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观察一个人自知的程度,就可以解释许多事。幼年时,我们开始以惯用方式解释环境,这些解释模式深镂在我们心田当中,好像河谷流经一片不毛之地以后的固定河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渐渐依循陈旧的老路,而逐渐破坏我们充份觉察此时此刻一切变化的能力。没有自知的人,是不可能真正负起责任的。
对自己负责应包括询问自己的基本价值。多数已出版的有关事业指导的书刊,都是探讨如何达到自我满足和自我扩充,然而,这种指引,教人怎么“获得”多于教人怎么“给予”;但有趣的是,绝大部分成功的职业人,都强调对别人贡献的重要。一家公司的董事汤姆先生,对这一点说得非常清楚:“我一向把纯然的自我追寻,看作是空洞的动机。成功固然是重要的,但为什么追求成功呢?人们常常努力去做我们认为值得做的事,但是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只靠自我追寻就足够了,所以除了对所接受的觉得感激之外,还必须付出同等的回馈,才是可贵的。”汤姆先生又说:“我把我的事业当作是一个服务人群的途径,在我权力和地位日益升高之际,这一点对我也益加重要。世上总需要一些人努力作一番积极的表现,但是也有很多人却什么也不给予。”职业人一定不可不去发现自己透过工作能对他人作何种的奉献。
我们能不能学习对自己的事业更负责一点呢?答案是“可以,但是……”第一步是要明白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诚如你要学习英文的话,你一定了解,必须花费好几年的研读,你才能运用自如。对你个人的事业负责,就和学习语言一样严格,而且你还得为学习和努力许下同等的承诺。
有效掌握你自己,固然非常重要,但了解这一点却不容易。照料严重病患的人,就最能了解自我掌握的可贵和重要。例如,道格拉斯·贝德(DouglasBader)在二次大战之前的一次飞机失事中,丧失两腿,他躺在医院里呈半昏迷状态,痛得不得了,但还微微听到两名护士在说话。其中一名说:“小声一点,这里有个可怜的人快死了。”听了这话,贝德决意不死。后来,他有了惊人的复元成绩,而且再度担任战斗机驾驶员时,表现得十分出色,有一次甚至从德国战俘营中逃脱——尽管他用的是两条假肢。意志力使道格拉斯·贝德造成了生与死的差别。此外还有很多例子显示了个人选择和决心的重要性。根据阿克特伯医师(Dr.JeanneAchterberg)1984年所作的研究报告,抗癌成功者都有一些正面的心理特质,这些特质包括:拒绝放弃希望、拒绝扮演病人角色、随时准备接受新观念等。他们对自己永远具有强烈的信心。阿克特伯医师即如此说:“这些人拒绝坏消息,他们拒绝相信自己的疾病;我想他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病情。”
许多调查也反映了我们是决定者的事实。即使是在不知不觉状况中的个人决定,也往往比我们通常所知的,更能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高血压患者需要内在动力以控制自己的血压,职业人则需要认识他们的决定,对一生幸福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我们对自己的知觉意识,发展我们决断的潜力。
这不是理想,也并非不切实际,不少人因为日益认识自己的欲望,而改变了一生。例如,身为电脑程序设计师的阿伟,宁可放弃自己的高薪职业,改读艺术,他说:“我迫切想做有长远价值的事,我决定改变整个人生方向,是经过无数痛心与悲伤才决定的。”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彻底的改变是人人都清楚感觉得到的,他们在一种生活形态中已经过了很久,所以改变无疑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刺激。一位记者老荣解释:“我的嗜好是园艺,我花了两年时间规划我的庭园,结果十分惊人。我很乐意当一名专业园艺家,但我很害怕做这种遽然的变动。”
有犀利的眼光
我们不该把事业当做是理论的练习,我们必须作出大胆、甚至狂妄的决定。“你是决策者”这个简单但深奥的讯息是基础。我们生而为人,不论了解与否,都须做改造我们生活的重大选择,如果我们不能了解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自己一生的道理,就会缺乏意志力去塑造一项适合我们个人希望、需要和能力的事业。
瑞克先生,一位成功的业务主管,他用非常生动的方式,说明了这一点:“我学会了无论碰到如何棘手的情况,都能撑下去的技巧,其秘诀就是:从情况中超脱,做直升机式的鸟瞰。如果像迷宫中的老鼠那样乱窜,任何人也不能够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眼光即一切。”成功的职业人,似乎都能站到机会的外侧,然后巧妙地作个人决定。只是,不论做何选择,事业人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正面态度,努力开发每一种状况。
责任落在每个人肩上,这个基本原则是所有对事业提供建议的人的共同见解。丽莎是一位事业顾问,服务于一家雇用七百名员工的公司,她说:“时常有人来找我,问我一个现实问题:‘公司未来打算做什么来帮助我发展事业?’我只能回答:‘什么也不做。’公司实在不会帮助任何人发展事业——除非他碰巧是董事长的儿子。”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想要在今天这个竞争的世界头角峥嵘,消极态度或牺牲者的心态都不足以适应。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变化速度,都在逼迫人们成为自己命运的守候者。成功的事业人,会仔细考虑各种选择而后行动(掌握权),并且会与其结果共存共荣(负责)。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这变化中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哲学和文学术语,而是对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不辍运转的鲜明写照。“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也不是一句无聊的文字游戏,而是对人类不停创造、改变世界的革新精神的揭示。
