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300000016

第16章 坛经十段品(7)

这段经文异常险峻,这个智常和尚年纪轻轻,心藏歹毒,要陷六祖于不义,依然被六祖以大无畏的金刚禅化解了。智常假装来参礼,六祖就让他参,受他一拜。歹人来拜佛,必有害佛心。拜了就害,又拜又害,拜是为了害,这些道理望君早知,勿贪人拜也。受人拜,被人害,这是常见悲剧。真佛不惧此,不怕人拜,也不怕人害,要拜随便你拜,要害随便你害,反正你拜的是空气,与我无关;害的也是空气,空欢喜。这个智常刚一拜完,祸害就来了,此人大不敬、大逆不道,比法达、智通更坏,看看六祖门下都是什么东西,怪不得六祖之后无七祖,禅宗绝了后,都是被一些拿佛学当耍宝的人弄坏了。何以见得智常是祸害?你不要被他貌似恭敬的外表、看似谦虚的提问迷惑了,他话中处处是杀机,阴险毒辣。阴之又阴、险之又险、毒之又毒、辣之又辣者有两处,第一毒辣处,是他抬出大通和尚。你道大通和尚是谁?就是神秀。有的《坛经》学者注释说可能不是指神秀,但当时并没有第二个大通和尚。大通和尚是神秀死后的谥号,神秀就是大通和尚。为何生前人用死后号?这很简单,《坛经》也是后来人编的,把书中人一概视为过去,因此混用一切称号。智常在惠能面前提神秀,这是大不敬。因为天下人皆知二人有“过节”,哪有客人在拜见主人的时候一见主人就提主人的“仇家”的道理?虽然惠能与神秀有默契,并非有“过节”的“仇家”,但为了弘法,他们故意对此保持沉默,不说破。外人对此不知,一来二去已成成见。在这种情况下,智常在惠能面前当面提神秀,不是挑起事端吗?更有甚者,智常说他在神秀门下学过,等于公开他的身份,肆无忌惮地显示来意:他是代表神秀打擂台来了,砸场子来了。神秀是他能代表的么?我们看到,《坛经》记载,神秀的弟子一拨又一拨地跑来害惠能,这些人都是假冒的,明眼人当知。南宗弟子既不成器,北宗弟子尤其不堪,作为南宗宗师的惠能、北宗宗师的神秀,他们急啊,这些人,不用试就知道是些什么人了。这“南能北秀”二人想起弘忍老和尚的嘱托,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下一部《坛经》,希望在千年以后找到一个隔代传人。话说远了,我们来看智常的话。他说他要把问过神秀的话再来问惠能,粗看他这干法很正常,很好学,细看不得了,藏了一把刀。你想,他已经拜神秀为师,现在又假意拜惠能为师,岂不是在说神秀不配做他师父?惠能接招就中计,一旦惠能为智常答疑问、成了智常的老师,这样以来岂不是在打神秀的脸?印证了外面传得风风雨雨的“惠能与神秀相争”的话?好个智常,一石二鸟,又借了神秀的名头,又陷惠能于不义,果然是大祸害,这招确实狠毒。无论哪一行,师道尊严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圣人相师”、“转益多师”这些话是不错,但“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更是永不动摇的规矩。中国人尤其忌讳拜了一个老师又拜一个老师,有了新老师就踢开旧老师。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人的信仰,不容朝三暮四。可以不跟到底,但一定要认到底。我常说,柏拉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说得不对,应该说“吾爱真理,但更爱吾师”才对。因为真理是不确定的,而老师是确定的;真理是死理,老师是活人;真理你看不见,老师却是看得见的。所谓真理,说真即非真,任人打扮、服务于强权,一件事你认为是真理在别人那里就了谬误。富人的真理穷人敢要吗?将军的真理士兵敢跟吗?“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将军的真理、士兵的悲剧。真理可以改,吾师不会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叫“师父”,中国人就认这个死理,所以我说“吾爱真理,但更爱吾师”。借真理杀人者多,借师道杀人者也不少,相比之下,真理杀人最方便、最常见。此处智常小儿,以真理杀人他没这个能耐,只能借师道杀人。他故意挑起两大师的争端,想坐享渔翁之利。他这些小把戏,又怎能难倒六祖惠能大师?大师为我们演示了接引大众之禅法:暗话明解,曲话直说,邪见正之,正见定之。六祖运用了“戒定慧”,引智常归戒、归定、归慧,降伏其心,不敢作祟。智常话中的第二毒辣处是戏耍六祖,让六祖难堪。他故意模仿“三更鼓”的情节,说他从神秀处得法,也是晚上进行。据他说:“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完全是“三更鼓”的翻版,太假了。六祖对此一笑了之。来的人虽不成器,但他也不能因此把自己的宝物砸了。六祖不管牛头马面,一概把他当人看,这是真佛,怜悯众生。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师曰:汝何处未明?

