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200000003

第3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2)

玄奘是中印人民友谊的使者,是唐初佛教高僧,是世界著名的伟大旅行家和杰出的古代翻译家。他所以能在交通条件还极其落后的时代,用了十八年时间跋涉五万余里,征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完成了自己的艰巨使命,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具有极其顽强的性格,目标既经确定,就决不动摇,就要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去实现它,这种性格是十分可贵的,他的顽强精神和动人事迹,将永远留在中印两国人民的记忆中。

高宗麟德元年(664,《旧唐书》本传作显庆六年,661),玄奘圆寂于长安附近的玉华寺,葬于长安兴教寺。生平事迹由其弟子慧立、彦宗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中叶已有关于玄奘的传说,宋代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明代又有《西游记》,使唐僧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李林甫专权

李林甫,高祖从弟长平王叔良之曾孙,善音律,曾任御史中丞、历刑、吏二侍郎,多与宦官结交,时武惠妃爱倾后宫,二子寿王、盛王也因母而得帝宠异。开元二十二年(734)李林甫通过宦官告知武惠妃“愿保护寿王”,武惠妃德之,阴为内助,得拜为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三年(735),以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李林甫面柔而有狡计,又厚交宦官、嫔妃,能伺上动静,出言相奏,甚合主意。

李林甫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均以母失宠而有怨语,驸马都尉杨洄告之武惠妃,妃泣诉于上,玄宗大怒,谋于宰臣,欲罪之。张九龄日:“陛下三个成人儿不可得。太子国本,长在宫中,受陛下义方,人未见过,陛下奈何以喜怒间忍欲废之臣不敢奉诏。”①玄宗不悦,林甫初无语,待退下后对得宠之宦官说:“此主上家事,何必向外人。”②自此,日毁誉九龄于帝前,终致代九龄为中书、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贬九龄为荆州长史。不久,玄宗又用林甫言,废太子瑛,贬鄂王、光王为庶人,封李林甫为晋国公。

开元二十五年(737),废太子瑛和武惠妃均死,储位虚空,李林甫对上曰:“寿王年已成长,储位攸宜。”玄宗曰:“忠王仁孝,年又居长,当守器东宫。”③欲立忠王玛,又犹豫不决。高力士乘间问其故:“得非以郎君未定耶?”上曰:“然。”对曰:“大家(指玄宗)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④上遂立玙为太子,林甫以立太子非己意,遂有戒心,欲阴查事端以倾太子。

韦坚以皇太子妃兄,在朝中身居要职,李林甫密令御史中丞杨慎矜监视韦坚的行动。正月十五,皇太子出游,与韦坚见面相谈,慎矜知之,奏上。玄宗大怒,以为不轨,罢免韦坚,后又寻故赐坚自尽。杨慎矜权势渐大,李林甫又忌之,遂推荐王鉷为御史中丞,以为心腹。王缺诬奏杨慎矜左道不法,族灭其全塞。天宝六载(747),李林甫又唆使洛阳别驾魏林告陇右、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说他曾云与忠王同养宫中,情深意好,想拥兵佐助太子。玄宗不信,曰:“我儿在内,何路与外人交通?此妄也。”⑤

李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凡以为上所厚者,必设法结交,然位势相逼时,辄以计去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天宝三载(744)唐玄宗纳原寿王妃杨太真于宫中,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玄宗对高力士说:“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高力士说:“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无事,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⑥玄宗不悦,高力士自此不敢深言天下事。

林甫更加有恃无恐。天宝四载(745)李适之任左相,林甫为右相,二人争权,林甫深恶之。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主上未之知也。”改日,适之奏于圣上。玄宗问李林甫此事,林甫却曰:“臣父知之,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故不敢育。”⑦圣上听之,认为林甫爱己,适之则虑事不周,遂疏远之。

开元、天宝年间,常有边关大将入朝为相者,李林甫志欲专权,杜绝出将人相之源,对玄宗说:“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⑧于是哥舒翰、安禄山得为节度使,终导致安史之乱。

