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800000007

第7章 诗词是非谈(6)

当然,这些均属旁证,更主要的,还得看这首杜诗写的是持剑舞,还是空手舞,还是彩绸舞。请看,诗一开头就写出: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这种惊人的艺术效果是一般舞蹈所能达到的么?如不是舞技超群,不会招来四方如山的观众;如果不是惊险异常的舞技动作,不会使观众出现“色沮丧”的表情;如果不是旋风般刀光剑影上下左右舞动,使人眼花缭乱,不会有“天地为之久低昂”——旋天旋地的感觉。

再看: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

这不是神奇的剑舞是什么?

从亮度上写剑舞光华莫测,如九日之霍霍发光,如群龙闪鳞之耀眼,如雷霆闪电之刺眼,如江海凝光之炫目;

从声响上写剑舞震耳欲聋,如九日之崩落轰天动地,如龙翔之搅海激浪拍天,如雷霆震怒之隆隆响彻云雷,如江海之涛浪滚滚山摇地动;

从速度上写剑舞之迅猛异常,九日从天降落该多快!群龙矫翔,该多快!来如雷电,该多快!罢如潮退,该多快!

这四句夸张比喻,把剑舞形容得淋漓尽致,声势咄咄逼人,更显出“色沮丧”、“久低昂”的惊险艺术效果。

彩绸是软绵绵的,持彩绸而舞,是要翩翩起舞,起着惊鸿,落如飞雁,具有曲曲流水、飘飘行云之美。彩绸舞是表现不出如此惊险迅疾、气势震惊的艺术效果来的。至于徒手舞当然更难表现出光、声之美的效果。

张旭大草曾因观公孙大娘舞剑而益加神奇飘忽,吴道子的画笔曾因观裴旻舞剑而益加变幻莫测,那么杜甫诗歌也可以说因观公孙大娘及其弟子舞剑而益加奔放无羁,气魄宏大吧?

§§§第16节“白日依山尽”,依东山乎,依西山乎?——读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城上。楼高三层。登楼向西南可望云雾中的华山,下瞰黄河滚滚南流。鹳雀楼是有名的登临胜地,唐代诗人李益、许浑等都有登楼眺望的诗。

王之涣这首诗在短小中见大千,被誉为千古绝唱。全诗集中写“登”:头两句写登临所见;后两句写欲见更广则须更登。

向西南遥望:白日依傍着华山即将沉没;向北看,黄河由西北流来经脚下折向东南方滚滚流向大海。这眼前景色已够开阔的了,楼也够高的了,这是现实的客观世界。一个“尽”,一个“入”,把诗的境界点化得何等深远?可是诗人随目力所及想要望得更高更远,白日入山后将什么样呢?黄河流入海又是如何?一个“穷”字使诗的境界陡然上升,一个“更”字直接表达了诗人“欲穷千里目”的决心。“一层楼”非由第一层到第二层,或由第二层到第三层,而是说要登上比此楼更高的一层,再高的一层,直至山无阻挡,海入眼底。

“更上一层楼”,给人以很多联想,极大启发,不只观赏,希望“更上一层楼”,以期“欲穷千里”。我们干什么有益的事业,谁不希望站得高望得远呢?鹳雀楼虽高,还要更上一层;我们不满足于既得成就,也还要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将永远鼓舞着人们向远处,向高处攀登。

多好的一首诗啊!流传千载,童叟吟诵如流。可是为此诗作解时,却有不少失误之处。请看:《梦溪笔谈》:“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由沈括这个“前瞻中条”,后人随声附和者甚多。如《唐代诗评注读本》:“楼前所见者,中条之山。”而且附会说,“其山高大,日为所遮。”《唐诗三百首注疏》也顺着说:“仰而视之,日之所至,无所不见,所不见者为高山阻隔,故曰‘依山尽’。”今日更有给“前瞻中条”作具体解说者,说中条山距鹳雀楼十五里。主峰雪花峰高达一千九百九十四公尺。说诗人远眺的必是此山。由此又解“白日”为明亮亮的阳光,于是把首句解为:“明亮亮的阳光沿着中条山往前延神,一直到目力所及的尽头。”再看王相的《千家诗注》:“登此楼时已薄暮,但见白日依山而欲尽,黄河之水由西滔滔向东入于海矣。”

按:中条山本在蒲州东南。依沈说则王之涣登楼远眺的是东方;依王注则王之涣远眺的却是西方,一东一西,孰个为是?

