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300000014

第14章 坛经十段品(5)

这段经文讲六祖教大家作“无相忏悔”,让大家跟着他念“忏悔文”。这不是六祖干的事,是首座的工作。六祖的工作不是教大家念文、教大家仪轨。六祖不会为人剃度,他的工作是直接把人“度”了。六祖是和尚中的和尚,僧人中的僧人。他不是一般意义的苦行僧、行脚僧、云水僧、学问僧、禅僧、念经僧,而是佛僧,是云僧宝。今日六祖大人做小事,教大家念文,分明是和尚慈悲;不怕惹人厌烦,教人忏悔。人是怪物,你说他有错他就跳起来,你说他有罪他就恨你,你教他忏悔他即使跟着你“忏悔”,他也会在底下捣鬼,“忏悔”完了罪更大,一忏悔就发疯。既知如此,六祖为何要做无用功,还让大家做更惹人厌、更惹人烦、更惹人笑、更惹人骂的“发四弘愿”?这就是六祖的慈悲啊。人的劣根性他岂不知,他是“度一个算一个”。万人之中有一人得救,这也是欢喜。因此上,和尚殷勤教导,其心堪怜。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这段经文六祖专门讲愿力的作用。对于诚实人,是不用发誓发愿的;但对意志力薄弱的人来说,可以用发誓发愿来约束自己、激励自己。愿力不可思议。你为了要做成心中的一件事,会舍生忘死去做,会创造奇迹,这让人惊叹。《红楼梦》里香菱学写诗就是这样。先前她见众芳吟咏,结社桃花,何等风流,就起了艳羡之心,于是诚心诚意拜林黛玉为师,一教就学,“茶饭无心,坐卧不定”,一味苦吟。她本是个被人家骗来拐来当妾的人,在薛家的“本职工作”是作性奴使唤,谁让她学做诗的?但人皆有癖性,这也无人能阻拦。香菱学诗学得苦,苦中有乐,她是借此忘怀身世,其志堪怜。先是“笑吟吟”,再是“兴冲冲”,最后被宝钗打击说“不像”,依然“不肯丢开手”,“怔怔地”,与人说话只说诗。探春对说:“菱姑娘,你闲闲罢。”她说:“你错了韵了。”“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你看,这就是愿力的作用,愿力所至,不会吟诗也会吟。因此六祖说:“常令修行,是愿力法。”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肯去做,必有所遇,必有所成。关于愿力,六祖自身是最有发言权的。当初他在广东新余老家跟着老母亲过日子,天天上山砍柴换米粮,听人念《金刚经》,心生向往,立志成佛。拜辞老母,不远千里,投到五祖门下。历经万难,愿力所至,终于成就。得法后,他为躲避一些人,隐藏山中一二十年。《坛经行由品》中未曾说明六祖回广东后有没有回老家看望母亲,依人之常情看,应是回过。佛法不背常情,佛法即为世间法。《坛经》开头就申明六祖讲佛法不是因为哪座庙、不是因为哪些僧俗信众的请求而讲佛法的,而是因为韦刺史之请讲佛法,僧俗大众算是沾光。《坛经》开头这段交代意味深长,它在说“儒门中人请佛门中人讲佛法”的同时,等于暗示我们:六祖并未抛弃儒家观念,六祖是讲忠孝的。从这一点上讲,《六祖坛经》可称“忠孝坛经”,六祖禅是“忠孝禅”。这部佛经本是钦命御制,可称忠君爱国;经中讲报恩,可称孝道。《坛经》是讲报恩的,大家千万不要忘了我讲的这一条,否则就读不懂《坛经》。报谁的恩?一报父母之恩,二报佛恩,兼报师友之恩,三报国恩天恩。六祖成佛后,六祖的母亲也是佛菩萨。不是佛母,生不出佛啊!因此我们读《坛经》,不要只看见六祖惠能,要看见“此佛父母在,故有此佛生”。儒佛都讲孝,后世所云“出了家就不要父母”,这是谤佛。成佛当度父母身,舍此则不能为佛也。因父母之恩,发己身之愿,这是成佛次第。六祖如是,你我亦当如是。愿力来自恩力,这是愿力不可思议的根本原因。目连劈山救母,六祖回乡度母,这种愿力成就的惊天伟业来自生命个体对生命母体的觉悟知恩。觉悟而不知恩,等于没觉悟。什么叫佛?佛就是觉悟的人。准确而言,什么叫佛?佛就是知恩的人。“知恩”是心知,心知心感为大。“知恩”不必“报恩”。世俗所云“报恩”不是报恩,而是报仇。一“报恩”就生出算计,刚一觉悟又生出大迷。要报心中报,要报暗中报,可以做出来,切莫说出来。你说“我要报恩”,说给谁听?你说“我在报恩”,做给谁看?你说“我已报恩”?谁会相信?报恩人是沉默的。回头说愿力。愿力虽然不可思议,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愿力不是全能。世上的事分三种:一种是不发愿就不能成,一种是发了愿就能成,还有一种是发了愿也不能成。这是因为:有的事情实有其事,有的事情有个影,有的事情是阵风。回报那阵风,何其难!要知明白事,来问明白人。堂中老母是尊佛,凡事多问行得真。大家来学六祖,为报亲恩成佛身。沉默之中一点头,灯就是这样被点燃的。一屋子的黑暗哪里去了?此身融入大光明,故云金身。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皈依戒。善知识,皈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这段经文是六祖引众忏悔、发愿毕,见火候到了,诱人入佛门,讲三皈依。