杨国忠以椒房之守入朝,位至中司,权倾朝列,引起李林甫妒忌。时南诏犯边境,李林甫奏请国忠赴镇,临行,玄宗安慰说:“卿暂到蜀郡处置军事,朕屈指待卿,还当入朝。”⑨李林甫十分不悦。不久,林甫病危,玄宗召国忠还京,国忠谒林甫,林甫流涕日:“林甫死矣,公必为相,以后事累公。”⑩遂卒。

后,杨国忠诬奏林甫与蕃将阿布思同构逆谋,上信之,诏夺林甫官爵,废为庶人,子孙、亲信、朋党亦遭流贬。

注释

①《旧唐书》卷一○六《李林甫传》。

②《通鉴纪事本末》卷三○《李林甫专政》。

③《旧唐书》卷一○六《李林甫传》。

④《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一《李林甫专政》。

⑤《旧唐书》卷一○六《李林甫传》。

⑥⑦《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一《李林甫专政》。

⑧⑨《旧唐书》卷一○六《李林甫传》。

⑩《通鉴经事本末》卷三一《少林甫专政》。

安史之乱

唇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治所幽州,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反叛。

安禄山本是营州(今辽宁朝阳)杂种胡人,初名轧荦山。其部落破散后,外逃,冒姓安,取名禄山,因懂蕃语,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中充当经纪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用他为捉生将。安禄山用诈诱捉契丹人,每次带数人外出,总能捉几十名契丹人回来,屡建“战功”,逐步提升,终为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

唐开元二十四年(733),安禄山征讨奚、契丹叛军时,因轻敌冒进,大败。张守琏奏请斩之,宰相张九龄为严肃军纪,判处安禄山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山精明强干,下令释放。张九龄力争: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据我观察,他非良善之辈,不杀必留后患。玄宗不听劝谏,赦免了他。

开元二十九年(741),安禄山厚赂玄宗亲信,得授营州都督,平卢军使、两蕃(指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第二年,又被授予平卢节度使。唐天宝三载(744),以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过三年,又兼任御史大夫。他每岁必以奇禽异兽、珍玩贡献朝廷,又竭力迎合玄宗所好,百般逗趣,以博其欢心。安禄山体胖,腹垂过膝。一次,玄宗指其腹问:“这肚子里是什么东西,怎么这样大?”他马上回答:“无有他物,只有一颗对圣上的忠心。”又一次,入宫,见玄宗与杨贵妃并坐,便先拜见贵妃,后拜玄宗,玄宗问何故,对日:“胡人先母而后父。”帝、妃皆喜,于是,安禄山认贵妃为母。

当时,常有以有功之边将人仕宰相者。中书令李林甫欲谋相位,设法杜绝边帅入相之路,他一边排挤颇有战功的朔方等四镇节度使王忠嗣,一边在玄宗面前竭力推荐安禄山,认为胡将无文化,不大可能入京为相,玄宗正担心边将谋反,于是听信李林甫,命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并赐与铁券①。玄宗又为安禄山在京师造宅第,不限财力,穷极富丽,并以金银为筹(音旁,竹笼)、筐、笊篱等。

安禄山在范阳北修建雄武城,对外说是为御敌,实则内贮兵器,广积谷物。又养同罗、奚、契丹降兵降将八千人,号“曳落河”(壮士);有家僮百余人,一以当百;畜养战马数万匹,多聚兵器,阴谋叛乱。天宝十载(751),安禄山率三镇六万兵马进攻契丹,大败,全军覆没,玄宗却仍宠信有加。

第二年,李林甫死,杨国忠为相,安禄山蔑视之,二人矛盾极大。杨国忠屡次对玄宗说安禄山要谋反,玄宗不以为然。天宝十三载(754)春,杨国忠又对玄宗说安禄山必反,又云“召必不至”。玄宗派人召之而至,在华清池见驾,对玄宗哭诉:“臣蕃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彼杨国忠欲得杀臣。”②玄宗安慰他,并更加信任。从此,人人皆知安禄山必反,却无人再敢在玄宗面前提及此事。

天宝十四载春二月,安禄山派人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宰相韦见素对杨国忠说:“禄山久有异志,今又有此请,其反明矣。明日见素当极言,上未允,公其继之。”③二人力谏,上不听。