作为这个星球上“万物的灵长”,为了让世界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前行的坚实基础,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造。正是创造在促生着变化,在引领着变化,在昭示着变化。不变的世界无法生存,没有创造的人类也将趋于死水一潭,直至走向覆灭。
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人类的创造几乎涉及每一个领域。竞争激烈的体育竞技场上,从器械到技术和战术,到指挥的谋略无处不见创新;生死攸关的战场上,排兵布阵、运筹帷幄中无时不需要创造。据创意学研究者归纳,人类的创意主要有以下五类:
实物的发明或革新,像发明一种伞形遮阳帽之类;
解决现实问题的新对策,如大禹治水用疏导法代替堵塞法;
制度的创新,比如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方式;
纯理论的构想,如哥德巴赫猜想;
主观认识和个人态度方面的新变化,如找出了观察事物的新视角。
当今的世界已经从军事和政治竞争为主逐步转向了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为主。
企业家灵魂
时下,“创意”是企业界用得较多的一个词汇。甚至有的低级的脑筋急转弯也被冠以创意之名,有的在广告上加个花边也被认为是创意。
创意其实是一个外来词语,是根据英文creativeidea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简称创意。其中,发明和革新等成为创意的主要代表,想点子、用智谋是创意的主要内涵。
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需要的创新精神是一种真正的创意,它不是浅俗的“脑筋急转弯”,也不是追求新奇的幼稚的花边广告。而是一种临危不惧的大智大勇,一种在与风浪搏击中的锐意改革精神,一种融合了民族灵魂、企业精神和个人智慧的创新意志,一种风云变幻中镇定自若、坚持改革的大将风度。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魂牵梦萦的个人心理气质,在上述五种高度概括的人类创意中都应该而且可以找到他们的灵魂和精髓。
新事物的创造
发明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发明新工艺,革新产品生产的思路,是企业家们青睐的创新,是新事物的创造。
香港“诚德电讯集团”的董事长梁理文从一名美军军官成为商海枭雄,靠的就是适时地推出新产品。最初他以9000美元开始进出口贸易获得成功,后来又研究了市场上的各种假发,推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假发,创办了假发厂,年仅28岁的他便拥有资产700万美元。此后,他又别出心裁地在电子表还未被别的商家看好之时,选择电子表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挣了900万港元。不久以后,梁理文再次转向,趁无线电话市场初兴、有利可图的大好时机投身无线电话市场,通过“美国电话电讯公司”占领了美国无线电话52%的市场份额。就是这样,每每在关键时刻的创新使得梁理文的事业如日中天。
这样的创新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有这样的心理品质,否则再聪明的人也难有一般的创新。
新方法的创造
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适时地提出改革的方法和方案,是企业家们必须的选择,是新方法的创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创新往往是在困难面前的抉择,企业家必须义无反顾地迎接困难。这其中,难的不是创新本身,而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巩固。
新机遇的创造
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企业面临新的契机的时刻,设计新的产品生产、销售或转产,都需要企业家们敏锐的判断力,这是新机遇的创造。
中国北京有一家烟酒店在采取了诸多促销办法均无效以后,推出了别具特色的“八哥招客术”:让一只美丽的八哥站在横木棒上,嘴里不停地叫着“卖火柴,一角一盒”。顾客拿出一枚一角的硬币,八哥便用嘴衔着飞到柜台里放下硬币,随后用嘴叼一盒火柴送到顾客手中,这种方法极大地吸引了顾客。店主后来又如法炮制,推出“八哥卖口香糖”的奇招,仍然大见成效,获利甚丰。这是一种值得企业家们学习的创新销售法。
日本有一家生产味精的工厂,销售量一直徘徊不前。后来有一位妇女给厂家提了一个建议:在味精瓶的内盖上多钻一个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建议使原来的4个孔增加到5个孔,不知不觉使顾客每次用味精的数量增加了25%,味精厂的销售量也随之增加。
夏天,在一家中国农贸市场,一个卖西瓜的摊贩手拿一把小刀,在瓜皮上划出一些图案,刻上“双喜”、“寿”、“福”、“祝您快乐”等字样,这样一来,西瓜卖得很快。这虽是一个小小的创意,但其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只要时常留意,生意上的创新往往只需要灵机一动。
