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800000005

第5章 合纵与连横(2)

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游说齐王取消帝号,攻伐宋国。苏秦打的如意算盘是:燕国、赵国在齐的北边,宋国在齐的南边,齐攻宋就将军力集中到南方,对燕构成的威胁就减少。宋国夹在齐、楚、魏之间,楚、魏对宋都怀有非分之想,齐攻宋必然引起楚、魏的干涉,它们不和,也就有利于燕国。秦国也有意吞并宋国,齐攻宋定使秦、齐关系破裂。

苏秦对齐王说:“大王以为称帝怎样?”齐王:“称嘛,天下恨齐,不称,秦恨齐,所以还是称帝。”苏秦又说:“立两帝,天下是尊秦,还是尊齐?”齐王:“尊秦。”苏秦随即问:“如果齐去帝,天下是爱齐,还是爱秦?”齐王答:“爱齐而恨秦。”苏秦再问:“两帝相约伐赵,或伐宋,何者有利?”齐王清楚,赵强而宋弱,且赵国紧邻秦国,所以又答:“不如伐宋。”如此一问一答,一番言语之后,苏秦即使齐王晓以利害。随后,苏秦提出要齐王去掉帝号,以得到天下的同情,并使天下排斥秦国,使之被动,然后再利用这有利形势去攻伐宋国。齐王思来想去,以为苏秦的建议对齐国确实有利,可以接受,就去掉帝号仍旧称王。

齐国去帝,迫使秦国也只得去帝。秦国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天下士人的辱骂和拒斥。秦、齐称帝在公元前288年10月到12月,仅两个月的时间,犹如昙花一现。

然而苏秦的合纵活动并未结束。他还企图进一步破坏秦、齐关系,进而结成反齐联盟,形成以“弱燕敌强齐”的局面。他奔波于燕、齐、赵、魏、韩之间,积极地与奉阳君、孟尝君、韩珉、周最、韩余为等各国重臣串联,策动合纵运动。

齐国本有意于合纵攻秦,削弱秦国,以便于自己灭宋。赵国地处秦、齐之间,最害怕秦、齐联合,秦、齐一联合,赵国就要两面受敌,所以赵采取联合一个国家削弱另一个国家的办法。当时执掌赵国大权的奉阳君李兑是亲齐分子,自然赞成包括齐在内的合纵攻秦。魏、韩为秦东进的锋芒所逼,当齐、赵组织攻秦,也就表示愿意参加。至于燕国,出于其自身的目的,也同意联合抗秦。这样,就在公元前287年,韩、赵、魏、燕、齐5国派兵组成联军。各国共推赵国的李兑为主帅。

可是,五国联军在韩国的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河南成皋西北)之间驻扎了下来,而且一留再留、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发动对秦国的进攻。结果,这次五国联军无功而散,只有齐国趁机伐宋,夺得一部分土地。

这次五国攻秦虽然失败了,然而苏秦离间秦齐关系的目的却达到了。

五、合纵的遗憾

从以上截取的几个历史片段,我们可以对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以及他们策划的合纵、连横运动,产生一个大致的印象。纵横家既非政派,又非学派,不过是当时奔走于各诸侯国的一些政客。他们或纵或横,有的时纵时横。这些人善于辞令和权术手腕,游说各国君主,配合着复杂激烈的兼并战争,开展纵横捭阖的政治、外交活动,从中谋取功名利禄。