安禄山与孔目官太仆丞庄严、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密谋,秣马厉兵,伺机反叛。十一月,安禄山诈为敕书,召诸将矫称:“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④遂发所部兵及同罗、契丹、奚等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大军,在范阳发动叛乱。

玄宗得知安禄山确实反叛,才仓促布署防御:封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派他去东京(今洛阳)召募兵士,十天得六万人,拆断河阳桥(今河南孟津县北),以防止叛军由此渡黄河,调任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以朔方右厢兵马使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新设立河南节度使,管辖陈留(治浚仪,今河南开封市)等十三个郡,任命张介然为节度使,从内府拿出钱币,在京师募兵十天,得十一万人,号“天武军”,都是市井子弟,任命皇子李婉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丽人高仙芝为副元帅,率军东征。十二月初,高仙芝率兵五万,出关屯守陕郡,以宦官边金诚为监军。

安禄山从灵昌渡黄河,兵临陈留城下,此时张介然到陈留才数日。安禄山叛军攻城,陈留太守开门投降,张介然和近万名将士遭杀害。安禄山引兵攻荥阳,守城士兵闻号角声,惊得纷纷坠城,陷荥阳,杀太守崔无波,气焰益加嚣张,以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向东京进发。封常清所率皆为新募士卒,未受过训练,在武牢与安禄山对抗,兵败。安禄山陷东京。封常清率余众至陕郡,与高仙芝合兵一处,退守潼关。叛军追至潼关,攻城不下,退屯陕郡,宦官边金诚向玄宗进谗言:“封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陆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⑤玄宗遂令就地将封、高斩首,高仙芝临刑大叫:“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则诬也。”⑥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当时染病居家,唐玄宗任命他为兵马副元帅,命他率兵八万讨伐安禄山。这八万人多是新兵,加上一部分河西、陇右的镇兵、西北边境上十三个部落的蕃兵,以及潼关高仙芝旧部,计十几万人,号称二十万。玄宗让这支由病将统率、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去攻取东京。

安禄山攻潼关不下而归,于天宝十五载正月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年号圣武。

河北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卿、平原(今山东平原北)太守颜真卿起兵讨伐安禄山。河北十七郡起而响应,归顺朝廷,安禄山仅剩下范阳、卢龙、密云、渔阳(今河北北部)、汲、邺(均在今河甫南部)等六郡。

安禄山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各带一万人马分两路攻打常山。颜杲卿顽守四天,昼夜拒战,终因粮尽矢绝,兵败城破。叛军杀害了一万多军民,抓获了颜杲卿,押送洛阳。颜杲卿大义凛然,痛斥安禄山,惨遭杀害。颜真卿募勇士万人抗敌,邻近诸郡纷纷响应,杀死安禄山所派守将,共推颜真卿为盟主,派兵收复魏郡(今河北大名县西)。二月,河东节度使、原朔方军将领李光弼率朔方军万余人、太原郡弩手三千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北井陉山上),攻克常山,收复其九县中的七个县,安禄山守将史思明仅据九门、藁城两县与李光弼对峙。四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出井陉,在常山与李光弼会合,集汉、蕃兵十余万,与史思明大战。史思明败逃,唐军追拔赵县(治今赵县)。史思明奔博陵,收集散兵数万人,旋即又败于郭子仪、李光弼。安禄山在东京分出骑兵两万人,又从范阳派出郡兵一万人,与史思明残部会合,约五万人,其中同罗、曳落河兵占五分之一。六月,郭子仪、李光掰在嘉山(今河北曲阳)大破史思明,斩首四万,捕获千余人。史思明坠马,徒步奔回博凌,李光弼追至,围城,军威大震,范阳和洛阳之间联络被隔折。

