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300000016

第16章 坛经十段品(7)

这段经文异常险峻,这个智常和尚年纪轻轻,心藏歹毒,要陷六祖于不义,依然被六祖以大无畏的金刚禅化解了。智常假装来参礼,六祖就让他参,受他一拜。歹人来拜佛,必有害佛心。拜了就害,又拜又害,拜是为了害,这些道理望君早知,勿贪人拜也。受人拜,被人害,这是常见悲剧。真佛不惧此,不怕人拜,也不怕人害,要拜随便你拜,要害随便你害,反正你拜的是空气,与我无关;害的也是空气,空欢喜。这个智常刚一拜完,祸害就来了,此人大不敬、大逆不道,比法达、智通更坏,看看六祖门下都是什么东西,怪不得六祖之后无七祖,禅宗绝了后,都是被一些拿佛学当耍宝的人弄坏了。何以见得智常是祸害?你不要被他貌似恭敬的外表、看似谦虚的提问迷惑了,他话中处处是杀机,阴险毒辣。阴之又阴、险之又险、毒之又毒、辣之又辣者有两处,第一毒辣处,是他抬出大通和尚。你道大通和尚是谁?就是神秀。有的《坛经》学者注释说可能不是指神秀,但当时并没有第二个大通和尚。大通和尚是神秀死后的谥号,神秀就是大通和尚。为何生前人用死后号?这很简单,《坛经》也是后来人编的,把书中人一概视为过去,因此混用一切称号。智常在惠能面前提神秀,这是大不敬。因为天下人皆知二人有“过节”,哪有客人在拜见主人的时候一见主人就提主人的“仇家”的道理?虽然惠能与神秀有默契,并非有“过节”的“仇家”,但为了弘法,他们故意对此保持沉默,不说破。外人对此不知,一来二去已成成见。在这种情况下,智常在惠能面前当面提神秀,不是挑起事端吗?更有甚者,智常说他在神秀门下学过,等于公开他的身份,肆无忌惮地显示来意:他是代表神秀打擂台来了,砸场子来了。神秀是他能代表的么?我们看到,《坛经》记载,神秀的弟子一拨又一拨地跑来害惠能,这些人都是假冒的,明眼人当知。南宗弟子既不成器,北宗弟子尤其不堪,作为南宗宗师的惠能、北宗宗师的神秀,他们急啊,这些人,不用试就知道是些什么人了。这“南能北秀”二人想起弘忍老和尚的嘱托,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下一部《坛经》,希望在千年以后找到一个隔代传人。话说远了,我们来看智常的话。他说他要把问过神秀的话再来问惠能,粗看他这干法很正常,很好学,细看不得了,藏了一把刀。你想,他已经拜神秀为师,现在又假意拜惠能为师,岂不是在说神秀不配做他师父?惠能接招就中计,一旦惠能为智常答疑问、成了智常的老师,这样以来岂不是在打神秀的脸?印证了外面传得风风雨雨的“惠能与神秀相争”的话?好个智常,一石二鸟,又借了神秀的名头,又陷惠能于不义,果然是大祸害,这招确实狠毒。无论哪一行,师道尊严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圣人相师”、“转益多师”这些话是不错,但“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更是永不动摇的规矩。中国人尤其忌讳拜了一个老师又拜一个老师,有了新老师就踢开旧老师。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人的信仰,不容朝三暮四。可以不跟到底,但一定要认到底。我常说,柏拉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说得不对,应该说“吾爱真理,但更爱吾师”才对。因为真理是不确定的,而老师是确定的;真理是死理,老师是活人;真理你看不见,老师却是看得见的。所谓真理,说真即非真,任人打扮、服务于强权,一件事你认为是真理在别人那里就了谬误。富人的真理穷人敢要吗?将军的真理士兵敢跟吗?“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将军的真理、士兵的悲剧。真理可以改,吾师不会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叫“师父”,中国人就认这个死理,所以我说“吾爱真理,但更爱吾师”。借真理杀人者多,借师道杀人者也不少,相比之下,真理杀人最方便、最常见。此处智常小儿,以真理杀人他没这个能耐,只能借师道杀人。他故意挑起两大师的争端,想坐享渔翁之利。他这些小把戏,又怎能难倒六祖惠能大师?大师为我们演示了接引大众之禅法:暗话明解,曲话直说,邪见正之,正见定之。六祖运用了“戒定慧”,引智常归戒、归定、归慧,降伏其心,不敢作祟。智常话中的第二毒辣处是戏耍六祖,让六祖难堪。他故意模仿“三更鼓”的情节,说他从神秀处得法,也是晚上进行。据他说:“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完全是“三更鼓”的翻版,太假了。六祖对此一笑了之。来的人虽不成器,但他也不能因此把自己的宝物砸了。六祖不管牛头马面,一概把他当人看,这是真佛,怜悯众生。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师曰:汝何处未明?

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师曰:汝作么生疑?

