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300000013

第13章 坛经十段品(4)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这段经文讲六祖为僧俗大众广开方便法门,讲不管出家在家,通行的办法是自我觉悟。这个办法好,出家的和尚、在家的居士有了这个办法,至少各自都要加一层官,和尚变成大和尚,居士变成大居士,这是肯定的。至于你问什么时候能成佛?佛说:慢慢修。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佛门里佛不能太多了,佛多挤破门。打个比方说,一个庙里供一尊佛就行了,供三佛也行,如果一定要把五百罗汉都列出来,那就成鬼城了。佛不能太多,佛也不会自称佛。所以六祖说:“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就是这个意思。怡红公子有两句诗写得好:“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这也就是晏家公子(晏殊)所云“不如怜取眼前人”之意也。

坛经第四品 定慧品

此品讲习禅戒律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这段经文有玄机,是一段暗话。当初五祖传六祖说的是暗话,如今六祖传大众,当然也是暗话。道是光明大道,走路的人却要悄悄的,不能满世界都听见了,这叫“明法暗传”。六祖在这里讲的是戒定慧,为什么只说定慧不说戒呢?因为戒在其中,满篇都是讲戒律。禅戒、禅定、禅慧,一如也,而以禅戒为准。佛门戒律,千条万条,哪一条是最大的戒律?六祖开示的时候,有一个词一连说了五遍,请找出来,这个词就是最大的戒律。那就是“直心”。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这段经文讲“入禅三阶”:无念、无相、真如。六祖这一套是向神秀学的,因此他在讲话的一开头就声明:“本来正教,无有顿渐”,讲他与神秀没什么两样,表明了他知识的出处,不忘本。如果六祖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他就不是六祖了。人处世上最难得的是知音,《红楼梦》里面藕官祭菂官,被宝玉看见了,又被芳官一番解说,这四对知音真可叹也。“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我看惠能是神秀的知音。千年以来,第一次有人说这话。

坛经第五品 坐禅品

此品讲坐禅有动有静也。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这段经文是六祖惠能原样转述五祖弘忍的话,开示禅宗最重要的坐禅法门。他惠能原本是个打柴郎、舂米匠,一天到晚跑来跑去干活,哪会什么坐禅,想坐下来也没功夫啊。亏得他在五祖门下耳濡目染,见过弘忍老和尚,坐是一尊佛,走是一阵风,风风火火,卧下来睡得香。惠能传承的弘忍坐禅妙法就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动是静的穿插,静是动的归宿。六祖说:“不是不动”,又说:“心即不乱”,明显就是告诉我们坐禅就是有动有静,不是枯坐,也不是瞎走。这本来是常识,却被有的人整没了,坐禅行禅都成了比赛,发狠斗气,要一决高下,坐禅坐得腿烂,行禅行得疯癫,不是六祖原意,不是佛陀原意。要坐禅你就到雪山上去坐,雪化了你才下来。你说雪什么时候才能化呀?又犯傻了不是,你化雪就化,你若不化,冰雪满身。六祖说:“心即不乱”,什么意思?人的心为什么会乱?人心乱有两种情况,心太虚会乱,心太满会乱。所以你要在虚与满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不能太虚,也不能太满。同时要知道,最奇妙的事是不抗拒那“虚”,也不排斥那“满”,亦虚亦满,这就是化境,你成神仙了。六祖说:“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就是此意。六祖说坐禅的时候不要有是非、善恶这些东西,坐在是非之地能坐禅吗?当然能,没了是非之心,就没了是非之地,坐哪里都好。因此六祖说:“内不乱即定”。内不乱指心不乱,心不乱指法不乱。做人要有章法,取巧没用,坐禅是自然的一件事,该坐下就坐下,到了那个阶段,你自然会好静、好坐禅,自己就能找个地方坐下来。没到那个时候,焚什么香?坐什么禅?我告诉大家:坐禅是结果,不是目的,不是手段,坐禅不是办法。越坐是非越多,越坐麻烦越大,越坐冤孽越深,越坐越烦躁。你说你在闹市也能坐下,这我承认,坐下来之后呢?坐下来你就成靶子了,一打一个准。君不见那些在公门里修行的人,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品茶、看花,可以叫做坐禅,坐来坐去,脑袋不翼而飞,成飞禅了。六祖说:“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开示我们要自我觉悟,不能陷太深。禅宗门内没有坐禅这一说,谁教你坐禅,谁就是害你,要坐你就回家坐在父母儿女身边,这才是真正的坐禅。《红楼梦》里面的三小姐探春虽然是姨娘生的,派头却比太太还大,底下人来说事,她请人家在脚踏上坐,大家说该也不该?有的朋友可能没见过脚踏,就是老式床前面的登床之具,俗称脚凳是也,南方称之为踏脚板。这可不是坐人的地方。贾家人不但让人坐在那里,还让人睡在那里,你说他是把人当人吗?今日她让人家坐脚踏,明日人家的脚就会踏在她的头上,又能怪哪个。我讲的都是家常话,佛理在其中。要说坐禅,还是六祖说得好:“原不著心,亦不著净。”就是说心里要没事,也不需要沾染净地。无需观心,无需入净。自然就好,放松就好。坐禅不是走累了歇歇脚,走错了坐下来找找路,坐禅也不是原地不动,坐禅是思维瑜珈,实乃平地飞升之道,只不过有条线在那里拽着,不会放纵自己。人在独处的时候最容易放纵自己,因为没人管束。独处不惧,儒家把这叫做“慎独”,佛家把这叫做“坐禅”。我们提倡思想坐禅,不提倡身体坐禅。当然,有人要装模作样坐两下,过一把坐禅的瘾,这是人家的自由与乐趣,我们没理由反对,也不妨欣赏欣赏。