哥舒翰带兵守潼关,玄宗和杨国忠疑其按兵不动,别有他图,于是召募万余人屯于灞上,以各哥舒翰有变。玄宗令哥舒翰进攻陕洛,哥舒翰奏称叛军利在速战,官军利在坚守。郭子仪也奏请引兵攻范阳,而认为潼关大军不可轻率出征。杨国忠又怀疑哥舒翰图谋自己,向玄宗进谗言,派出一个个宦官催促哥舒翰出关。哥舒翰无奈,拍胸恸哭,只好引兵出关,存灵宝县西遇埋伏,大败,哥舒翰为一反叛蕃将诱捕,解送洛阳。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叛军入潼关。玄宗、杨国忠带领杨贵妃姊妹,诸皇子及一些随从朝官、宦官、卫兵逃出西京(长安)往蜀地避难。郭子仪、李光弼闻潼关失守,遂放弃河北,退入井陉,李光弼守太原,郭子仪去灵武,河北诸郡皆陷史思明之手。安禄山进入西京后,叛将们沉迷于酒色,争权夺利,士气大衰。

玄宗一行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将士又累又饿,皆怒气冲天,以杨国忠勾结胡虏谋反为借口,追杀之,并杀了他的妹妹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军士围驿,玄宗闻声问何故,左右答曰杨国忠谋反。玄宗出驿门慰军,令收队,军士不从。玄宗使高力士问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回奏:“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⑦玄宗尢法,乃命高力士引贵妃至佛堂,缢杀之。留太子李亨讨伐安禄山,玄宗入蜀,至成都。七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肃宗即位时,身边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想平定叛乱无从着手,于是请来好友李泌,任命为元帅府行军长史,共议国事。不久,郭子仪率精兵五万到达灵武。李泌为肃宗献计说:“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思明、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守忠、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两军絷四将也,从禄山者,独承庆耳,愿敕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征之兵军于扶风,与子仪、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复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犄角以取范阳,覆其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③肃宗甚以为然。

唐至德二载(757)春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即帝位,派遣尹子奇率兵十三万人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真源令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六千八百人,日夜苦战,杀敌两万余。三月,再败尹子奇。五月,尹子奇再围睢阳,张巡等率五十骑突人敌营,射中尹子奇左目,败走。七月,尹子奇复征兵数万,再攻睢阳,城中粮尽,以茶纸、树皮为食。八月,城内死伤之余,仅剩六百人。张巡令南霁云突围至临淮(泅州,在今江苏盱眙北水下),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进明不肯发兵,尹子奇知睢阳援绝,围之益急。城陷,张巡、许远、南霁云先后遇害。张巡守睢阳,大小四百余战,杀叛军十二万人。

时史思明围太原月余不下,安庆绪命他退守范阳。二月,肃宗到风翔。李泌主张先取范阳,以求彻底消灭叛军,肃宗不听,决定先取两京。从河东召回郭子仪,任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兵攻打长安。五月,郭子仪为安守忠所败,退保武功。郭子仪劝唐肃宗派人至回纥部求援。九月,回纥怀仁可汗使儿子业护率精兵四千余至凤翔。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率朔方镇兵及回纥、西域兵计十五万,大破叛军,收复了西京。叛将安守忠、田乾真率败兵逃出潼关。

同类推荐
  • 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大国崛起,这是一个喧嚣已久的话题。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拉开了世界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国家先后崛起,夺得了海上的控制权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这些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荷兰如何从一个与海搏斗的“低地之国”迅速崛起,在17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如何崛起为全球最富有、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现代法国是如何诞生的?美国又是如何从仅有200余年历史的国家崛起为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本书将为您一一生动解读。
  •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越千年定三国,群雄并起百姓苦,龙领豪杰天下定,日光普照百姓福。驭风转向笑苍天,龙腾世间傲气存。多少豪杰造时世,却看今世吾顶天。
  •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历史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本书着重注意的地方。专家们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看法,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在民间流传、广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活泼,想象奇异,蕴涵着对勇敢、乐观、善良等情操的褒扬……
热门推荐
  • 刹那行年

    刹那行年

    秦锦秋遇见林嘉言,是她生命中一场最美丽的意外。林嘉言被寄养在小镇的奶奶家,秦锦秋和他青梅竹马地长大。少女初初有了懵懂情怀,他却突然离开了小镇,消失了音讯。
  • 好习惯伴你健康一生