沈括不是说李益、畅当也有登鹳雀楼诗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

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西有尺樯,汀州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畅当诗:“迥临飞鸟上,高出(谢)尘(人)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黄河在蒲西,故李诗首句即写明黄河上的百尺桅樯是在鹳雀楼西。畅诗末两句所写景物和李诗前两句大体相同:汀州、云树、平野、断山。可见登楼远眺的是西方。

实际,鹳雀楼是蒲州城的西门楼,今虽不在,当地人还是能指出旧址的。

既不是向东远眺,而是向西远眺,这就好解释了。“白日依山尽”,就是日快依山而没,是夕阳西下,绝不是什么山为日遮,目力用尽之意。还是《千家诗》讲得对。

也许有人会问,海不是向东流么?其实蒲州黄河段,既不向西也不向东,而是由北向南流。直至风陵渡才折向东流。站在鹳鹊楼上怎会看得见呢?

其实,作诗正不必实见实闻,但也不是说不无触因。触发由实景物而起,经神思遐想,可以写出想像中的境界。这首诗,“海”,不是实见的海,“山”,也不是实见的山。目力所及的实景既无海,也无山;从蒲州城楼所能望见的只能是渺茫中的华山一线而已。山虽不见,但黄昏时谁都知道日落西山;海虽不见,但谁知道河流千转终必入海。正因为这不见或难见,诗人才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千里外,逼出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这里强调的是远望夕阳虽没入一抹的远山之后,望的虽够远的了,但诗人还要往山那边更穷尽一望,这才合乎诗意。

§§§第17节读鹳雀楼诗

现存《全唐诗》中写登临鹳雀楼的诗计有王之涣、李益、畅当、耿伟、殷尧藩、司马扎、马戴、张乔、吴融等九人诗作。这些诗给我们描绘了鹳雀楼昔日的壮丽风光。写楼高:“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高楼日渐低”,“鸟在林梢脚地看”,“危楼高架泬廖天”。写远眺:“鹳雀楼西百尺墙,沙汀云树共茫茫。”“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水有渔舟来往,岸有牧笛悠扬。“黄河行海内,华岳镇关西。”“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陕晋风光,尽收眼底。“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是那样空阔:“鸟道残红挂,龙潭返照移”,是那样壮美;“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早春是如此充满生机;“晴峰耸目当周道,秋谷垂花错落寒。”晚秋又是如此丰登在望。追往昔:“汉家箫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汉武帝巡视河东曾赋《秋风辞》,魏武侯与吴起曾在此议论过兴邦强国“在德不在险”。“尧女楼西望,人怀太古时。”娥皇、女英在妫、汭水边出嫁给虞舜,传为千古爱情的佳话。“海波通禹甸,山木闭虞祠。”禹凿龙门,舜耕历山,此地让人想起古昔多少动人的故事!于是,这几位诗人骚客,不是生发兴亡之感:“兴亡留今日,今古共红尘。鹳雀飞何处,城隅早自春。”便生归隐之思:“风烟并起思乡里,远目非春亦自伤。”“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当然,也有引起鸿鹄之志的:“行云如可驭,万里赴心期。”“云路何人见高志,最看西面赤栏前。”

王之涣的鹳雀楼诗,确实是众芳独妍之作。诗中虽也写楼高,却非孤高;也写远眺,却不见荒远;也写黄昏,却无沉落之感;也写情思,却无伤古哀今之意。对景物,未去精雕细刻;对心境,不抒一时之感。

登楼西望:“白日依山尽”,转而东望:“黄河入海流”。但是,西望的实景却应是百尺帆樯和茫茫的汀洲云树,并望不到雄峙的西岳或秦岭;东望也看不到东海的波涛,而是“雪洗条山”。然而诗人却展开他联想的翅膀,西可观日,东可望海,这较上述诸诗不是境界更加旷远浩渺么?

但是,诗人还不满足于此际的壮观,还要“欲穷千里目”,想望得更远,看山的那边,海的尽头,于是要“更上一层楼”,登得更高,好望得更远。则此楼之高不是无有极限了么?上述诸诗只是夸张描写楼如何高出尘世,却写不出楼高与人的情意来。

从横的看如此,再从纵的看,白日要天天依山而尽,又要冲山而出;河水要时时奔流入海,永无尽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因而人也要永无止境地“欲穷”、“更上”。这就一扫文人墨客的吊古伤怀之情,而给人以前进向上的力量。

王诗之所以高于上述诸诗,就在于他不是单纯地为欣赏美景而写景,也不是消极地借景来抒发一己的哀愁。他是把自己的情思完全融入到山河的壮阔境界之中,山河越显壮阔,诗人便越要“欲穷”其壮阔之美,便于越要“更上一层楼”,以饱览更高更远的美的境界。“更上”,如此上升不已,诗的意境便也随之升华到极为壮美的无限极致之中,这大概就是引人遐想神思,余味隽永无穷的艺术效果吧?难怪此诗流传千古,人人爱吟,而“欲穷”二句竟成为勉人奋发向上的警句名言了。