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师曰:汝作么生疑?

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这段经文讲志道向六祖问道,老师还没答,他倒向老师讲起道来,惹得六祖勃然大怒,痛斥志道“斯乃谤佛毁法”,意思说你这是谤佛灭佛,不是不懂,而是成心拆台。“懂装不懂”,这种人比“不懂装懂”更可恶、可怕,因此六祖大发雷霆之怒,把他收了。志道的话动摇了佛教信仰的根基,六祖的话维护了佛教信仰的威信。何谓威信?威信不是耍威风,威信是威而有信,立威的同时立信,从理上服人,而非从势上压人,六祖的话有威有信,护教护法,护了众生。《红楼梦》中,贾探春是大观园的护教护法者。贾宝玉的女儿教、男儿法,本身周转不灵,多亏了他这个三妹妹,才有几分稳定。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耍泼装憨,一时没大没小,竟敢上前掀探春的衣服,要搜她的身,惹得探春一个耳光盖下来,一下子把所有人都打醒了。探春这个耳光打得好,不打不足以维护规矩。探春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话何等沉痛。探春对一起来抄检又处处扮演好人的王熙凤说:“你果然倒乖。”这话何等冷峭。探春对不知上下、不知好歹的王善保家的说:“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这话何等凛冽。探春自家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这话何等无奈。(《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护教之艰难,可见一斑。大家读《坛经》,要读出六祖护教的一片苦心来。若无人护教,教不成教;若无人护法,法成无法;若无人护师,势必任人践踏。六祖以佛法护身,故能勇护禅门。之所以他被尊称为“禅宗六祖”,并不是说他有神通,有学问;也不是说他禅法奇妙,智慧高深,而是说他有护教之心,矢志不改。就凭这个心,他就是佛。不入佛门则已,一入佛门就要成佛,这才是有志气的男儿、有根器的金刚,六祖是也。当日六祖是如何护教护法的?大家来看他与志道和尚斗法。志道一来就自夸读《涅槃经》读了十年,却又假装不懂,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志道问:照佛经说法,人的身体分色身(肉身)与法身(真身),那么请问:死亡的是哪个身?享受的是哪个身?志道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佛经不可信,人应该享受此生。管他什么身,能享受的就是好身体。听了志道的话,六祖马上训斥说:“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六祖根据《涅槃经》、《金刚经》、《心经》诸佛经本义指出:色不异空,肉身即真身,人只有一个身体,当闻正法而生正心,自有极乐。做人不是为了享受,否则“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六祖指出:所谓“常乐涅槃”,是没有生死的,是无相的,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刹那之间,空空如也。任他千娇百媚,我自守我心。冥心独坐,胜过千万人中寻。六祖这一禅法,《红楼梦》中贾宝玉归纳为:“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其意不差。此番斗法,六祖教训志道要真正地有志于道,“只认一个准”。若君心不二,可见一色花开。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师曰:汝曾作什么来?

曰:圣谛亦不为。

师曰:落何阶级?