纵横家中不乏风云际会、声震一时者,如公孙衍、张仪、苏秦等等。他们的主张,或适应了诸侯国图生存、求发展的需要,或利用、迎合了诸侯国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以及国王们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所以颇能激起反响,甚至掀起滔天巨浪。但他们的缺陷是相当明显的,即:过于重视依靠外力,过分夸大计谋策略的作用,而不是从改革政治、经济入手来谋求富国强兵,缺乏长远的眼光而只求一时一地之功效。所以,纵横家所推销、策动的合纵、连横,不过是一些阴谋加阳谋而已。合纵抗秦之所以最终失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秦·文物战国时期发生的大的合纵行动,除了上面提到的几次,还有:公元前298年齐国发动的齐、魏、韩3国攻秦,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统率的燕、秦、韩、赵、魏5国攻齐,公元前257年赵、魏、楚解邯郸之围的3国抗秦,公元前247年魏国信陵君无忌率领的赵、魏、韩、楚、燕5国攻秦,公元前241年赵将庞煖指挥的赵、魏、韩、楚、燕5国攻秦。另外,只有倡议而没有组织的就更多了。这些合纵运动,除了燕将乐毅指挥的5国攻齐,掠取了齐国70余城,导致齐国几乎亡国,其余对秦的合纵,或者归于失败,或者收效不大。从总体以及最后的结局看,合纵抗秦是失败的。

合纵的遗憾,既来自“合纵”说本身的不足,也来自参与国之间的不讲信义,缺乏真诚的合作,和对秦怀有侥幸心理,企图苟且偷安。以前面提到过的公元前287年的5国攻秦为例,表面上看,各国行动一致,联军很顺利地就集结起来。然而,韩、赵、魏、燕、齐5个国家其实都各有打算,所以貌合神离,以致意见分歧、犹豫不决,军队长期停滞不前,最后未与秦军有大规模的接触,就不得不散伙了。而齐军在回国的途中,乘机去占宋国的便宜,夺得一部分土地。

合纵行动之外,山东六国的互相倾轧、苟且偷安的情况就更多了。比如宋国曾数次帮助秦国攻齐,魏国也曾与秦国联合一起讨伐韩国。又比如,燕国利用赵国壮年大多死于长平之役,而遗孤还未长大的机会,两次派兵大举攻赵。这些战争使山东各国互相掠杀,自己削弱自己,从而为秦国的东进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

当然,山东各国并不是所有人都昏昏然的。公元前263年魏、秦联袂伐韩,信陵君无忌就对魏王提出:“秦国不是没有欲望的国家,韩亡之后,非攻魏不可。”后来秦国果然攻魏。这时正仕于魏的陈轸代表三晋劝说齐王出兵,他对齐王一针见血地说,能够危害山东各国的是秦国,现在山东各国却如此不断地互相攻伐、削弱,使得秦国得天下不用出力,“烹”天下不用出“薪”,山东国家多么愚笨啊!

对秦国卑躬屈膝、对东方邻国见死不救,也无疑是“助”秦扩张。以齐国为例,齐国在齐王建在位(公元前264-前221年)的几十年里,奉行“事秦谨”(谨慎地侍奉秦国)的方针,眼见东方国家受秦国攻伐处于危难而不救。如秦、赵长平之战期间,赵军被围,在最危急的关头,赵国向齐国求救,却遭齐王拒绝。有大臣劝说齐王应该紧急支援,并提醒齐王,齐国和赵国“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可齐王就是不肯。齐王建的胆小和蠢笨,惹得1000年后的宋代大文豪苏洵大发感叹:“齐国与秦结好而不帮助五国,等到五国衰败后,齐国也就不免要衰败啊!”

如果说苏洵讲齐国终将自食恶果、难逃灭亡,是属于事后诸葛亮,那么,时人子顺和苏代,就是当之无愧的预言家了。长平之战结束后,孔子六世孙子顺就说:“现在山东国家疲惫不振作,三晋对秦割地以求安,如果照此下去,不出二十年,就将是秦国的天下了。”苏代则在赵国攻打燕国时,对赵王讲了一个预言性质的寓言故事。他说,他过易水时看到一只蚌在晒太阳,一只鹬偷偷地过来咬住蚌肉,蚌则又钳住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蚌就得死。蚌回答说:我今天不放、明天不放,你鹬就会死。就在鹬、蚌相争之际,渔翁来了、将鹬、蚌一起抓住。苏代对赵王说,今天赵国还要攻打燕国,“臣恐怕强秦就要做那渔翁了啊!”