这个“诱”就是颜回说孔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也”之意,不是引诱的意思,特此说明。学佛靠自觉,入佛门靠自愿。任何和尚要引人入佛门,必先讲“三皈依”,其实质是讲戒。要入佛门,先知戒律。干哪行就要知道哪行的规矩。都说“一入侯门深似海”,这佛门比海深。我把佛门比什么呢?我把佛门比作公门,可称宇宙公门,办的是审判众生的公事,当然办的也是普度众生的公事。都说“公门里面好修行”,因为公门是一小佛门,佛门是一大公门。不讲规矩怎做事?不要戒律害死人。六祖引众信佛,不讲别的,就讲一个戒律,这是必须的。信佛就要守戒,除外无捷径可走。你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就翻到灵山了,且问他能撇下众人吗?不随众人、不跟师父,他的取经有何意义?他的救赎从何而来?因此一步一步走,才会步步生莲花。脚步乱了,莲花成碎瓣,让你坐不成莲台,闻不到莲香。何为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是认门,皈依法是认座位,皈依僧是认人,跟着干事。有人认为当和尚好清闲,心是清闲没错,身体不能闲,学佛就得干活去。师父最大的关照就是关照你干粗活,正如五祖之与六祖。这是三皈依。六祖讲皈依佛法僧三宝时总结为“归戒”,意即三皈依是一个戒,归三宝是归一戒。三宝是从自性中出,故称“自性三宝”;既然三宝是从自性中出,戒也是自性中出,因此六祖告诉我们要自己守戒,何需人言。自性三宝者:觉、正、净,皈依佛法僧即皈依觉(觉悟)、皈依正(正道)、旧依净(净明)。皈依之人可以称“尊”(佛),按修行次第有“两足尊”(真正用脚走路的人)、“离欲尊”(无欲真人)、“众中尊”(人中佛)。三归三尊,总旨是一戒:自戒其心,无妄就是佛。称觉为师,以戒为师。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皈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千百亿化身佛。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皈依是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这段经文,六祖在引众作三皈依的基础上,为大家作出承诺,凡立志三皈依者,可以成佛,因此六祖为大众说“三身佛”,意思是说,这就是大家将来可以成就的佛身。六祖明白大众心理,承诺作佛不玩虚的,把众人要成的佛说得明白实在,有名有姓,让人信服。何谓三身佛?因从自性中出来,全称是“三身自性佛”,指: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起了一大堆名字,其实就一个佛。佛有三名,以应三身。何谓三身?人是三世人,身是三世身。三身佛化三世人,自性圆满就是佛。既然成佛,就不再说前世今生的话,只有一个世,只有一个身。凡是说前世今生的话,都还在睡梦里。《心经》把人的身体称“色身”,六祖说:“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意思是说:人的肉体是寄居,用身体归向身体吗?身体不是身体的归宿,要得色中身,勿向色中求。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皈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销灭。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这段经文是本次佛法盛会的小总结了,六祖说《无相颂》,前后讲了三个意思:一,我身即佛身,千万莫外寻,要自忏、自悔、自觉、自行。二,色空不二,内外都要打通。处世要和谐圆融,要顺生,不要逆长。三,闻法如见我面,不必常亲近。六祖暗示说:你们来这趟是多余的,害得我不得不为了满足你们多说了一些话,可能还说错了一些话。和尚我就这点道道,如果你们心中有我这个老师,就应该看得起自己。我不是教你,我是觉你。我怎样觉你?我唯有逼你。成仙、成佛、成圣都是逼出来的,你不逼迫自己,这个世界逼你更深。末了,六祖说:“珍重好去!”让大家各自回家修行。暗示大众:身在公门的就要办好公家事;行商坐贾的就要做到童叟无欺,这样一来,行商坐贾也就是云水僧了;不管什么人,都要孝敬父母,这是佛法的本意。六祖话中有话,言语沉痛。如果你只是欣赏他的智慧,为他的洒脱演讲倾倒,为他的出口成章、挥手就是佛法深表钦佩,反而忘了去行忠孝佛法,也全属无用。什么叫佛法?就是忠孝二字,这是六祖所传忠孝佛法。六祖之所以叫六祖,《坛经》之所以叫《坛经》,全在于此。不讲这个,中国人不会信他。天地君亲师,尊敬师长就是孝敬父母,就是忠君报国,就是敬天地。六祖师道尊严,是在演示纲常伦理,此为大佛法也。