坛经第六品 忏悔品

此品乃接引众生也。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这段经文讲六祖大发慈悲,开示成佛之道,那就是忏悔,除此之外别无办法。一块石头钢硬钢硬的,怎能成佛?必须要捏出个模样,才有成佛的可能。佛经所云“粉碎虚空”,就是这个意思。当时来听六祖讲佛法的人越来越多,不但有广州、韶关这些广东人,还有四方人士。具体而言,有江西湖北二省信众,这两省是当初六祖行走过、生活的地方。六祖在湖北黄梅五祖门下得的法,得法后,五祖关爱心切,把他一路送到江西九江长江口,亲自为他摇船。摇了一会儿,六祖谢师,说自己摇。就这样,五祖渡六祖,最终六祖自渡而成佛,滔滔长江水可以见证这段公案。五祖目送六祖渡江而去,恰似当初达摩一苇渡江,梁武帝目送他远去。五祖六祖这段传法佳话,引起湖北江西两省信众巨大影响,因此后来六祖门下多有楚赣人士,且有巴蜀求道人。当然也有与粤相邻的闽桂及吴越各省人士。这段经文点出“四方士庶”四个字,又以“骈集”二字形容其多也,是为下一品《机缘品》中介绍六祖门下来自各省的有缘得法者打伏笔。六祖在山中讲道,如何接引众生?并无玄妙奥术,只是一个忏悔法门。此法真切,是佛法中的佛法,禅修中的禅修,佛引众生、众生引佛,皆从此来。忏悔是自我赦免,这样便无原罪。关于原罪,是人类天生带来的罪性,道教《太平经》称之为“负”;孟子称之为“恶”;基督教亦称之为“恶”,又称为“那蛇的引诱”;佛教称之为“业”,亦可称为“孽”、“冤孽”。诸教慈悲,要人忏悔。古希腊万神庙前立的那根柱子,是要人知罪。庙中祭司立一根柱子表示人的罪恶,见柱如见罪,来者当自警。柱有通天高,罪有通天大。如不忏悔,柱将倒塌、人将无存。后来耶稣基督代众人受罪,他所背负的十字架亦如此柱,是代罪之意也。埃及金字塔为何是三角锥形?千古以来无人能解,今日我说破:那是代表墓主埃及法老的忏悔,三角锥形是双掌合拢的意思,即人类通用的合十礼,这个造型是表示法老向神忏悔,希望:一生罪过得赦免,匍匐神恩得重生。墓中壁画皆以忏悔为主题,木乃伊是忏悔后以待重生的“新人”。当如此解,方知金字塔修造的本意。你若从太阳底下看,金字塔闪闪发光,这是法老的忏悔之泪。如此看来,同为三角锥形的珠峰也代表了人类的忏悔,怪不得藏民称珠峰为“第三神女峰”。这个称号有玄机、有故事。并非还有第一神女峰、第二神女峰,而是说此神女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她永远居于“三”之位,以示对神明的谦卑。君若登珠峰,便知敬天地。当初佛陀在雪山修行,望此地球极顶而生悟心,创立佛教者何?无非是让人忏悔。佛教可称忏悔教,专为引导人忏悔而生。六祖是佛,他来是引人忏悔。他是如何引导人忏悔?所谓“闻香成道”是也。佛教亦称闻香教。这个“香”不是俗香,是法香,其名为“自性五分法身香”,是当日六祖所传。你若闻香,就是闻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也分明在说道是“闻”出来的。此香是诸教心印,香如一,道如一。待此心而成法,非待此法而为心。君若知:非我觅佛法,而是佛法觅我身,便知神佛恩大,唯忏悔可当之。六祖说:“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就是这个意思。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同类推荐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小子,我喜欢你