其实,秦国是十分害怕合纵的。公元前298年,齐、韩、魏合纵攻秦,一度进入函谷关。秦王为了保住咸阳,只得割地求和。有一次秦王和大臣顿弱谈话,顿弱提议秦王用重金收买韩、魏权臣,秦王说拿不出重金,顿弱就语重心长地讲:“天下不是太平无事的,合纵如果成功,就将是楚国的天下了。”秦王遂派人携重金至韩、魏等国,进行拉拢、收买的活动。一直到战国末期,秦国已占据了压倒一切的优势,军事家尉缭还对秦王说:“臣只害怕诸侯合纵。”秦国惧怕合纵的心理,荀子是看得很透的。他曾说:“(秦国)諰諰(音西,谓忧虑状)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荀子·强国》)

所以秦国对于山东国家的合纵,极力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这包括既施行像张仪以商於之地600里引诱楚国与齐国绝交这样的高等骗局,也采取直接以金钱开路的简单收买法。有一次,一群主张各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游说之士,集中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开会,鼓吹合纵。秦昭王闻知,迅即派唐雎带五千金,到距邯郸不远的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大会宾客。唐雎扬言:这些金子专门赏给有功于秦的,谁图谋攻秦就得不到金子,能得到金子的将如兄弟般看待。消息一传出,这群游说之士纷纷赶到武安,设法向秦表功,争着领赏,合纵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合纵是六国的利益所在,假如六国能讲信义,亲密合作,则秦国虽强暴,六国也不至于灭亡。”司马光把三晋比成齐、楚的藩篱和屏障,把齐、楚比作三晋的根柢,它们是互相依赖和保护的关系,绝不能互相攻击。“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资治通鉴》卷七)确实,如果山东各国合纵有效,会给秦国以极大的难堪。山东各国的力量合在一起,远比秦国大得多,如按《战国策》中的一种说法,是“诸侯(指东方各诸侯国)之地,五倍于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赵策二》)。

然而……

这就是历史的遗憾,合纵的遗憾。

六、秦在连横中称雄

张仪等人的“连横”说,存在着与“合纵”说共有的毛病:过分看重计谋的功用,将玩弄阴谋和阳谋视为国家强盛的关键。但是,张仪等人推行的连横策略,又确实获得了成功,达到了对外兼并土地的目的。这是因为:

1.它与秦国的耕战政策和其他一系列比较有效的国策相匹配,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

2.较之于东方六国,秦国的计谋也的确高出一筹、而且实施得比较成功。

3.秦国的数任君主和执政者都比较精明能干,也有眼光。而东方国家的君主,不乏如楚怀王、齐王建那样的昏庸之辈,从而给秦国以可乘之机。

陈轸说山东国家为秦相煎,秦不用出力;山东国家为秦相烹,秦不用出薪,这话很深刻,但只说对了一半。实际上,当山东六国相煎时,秦总是不失时机地助上一臂之力,当山东六国相烹时,秦更是添上大捆薪柴。

秦有时不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善于利用东方国家互相之间的矛盾,捕捉时机,然后推波助澜,火上浇油,或明或暗地“帮助”一方去攻击另一方,坐收渔翁之利。比如,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楚国将军景翠进攻韩国,秦助韩攻景翠。同年,秦助魏伐燕。更元十四年,秦将樗里疾助魏伐卫。昭王四年(公元前303年),齐、魏、韩攻楚,秦又去救楚。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却又佐韩、魏、楚伐燕。如此多变的“招数”,不免令人眼花缭乱。