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这段经文讲志道向六祖问道,老师还没答,他倒向老师讲起道来,惹得六祖勃然大怒,痛斥志道“斯乃谤佛毁法”,意思说你这是谤佛灭佛,不是不懂,而是成心拆台。“懂装不懂”,这种人比“不懂装懂”更可恶、可怕,因此六祖大发雷霆之怒,把他收了。志道的话动摇了佛教信仰的根基,六祖的话维护了佛教信仰的威信。何谓威信?威信不是耍威风,威信是威而有信,立威的同时立信,从理上服人,而非从势上压人,六祖的话有威有信,护教护法,护了众生。《红楼梦》中,贾探春是大观园的护教护法者。贾宝玉的女儿教、男儿法,本身周转不灵,多亏了他这个三妹妹,才有几分稳定。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耍泼装憨,一时没大没小,竟敢上前掀探春的衣服,要搜她的身,惹得探春一个耳光盖下来,一下子把所有人都打醒了。探春这个耳光打得好,不打不足以维护规矩。探春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话何等沉痛。探春对一起来抄检又处处扮演好人的王熙凤说:“你果然倒乖。”这话何等冷峭。探春对不知上下、不知好歹的王善保家的说:“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这话何等凛冽。探春自家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这话何等无奈。(《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护教之艰难,可见一斑。大家读《坛经》,要读出六祖护教的一片苦心来。若无人护教,教不成教;若无人护法,法成无法;若无人护师,势必任人践踏。六祖以佛法护身,故能勇护禅门。之所以他被尊称为“禅宗六祖”,并不是说他有神通,有学问;也不是说他禅法奇妙,智慧高深,而是说他有护教之心,矢志不改。就凭这个心,他就是佛。不入佛门则已,一入佛门就要成佛,这才是有志气的男儿、有根器的金刚,六祖是也。当日六祖是如何护教护法的?大家来看他与志道和尚斗法。志道一来就自夸读《涅槃经》读了十年,却又假装不懂,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志道问:照佛经说法,人的身体分色身(肉身)与法身(真身),那么请问:死亡的是哪个身?享受的是哪个身?志道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佛经不可信,人应该享受此生。管他什么身,能享受的就是好身体。听了志道的话,六祖马上训斥说:“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六祖根据《涅槃经》、《金刚经》、《心经》诸佛经本义指出:色不异空,肉身即真身,人只有一个身体,当闻正法而生正心,自有极乐。做人不是为了享受,否则“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六祖指出:所谓“常乐涅槃”,是没有生死的,是无相的,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刹那之间,空空如也。任他千娇百媚,我自守我心。冥心独坐,胜过千万人中寻。六祖这一禅法,《红楼梦》中贾宝玉归纳为:“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其意不差。此番斗法,六祖教训志道要真正地有志于道,“只认一个准”。若君心不二,可见一色花开。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师曰:汝曾作什么来?

曰:圣谛亦不为。

师曰:落何阶级?

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号弘济禅师。

这段经文讲六祖把冒尖的行思禅师“冷处理”、打回原籍的故事。这个行思禅师是个大人物,与其弟子希迁和尚一系创建了禅宗中的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大宗派,也算是个祖师爷,是六祖门下大将。当日行思见六祖,也是盛气凌人,一来就问:该怎样做才能不落俗套?眼下之意别人都俗,就他不俗,他把六祖可能也看俗了。但他即使怎么傲,也得来问六祖,可见他也知道自己依然在“阶级”中,而六祖自有不俗处。行思暗中承认自己也还俗,有自知之明,六祖对此表示赞许。所谓“阶级”,指套路,本处特指学佛的套路。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词汇如“阶级”、“解放”都是从佛教中来。王绍璠老师把他的禅学著作命名为《心的解放》,其出处在佛典中。话说当初六祖听了行思毛毛糙糙的提问,心生欢喜。六祖喜欢“直”,因为他本人就很“直”,原先他也是用这么直的方式问五祖,被斥为“獦獠”、野人,如今他不训斥行思又训斥谁?于是反问:你不想落俗套,那你一向干什么吃的?这个行思胆大包天,回了一句:我不学佛法。行思说“圣谛亦不为”,是说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他已经不看、不学、不管了。就这句,最讨六祖欢心,这正是六祖“本来无一物”的高妙禅法。因此六祖传法给行思。凡不执著于佛法者,始可言佛法。这是禅宗真谛。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

师曰:甚处来?