新观念的创造
在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的管理问题上,企业家作出新的态度改变和认识视角转变,往往是企业获得生机的契机,是新观念的创造。
创立于1959年的日本京陶公司起初毫不起眼,但最近该公司在日本一家权威经济杂志主办的5次“日本人最佩服的企业”活动中4次榜上有名。其中,该公司创始人贺津稻盛在管理上的创新功不可没。他为了鼓励员工不断创新,时常提醒员工不要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所限制,要时时注意创新。为了培养团队精神,他要求年轻未婚的员工住集体宿舍,每天早上还要求员工整齐列队,进行早点名和训话,以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正是这种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管理方法使京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往往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和观念转变,切不可小视。
新态度的创造
在企业兴旺发达时努力钻研创新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思考有关的理论问题并指导自身的实践,这是企业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新态度的创造。
当今著名的全球第七大个人电脑公司——宏基电脑公司的总裁施振荣就是这样的典型。20年前,他创业时的队伍仅有7人,如今的年营业额达到1500亿新台币,作为一个经营电子产品企业的企业家,施振荣时刻不忘思考有关的理论问题,最有名的“宏基一二三理论”就是他刻意求新、勤于思考的产物。一般的企业主在实行资源配置时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其次是股东的利益,最后才是顾客和员工的利益。施振荣却用反向思考法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将利益的先后顺序定位为,第一是顾客,第二是员工,第三是股东。这就是施振荣的“宏基一二三理论”。其理由是: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是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员工;因此企业必须照顾员工,公司经营成功,利润自然回馈给公司。施振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种新颖的想法和做法促进了宏基事业的发展。
企业家的创新也有赖于对理论的思考与分析。
上述各类创新是一个层级推进、交叉变幻的系统,是一个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在呼唤改革的领域。它不仅是一种创新行为,更是一个企业家一刻也不必在心底里消逝的心理情结。没有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企业家无法燃起奋斗和改革的激情,企业的进步也无从谈起。
创新的要求
没有人天生就是科学家、大元帅、企业家,人类的一切知识和智慧都需要培养,人类的一切情感和思想都需要滋养。作为时代的弄潮儿,青年人不仅要意识到创新精神的意义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
美国有一些经营状况非常好但鲜为人知的公司,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一般在50%至90%。霍尔曼·西蒙研究了500家这样的公司,得出了9个共同特征,其中第5个特征是“极富革新精神”。西门子公司平均每100名员工约有10项专利,在建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费希公司平均每100名员工拥有234项专利,可以想像这些公司的企业家是如何地具有创新意识。世界级富豪保罗·盖蒂的经营之道有8条原则,其中第4条是:“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以改良产品及服务,求得增加生产、销售和降低成本”。第6条是:“一定要不断寻找新的或未开发的市场”。可见,创新在保罗·盖蒂的经营之道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总经理必备的心理素质,创新素质无疑是可以塑造和雕琢的。对人类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心理学作过许多实验,从实验的结果看,先天的智力和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是主要因素。所以,创新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开发,创新需要善于观察和实践,创新还需要训练。这一切共同构成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必由之路。中外诸多企业家和总经理们以他们的经历诠释和演绎了这一切。
创新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开发
在进行任何一项创新之前,我们的头脑中总要有一些预备性的知识,头脑把这些知识作为铺垫或者跳板,然后才能构想出改进的物品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为每个人头脑中所思考的问题都受制于自己的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