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号弘济禅师。

这段经文讲六祖把冒尖的行思禅师“冷处理”、打回原籍的故事。这个行思禅师是个大人物,与其弟子希迁和尚一系创建了禅宗中的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大宗派,也算是个祖师爷,是六祖门下大将。当日行思见六祖,也是盛气凌人,一来就问:该怎样做才能不落俗套?眼下之意别人都俗,就他不俗,他把六祖可能也看俗了。但他即使怎么傲,也得来问六祖,可见他也知道自己依然在“阶级”中,而六祖自有不俗处。行思暗中承认自己也还俗,有自知之明,六祖对此表示赞许。所谓“阶级”,指套路,本处特指学佛的套路。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词汇如“阶级”、“解放”都是从佛教中来。王绍璠老师把他的禅学著作命名为《心的解放》,其出处在佛典中。话说当初六祖听了行思毛毛糙糙的提问,心生欢喜。六祖喜欢“直”,因为他本人就很“直”,原先他也是用这么直的方式问五祖,被斥为“獦獠”、野人,如今他不训斥行思又训斥谁?于是反问:你不想落俗套,那你一向干什么吃的?这个行思胆大包天,回了一句:我不学佛法。行思说“圣谛亦不为”,是说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他已经不看、不学、不管了。就这句,最讨六祖欢心,这正是六祖“本来无一物”的高妙禅法。因此六祖传法给行思。凡不执著于佛法者,始可言佛法。这是禅宗真谛。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

师曰:甚处来?

曰:嵩山。

师曰:什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师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

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敕谥大慧禅师。

本处经文大腕云集,都是佛门中有分量的大宗师。六祖就不必说了,“安国师”指与神秀同为武则天护国国师的嵩山少林寺住持慧安法师,再有就是本处经文的主人公怀让禅师。这个怀让,先拜谒嵩山,再谒曹溪,两处得法,八面玲珑,后来跑到南岳坐镇一方,称“南岳怀让”。“自古名山僧占多”。慧安占了中岳嵩山,怀让跟他学了一招,也占了座南岳衡山。看来不占山为王,就成不了佛啊。与这二人比,六祖不靠山,他靠水。曹溪清清,浇灌一花五叶。怀让与其弟子马祖道一、徒孙百丈怀海一系创建了禅宗中的沩仰宗、临济宗这两大宗派。加上行思禅师、希迁和尚这一系创建的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合称“禅宗五派”或“禅门五宗”,皆取法六祖惠能,即“一花开五叶”是也。既然有花有叶,必定就有根有干,来梳理一下。禅宗谱系,要认“教”、“门”、“祖”、“宗”,最好不要分“派”、“系”,以免打架。“教”指佛教,“门”指禅门,“祖”指从“初祖”达摩到六祖惠能,“宗”指六祖门下五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妫仰宗、临济宗是也。怀让当初见六祖,六祖怎么就给了他一片“叶”?又允许他把“一叶”分为“两叶”?二师心印,何解?大家来看这段著名的公案就了然于心了。六祖问:哪里来的?怀让说:嵩山。六祖说了句怪话:嵩山是什么东西?你怎样来的?怀让也说了句怪话:说它是东西就不对了。六祖叹:像你这种东西还能学佛吗?怀让说:想不学佛都不能,想被污染也不行。六祖赞道:想被污染都不行,这是诸佛护念啊,你我都一样。西天有个佛,叫“般若多罗”,他说你要生下一匹马驹“踏杀天下人”。所谓“马驹”有人说六祖是在预言马祖道一出世,这种说法姑信之。六祖接见怀让这一段,充满活泼禅趣,是历来人最是喜闻乐见、也比较好懂的一段公案,但以往都理解错了。六祖与怀让看似在说嵩山、看似在影射嵩山少林寺住持慧安法师,其实没说慧安、也没说嵩山,而是在说封慧安为国师的武则天。因关系到朝廷与佛教的重大关系,乱说不得,只能打比。当时佛教有些人助纣为桀,跟着武则天搞得天下大乱,佛门成豪门,佛教成豪强,和尚成了炙手可热的红人,为了地位,什么都干得出来。作为饱受那些所谓的佛门中人讥讽、质疑、打击乃至追杀的惠能,对此当然感触极深,因此他怒斥嵩山是什么东西,其实不是骂嵩山,是骂那些把佛教搞得不像佛教的人是什么东西,不避嫌疑,直贬时弊,可谓佛门直谏之士,护教之心昭然。怀让听懂了惠能的话,说把那些人比作东西也不对,两边维护,也是护教之意。惠能见怀让有护教的正念,并能做到无染,因此传法给他,这段公案应该这么解。高手说话,彼此一两句、两三句话就全然明白,无需废话。但我们作为旁人,一定要知道他们说话的时代大背景,才知道句句有出处,句句有来历,句句有所指,句句在办事。就在风起云涌的浪潮中,一片叶子就这样从六祖手上飘到怀让手上。定心无闻,自现奇花。六祖点化怀让,就只一个字:“速”。六祖对怀让说:“不须速说”,怀让就藏了十五年,就像六祖当初躲避四方追杀一二十年。凡深藏者,其出必茂。凡久持者,其发必速。这就是六祖传给怀让的佛法。