    小子,我喜欢你

    她遇见他注定倒霉,他注定是她命中的恶魔,第一次见面就撞飞了她心爱的花儿,第二次见面他就亲吻了她的脸颊,第三次见面他们竟然同居了,这下可好,两个冤家住在同一屋檐下,他以捉弄她为乐,她却以报复他为目标,世界大战就是这么爆发滴……但是,此时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心已经开始萌动。然而这一切随着神秘人的出现打破了……
  • 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

    善测人心的神探狄仁杰,哪知人心似无底!这是时间长廊中最繁花似锦的一段,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帝王和她最为聪明睿智的臣子。狄仁杰,这是一个无论翻开哪一本唐代史书都会提到的名字。名留史册的人很多,但大多毁誉各掺,是非功过,各有评说。但如狄仁杰一般多是溢美之词的,并不多见。庙堂江湖,皆是上通下达;三教九流中,亦是游刃有余,他的人生与故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传奇。帷幕重重雾深深,哪知人心似无底。其实从古至今,天子黎庶、王亲贵胄、鸿儒白丁,他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并无不同。因为,无论哪里,有故事的都是人,而故事的最终发源地都是人的心。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
  • 悍将王爷的弃妾

    悍将王爷的弃妾

    风中女子一身黑衣,手起剑落,斩下一个鲜活的头颅,眉头都不眨一下。“梓涵……不要再杀人了,回头吧!”展云赶来已经晚矣,痛心的望着一身黑衣,冷血无情的女子,他不敢相信,眼前的女子就是那个活泼开朗的梓涵,他伤她如此之深……。梓涵双眼冷漠而空洞,带着血花的脸冷血而无情,收起剑望着天边,森冷的道:“活着的人是桑子,我和你不熟,用不着你废话。”曾经她多么希望活着的是梓涵,让桑子这个身份永远埋藏在地上,可是一切都变了,梓涵心还是痛了一下,飞身离去。“梓涵……。”展云悲痛莫名,心撕裂的痛,他的梓涵再也回不来了吗? 
  • 做掌控生活的女人

    做掌控生活的女人

    做女人,是需要智慧的。女人的智慧,可以使自己魅力四射,给这个世界带来美丽的风景;女人的智慧,可以使刚强的男人为之折服,拜倒于石榴裙下;女人的智慧,可以给家庭带来温馨,给社会带来和谐;女人的智慧,更可以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境,豁达的襟怀。让我们一起擦亮自己的眼睛看看女人是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的?
  • 百变千金之刁牌老公

    百变千金之刁牌老公

    九月的阳光炙热无比,太阳公公殷勤的向世人展示出肥胖的身躯,导致众人热汗淋漓,不得不脱下厚重的大衣露出诱人的身材。而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大约二十余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们怀着青春洋溢的情怀走向梦想中的大学。SY市朝阳区育天大学,学哥学姐们热情的向学弟学妹们办理入学手续。远处走来一名身穿耐克的一整套的纯白带粉色边运动服,脚下踏着一双白色旅游鞋肩上还背着双肩包的女孩儿,耳朵里……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基督山伯爵(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基督山伯爵(青少版)

    主人公唐泰斯原先是正直单纯的水手,由于遭到别人的陷害,在与心爱的人结婚的那一天,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一下子被关进了黑牢。在暗无天日的黑牢里,唐泰斯万念俱灰,绝望的他想到了死亡,想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然而唐泰斯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懦弱,他知道“踌躇令强者止步不前,障碍令弱者不敢动弹”,“人总得有所冒险才行”,他及时抓住了机会,在恩人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十四年的牢狱之灾结束了,唐泰斯变成基督山伯爵开始了他的复仇。
  • 妃常嚣张:腹黑王爷,不嫁你!