§§§第18节投诗、“赋得”、“草”及“王孙”辨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白居易早期之作,也是代表作之一,脍炙人口久久流传。但是对于其中几个问题却历来众说不一。笔者愿就较集中的四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怀诗谒顾况说

《旧唐书·本传》载: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吾子矣。’”

《唐摭言》更有补充:

“况谑公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原上草》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

《古今诗语》又有较详记载: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唐才子传》、《白香山年谱》、《白香山年谱旧本》均有类似记述。可是万曼的《白居易传》和文学研究所新编的《唐诗选》注上,都对上述史料持异议。万曼说:“在七八八年(贞元四年)以前白居易到长安是不可能的。贞元五年以后,顾况就因为嘲谑贬官饶州,随即到苏州和苏州刺史韦应物、信州刺史刘太真往还。如果说白居易有谒见顾况的事,在长安不如说是在饶州或苏州更合事实。《摭言》记事多误,并不可靠。”

新编《唐诗选》注上更进一步推断:

“按白居易十一岁(建宗三年)至十八岁都在江南;贞元五年以后,顾况即贬官饶州,不久又转至苏州。他二人不大可以在长安相见,这只是一种传说。”

辨析:白居易从十一岁到十八岁为什么没有到长安的可能呢?我们从白氏年谱看,白居易从十六岁到十八岁一直旅居长安。这是有根据的,他在避难吴越时,曾写诗渴望去长安,“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江楼望归》)就在这一年(贞元二年)的四月,淮西牙将陈仙奇毒死了兴兵作乱的军阀李希烈,使淮西的战乱停息下来。而长安经朱泚之乱以后,也走向安定,这是他来长安的客观可能。

其次,他在《与元九书》中曾说过:“十五六始知有进士”,产生了应举求进的思想。唐代以诗文干谒权贵名人以期举荐者,成一代风气,李白上书韩荆州,杜甫上《三大礼赋》,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即在白诗中也有袖诗干谒的记载,如《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云:

“袖里新诗十首余,吟看句句是琼琚。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

因此,白居易袖诗见顾况,亦意料中事。再者,白诗集中既有他北上的即事诗,也有他在长安写的客居诗,如《长安正月十五日》诗:

“暄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长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这很像他求进不利时的失望之作。所以许多研究白居易生平的传记都肯定了白居易确曾旅居长安三年,也确有晋见顾况之举。

再从顾况方面考查,他既是贞元五年以后被贬出外地,那么白居易在此前二三年拜会他的可能性当然会有的。

万曼说《摭言》不可靠。其实《摭言》也并非无中生有,在它以前就有唐人张周的《幽闲鼓吹》的记载: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指古原草诗)既叹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古人认为《幽闲鼓吹》一书所记虽失寥寥,而其事多关法戒,有裨考证。张周这段记述恐怕足以抵《摭言》之“多误”吧?

二、“赋得。”

有人说诗题冠以“赋得”二字,应是唐代应举的试贴诗,但是,试贴诗唐制规定很严,限六韵或八韵俳律。其实,诗题冠以“赋得”二字的诗不见得都是应试时的试贴诗。唐代几用成句为题目,常好冠以“赋得”二字,有的是拟试帖的习作,有的是诗会分题之作。这些诗作,有的遵守帖式韵律的规定,有的则自度诗意,长短不限。如白居易集中的《赋得听边鸿》就是一首七言绝句。李商隐的《赋得鸡》也是七言绝句,而他的《赋得桃李无言》就是五言六韵的俳律。

白居易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是一首五言律诗,说这是一首拟古习作则可,要说是试贴,则是缺乏根据的。《唐诗纪事》记祖咏应试时题为《终南望余雪》,诗题既未冠以“赋得”二字,全诗又只写了四句,这还真是考试之作。交卷后问他为何不按规格写足五言六韵,他答曰:“意尽。”白居易写这首诗也如祖咏一样,没有因形式而害诗意。这是创新,所以也就成了名诗。

三、“草”的喻意

清人俞陛云的《诗镜浅说》谓:

“此诗借草取喻……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但他转而又说:“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智见仁,无所不可。”

《唐诗三百首注疏》诗题只标一个《草》字,注疏中完全以草“喻朝中小人”。说“离离”,是小人“相附结而不散也”;“原”,“比君侧也”。第二句言“去一小人,来一小人,言其多也。”三四句“喻言不能彻底除根,蔓延难制。”五六句言“其势直侵古道,喻残害忠良也。”“其妍接入大载,喻欺凌君上也。”最末两句讲成:“王孙,草名,萋萋盛貌。吾目忍待秋霜之日送王孙而归去,殊不知阳春一动。又且满目萋萋,是草将何日除之耶?”