从《战国策》中记录的张仪与秦王的一段对话,颇能窥见秦国使出这些“招数”的意图。“楚攻魏,张仪对秦王说:不如助魏一臂之力。这样,魏若取胜,就会感激于秦国而听命于您,并将西河之外的土地献上。如果不胜,魏国也就没有了守卫的力量,那时您就可以夺取它。”(《秦策一》)后来秦王采纳了张仪的建议,选派皮氏率军1万,车百乘,助魏。魏国好不容易战胜了楚威王,却也因此被弄得精疲力尽,便更加畏惧秦国,只得乖乖地将西河之外的土地献于秦王。

秦国在合纵连横运动中趋利避害、赢得胜利的典型事例,还有联合燕、韩、魏、赵共同伐齐一事。这又得从公元前287年的那次韩、赵、魏、燕、齐5国攻秦说起了。这五个国家其实是同床异梦:齐国的目的在于攻宋,苏秦是为燕国联络赵、魏以图结成反齐联盟,赵、魏两国国君虽有心伐秦,但魏国新败,元气大伤,并不想出大力,赵国的军事统率权力则全操握于李兑之手。所以,声势浩大的反秦联军始终徘徊观望,谁也不去认真进攻。而在这过程中,内部矛盾却又逐渐暴露出来:齐国准备暗地同秦讲和,以利于自己灭宋;燕国则加紧拉拢三晋;考虑到齐灭宋后会对自己构成直接的威胁,三晋也就很快与燕联合起来。

五国联军解散后,齐国经过3次进攻,终于在公元前286年将宋国灭掉。宋国一灭,燕与三晋的反齐联盟更趋紧密。秦王抓紧时机,亲自出行,先后与楚顷襄王、赵惠文王、魏昭王、韩厘王相会,促成了燕、秦、韩、魏、赵5国合兵伐齐。联军由燕将乐毅统一指挥,攻入齐都临淄,令齐国几乎亡国。虽然后来齐军反攻,收复失地,但齐国已远非秦的对手,秦国的主攻方向,此后就转向三晋和楚国了。

而齐国也开始采用“事秦谨”的态度,坐视秦剪灭赵、韩、魏、燕、楚五国。这又正是秦国所期望的。

同类推荐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你!没错,就是你,看看你自己,你能做什么?你会做什么?把你丢到公元1629年,大明崇祯二年,那个李自成和皇太极的年代,你能生存吗?没有金手指,没有主角命,完全靠自己的专业和知识,你能生存吗?唯一幸运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背后,有一个集体,一个现代人的集体。来,试试看吧。-----------------------------本人新书《仙路桃花传》本月正式上架,眼下正是最需要成绩的时候,还请一六二九的老读者,老朋友们给予支持,订阅。如果方便的话,月票,推荐票请投给新书吧,可以加更的。新书期头一个月,每100月票即加更一次!
  • 一寸河山一寸血1

    一寸河山一寸血1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1册,主要讲述了1928年到1933年,发生在东北的历史。
  • 明枭

    明枭

    现代人余风睡梦中穿越到古代,发现自己身处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晚期,自己也成了山东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他如何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中,拥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如何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成为时代的风云儿,且看笔者为你娓娓道来...
  • 摄政大明

    摄政大明

    穿越了,变成了一个声名狼藉的大贪官。百姓的咒骂、太子的敌视、清流的诋毁、权臣的排挤……还有一心想要卸磨杀驴的皇帝。环境很恶劣,前景很暗淡。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热门推荐
  • 铸剑江湖

    铸剑江湖

    少侠柯冬青为报灭门之仇,隐迹江湖,苦练奇技,习成了百年前孔孟神刀所留的《万刃奇绝》之技,重入江湖,乔装易容,收回故居,独斗群魔,终以无敌奇技将魔首屠于刃锋之下,并赢得了数位侠女的纯真之情……
  •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他是北齐传说中的战神,也是先皇第六子,奇谋睿智,骁勇善战。传闻他生的俊美如斯,待部下如同手足;传闻敌国军队只要听闻他挂帅,便主动退降,不愿与他交战;还有许多关于他的传闻,可传闻中他最终却为了一个身份卑微的舞姬夜闯皇宫禁地,血染宫墙,犯下谋逆之罪,筋脉尽断,成为废人。她只是现代的一缕幽魂,跨越千年,成了大玥王朝的亡国公主,被赐给北齐国那个传闻中残忍嗜血、古怪暴戾的废人王爷做妃子。大婚之夜,竟有狂人当着王爷的面,洞房之内敢调戏与她,而她那王爷夫君却视若无睹,冷眼旁观……
  • 糖尿病自然疗法