坛经第七品 机缘品

此品讲师徒斗法也。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这段经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经书娓娓道来,实则惊心动魄。第一个小故事讲六祖为比丘尼无尽藏开解“无字经”。第二个小故事讲信徒为六祖起庙供养。第三个小故事讲六祖继续避难,留下了“避难石”的传说。这三个小故事看似浅显,实有深意;看似零乱,实有关联。这三个小故事讲了三个“无”,综合起来,六祖是在对我们说:他一无所有。这,就是他的禅法。他说他读的是无字经书,也无庙宇,也无处藏身,这“无字”、“无庙”、“无身”是“三无”,原来六祖也是“三无人员”。话说到这里,什么意思呢?六祖告诉我们:若非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来佛香萦满身。这是总说,下面各段经文讲六祖接引众人,师徒斗法的故事。这些段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禅宗公案语录,大家要好生品味。不要光看龙争虎斗,要看六祖是如何降龙伏虎。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没来的人请举手

    没来的人请举手

    这是一本让你恐惧又让你着迷的短篇惊悚集,当你翻开这本书,恐惧就会渗入你的每个发根,让你交出全身的颤栗,昏暗中已有无形颤抖的手高高举起,你是否已经看到?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白发皇后

    白发皇后

    她----一个倍受冷落的公主替代妹妹和亲远嫁。他----一个年轻有为、睿智英明的帝王却为了一次欺骗而涂炭生灵。谁是谁非,谁能知晓?紫彤---卑微如我,但我从来没有要求太多,为什么却一次次受到伤害?难道这世人真的没有爱我、惜我之人?南宫天龙:平生最憎恨别人的欺骗,而你偏偏犯了我的大忌。每次看到你如水的双眸总让我止不住为你心动,可心中总有声音提醒我,你曾经欺骗我,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看到你伤痕累累我也心痛不已,多少次想放下前尘往事,携手相伴,可结果偏偏事与愿违。。。。。。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入,60775340,此群已滿。感謝倩倩幫偶建了二群:53573510,喜歡的朋友請加入這個群。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泪殇,情魅异世