    好习惯伴你健康一生

    为了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习惯,拥有健康的一生,编者精心编写了此书。在这里,无论是科学的研究发现,还是生活中的常识都是围绕着健康这个主题来阐释的。本书集多方面知识于一体,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健康出谋划策,为健康支招儿。它贴近生活,在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分几部分阐述了良好的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独爱残疾夫君

    独爱残疾夫君

    王燕:现代著名外科医生,26岁,因意外穿到历史上不存在的时空长得美丽贤惠,实则外柔内刚一旦认定的事,绝不更改袁志轩:大安王朝的挂名将军,27岁,五年前为救当今皇帝受重伤下身瘫痪他曾经脾气暴臊,但现在温和得没有脾气——因为脾气已经发光了他曾经自信狂枉,但现在自卑自怜——因为曾经是王朝最年轻的护国大将军,现在却是一个残疾他无欲无求——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值得要的片段一:床上,躺着一个英俊无比的男人,旁边站着一个小巧美丽的女人,正在努力的扒他的——裤子“姑娘,你在干什么?男女受授不清,万万不可…啊,快住手。”小巧美丽的女人充耳不闻,依然努力的做自己的事,她是医生,在她的眼里,所有的男女老少不分美丑,都是由水,蛋白质,细胞,骨骼等组成的片段二:“姑娘,你这个样子,若是让别人看见,会说闲话的。”英俊无比的男人一脸纠结的看着正认真检查自己双腿的女人,俊脸通红,他从来没有与女子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过“你是不是害羞?”半响,检查结束的女人看着满脸通红的男人问着“…”“要是你怕娶不到老婆,没关系,我嫁你。”片段三:“我要嫁给你。”“我怕你后悔,我是个残疾。”“我就喜欢残疾。”“…”片段四:“我这个样子,没法跟你洞房。”“没关系,我有办法。”“…”新文推荐:妹妹篇:《闪来的军婚》冷淼淼坐在咖啡厅里,突然听到身后有声音:“…请问,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我会一直在部队当军人。”“这样啊…那我们可能不太合适。”从小对解放军叔叔有崇拜情节的淼淼立刻不平,转过身去:“…为什么不合适,你知道我想嫁军人还嫁不到呢…”“小姐贵姓?”“免贵姓冷。”“结婚了吗?”“没。”“那我们结婚吧。”“…成…”姐姐篇:《被阴的婚姻》:沈皓家的房门被敲开,一个女人提着行李手拿红本,对他一笑,“你好,我叫冷香香,从法律上来说,是你的妻子。”冷香香的愿望是做个流浪的人,可惜她这一伟大的愿望未得到父母的支持,对于女儿过于超前的思想,冷父冷母怕哪天女儿突然就给他们带一非黄毛女婿回家,决定先下手为强,自己物色女婿。NO.1“女儿啊,恭喜你结婚啊!”“谢谢妈…等等,结婚,我为什么不知道?”“…”NO.2“女儿啊,这是你的结婚证和你老公家的地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现在就去你老公家啊,祝你好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七界邪神

    七界邪神

    天地初开,阴阳混沌,清浊自开,演化天地。与此同时,天地间诞生着一柄神兵利器,与天地同生,掌管天地间一切秩序。此剑名曰:灭!当天地间出现无法遏制的逆天妖魔霍乱天地时,此剑便会出现,一剑斩出,天地万物,无物不灭!甚至当天地不公之时,此剑还能够改天换序,维护天地公正!
  •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建筑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最杰出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中的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和谐思想,表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所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带你走进中国建筑的殿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世荣宠:陛下皇后跳槽了

    一世荣宠:陛下皇后跳槽了

    当现黑道后裔穿到古代会如何?自是美男遍地随我……当然也有意外。某女包袱款款悻悻然逃出军营,还没走几里路,便被数万大军团团围困。男人环胸上前,森然道:“皇后这是作甚?”女人不甘示弱,耸耸肩摊手道:“这就好比工作一样,这家干得不开心就换一家呗。”“皇后也能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开。”男人眸光一凌,揪住女子的衣襟凛冽道:“柳南湘,不妨告诉你,此生你只能是朕的人,死了也得朕亲手来埋,看来这段时间是太冷落你了,来人啊,带回朕的营帐。”还敢给他红杏出墙,简直翻了天了。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