们,遇到了她的女儿。一切的爱恨纠葛,一切的恩怨情仇。就在这个月光梦里面解决吧。
  • 非常丹道

    非常丹道

    草木为材,情义为火,造就非常丹道!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诗集中,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本书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你是此生最美的风景

    你是此生最美的风景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天才青年画家,一个是拥有惊人品鉴天赋的孤女。她和他邂逅于一场游戏,却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爱情风景。沈小兔一直想忘记过去,为让自己幸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小白胖妞。她只想守着自己的伤过完这残余的人生,忘记自己始终只剩一个人。慕新砚一直只活在自己臆想的孤城里,肆意地挥霍着,游戏着活下去,让自己不去动画笔,忘记自己身为候选继承人的职责。你是此生最美的风景,让我心碎却如此着迷,就算世界动荡,再绝望也有微笑的勇气。你是此生最美的风景,才令我至今一再想起,这样爱过一个人,是多幸福的事情。
  • 校草的日租恋人

    校草的日租恋人

    女流氓叶诗语醉酒,粘上韩觅,不愿意放开,韩觅无奈,半夜带回家,被吃光豆腐。第二次,由于叶诗语没有完成任务,被逼出去卖,再一次撞上了韩觅……第三次,女流氓叶诗语直接冲到韩觅家里,就为了抢那一块藏有重大秘密的阴玉。江湖上,人人都想要得到那一块有着重要秘密的阴玉,但,目前却没有人知道那一块阴玉里的秘密是什么!相传阴阳玉本是一对,上官云分别给了儿子上官鹏,女儿上官蓉,而上官蓉在二岁的时候被劫,落入别人手中……
  •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体现的是诚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负责的执行能力。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和借口告别,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我们不能让问题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要通过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把问题变成机会,成为迅速通往成功的“推进器”。主动寻找方法、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是优秀的人,自然也就是受欢迎、容易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相信,凡事总会有解决方法,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他们都不会用借口安慰自己。其实,方法和借口一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找,总是会有的,只要我们抱着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地自我提升,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高效地、创新地解决问题。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能想得出来,又能起到良好效果,都可以称之为方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没有任何方法,而是没有一种更好、更新的方法。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优劣、适当与否之别,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妥当、高效、有创意,你就会事半功倍,启机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