    泪殇,情魅异世

    【腾讯原创(未央)出品】她是一个因失恋而莫名穿越到异世的孤女,偏在最不相信感情的时候遇上了这个隶属极品祸水的男人,还阴差阳错成了他唯一的小妾,穿越的第一天她便扬言要把这个小三角色扮演到极致,至此命运的车轮开始旋转......“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 小海蒂

    小海蒂

    小海蒂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斯比丽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灿漫并心地善良的小女孩。一天她被姨妈带到一个叫德尔芙里的小村庄,暂时交给他爷爷啊鲁姆大叔,在海蒂的种种感化下,性精古怪的的阿鲁姆大叔重新点燃了生活激情。
  • 少东的傲气女友

    少东的傲气女友

    本文男主:强势,习惯了强取豪夺,霸道且桀骜。本文女主:倔强,渺小却不弱小,从不知屈服二字如何书写。本文风格宠虐参半。。。。所以,喜欢宠文滴亲请跳坑,喜欢虐文滴亲,也请跳坑。O(∩_∩)O~O(∩_∩)O~O(∩_∩)O~五星级的宾馆内,叶然撇着嘴,拿着一个纸篓,站在满是狼藉的总统客房内。一边骂,一边收拾着那被丢到角落中的被子,以及到处都是的纸巾。却不想,浴室的门在她的身后,大开。一对男女,正在上演着火辣的后续。“恩。。。。。予。。。轻点。。。恩。。。”身后的响动让叶然僵了身体。机械的转过头,手中的纸篓自她的手中掉落在地,发出不小的声响。尴尬之中,叶然看着面前的男人冲着她,温柔的笑,然后招手。“小丫头,想赚钱么?我不介意——你的加入。”------喧闹的酒吧包厢间,叶然站在一群男女之间。浑身血液僵滞。现在的她,只觉得,自己好似舞台上,供人玩闹的小丑,而这一切,全部都拜那个叫做陆涵予的男人所赐。“美女,脱吧,陆少又输了。”一个男人走至叶然的身前,抬手,拉掉叶然身上的最后一件单衣。“然然,你怕吗?怕的话,就祈祷吧,祈祷我的运气好点,好将你脱掉的那些衣裳赢回来,否则,你今天可就要光着从这里走出去了。”陆涵予走过来,将手搭在叶然裸露在外的肩膀上,然后,神色兴奋而玩味的看着他。她知道,他的输,是故意的。要比谁能挺,谁更能玩下这个游戏吗?她叶然,愿意奉陪到底。推荐偶的新文总裁的蹂宠情人这是一个监护人滴文文推荐偶的新文狼王的失贞小奴推荐偶的完结文禁囚等待亲亲们的支持哦推荐偶的完结文总裁囚奴此文一次性订阅,是半价。。。。半价哦。。。希望亲亲们可以喜欢推荐偶的新文
  • 思路决定财富

    思路决定财富

    本书深入透彻的精彩点评,直击“财迷”们的失败软肋;行之有效的致富妙方,破解“财迷”们的思维困惑;因人而异的致富理念,带领“财迷”们走出财富误区……
  • 青蛇

    青蛇

    我是一条蛇,青色的,全长不详,腰围不详,嘴里有多少颗牙……咳,这属于蛇的隐私,不可以在这么大庭广众的地方说。做为一条蛇精,我一不想当官二不想发财三不想嫁人谈恋爱。但是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你越不想什么,往往就越会碰见什么。这个人,这段情,究竟是劫是缘难以论断。总之,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幸福嘛……肯定也会有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