    糖尿病自然疗法

    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疗法,有继承前贤的经验,也有编著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内容翔实,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城乡广大群众阅读和选用。
  • 花心娘子戏萌夫

    花心娘子戏萌夫

    魏国奸相终于喜得嫡女,千宠万爱却养成风流如公子的性子。他是先皇后嫡亲血脉,陛下千依百顺却自请外迁离京。她是倾国倾城俏红妆,他是貌比潘安美萧郎。可是……陛下亲笔赐婚不能逃吗?“父皇,儿臣是您亲生的吗!”不用闹新房,已经鸡飞蛋打……
  • 千家诗

    千家诗

    本书汇聚《千家诗》的各种今注今译成果,按照七绝、五绝、五律、七律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编排,每部分篇目保持原有顺序。除订正讹误外,还作了详尽的注解,加入丰富的译文,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并尽量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同时配以古典雅致的画作,使读者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浑然天成。本书为每首诗都标注汉语拼音,为孩子们扫清阅读障碍,更易诵读。
  • 篡命铜钱

    篡命铜钱

    简介一:一枚神秘的铜钱,改变了杨桐的一生。 本行是在道观里帮人算命解签的杨桐,在一次冲出马路救人的时候,被撞身亡。 鲜血染满了他随身携带的龟壳和铜钱,其中一枚铜钱竟然是一件不知名的异宝,带着他的灵魂消失无踪。 风玄大陆,一个偏僻的县城,杨桐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简介二:远古仙之文明陨落,无尽轮回纪元之后,弱小的人类得到了仙之文明的部分传承,发展出新的文明体系。 杨桐重生到这个世界,才知道这枚铜钱乃是远古仙之文明的一件异宝,落得仙之文明玉清一脉传承的他,如何在新的纪元,重修仙道。 -------------------------------------------------- 小水2012年呕心沥血之作品,保证让大家体会到不一样的高武世界。
  • 爱妃,我们回家

    爱妃,我们回家

    双强才是真的强!她,杀手悲情穿越,虽集万千宠爱确依旧冷漠如初,不料被世人误传是木讷的呆儿。他,腹黑狡猾,被世人称之为不可得罪的笑面虎。两强相遇,火花一撞再撞。他打破了她的冷漠,她救赎了他冰封的心脏。她,为他指点江山,他,为她袖手天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暴君的逃婚新娘(完)

    暴君的逃婚新娘(完)

    她只是长的比别人漂亮一点,性格调皮了一点,一直到十年后她都记得自己的一身白色公主裙上红色的鲜血,那么的夺目。十年前他被无辜的拖进一个混乱现场。十年后,他是蓝魅集团的总裁,年仅二十五岁,但他始终保持神秘……十年后她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美人,为了复仇,她开始接近他,与他展开狂烈的爱情游戏,这场游戏究竟输了谁的心……
  • 绝代妖娆

    绝代妖娆

    说第一遍时,妖娆耐心地劝解她,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下辈子做人时要认清这一点。第二遍时,妖娆佯装同情地拍拍她的肩膀,告诉她要坚强。但是那女孩儿似乎并没有准备就此打住:“我真——”皇甫妖娆真的是受不了这个祥林嫂了,毫不留情地打断了女子幽怨的诉苦,大声替她说道:“你真傻,你怎么能相信男人呢?你把他的甜言蜜语当成了永世不变的誓言,结果换来的却是这个下场!”那女子,嘴皮翻了翻,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