曰:嵩山。

师曰:什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师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

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敕谥大慧禅师。

本处经文大腕云集,都是佛门中有分量的大宗师。六祖就不必说了,“安国师”指与神秀同为武则天护国国师的嵩山少林寺住持慧安法师,再有就是本处经文的主人公怀让禅师。这个怀让,先拜谒嵩山,再谒曹溪,两处得法,八面玲珑,后来跑到南岳坐镇一方,称“南岳怀让”。“自古名山僧占多”。慧安占了中岳嵩山,怀让跟他学了一招,也占了座南岳衡山。看来不占山为王,就成不了佛啊。与这二人比,六祖不靠山,他靠水。曹溪清清,浇灌一花五叶。怀让与其弟子马祖道一、徒孙百丈怀海一系创建了禅宗中的沩仰宗、临济宗这两大宗派。加上行思禅师、希迁和尚这一系创建的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合称“禅宗五派”或“禅门五宗”,皆取法六祖惠能,即“一花开五叶”是也。既然有花有叶,必定就有根有干,来梳理一下。禅宗谱系,要认“教”、“门”、“祖”、“宗”,最好不要分“派”、“系”,以免打架。“教”指佛教,“门”指禅门,“祖”指从“初祖”达摩到六祖惠能,“宗”指六祖门下五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妫仰宗、临济宗是也。怀让当初见六祖,六祖怎么就给了他一片“叶”?又允许他把“一叶”分为“两叶”?二师心印,何解?大家来看这段著名的公案就了然于心了。六祖问:哪里来的?怀让说:嵩山。六祖说了句怪话:嵩山是什么东西?你怎样来的?怀让也说了句怪话:说它是东西就不对了。六祖叹:像你这种东西还能学佛吗?怀让说:想不学佛都不能,想被污染也不行。六祖赞道:想被污染都不行,这是诸佛护念啊,你我都一样。西天有个佛,叫“般若多罗”,他说你要生下一匹马驹“踏杀天下人”。所谓“马驹”有人说六祖是在预言马祖道一出世,这种说法姑信之。六祖接见怀让这一段,充满活泼禅趣,是历来人最是喜闻乐见、也比较好懂的一段公案,但以往都理解错了。六祖与怀让看似在说嵩山、看似在影射嵩山少林寺住持慧安法师,其实没说慧安、也没说嵩山,而是在说封慧安为国师的武则天。因关系到朝廷与佛教的重大关系,乱说不得,只能打比。当时佛教有些人助纣为桀,跟着武则天搞得天下大乱,佛门成豪门,佛教成豪强,和尚成了炙手可热的红人,为了地位,什么都干得出来。作为饱受那些所谓的佛门中人讥讽、质疑、打击乃至追杀的惠能,对此当然感触极深,因此他怒斥嵩山是什么东西,其实不是骂嵩山,是骂那些把佛教搞得不像佛教的人是什么东西,不避嫌疑,直贬时弊,可谓佛门直谏之士,护教之心昭然。怀让听懂了惠能的话,说把那些人比作东西也不对,两边维护,也是护教之意。惠能见怀让有护教的正念,并能做到无染,因此传法给他,这段公案应该这么解。高手说话,彼此一两句、两三句话就全然明白,无需废话。但我们作为旁人,一定要知道他们说话的时代大背景,才知道句句有出处,句句有来历,句句有所指,句句在办事。就在风起云涌的浪潮中,一片叶子就这样从六祖手上飘到怀让手上。定心无闻,自现奇花。六祖点化怀让,就只一个字:“速”。六祖对怀让说:“不须速说”,怀让就藏了十五年,就像六祖当初躲避四方追杀一二十年。凡深藏者,其出必茂。凡久持者,其发必速。这就是六祖传给怀让的佛法。

同类推荐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错乱

    错乱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辽、西夏、金在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本书中叙及的阿保机、阿骨打、萧太后等。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
  • 漂亮宝贝

    漂亮宝贝

    《漂亮宝贝》清新婉约,活泼明朗,夸张幽默,稚趣可爱,风格多姿多彩。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旨在通过简短优美的童话故事,让孩子感悟“爱”、“真”、“善”、“美”等人生的真谛,欣赏到多彩的图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学习理解并欣赏优秀插图画家的画作,让孩子懂得绘画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 海拔3658

    海拔3658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
  • 霸者三国

    霸者三国

    面对着众多的三国名将,他竟然成了三国的第一武将吕布,面对感情,他是一个情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那种,江山,美人。他会选择什么?,他,作为现代人时,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小混混,可是机缘巧合之下,我来了到一个战乱纷纷的年代:三国
  • 金缕恨(全本)

    金缕恨(全本)

    他,传说中风华绝代的福王;她,对他芳心暗许的云府二小姐。终有一日,太后懿旨,赐云府千金为福王侧妃。然,与她拜堂的却是太监。当她终于见到他时,却发现他早已风华不再,面目丑陋,目盲残疾,昔日的温润如水也变得冷酷暴戾......他甚至不惜将她拱手送人......她泣泪盈然,要何时,他才明白,她,才是东风夜,火树银花中,舍命救他的女子?而当他残暴地用剑尖挑起她的孩儿,她的爱,还能继续吗?爱有多深,恨,便有多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嗯,吉祥承认,这个简介呢是有点那啥,可是,吉祥不是后妈,相信吉祥,深情暖爱一直是吉祥诠释的主题,所以,小虐,大爱,+幸福结局,值得期待~!嘿嘿——————————————————————————————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撕天

    撕天

    神通与法宝的碰撞,各种世所罕见的天才汇集。神族,天魔族,远古大能,共同在荒古大世界上演一场波澜壮阔的争战史诗。一个充满热血激情的爽文,希望大家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