    妃常嚣张:腹黑王爷,不嫁你!

    你的笑,你的好,我的悲,我的喜,我们从来没有在同一时刻有着相同的感觉,我的伤,我的泪,你的痛,你的悔,我们总是在同一时刻享受着与彼此从不契合的感觉。我仰慕的时候,你爱了别人,你靠近的时候,我念着别人,我们错过了所有不应该错过的从前,我放手的那天,你已愿为我舍生,你开口的瞬间,我已迈出昨天,我们在一步之遥同时收起指间。你爱了,宠了,我拒绝了,你说你痛了,你走了,冷了,我才发现,我也会痛了,终于,在同样的时刻我们有了同样的感觉.一夜之间,她从任性率真的将军小姐沦落成最卑微的带罪宫女,被万人唾弃。她喜欢他,却被他当众拒婚三次,因为他有深爱的女人。到如今,她成了他恨之入骨的仇人,成了他百般折磨的女人……楚天笑(翊王):小敏所受的一切,本王会从你身上加倍讨回来!他是俊美深沉的十四王爷,澈王。对她有爱有愧更有情,在罪恶的深宫里总以一份微笑护她周全。楚天澈(澈王):暮雪,只要有本王在就绝不允许别人再欺负你!他是亲和善良的护卫,叶钧。懂她怜她心疼她,在她最绝望的时候唤醒她的生存意念,亦是她落魄生涯中唯一的一盏灯。叶钧:小雪,如果没有发生那件事,或许我们已经定亲。他是嘻哈纯真的十一王爷,豫王。敬佩她关心她,在她最寒冷的时候将自己的狐裘赠她取暖。楚天灏(豫王):如果你想走,我愿意帮你。****[精彩片段]“怕了?”他居高临下俯视着她,冷冷勾唇,“你可以求本王饶了你,或许本王会答应。”而林暮雪的眼睛只淡淡扫过他冷俊的面容,轻轻闭上了眼,“命是我自己的,你没有权利决定我的生死。”他,一步,一步,逼近,将她逼到无处可退,在她威胁恼怒甚至乞求的目光中残忍得将自己高大的身躯压向她,语带三分嘲弄,“装什么清白,这不是你十几年来的目的吗?笑!给本王笑!快点朝着本王笑!求本王要了你!说!”[精彩片段]杀了他,杀了他就自由了!杀了他为父亲报仇,为大哥报仇,也为自己报仇!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楚天笑起身,任由肩膀上的血顺着衣服流下,笑容邪魅残忍,一步一步带着迫人的压力走近她,仿佛受伤的并不是他,弯腰俯视着颤抖的林暮雪,他说,“你居然三番四次偷袭本王,当真以为本王不会杀你吗?!”[精彩片段]
  • 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怎样才能消除那些有损健康的消极心理,使自己时刻都生活在快乐幸福之中呢?本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众多角度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介绍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我们每个人既相同又不同,以期能给各位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我们的内心每天都在上演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
  • 印度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印度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印度著名的科学家恶心巴拉教授研制出了一种爆炸性病毒,只要将其暴露在空气中,便能以爆炸的姿态瞬间充满周围的空气,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向周围扩散,人类在粹不及防的情况下便会全部死亡。巴拉教授在将他的这项发明呈送给卡西欧博士的过程中却因遭遇意外而将病毒丢失。博士惊慌失措,立刻派遣田健三郎带领大批人马前去印度寻找病毒,米娜、卡奇和莱恩也闻声而动,身为联合国特派员的哈利也加入了行动,他们与田健三郎斗智斗勇,努力完成拯救人类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