同类推荐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热门推荐
  • 零售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零售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从思想上来说,管理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管理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管理是艺术的。然而,不论管理是哲学的、科学的还是艺术的,首先它都需要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制度是一切管理运行的标尺与准则,因此,建立一套体系完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表格在现代零售企业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总结了许多成功零售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做法,借鉴了同类书籍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零售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许我向你看(上)

    许我向你看(上)

    那一天的很多细节,韩述都已经成功地忘记了,记忆好像有块黑板擦,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他害怕回想的片断,留下满地粉尘……唯有一幕他怎么也擦不掉——她站在被告席上,而他在台下。韩述不敢看她的眼睛,却期盼着她能望他一眼。可是她没有,他知道,一秒也没有。桔年的心里住着一个人,她坚信那个人只是闭上了眼睛,很多年后,她做了一个梦,那个人终于睁开双眼对她微笑,然后她却哭了。521级台阶上的那颗石榴树,年年开出一样火红刺目的花朵,曾经一笔一划刻下的“hs&jn”,谁陪着谁一起来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傻女擒夫:邪魅太子毒宠妃

    傻女擒夫:邪魅太子毒宠妃

    温和端庄藏伪善、这是当朝太子。卖萌装纯秀可爱、这是本国玉王。冷硬腹黑摆臭脸、这是异国王子。太子当她是根草,亲爱的小皇叔伸出了邪恶小爪子:猫儿跟我走,有酒有肉还有人叫你一声皇婶婶。异国王子高调抢妻:女人,跟着我权倾天下,让你渣夫匍匐脚下,给你当奴儿。所有人都知她是痴傻没救的侯府大小姐,却想不到有天会变成张牙舞爪的母老虎。调教渣夫变忠犬、非礼正太做跟班,咦?那个摆臭脸的怎么看都像是一只禽兽。某女严肃脸:让爷教你知道凶残妖女是如何炼成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邪萌逆袭:烈焰魔君别过来

    邪萌逆袭:烈焰魔君别过来

    司空魔火抓着手中一页留言唇角微扬,冷冷一呵。“熟不透的小白狼,我看你能逃多远……”
  • 女人之间

    女人之间

    八年前,大学校园里,杜宇第一次见到了梨花,那一刻,他心里面就认定了梨花就是他这辈子想要找的人。一见钟情,从第一眼就爱上一个人。
  • 腹黑狂妃别再跑

    腹黑狂妃别再跑

    当腹黑遇上妖孽,你们说是腹黑坑了妖孽,还是妖孽吃了腹黑?她,杀手出身,穿越后摇身一变成沧雄国风家小少爷,传说极其绔纨,极其风流,只知道吃喝玩乐,却没有人知道‘他’本是女儿身。他,霸道强势,高深莫测,妖孽如他,一次意外相遇,他和‘他’斗上了。风起云涌,七雄争霸,谁才是谁身边的终极伴侣?【女主女扮男装,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