辨析:

这首诗题虽不出自古诗名句,但诗的内容却是触发之于古诗。《诗经》有“有秋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盛,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这是借草木萋萋思念征夫不归的诗。又如《饮马长城窟行》有“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也是由茂密的青草起兴,引起对远方人儿的情思。王粲的《王侍中》诗更有“既伤蔓草别”的句子。刘安的《招士隐》更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而谢玄辉的《酬王晋安一首》又化为“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白诗的诗题改“河边草”为“古原草”,正是因人因地而作。“古原”者,长安之乐游原也。何以言之“离离”,在《长庆集》中注曰:“离离一作咸阳。”乐游原正是咸阳(长安)之制高点,乃当时文人学士登临抒情之胜地。李商隐有《乐游原》诗:“驱车登古原。”白居易也正是在乐游原上送别好友远行的。

同类推荐
  •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解读阎府

    解读阎府

    本书共分为沧桑阎府和魅力民俗两个部分,分别从阎锡山及其家族、阎府的主要建筑、阎府的建筑风格、阎府的雕刻艺术等方面解读阎府。
  •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值百年华诞之际,四川省图书馆编辑出版《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以彰显历史,缅怀前贤,昭示未来,意义深远。《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荟萃了一批优秀图书馆专业工作者在长期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成果,凝结了四川省图书馆人的集体智慧,生动再现了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彩画卷,将为未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海和鱼的秘密

    海和鱼的秘密

    本书为作者一路开花的文集,选取一路开花历年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过的青春校园类文章汇编而成。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热门推荐
  • 陛下不爱我:恶妃逼婚太子爷

    陛下不爱我:恶妃逼婚太子爷

    手也牵了,抱也抱了,亲也亲了,豆腐都被他吃光了,却想擦擦嘴巴就算数?!做梦!管他是太子还是未来的皇帝,不论他后宫有多少女人,她都会一一摆平!
  • 我家有个狐狸殿下

    我家有个狐狸殿下

    某天,某王妃接到某王爷的特殊命令,什么?让她给他挑妾室!?这该死的臭男人,真是一天吃素都不行!于是乎咱们的王妃点头哈腰地使出给力本事,某年某月某天,某王爷的征妾启事遍布凤离城大街小巷。斗,她江雪芽一向不怕!他不让自己好过,他也别想一天快活!
  • 宰相府种田三小姐

    宰相府种田三小姐

    【1女N美男】重生为宰相府又圆又肥又没人爱的三小姐,还被妖孽皇子赶出京城去种田?哦no,天下美男是我的爱,我又怎能烂在荒郊野外!神教教主,冠世美男,武霸天下。江湖传,得教主之心者,得天下。且看我如何脱胎换骨、快意江湖、扫平后宫、逆袭皇族高富帅!
  • 无上神魔

    无上神魔

    当他一次意外发现火云戒的秘密时,他慢慢的解开了自己真正身世。读者QQ群:185290843王辰,一个被遗落在人间界的少年。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两更:12:00/20:00][三更:12:00/20:00/00:00]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乖儿别想逃

    乖儿别想逃

    乔司律,你是我心头的朱砂,是我想而不能忘的伤口。江亚玥,我一直在抵抗你占据我的心,可到头来,我还是输的彻底。一场豪门游戏,你追我赶的角逐。他是豪门大少,天之骄子。这世上只有他不想要的,没有他得不到的,人生唯一一次失误就是娶了她。他恨她,一次次和她作对,却在一次次争锋相对中彻底沦陷。她是一个孤儿,父母双双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因为上一辈的一个约定,她被迫嫁入豪门,丈夫只在婚宴上出现一次,之后便再无交集。她可以穷,却不能没有骨气,她决心要和那个自大的男人斗争到底。
  • 霸王奴妃

    霸王奴妃

    天地动,风雷变,爱恨情仇,是非恩怨,转头皆化为虚无。情逝爱去,凤凰涅槃只为浴火重生。一朝穿越,她已是相府出生时即被亲生爹爹遗弃的三小姐,重生的她选择淡然,即使身子已不再清白。而一场花嫁,改变了所有,她代替素有天盛王朝第一美女之称的姐姐嫁入王府,一入侯门深似海。她从此成了他借以羞辱他的棋子,她也是他眼中连棋子都不配的灾星,有父有夫,却似没有。他与他之间又是怎样的一段刻骨深仇?机缘巧合,她白日里是燕王府最低贱的人人可欺的奴妃,夜晚她化身为妖艳的紫罗兰,是天下第一消息组织流云阁的少阁主,面对他的一次次羞辱,责难,她坦然面对;面对宫斗,她应付自如;面对环肆四周的天下顶级杀手,她傲然独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她,是温柔善良,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皇室已淹没的秘密,燕王的真实身份,太后与丞相的阴谋,皇帝的算计,她的使命,当这一个个谜团慢慢解开之时,她又何去何从,是皇后,王妃,还是阁主,又或是山野寻常妇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